正文

第一章 周遭歷盡,悟得從容靜心之妙

李叔同精選集 作者:李叔同 著


李先生的確做一樣像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風(fēng)流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xué)油畫,像個美術(shù)家;學(xué)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dāng)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俞伯平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濤,字叔同,出家后法號弘一,人稱弘一法師。正像俞伯平評價的那樣,李叔同的一生“扮演”過很多角色,只不過每一次的“演繹”都是他最本真的自我。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長在天津,本是一個富貴之家的貴公子。他的父親李世珍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進(jìn)士,與李鴻章、吳汝綸為會試同年,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辭官經(jīng)商,以經(jīng)營鹽業(yè)為主,號稱津門巨賈。

李叔同的母親是李世珍的五姨太,他雖然是庶出,但自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并得到了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在二哥文熙的啟蒙下遍習(xí)儒家經(jīng)典,加之天資聰穎,李叔同年少時就展露出才子的風(fēng)華:7歲時,誦讀《文選》朗朗而出;16歲時,考入名流云集的輔仁書院;19歲時,加入文學(xué)團體城南文社,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

20歲出頭的李叔同,便已經(jīng)與當(dāng)時名流結(jié)為“天涯五友”,出版詩集、歌集、印譜,創(chuàng)辦書畫公會,翻譯西方法學(xué)名典,并考入當(dāng)時上海最先進(jìn)的南洋公學(xué)師從蔡元培。李叔同的文章在上海最著名的文人團體滬學(xué)會中屢屢列為第一,從此被名士聞人所青睞,以“才子”之名蜚聲上海灘。

后來,李叔同東渡日本,學(xué)習(xí)西洋畫、音樂、戲劇,并將所學(xué)帶回中國,創(chuàng)辦文藝報刊雜志,或擔(dān)任主筆、編輯等,甚至將文藝融入愛國救亡的社會活動中,最終成為中國油畫先驅(qū)者、引入西方音律第一人、中國話劇奠基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才華并不獨家私藏,而是奉獻(xiàn)給后來人,懷揣“以美淑世”“經(jīng)世致用”的教育救國理想,先后培養(yǎng)出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文化名人,豐子愷曾給予其“爸爸的教育”這一高度評價。

然而,誰會想到一個如此風(fēng)華卓著的人竟在剎那間醍醐灌頂,了卻塵緣。李叔同究竟為何要出家?他已經(jīng)“扮演”了那么多角色,而且各個光彩奪目,為何周遭歷盡,偏偏選擇“僧侶”來終了?令他人艷羨無比的人生,在他自己心中又是怎樣的滋味呢?一入空門,他的佛心安置在哪里,又如何看待曾經(jīng)的過往呢?

本章集結(jié)了李叔同的一系列自述性文章,有其對紅塵的反思,有其對空門的感悟。希望讀者們能夠從中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也能夠從中觀照自己的人生,找到令自己收獲幸福的答案。

初到世間的慨嘆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xùn)|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jìn)四出的進(jìn)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間的進(jìn)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乎此使李家在當(dāng)?shù)氐穆暶语@赫了。但是,他為官不久,便辭官返鄉(xiāng)了,開始經(jīng)商。在晚年的時候,他虔誠拜佛,為人寬厚,樂善好施,被人稱為“李善人”。而這就是我的父親。

我是光緒六年(1880年),在這個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時,我的母親只有二十歲,而我父親已近六十八歲了。這是因為我是父親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雖然父親很疼愛我,但是在那時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為庶子,身份也就無法與我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從小就感受到這種不公平待遇給我?guī)淼膲阂指校欢荒苁侨淌苤?,也許這就為我今后出家埋下了伏筆。

在我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庇護(hù),我與母親的處境很是困難,看著母親一天到晚低眉順眼、謹(jǐn)小慎微地度日,我的內(nèi)心感到很難受,也使我產(chǎn)生了自卑的傾向。我養(yǎng)成了沉默寡言的內(nèi)向性格,終日里與書做伴,與畫為伍。只有在書畫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樂和自由!

聽我母親后來跟我講:在我降生的時候,有一只喜鵲叼著一根橄欖枝放在了產(chǎn)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認(rèn)為這是佛賜祥瑞。而我后來也一直將這根橄欖枝帶在身邊,并時常對著它祈禱。由于我的父親對佛教的誠信,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到佛教經(jīng)典,受到佛法的熏陶。我小時候剛開始識字,就跟著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親的妻子,學(xué)習(xí)念誦《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經(jīng)常教我背誦《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等。雖然那時我根本就不明白這些佛經(jīng)的含義,也無從知曉它們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歡念經(jīng)時那種空靈的感受。也只有在這時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詳!而我想這也許成為我今后出家的引路標(biāo)。

我小時候,大約是六七歲的樣子,就跟著我的哥哥文熙開始讀書識字,并學(xué)習(xí)各種待人接物的禮儀,那時我哥哥已經(jīng)二十歲了。由于我們家是書香門第,又是當(dāng)?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官商世家,所以一直就沿襲著嚴(yán)格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哥哥對我方方面面的功課,都督教得異常嚴(yán)格,稍有錯誤必加以嚴(yán)懲。我自小就在這樣嚴(yán)厲的環(huán)境中長大,這使我從小就沒有了小孩子應(yīng)有的天真活潑,也疑我的天性也遭到了壓抑而導(dǎo)致有些扭曲。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rèn),那就是這種嚴(yán)格施教,對于我后來所養(yǎng)成的嚴(yán)謹(jǐn)認(rèn)真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和生活作風(fēng)是起了決定作用的,而我后來的一切成就幾乎都是得益于此,也由此我真心地感激我的哥哥。

當(dāng)我長到八九歲時,就拜在常云政先生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開始攻讀各種經(jīng)史子集,并開始學(xué)習(xí)書法、金石等技藝。在我十三歲那年,天津的名士趙幼梅先生和唐靜巖先生開始教我填詞和書法,使我在詩詞書畫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功力也較以前深厚了。為了考取功名,我對八股文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因此得以在天津縣學(xué)加以訓(xùn)練。在我十六歲的時候,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因過去所受的壓抑而造成的“反叛”傾向也開始抬頭了。我開始對過去刻苦學(xué)習(xí)是為了報國濟世的思想不那么熱衷了,卻對文藝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戲曲,也因此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票友。在此期間,我結(jié)識過一個叫楊翠喜的藝人,我經(jīng)常去聽她唱戲,并送她回家,只可惜后來她被官家包養(yǎng),后來又嫁給一個商人做了妾。

由此后我也有些惆悵,而那時我哥哥已經(jīng)是天津一位有名的中醫(yī)大師了,但是有一點我很不喜歡,就是他為人比較勢利,攀權(quán)倚貴,嫌貧愛富。我曾經(jīng)把我的看法向他說起,他不接受,并指責(zé)我有辱祖訓(xùn),不務(wù)正業(yè)。無法,我只有與其背道而馳了,從行動上表示我的不滿,對貧賤低微的人我禮敬有加,對富貴高傲的人我不理不睬;對小動物我關(guān)懷備至,對人我卻不冷不熱。在別人眼里我成為了一個怪人,不可理喻,不過對此我倒是無所謂的。這可能是我日后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的決定因素!

遇見精神的出生地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歲月都是在南方度過的,這其中,杭州是我人生道路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的地方。作為一名高校的藝術(shù)教師,我在浙一師的六年執(zhí)教生涯中業(yè)績斐然,作為一個諸藝略通的人,那段時期也該算我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個鼎盛期吧;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杭州,我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歸宿,最終步入了佛門。

一九一二年三月,我接受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堂(次年更名為浙江第一師范學(xué)校)教務(wù)長經(jīng)亨頤的邀請,來該校任教。我之所以決定辭去此前在上海《太平洋報》極為出色的主編工作,除了經(jīng)亨頤的熱情邀請之外,西湖的美景也是—個重要的原因。經(jīng)亨頤就曾說:“我本性淡泊,辭去他處厚聘,樂居于杭,一半勾留是西湖?!?/p>

我那時已人到中年,而且漸漸厭倦了浮華聲色,內(nèi)心渴望一份安寧和平靜,生活方式也漸漸變得內(nèi)斂起來。我早在《太平洋報》任職期間,平日里便喜歡離群索居,幾乎是足不出戶。而在這之前,無論是在我的出生和成長之地天津,還是在我“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的上海,抑或是在我渡洋留學(xué)以專攻藝術(shù)的日本東京,我一直都生活在風(fēng)華旋裹的氛圍之中,隨著這種心境的轉(zhuǎn)變,到杭州來工作和生活,便成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九日,農(nóng)歷七月十三,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圣誕,我便于這一天在虎跑寺正式剃發(fā)出家了,法名演音,號弘一。

到了九月下旬,我移錫靈隱受戒。正是在受戒期間,我輾轉(zhuǎn)披讀了馬一孚送我的兩本佛門律學(xué)典籍,分別是明清之際的二位高僧蕅益智旭與見月寶華所著的《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和《寶華傳戒正范》,不禁悲欣交集,發(fā)愿要讓其時弛廢已久的佛門律學(xué)重光于世。可以說,我后來的一切事物就是從事對佛教律學(xué)的研究,如果說因此取得了一點兒成績,也正是此開始起步的。

對于我的出家,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我為此寫過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對于自己出家的緣由與經(jīng)過做了詳細(xì)的介紹,無論如何,這在我看來,佛教為世人提供了一條對醫(yī)治生命無常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這使我覺得,沒有比依佛法修行更為積極和更有意義的人生之路。當(dāng)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各樣的原因來解釋我走向佛教的原因之時,不要忘記,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正是來自于佛教本身。就我皈依佛教而言,杭州可以說是我精神上的出生地。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佛地,因為那邊寺廟之多,約有兩千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fēng)社”要出關(guān)于“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范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于短期間內(nèi)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xiàn)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零碎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jì)念我出家的經(jīng)過。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在杭州住了約莫一個月光景,但是并沒有到寺院里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涌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而已,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fēng)景稍微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時,那是民國元年(1912年)的七月里。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nèi),離西湖很近,只兩里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民國初年的時候,西湖那邊的情形,完全與現(xiàn)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墻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看西湖的風(fēng)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順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國二年(1913年)夏天的時候,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里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出家人的范圍之內(nèi),那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作痘神祠的樓上。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xué)校里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兩人,卻出門躲避而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dāng)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蔽衣牭竭@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后來出家的一個遠(yuǎn)因了。

到了民國五年(1916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志中有說及關(guān)于斷食方法的,謂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dāng)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jīng)衰弱癥,若實行斷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yù)定十一月來做斷食的時間。

至于斷食的地點呢?總須先想一想,考慮一下,似覺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dāng)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品三君來商量,結(jié)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那么,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是虎跑的大護(hù)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庇谑撬銓懶耪埗≥o之代為介紹了。因為從前的虎跑不像現(xiàn)在這樣熱鬧,而是游客很少,且是個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時候,我還不曾親自到過。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邊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間房里住好??吹娜嘶貋砗笳f,在方丈樓下的地方倒很幽靜,因為那邊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時候都是關(guān)起來,游客是不能走進(jìn)去的。而在方丈樓上,則只有一位出家人住著而已,此外并沒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樓下的那間屋子里。我住進(jìn)去以后,??匆娨晃怀黾胰嗽谖业拇扒敖?jīng)過(即是住在樓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卻十分的歡喜呢!因此,就時常和他談話,同時,他也拿佛經(jīng)來給我看。

我以前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匆姵黾胰说轿业募依锬罱?jīng)及拜懺。于十二三歲時,也曾學(xué)了放焰口??墒遣]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們那種生活,卻很歡喜而且羨慕起來了。

我雖然只住了半個多月,但心里卻十分地愉快,而且對于他們所吃的菜蔬,更是歡喜吃。及回到學(xué)校以后,我就請傭人依照他們那樣的菜煮來吃。

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國六年(1917年)的下半年,我就發(fā)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時候,我即請了許多的經(jīng),如《普賢行愿品》《楞嚴(yán)經(jīng)》及《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jīng)。而于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燒香了。

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并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過年。我仍住在方丈樓下。那個時候,則更感覺得有興味了。于是就發(fā)心出家,同時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樓上的出家人做師父。他的名字是弘詳師,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紹我拜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在松木場護(hù)國寺里居住的。于是他就請他的師父回到虎跑寺來,而我也就于民國七年(1918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預(yù)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實行出家的。當(dāng)這個時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學(xué)習(xí)兩堂功課。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兩天前到虎跑去,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試??荚囍?,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預(yù)備轉(zhuǎn)年再剃度。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沒有什么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zhuǎn)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于是就趕緊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圣誕,所以就在那天落發(fā)。

落發(fā)以后仍須受戒的,于是由林同莊君介紹,到靈隱寺去受戒了。

靈隱寺是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歡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處的大寺院看過,但是總沒有像靈隱寺那么好!八月底,我就到靈隱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氣,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蕓香閣的樓上。

當(dāng)時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這位法師了,他看到我時,就說:“既是來受戒的,為什么不進(jìn)戒堂呢?雖然你在家的時候是讀書人,但是讀書人就能這樣地隨便嗎?就是在家時是一個皇帝,我也是一樣看待的!”那時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樓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緊要的佛事時,方命去參加一兩回的。

那時候,我雖然不能和慧明法師時常見面,但是看到他那樣的忠厚篤實,卻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內(nèi)。到了十二月底,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別處去,沒有久住在西湖了。

斷食日記

丙辰嘉平一日始。斷食后,易名欣,字俶同,黃昏老人,李息。十一月廿二日,決定斷食。禱諸大神之前,神詔斷食,故決定之。

擇錄村井氏說:妻之經(jīng)驗。最初四日,預(yù)備半斷食。六月五日、六日,粥,梅干。七日、八日,重湯,梅干。九日始斷食,安靜。飲用水一日五合,一回一合,分五六回服用。第二日,饑餓胸?zé)嗌滋?。第三、四日,肩腕痛。第四日,腹部全體凝固,體倦就床,晨輕晚重。第五日,同,稍輕減,坐起一度散步。第六日,輕減,氣氛爽快,白苔消失,胸?zé)?。第七日,晨平穩(wěn),斷食期至此止。

后一日,攝重湯,輕二碗三回,梅干無味。后二日,同。后三日,粥,梅干,胡瓜,實入吸物。后四日,粥,吸物,少量刺身。后五日,粥,野菜,輕魚。

后六日,普通食,起床,此兩三日,手足浮腫。

斷食期內(nèi),或體痛不能眠,或下利,或嚏。便時以不下床為宜。預(yù)備斷食或一周間,粥三日,重湯四日。斷食后或須一周間,重湯三日,粥四日,個半月體量恢復(fù)。半斷食時服ゾチネ

到虎跑寺攜帶品:被褥帳枕,米,梅干,楊子,齒磨,手巾手帕,便器,衣,漉水布,ゾチネ日記紙筆書,番茶,鏡。

預(yù)定期間:一日下午赴虎跑寺。上午聞玉去預(yù)備。中食飯,晚食粥,梅干。二日、三日、四日,粥,梅干。五日、六日、七日,重湯,梅干。八日至十七日斷食。十八日、十九日、廿日,重湯,梅干。廿一日、廿二日、廿三日、廿四日,粥,梅干,輕菜食。廿五日返校,常食。廿八日返滬。

卅日晨,命聞玉攜蚊帳,米,紙,糊,用具到虎跑。室宜清閑,無人跡,無人聲,面南,日光遮北,以樓為宜。是晚食飯,拂拭大小便器、桌椅。

午后四時半入山,晚餐素菜六簋,極鮮美。食飯二盂,尚未饜,因明日始即預(yù)備斷食,強止之。榻于客堂樓下,室面南,設(shè)榻于西隅,可以迎朝陽。聞玉設(shè)榻于后一小室,僅隔一板壁,故呼應(yīng)便捷。晚燃菜油燈,作楷八十四字。自數(shù)日前病感冒,傷風(fēng)微嗽,今日仍未愈??诟杀侨砭o聲啞,但精神如常。八時眠,夜間因樓上僧人足聲時作,未能安眠。

十二月一日,晴,微風(fēng),五十度。斷食前期第一日。疾稍愈,七時半起床。是日午十一時食粥二盂,紫蘇葉二片,豆腐三小方。晚五時食粥二盂,紫蘇葉二片,梅一枚。飲冷水三杯,有時混杏仁露,食小橘五枚。午后到寺外運動。

余平日之常課,為晨起冷水擦身,日光浴,眠前熱水洗足。自今日起冷水擦身暫停,日光浴時間減短,洗足之熱水改為溫水,因欲使精神聚定,力避冷熱極端之刺激也。對于后人斷食者,應(yīng)注意如下:

一、未斷食時練習(xí)多食冷開水。斷食初期改食冷生水,漸次加多。因斷食時日飲五杯冷水殊不易,且恐腹瀉也。

二、斷食初期時之粥或米湯,于微溫時食之,不可太熱。因與冷水混合,恐致腹痛。

余每晨起后,必通大便一次。今晨如常,但十時后屢放屁不止。二時后又打嗝兒甚多,此為平日所無。是日書楷字百六十八,篆字百零八。夜觀焰口,至九時始眠。夜微嗽多噩夢,未能入眠。

二日,晴和,五十度。斷食前期第二日。七時半起床,晨起無大便。是日午前十一時食粥一盂,梅一枚,紫蘇葉二片。午后五時同。飲冷水三杯,食橘子三枚,因運動歸來體倦故。是日舌苔白,口內(nèi)黏滯,上牙里皮脫。精神如常,但過則?!酢?sup>。運動微覺疲倦,頭目眩暈。自明日始即不運動。

晚侍和尚念佛,靜坐一小時。寫字百三十二,是日鼻塞。摹大同造像一幅,原拓本自和尚假來,尚有三幅明后續(xù)□□。八時半眠,夜夢為升高跳躍運動。其處為器具拍賣場,陳設(shè)箱柜幾椅并玩具裝飾品等。余跳躍于上,或騰空飛行于其間,足不履地,靈捷異常,獲優(yōu)勝之名譽。旁觀有德國工程師二人,皆能操北京語。一人謂有如此之技能,可以任遠(yuǎn)東大運動會之某種運動,必獲優(yōu)勝,余遜謝之。一人謂練習(xí)身體,斷食最有效,吾二人已二日不食。余即告余現(xiàn)在虎跑斷食,亦已預(yù)備二日矣。其旁又有一中國人,持一表,旁寫題目,中并列長短之直紅線數(shù)十條,如計算增減高低之表式,是記余跳躍高低之順序者。是人持以示余,謂某處由低而高而低之處,最不易跳躍,贊余有超人之絕技。后余出門下土坡,屢遇西洋婦人,皆與余為禮,賀余運動之成功,余笑謝之。夢至此遂醒。余生平未嘗為一次運動,亦未嘗夢中運動,頭腦中久無此思想,忽得此夢,至為可異,殆因胃內(nèi)虛空有以致之歟?

三日,晴和,五十二度。斷食前第三日。七時半起床。是晨覺饑餓,胸中攪亂,苦悶異常,口干飲冷水。勉坐起披衣,頭昏心亂,發(fā)虛汗作嘔,力不能支,仍和衣臥少時。飲梅茶二杯,乃起床,精神疲憊,四肢無力。九時后精神稍復(fù)原,食橘子二枚。是晨無大便,飲藥油一劑,十時半軟便一次,甚暢快。十一時水瀉一次,精神頗佳,與平常無大異。十一時二十分食粥半盂,梅一個,紫蘇一枚。摹普泰造像、天監(jiān)造像二頁。飲水、食物,喉痛,或因泉水性太烈,使喉內(nèi)脫皮之故。午后四時,飲水后打嗝兒篤,食小梨一個,五時食粥半盂。是日感冒傷風(fēng)已愈,但有時微嗽。是日午后及晚,侍和尚念佛靜坐一小時。八時半眠。入山預(yù)斷以來,即不能為長時之安眠,旋睡旋醒,輾轉(zhuǎn)反側(cè)。

四日,晴和,五十三度。斷食前第四日。七時半起床。是晨氣悶心跳口渴,但較昨晨則輕減多矣,飲冷水稍愈。起床后頭微暈,四肢乏力。食小橘一枚,香蕉半個。八時半精神如常,上樓訪弘聲上人,借佛經(jīng)三部。午后散步至山門,歸來已覺微疲。是日打嗝兒甚多,口時作渴,一共飲冷水四大杯。摹大明造像一頁。寫楷字八十四,篆字五十四。無大便。四時后頭昏,精神稍減,食小橘二枚。是日十一時飲米湯二盂,食米粒二十余。八時就床,就床前食香蕉半個。自預(yù)備斷食,每夜三時后腿痛,手足麻木。(余前每逢嚴(yán)冬有此舊疾,但不甚劇。)

五日,晴和,五十三度。斷食前第五日。七時半起床。是夜前半頗覺身體舒泰,后半夜仍腿痛,手足麻木。三時醒,口干,心微跳,較昨減輕。食香蕉半個,飲冷水稍眠。六時醒,氣體甚好。起床后不似前二日之頭暈乏力,精神如常,心胸愉快。到菜園采花供鐵瓶。食梨半個,吐渣。自昨日起,多寫字,覺左腰痛。是日腹中屢屢作響,時流鼻涕,喉中腫爛尚未愈。午后侍和尚念經(jīng)靜坐一小時,微覺腰痛,不如前日之穩(wěn)靜。三時食梨半個,吐渣。食香蕉半個。午、晚飲米湯一盂。寫字百六十二。傍晚精神稍差,惡寒口渴。本定于后日起斷食。改自明日起斷食,奉神詔也。

斷食期內(nèi),每日飲梨汁一個之分量,飲橘汁三小個之分量,飲畢漱口。又因信仰上每晨餐神供生白米一粒,將眠,食香蕉半個。是日無大便,七時就床。是夜神經(jīng)過敏甚劇,加以鼠聲、人鼾聲,終夜未安眠。口甚干,后半夜腿痛稍輕,微覺肩痛。

六日,晴暖,晚半陰,五十六度。斷食正期第一日。八時起床。三時醒,心跳胸悶,飲冷水橘汁及梅茶一杯。八時起床,手足乏力,頭微暈,執(zhí)筆作字殊乏力,精神不如昨日。八時半飲梅茶一杯。腦力漸衰,眼手不靈,寫日記時有誤字,多遺忘。九時半后精神稍可。十時后精神甚佳,口渴已愈。數(shù)日來喉中腫爛亦愈。今日到大殿去二次,計上下廿四級石階四次,已覺足乏力,為以前所無。是日共飲梨汁一個,橘汁二個。傍晚精神不衰,較勝昨日,但足乏力耳。仍時流鼻涕,晚間精神尤佳。是日不覺如何饑餓。晚有便意,僅放屁數(shù)個,仍無便。是夜能安眠,前半夜尤穩(wěn)安舒泰。眠前以棉花塞耳,并誦神人合一之旨。夜間腿痛已愈,但左肩微痛。七時就床,夢變?yōu)樨S顏之少年,自謂系斷食之效。

七日,陰復(fù)晴,夜大風(fēng),五十四度。斷食正期第二日。六時半起床。四時醒,心跳微作即愈,較前二日減輕。飲冷水甚多。六時半即起床,因是日頭暈已減輕,精神較昨日為佳,且天甚暖,故早起床也。起床后飲橘汁一枚。晨覽《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圖》。八時后精神不振,打哈欠,口塞流鼻涕,但起立行動如常。午后身體寒益甚,擁被稍息。想出食物數(shù)種,他日試為之。炒餅、餅湯、蝦仁豆腐、蝦子面片、什錦絲、咸胡瓜。三時起床,冷已愈,足力比昨日稍健。是日無大便,飲冷水較多。前半夜肩稍痛,須左右屢屢互易,后半夜已愈。

八日,陰,大風(fēng),寒,午后時露日光,五十度。斷食正期第三日。十時起床。五時醒,氣體至佳,如前數(shù)日之心跳頭暈等皆無。因天寒大風(fēng),故起床較遲。起床后精神甚佳,手足有力,到院內(nèi)散步。四時半就床,午后益寒,因早就床。是日食欲稍動,有時覺饑,并默想各種食物之種類及其滋味。是夜安眠,足關(guān)節(jié)稍痛。

九日,晴,寒,風(fēng),午后陰,四十八度。斷食正期第四日。八時半起床。四時醒,氣體極佳,與日常無異。起床后精神如常,手足有力。朝日照人,心目豁爽。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飲水太多之故。自今日始不飲梨橘汁,改飲鹽梅茶二杯。午后因飲水過多,胸中苦悶。是日午前精神最佳,寫字八十四,到菜圃散步。午后寒,一時擁被稍息。三時起床,室內(nèi)運動。是日不感饑餓。因天寒五時半就床。

十日,陰,寒、四十七度。斷食正期第五日。十時半起床。四時半醒,氣體精神與昨同。起床后精神至佳。是日因寒故起床較遲。今日加飲鹽湯一小杯。十一時楊、劉二君來談至歡。因寒四時就床。是日寫字半頁。近日神經(jīng)過敏已稍愈。故夜間較能安眠,但因昨日飲水過多傷胃,胃時苦悶,今日飲水較少。

十一日,陰寒,夕晴,四十七度。斷食正期第六日。九時半起床。四時半醒,氣體與昨同。夜間右足微痛,又胃部終不舒暢。是日口干,因寒起床稍遲。飲鹽湯半杯,飲梨汁。夕晴,心目豁爽。寫字百三十八。坐檐下曝日,四時就床,因寒早就床。是晚感謝神恩,誓必皈依。致?;鶗?/p>

十二日,晨陰,大霧,寒,午后晴,四十八度。斷食正期第七日。十一時起床。四時半醒,氣體與昨同,足痛已愈,胃部已舒暢??诟?,因寒不敢起床。十一時?;踩怂兔抟聛恚伺缕?。飲梨汁及鹽湯、橘汁。午后精神甚佳,耳目聰明,頭腦爽快,勝于前數(shù)日。到菜圃散步。寫字五十四。自昨日始,腹部有變動,微有便意,又有時稍感饑餓。是日飲水甚少。晚晴甚佳,四時半就床。

十三日,晨半晴陰,后晴和,夕風(fēng),五十四度。斷食后期第一日。八時半起床。氣體與昨同。晨飲淡米湯二盂,不知其味,屢有便意,口干后愈,飲梨汁橘汁。十一時飲濃米湯一盂,食梅干一個,不知其味。十一時服瀉油少許,十一時半大便一次甚多。便色紅,便時腹微痛,便后漸覺身體疲弱,手足無力。午后勉強到菜圃一次。是日不飲冷水。午前寫字五十四。是日身體疲倦甚劇,斷食正期未嘗如是。胃口未開,不感饑餓,尤不愿飲米湯,是夕勉強飲一盂,不能再多飲。

十四日,晴,午前風(fēng),五十度。斷食后期第二天。七時半起床。氣體與昨同,夜間較能安眠。五時飲米湯一盂,口干,起床后精神較昨佳。大便輕瀉一次,又飲米湯一盂,飲橘汁,食蘋果半枚。是日因米湯、梅干與胃口不合,于十一時飲薄藕粉一盂,炒米糕二片,極覺美味,精神亦驟加。精神復(fù)原,是日極愉快滿足。一時飲薄藕粉一盂,米糕一片。寫字三百八十四。腰腕稍痛,暗記誦《御神樂歌序章》。四時食稀粥一盂,咸蛋半個,梅干一個,是日不感十分饑餓,如是已甚滿足。五時半就床。

十五日,晴,四十九度。斷食后期第三日。七時起床。夜間漸能眠,氣體無異平時。擁衾飲茶一杯,食米糕三片。早食藕粉米糕,午前到佛堂菜圃散步,寫字八十四。午食粥二盂,青菜咸蛋少許。夕食芋四個,極鮮美。食梨一個,橘二個。敬抄《御神樂歌》二頁,暗記誦一、二、三下目。晚飲粥二盂,青菜咸蛋,少許梅干。晚食粥后,又食米糕飲茶,未能調(diào)和,胃不合,終夜屢打嗝兒,腹鳴。是日無大便,七時就床。

十六日,晴,四十九度。斷食后期第四日。七時半起床。晨飲紅茶一杯,食藕粉芋。午食薄粥三盂,青菜芋大半碗,極美。有生以來不知菜芋之味如是也。食橘,蘋果,晚食與午同。是日午后出山門散步,誦《御神樂歌》,甚愉快。入山以來,此為愉快之第一日矣。敬抄《御神樂歌》七頁,暗記誦四、五下目。晚食后食煙一服。七時半就床,夜眠較遲,胃甚安,是日無大便。

十七日,晴暖,五十二度。斷食后期第五日。七時起床。夜間仍不能多眠,晨飲瀉油極少量。晨餐濃粥一盂,芋五個,仍不足,再食米糕三個,藕粉一盂。九時半大便一次,極暢快。到菜圃誦《御神樂歌》。中膳,米飯一盂,粥二盂,油炸豆腐一碗。本寺例初一、十五始食豆腐,今日特因僧人某死,葬資有余,故以之購食豆腐。午前后到山門外散步二次。擬定出山門后剃須。聞玉采蘿卜來,食之至甘。晚膳粥三盂,豆腐青菜一盂,極美。今日抄《御神樂歌》五頁,暗記誦六下目。作書寄普慈。是日大便后愉快,晚膳后尤愉快,坐檐下久。擬定今后更名欣,字俶同。七時半就床。

十八日,陰,微雨,四十九度。斷食后期最后一日。五時半起床。夜間酣眠八小時,甚暢快,入山以來未之有也。是晨早起,因欲食寺中早粥。起床后大便一次甚暢。六時半食濃粥三盂,豆腐青菜一盂,胃甚漲。坐菜圃小屋誦《御神樂歌》,今日暗記誦七下目,敬抄《御神樂歌》八頁。午,食飯二盂,豆腐青菜一盂,胃漲大,食煙一服。午后到山中散步,足力極健。采干花草數(shù)枝,松子數(shù)個。晚食濃粥二盂,青菜半盂,僅食此不敢再多,恐胃漲也。餐后胸中極感愉快。燈下寫字五十四,輯訂斷食中字課,七時半就床。

十九日,陰,微雨,四時半起床。午后一時出山歸校。囑托聞玉事件:晚飯菜,橘子,做衣服附袖頭,廿二要,轎子油布,轎夫選擇,新蚊帳,夜壺。自己事件:寫真,付飯錢,致普慈信。

遁入空門的修行

導(dǎo)致我出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乏小時候的家庭熏染,而有一些應(yīng)該歸功于我在浙江師范的經(jīng)歷。那種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將我在年輕時沾染上的一些所謂的名士習(xí)氣洗刷干凈,讓我更加注重的是為人師表的道德修養(yǎng)的磨煉。因此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靜和平淡,一種空靈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升起,并充斥到我的全身,就像小時候讀佛經(jīng)時的感覺,但比那時更清澈和明朗了。

民國初期,我來到杭州虎跑寺進(jìn)行斷食修煉,并于此間感悟到佛教的思想境界,于是便受具足戒,從此成為一介“比丘”,與孤燈、佛像、經(jīng)書終日相伴。如果談到我為何要選擇在他人看來正是聲名鵲起、該急流勇進(jìn)的時候出家,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但我記得導(dǎo)致我出家決心的是我的朋友夏丏尊,他對我講了一件事。他說他在一本日本雜志上看到一篇關(guān)于絕食修行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身心進(jìn)行更新,從而達(dá)到除舊換新、改惡向善的目的,使人生出偉大的精神力量。他還告訴了我一些實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給了我一本參考書。我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總想找機會嘗試一下,看看對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有沒有幫助。這個念頭產(chǎn)生后,就再也控制不了了,于是在當(dāng)年暑假期間我就到寺中進(jìn)行了三個星期的斷食修煉。

修煉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第一個星期逐漸減少食量到不食,第二個星期除喝水以外不吃任何食物,第三個星期由喝粥逐漸增加到正常飲食。斷食期間,并沒有任何痛苦,也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更沒有心力交瘁、軟弱無力的感覺。反而覺得身心輕快了很多、空靈了很多,心的感受力比以往更加靈敏了,并且頗有文思和洞察力,感覺就像脫胎換骨過了一樣。斷食修煉后不久的一天,由一個朋友介紹來的彭先生,也來到寺里住下,不承想他只住了幾天,就感悟到身心的舒適,竟由主持為其剃度,出家當(dāng)了和尚。我看了這一切,受到極大的撞擊和感染,于是由了悟禪師為我定了法名為演音,法號是弘一。但是我只皈依了三寶,沒有剃度,成為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我本想就此以居士的身份,住在寺里進(jìn)行修持,因為我也曾經(jīng)考慮到出家的種種困難。然而我一個好朋友說的一句話讓我徹底下了出家為僧的決心。

在我成為居士并住在寺里后,我的那位好朋友,再三邀請我到南京高師教課,我推辭不過,于是經(jīng)常在杭州和南京兩地奔走,有時一個月要數(shù)次。朋友勸我不要這樣勞苦,我說:“這是信仰的事情,不比尋常的名利,是不可以隨便遷就或更改的?!蔽业呐笥押蠡诓辉搹娦醒埼以诟邘熑谓?,于是我就經(jīng)常安慰他,這反倒使他更加苦悶了。終于,有一天他對我說:“與其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不如索性出家做了和尚,倒清爽!”這句話對我猶如醍醐灌頂,一語就警醒了我。是呀,做事做徹底,不干不凈的很是麻煩。于是在這年暑假,我就把我在學(xué)校的一些東西分給了朋友和校工們,僅帶了幾件衣物和日常用品,回到虎跑寺剃度做了和尚。

有很多人猜測我出家的原因,而且爭議頗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為啥出家。因為每個人做事有每個人的原則、興趣、方式方法以及對事物的理解,這些本就是永遠(yuǎn)不會相同的,就是說了他人也不會理解,所以干脆不說,慢慢他人就會淡忘的。至于我當(dāng)時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為了追求一種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

余弘律之因緣

弘律因緣

初出家時,即讀《梵網(wǎng)合注》。續(xù)讀《靈峰宗論》,乃發(fā)起學(xué)律之愿。

受戒時,隨時參讀《傳戒正范》及《毗尼事義集要》。

庚申之春,自日本請得古版南山靈芝三大部,計八十余冊。

辛酉之春,始編《戒相表記》。六月,第一次草稿乃訖。以后屢經(jīng)修改,手抄數(shù)次。

是年閱藏,得見義凈三藏所譯《有部律》及《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深為贊嘆。謂較舊律為善;故《四分律戒相表記》第一、二次草稿中,屢引義凈之說,以糾正南山。其后自悟輕謗古德,有所未可,遂涂抹之。經(jīng)多次刪改,乃成最后之定本。

以后雖未敢謗毀南山,但于南山三大部仍未用心窮研;故印專習(xí)《有部律》。兩年之中,編《有部犯相摘記》一卷、自行抄一卷。

其時徐霨如居士創(chuàng)刻經(jīng)處于天津,??棠仙阶诼蓵?,費資數(shù)萬金,歷時十余年。弘律愿文如是戒品,我今誓愿受持、修學(xué),盡未來際,不復(fù)舍離。以此功德,愿我及眾生,無始已來所作眾罪,盡得消滅。若一切眾生所有定業(yè),當(dāng)受報者,我皆代受。遍微塵國,歷諸惡道,經(jīng)微塵劫,備嘗眾苦,歡喜忍受,終無厭悔;令彼眾生先成佛道。我所發(fā)愿,真實不虛,伏惟三寶證知者。

演音自撰發(fā)愿句三種,行住坐臥,常常憶念,我所修持一切功德,悉以回施法界眾生;眾生所造無量惡業(yè),愿我一身代受眾苦。

誓舍身命,護(hù)持三世一切佛法!

誓舍身命,救度法界一切眾生!

愿代法界一切眾生,備受眾苦!

愿護(hù)南山四分律宗弘傳世間!

追求律學(xué)的真諦

由于我出家后,總是選擇清靜祥和的地方,要么閉關(guān)誦讀佛經(jīng),要么就是從事寫作,有時為大眾講解戒律修持,所以人們經(jīng)常感到我行蹤不定,找不到我。其實佛法無處不在,有佛法的地方就會有我。而我對佛教戒律學(xué)的研究可說是情有獨鐘,我不僅夜以繼日地加以研究,就算傾注我畢生的精力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出家后,認(rèn)定了弘揚律學(xué)的精要,一直都過著持律守戒的生活。這種生活對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幫助。

我最初接觸律學(xué),主要是朋友馬一孚居士送給我的一本名叫《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和一本名叫《寶華傳戒正范》的書,我非常認(rèn)真地讀過后,真是悲欣交集,心境通徹,亦因此下定決心要學(xué)戒,以弘揚法正。

《靈峰毗尼事義集要》是明末高僧蕅益智旭法師的精神旨要,而名叫《寶華傳戒正范》是明末的見月寶華法師為傳戒所制定的戒律標(biāo)準(zhǔn)。我仔細(xì)研讀了兩位前輩大德的著作后,由衷地感嘆大師的修行法旨,也不得不發(fā)出感慨,慨嘆現(xiàn)在的佛門戒律頹廢,很多的僧人沒有真正的戒律可以遵守,如果長久下去,佛法將無法長存,僧人也將不復(fù)存在了,這是我下決心學(xué)習(xí)律學(xué)的原因。我常想:我們在此末法時節(jié),所有的戒律都是不能得的,其中有很多的原因。而現(xiàn)在沒有能夠傳授戒律的人,長此以往我認(rèn)為僧種可能就斷絕了。請大家注意,我所說的“僧種斷絕”,不是說中國沒有僧人了,而是說真正懂得戒律和能遵守戒律的僧人不復(fù)存在了!

想到這些后,我于一九二一年到溫州慶福寺進(jìn)行閉關(guān)修持,后又學(xué)習(xí)南山律。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習(xí)作后,我便在西湖玉泉寺,用了四年的時間,撰寫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從這本書中不難看出,我所從事的佛學(xué)思想體系,是以華嚴(yán)為境,四律為行,導(dǎo)歸凈土為果的。

像我這樣初入佛門,便選擇了律學(xué)為我畢生的研究方向的僧人,是非常少見的,這令我很傷感。如果能有更多的僧人像我這樣,持戒守律,那么佛法的發(fā)揚光大將不是難事!

從容弘法的感悟

從我出家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我一直在修持戒律,并且一直不曾化緣、修廟、剃度徒眾,也不曾做過住持或監(jiān)院之類的職務(wù),甚至極少接受一般人的供養(yǎng)。有的時候供養(yǎng)確實無法推卻,只好收下,然后轉(zhuǎn)給寺廟。至于我個人的日?;ㄓ?,一般由我過去的幾位朋友或?qū)W生來贊助的。因為我自開始修持戒律后,從律學(xué)的角度來講,隨便收受他人的饋贈,即便是施主真心真意的供養(yǎng),也是犯了五戒中的盜戒;再者說,隨便收受他人的饋贈,會滋養(yǎng)惡習(xí),不利于修行,更不利于佛法的參悟。所以,我對金錢方面的事情,極為注意,絲毫不敢懈怠。記得我在出家后的第三年時,有一位上海的居士寄錢給我,讓我買僧衣和日常用品,我把錢退了回去,并婉言相告表示謝意。

在我出家的這二十年時間里,我先后在杭州的玉泉寺、嘉興精嚴(yán)寺、衢州蓮華寺、溫州慶福寺等數(shù)十處寺廟住過,其中在溫州的時間最長?,F(xiàn)在這幾年一直住在閩南,主要是在泉州和廈門。在閩南的這段時間,我一直是在寫書,并將寫成的書向僧眾們講解,將宣傳戒律的決心付諸行動。

在閩南是我宣揚戒律最重要的時期,而其間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每到一處講解戒律時,都會有眾多的僧人前來聽錄,他們都非常認(rèn)真。這前后跟我經(jīng)常在一起的有性常、義俊、瑞今、廣洽等十余人,他們都為我宣講律學(xué)給予了不少的幫助。

自此可見,佛法的真實理論和修行的嚴(yán)謹(jǐn)方法,是眾多出家人都渴望得到的,也因此我不再害怕佛法不能弘揚了??磥碜鳛橐粋€學(xué)道的人,只要心中有春意,就不用世俗的享受來愉悅自己,倒是世間的一切,均可以使自己感到快樂。更何況是為解脫世間眾多受苦人的事業(yè)而努力,只要有一點兒成績和希望,我們都應(yīng)感到欣喜!

另外對于佛教之簡易修持法以及我與永春的因緣簡述一下。我到永春的因緣,最初發(fā)起,是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師常常勸我到此地來,又常提起普濟寺是如何如何地好。兩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講律圓滿以后,妙慧師便到廈門請我到此地來。那時因為學(xué)律的人要隨行的太多,而普濟寺中設(shè)備未廣,不能夠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為第一次欲來未果。是年的冬天,有位善興師,他持著永春諸善友一張請?zhí)?,到廈門萬石巖去,要接我來永春。那時因為已先應(yīng)了泉州草庵之請,故不能來永春。是以第二次沒有來成。

去年的冬天,妙慧師再到草庵來接。本想隨請前來,不意過泉州時,又承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為第三次也沒有來成。

直至今年半個月以前,妙慧師又到泉州勸請,是為第四次。因大眾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來。其時在泉州各地講經(jīng),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擱了半個多月。今得來到貴處,和諸位善友相見,我心中非常歡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來,屢次受了事情所阻,現(xiàn)在得來,滿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說是十分地歡喜了。

藝海暢游的樂趣

有人說我在出家前是書法家、畫家、音樂家、詩人、戲劇家等,出家后這些造詣更深。其實不是這樣的,所有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興趣而已。我認(rèn)為一個人在他有生之年應(yīng)多學(xué)一些東西,不見得樣樣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學(xué)多聞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這一生一世。而我在出家后,拜印光大師為師,所有的精力都致力于佛法的探究上,全身心地去了解禪的含義,在這些興趣上反倒不如以前癡迷了,也就荒疏了不少。然而,每當(dāng)回憶起那段藝海生涯,總是有說不盡的樂趣!

記得在我十八歲那年,我與茶商之女俞氏結(jié)為夫妻。當(dāng)時哥哥給了我三十萬元做賀禮,于是我就買了一架鋼琴,開始學(xué)習(xí)音樂方面的知識,并嘗試著作曲。后來我與母親和妻子搬到了上海法租界,由于上海有我家的產(chǎn)業(yè),我可以以少東家的身份支取相當(dāng)高的生活費用,也因此得以與上海的名流們交往。當(dāng)時,上海城南有一個組織叫“城南文社”,每月都有文學(xué)比試,我投了三次稿,有幸的是每次都獲得第一名。從而與文社的主事許幻園先生成為朋友,他為我們?nèi)以谀铣遣萏么驋吡朔课?,并讓我們移居了過去,在那里我和他及另外三位文友結(jié)為金蘭之好,還號稱是“天涯五友”。后來我們共同成立了“上海書畫公會”,每個星期都出版書畫報紙,與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仁們一起探討研究書畫及詩詞歌賦。但是這個公社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由于公社解散,而我的長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不久后我的母親又過世了,多重不幸給我?guī)砹瞬恍〉拇驌?。于是我將母親的遺體運回天津安葬,并把妻子和孩子一起帶回天津,我獨自一人前往日本求學(xué)。在日本我就讀于日本當(dāng)時美術(shù)界的最高學(xué)府——上野美術(shù)學(xué)校,而我當(dāng)時的老師亦是日本最有名的畫家之一——黑田清輝。當(dāng)時我除了學(xué)習(xí)繪畫外,還努力學(xué)習(xí)音樂和作曲。那時我確實是沉浸在藝術(shù)的海洋中,那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享受。

我從日本回來后,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導(dǎo)致國衰民困,金融市場更是慘淡,很多錢莊、票號都相繼倒閉,我家的大部分財產(chǎn)也因此化為烏有了。我的生活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了,為此我到上海城東女校當(dāng)老師去了,并且同時任《太平洋報》文藝版的主編。但是沒多久報社被查封,我也為此丟掉了工作。大概幾個月后我應(yīng)聘到浙江師范學(xué)校擔(dān)任繪畫和音樂教員,那段時間是我在藝術(shù)領(lǐng)域里馳騁最瀟灑自如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忙碌、最充實的日子。

如果說人類的情欲像一座煤礦,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方式將自己的欲望轉(zhuǎn)變?yōu)榫薮蟮哪芰?,而這種轉(zhuǎn)變會因人而異,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遲有早。我可能就屬于后者,來得比較緩慢了。

南閩十年之夢影

我一到南普陀寺,就想來養(yǎng)正院和諸位法師講談講談,原定的題目是“余之懺悔”,說來話長,非十幾小時不能講完;近來因為講律,須得把講稿寫好,總抽不出一個時間來,心里又怕負(fù)了自己的初愿,只好抽出很短的時間,來和諸位談?wù)?,談我在南閩十年中的幾件事情!

我第一回到南閩,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是從上海來的。起初還是在溫州,我在溫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由溫州到上海,是為著編輯《護(hù)生畫集》的事,和朋友商量一切;到十一月底,才把《護(hù)生畫集》編好。

那時我聽人說:尤惜陰居士也在上海。他是我舊時很要好的朋友,我就想去看一看他。一天下午,我去看尤居士,居士說要到暹羅國去,第二天一早就要動身的。我聽了覺得很喜歡,于是也想和他一道去。

我就在十幾小時中,急急地預(yù)備著。第二天早晨,天還沒大亮,就趕到輪船碼頭,和尤居士一起動身到暹羅國去了。從上海到暹羅,是要經(jīng)過廈門的,料不到這就成了我來廈門的因緣。十二月初,到了廈門,承陳敬賢居士的招待,也在他們的樓上吃過午飯,后來陳居士就介紹我到南普陀寺來。那時的南普陀,和現(xiàn)在不同,馬路還沒有建筑,我是坐著轎子到寺里來的。

到了南普陀寺,就在方丈樓上住了幾天。時常來談天的,有性愿老法師、芝峰法師等。芝峰法師和我同在溫州,雖不曾見過面,卻是很相契的?,F(xiàn)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見了,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我本來是要到暹羅去的,因著諸位法師的挽留,就留滯在廈門,不想到暹羅國去了。

在廈門住了幾天,又到小雪峰那邊去過年。一直到正月半以后才回到廈門,住在閩南佛學(xué)院的小樓上,約莫住了三個月工夫??吹皆豪锩娴膶W(xué)僧雖然只有二十幾位,他們的態(tài)度都很文雅,而且很有禮貌,和教職員的感情也很不差,我當(dāng)時很贊美他們。

這時芝峰法師就談起佛學(xué)院里的課程來。他說:“門類分得很多,時間的分配卻很少,這樣下去,怕沒有什么成績吧?”因此,我表示了一點兒意見,大約是說:“把英文和算術(shù)等刪掉,佛學(xué)卻不可減少,而且還得增加,就把騰出來的時間教佛學(xué)吧!”他們都很贊成。聽說從此以后,學(xué)生們的成績,確比以前好得多了!

我在佛學(xué)院的小樓上,一直住到四月間,怕將來的天氣更會熱起來,于是又回到溫州去。

第二回到南閩,是在一九二九年十月。起初在南普陀寺住了幾天,以后因為寺里要做水陸,又搬到太平巖去住。等到水陸圓滿,又回到寺里,在前面的老功德樓住著。

當(dāng)時閩南佛學(xué)院的學(xué)生,忽然增加了兩倍多,有六十多位,管理方面不免感到困難。雖然竭力整頓,終不能恢復(fù)以前的樣子。

不久,我又到小雪峰去過年,正月半才到承天寺來。

那時性愿老法師也在承天寺,在起草章程,說是想辦什么研究社。

不久,研究社成立了,景象很好,真所謂“人才濟濟”,很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盛況?,F(xiàn)在妙釋寺的善契師,南山寺的傳證師,以及已故南普陀寺的廣究師……都是那時候的學(xué)僧哩!

研究社初辦的幾個月間,常住的經(jīng)懺很少,每天有工夫上課,所以成績卓著,為別處所少有。

當(dāng)時我也在那邊教了兩回寫字的方法,遇有閑空,又拿寺里那些古版的藏經(jīng)來整理整理,后來還編成目錄,至今留在那邊。這樣在寺里約莫住了三個月,到四月,怕天氣要熱起來,又回到溫州去。

一九三一年九月,廣洽法師寫信來,說很盼望我到廈門去。當(dāng)時我就從溫州動身到上海,預(yù)備再到廈門;但許多朋友都說時局不大安定,遠(yuǎn)行頗不相宜,于是我只好仍回溫州。直到轉(zhuǎn)年(即一九三二年)十月,到了廈門,計算起來,已是第三回了。

到廈門之后,由性愿老法師介紹,到山邊巖去??;但其間妙釋寺也去住了幾天。

那時我雖然沒有到南普陀來住,但佛學(xué)院的學(xué)僧和教職員,卻是常常來妙釋寺談天的。

一九三三年正月廿一日,我開始在妙釋寺講律。這年五月,又移到開元寺去。當(dāng)時許多學(xué)律的僧眾,都能勇猛精進(jìn),一天到晚地用功,從沒有空過的工夫;就是秩序方面也很好,大家都嘖嘖地稱贊著。

有一天,已是黃昏時候了,我在學(xué)僧們宿舍前面的大樹下立著,各房燈火發(fā)出很亮的光;誦經(jīng)之聲,又復(fù)朗朗入耳,一時心中覺得有無限的歡慰!可是這種良好的景象,不能長久地繼續(xù)下去,恍如曇花一現(xiàn),不久就消失了。但是當(dāng)時的景象,卻很深地印在我的腦中,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如在大樹底下目睹一般。這是永遠(yuǎn)不會消滅,永遠(yuǎn)不會忘記的呀!

十一月,我搬到草庵來過年。

一九三四年二月,又回到南普陀。當(dāng)時舊友大半散了;佛學(xué)院中的教職員和學(xué)僧,也沒有一位認(rèn)識的!我這一回到南普陀寺來,是準(zhǔn)了常惺法師的約,來整頓學(xué)僧教育的。后來我觀察情形,覺得因緣還沒有成熟,要想整頓,一時也無從著手,所以就作罷了。此后并沒有到閩南佛學(xué)院去。

講到這里,我順便將我個人對于學(xué)僧教育的意見,說明一下:

我平時對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別哪一宗、哪一派的,因為我覺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長處。但是有一點,我以為無論哪一宗哪一派的學(xué)僧,卻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則,就是深信善惡因果報應(yīng)的道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還須深信佛菩薩的靈感!這不僅初級的學(xué)僧應(yīng)該這樣,就是升到佛教大學(xué)也要這樣!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佛菩薩的靈感道理,雖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徹底相信的卻不多。這所謂信,不是口頭說說的信,是要內(nèi)心切切實實去信的呀!咳!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實實地去信,卻不容易呀!我以為無論如何,必須深信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諸佛菩薩靈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資格!須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因果報應(yīng),是絲毫不差的!又須知我們一個人所有的行為,一舉一動,以至起心動念,諸佛菩薩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個人若能這樣十分決定地信著,他的品行道德,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地高起來!要曉得我們出家人,就所謂“僧寶”,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

倘品行道德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已經(jīng)難為情了。何況不如?又何況十分地不如呢?……咳!……這樣他們看出家人就要十分地輕慢,十分地鄙視,種種譏笑的話,也接連地來了……

記得我將要出家的時候,有一位在北京的老朋友寫信來勸告我,你知道他勸告的是什么,他說:“聽到你要不做人,要做僧去……”咳!……我們聽到了這話,該是怎樣地痛心哪!他以為做僧的,都不是人,簡直把僧不當(dāng)人看了!你想,這句話多么厲害呀!出家人何以不是人?為什么被人輕慢到這地步?我們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這原因都由于我們出家人做人太隨便的緣故;種種太隨便了,就鬧出這樣的話柄來了。至于為什么會隨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諸佛菩薩靈感的道理的緣故。倘若我們能夠真正生信,十分決定地信,我想就是把你的腦袋斫掉,也不肯隨便的了!

以上所說,并不是單單養(yǎng)正院的學(xué)僧應(yīng)該牢記,就是佛教大學(xué)的學(xué)僧也應(yīng)該牢記,相信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諸佛菩薩靈感不爽的道理!

就我個人而論,已經(jīng)是將近六十的人了,出家已有二十年,但我依舊喜歡看這類的書?!涊d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佛菩薩靈感的書。

我近來省察自己,覺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這一類的書: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夠改過遷善,做一個好人。又因為我想做一個好人,同時我也希望諸位都做好人。

這一段話,雖然是我勉勵我自己的,但我很希望諸位也能照樣去實行。

關(guān)于善惡因果報應(yīng)和佛菩薩靈感的書,印光老法師在蘇州所辦的弘化社那邊印得很多,定價也很低廉,諸位若要看的話,可托廣洽法師寫信去購請,或者他們會贈送也未可知。

以上是我個人對于學(xué)僧教育的一點兒意見。下面我再來說幾樣事情: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凈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來養(yǎng)病。這一回的大病,可以說是我一生的大紀(jì)念!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來。在病床上有一只鐘,比其他的鐘總要慢兩刻,別人看到了,總是說這個鐘不準(zhǔn),我說:“這是草庵鐘。”別人聽了“草庵鐘”三字還是不懂,難道天下的鐘也有許多不同的么?現(xiàn)在就讓我詳詳細(xì)細(xì)來說個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個多月。擺在病床上的鐘,是以草庵的鐘為標(biāo)準(zhǔn)的。而草庵的鐘,總比一般的鐘要慢半點兒。我以后雖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鐘還是那個樣子,比平常的鐘慢兩刻,所以“草庵鐘”就成了一個名詞了。這件事由別人看來,也許以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看到這個鐘,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發(fā)大慚愧,慚愧我德薄業(yè)重。我要自己時時發(fā)大慚愧,我總是故意地把鐘改慢兩刻,照草庵那鐘的樣子,不只當(dāng)時如此,到現(xiàn)在還是如此,而且愿盡形壽,常常如此。

以后在南普陀住了幾個月,于五月間,才到鼓浪嶼日光巖去。十二月仍回南普陀。到今年一九三七年,我在閩南居住,算起來,首尾已是十年了?;叵胛以谶@十年之中,在閩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卻是很少很少,殘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覺得自己的德行,實在十分欠缺!因此近來我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這有我自己的根據(jù)。

記得古人有句詩:“一事無成人漸老?!鼻宄鯀敲反澹▊I(yè))臨終的絕命詞有:“一錢不值何消說?!边@兩句詩的開頭都是“一”字,所以我用來做自己的名字,叫作“二一老人”。因此我十年來在閩南所做的事,雖然不完滿,而我也不怎樣地去求他完滿了。

諸位要曉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別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fā)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完滿了,那么這個人就會心滿意足,揚揚得意,反而增長他貢高我慢的念頭,生出種種的過失來。所以還是不去希望完滿的好。不論什么事,總希望他失敗,失敗才會發(fā)大慚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我近來,每每想到“二一老人”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意味!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閩南居住了十年的一個最好的紀(jì)念!

丁丑二月十六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yǎng)正院講

最后之□□

佛教養(yǎng)正院已辦有四年了。諸位同學(xué)初來的時候,身體很小,經(jīng)過四年之久,身體皆大起來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jīng)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論,我的年紀(jì)將到六十了,回想從小孩子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種種經(jīng)過如在目前。??!我想我以往經(jīng)過的情形,只有一句話可以對諸位說,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己來想,啊!我是一個禽獸嗎?好像不是,因為我還是一個人身。我的天良喪盡了嗎?好像還沒有,因為我尚有一線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過失。我從小孩子起一直到現(xiàn)在都埋頭造惡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小孩子的時候,常行袁了凡的功過格,三十歲以后,很注意于修養(yǎng),初出家時,也不是沒有道心。雖然如此,但出家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便大不相同了:因為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昏憒糊涂,一天比一天厲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后,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這個也無須客氣也無須謙讓了。

就以上所說看起來,我從出家后已經(jīng)墮落到這種地步,真可令人驚嘆;其中到閩南以后十年的工夫,尤其是墮落的墮落。去年春間曾經(jīng)在養(yǎng)正院講過一次,所講的題目,就是“南閩十年之夢影”,那一次所講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淚痕,諸位應(yīng)當(dāng)還記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閑云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yīng)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應(yīng)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以后,又到惠安到廈門到漳州,都是繼續(xù)前稿;除了利養(yǎng),還是名聞,除了名聞,還是利養(yǎng)。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yǎng)之外。雖在瑞竹巖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的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yǎng),可以說是慚愧已極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地?zé)狒[。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yǎng)的路上前進(jìn)??墒墙鼇硪灿幸患蓱c幸的事,因為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以后不可常常宴會,要養(yǎng)靜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且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dāng)?shù)囊娊?。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我自從得到他的信以后,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得罪了別人,也不管他,這個也可算是近來一件可慶幸的事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止謝絕宴會,就算了結(jié)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對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面,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jié)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xué)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jié)束了。

?。≡龠^一個多月,我的年紀(jì)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xiàn)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dāng)然。只有對于養(yǎng)正院諸位同學(xué),相處四年之久,有點兒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yǎng)正院從此以后,能夠復(fù)興起來,為全國模范的僧學(xué)院??墒俏业哪昙o(jì)老了,又沒有道德學(xué)問,我以后對于養(yǎng)正院,也只可說“愛莫能助”了。

?。∨c諸位同學(xué)談得時間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詩來做臨別贈言。詩云:

末濟終焉心縹緲,

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

古今誰免余情繞。

人生之最后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比松詈笠欢未笫仑M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重病時

當(dāng)病重時應(yīng)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yè)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jìn)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余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y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y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币蚱饺占刃艃敉练ㄩT,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醫(yī)藥,可不謂為癡狂大錯耶。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yè)障?;蛞嗍寝D(zhuǎn)未來三途惡道之苦,于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于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如來贊嘆品》所言供養(yǎng)經(jīng)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yīng)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yè),一一詳言而贊嘆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后,承斯善業(yè),決定生西。

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直藸縿訍矍?,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yīng)于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fā)愿生西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瞋心,而牽人惡道者,如經(jīng)所載阿耆達(dá)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盡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時,本應(yīng)面西右脅側(cè)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cè)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yīng)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xù)不斷?;蚰盍郑蚰钏淖?,或快或慢,皆須預(yù)問病人,隨其平日習(xí)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xí)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磐小木魚。以余經(jīng)驗言之,神經(jīng)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磐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jīng),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yīng)免除引磐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dāng)或改為大鐘大磐大木魚,其聲宏壯,聞?wù)吣芷鹈C敬之念,實勝于引磐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yù)先向病人詳細(xì)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蛴形匆?,盡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zhí)。

命終后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jǐn)慎行之。

命終前后,家人萬不可哭??抻泻我?,能盡力幫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后。

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jù),然亦不可固執(zhí)。但能平日信愿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后,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nèi)誤觸亡者。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nèi)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后著衣,若手足關(guān)節(jié)硬,不能轉(zhuǎn)動者,應(yīng)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于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yīng)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薦亡等事

七七日內(nèi),欲延僧眾薦亡,以念佛為主。若誦經(jīng)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xiàn)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法師文鈔》中屢斥誡之,謂其唯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

如請僧眾念佛時,家族亦應(yīng)隨念。但女眾宜在自室或布帳之內(nèi),免生譏議。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

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喪儀文,切勿鋪張。毋圖生者好看,應(yīng)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應(yīng)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不得謂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勸請發(fā)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應(yīng)于城鄉(xiāng)各地,多多設(shè)立?!讹喗K津梁》中有詳細(xì)章程,宜檢閱之。

結(jié)語

殘年將盡,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后。若未將錢財預(yù)備穩(wěn)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后。若未將往生資糧預(yù)備穩(wěn)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yè)一齊現(xiàn)前,如何擺脫。臨終雖恃他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yù)備才好。

  1. 趙幼梅(1868—1939),名元禮,字幼梅,號“藏齋”,近代詩人,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2. 唐靜巖(1823—1898),名毓厚,字靜巖,浙江人,久居天津,以醫(yī)術(shù)著稱,在書畫金石方面造詣非凡,猶善山水、篆隸。
  3. 楊翠喜,生卒不詳,本姓陳,幼年家貧被賣給楊姓的樂戶,取名楊翠喜,后以此名出入風(fēng)塵,成為清末至民國初的名妓。相傳,李叔同年輕時曾對她有一番深情,寫過兩首《菩薩蠻》以訴衷腸,詳見本書第四章。然而,紅顏多薄命,楊翠喜以關(guān)鍵人物的身份被卷入轟動一時的政治事件“丁未大參案”,成為政治犧牲品。
  4. 經(jīng)亨頤(1877—1938),字子淵,我國近代教育家,書畫家,辛亥革命后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xué)堂任校長。五四運動時期,他鼓勵支持愛國民主斗爭,倡導(dǎo)新文化運動,大膽改革教育。后因舊勢力排擠而離職。
  5. 此句出自李叔同的詞《金縷曲》,詳見本書第四章。李叔同年少時便才華橫溢,十九歲便加入了城南文社,他第一次參加文社的活動便獲得了小課擬小言賦的第一名。
  6. 大勢至菩薩為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jìn)菩薩”,與無上尊佛、觀世音菩薩合尊稱為“西方三圣”。
  7. 虎跑寺原稱大慈定慧禪寺,位于西湖西南,唐代高僧性空建寺定居,曾在寺內(nèi)水源短缺時夢見兩只老虎跑到翠巖做洞穴,即刻有泉水涌出,于是該寺得名“虎跑”。宋朝高僧濟公在此圓寂。
  8. 移錫,指僧人移換寺廟。靈隱,指西湖旁的千年古剎靈隱寺。
  9. 馬一孚(1883—1967),名福田,字一孚,著名國學(xué)大師、一代儒宗、詩人、書法家,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釋哲一代宗師”之稱。周恩來總理曾稱他是“我國當(dāng)代理學(xué)大師”。他是中國引進(jìn)《資本論》的第一人。
  10. 《越風(fēng)》雜志于1935年10月在杭州創(chuàng)刊,以介紹文化掌故為主,其第一期增刊《西湖》登載了本文。文中提到的黃居士,為該雜志主編黃萍蓀。
  11. 本篇提到的月份均為農(nóng)歷。
  12.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改字丏(讀“勉”)尊,我國著名文學(xué)家、語文學(xué)家,是李叔同的摯友。
  13. 葉品三(1866—1948),名為銘,字品三,近代金石家,善刻石、拓碑,精金石考據(jù),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
  14. 丁輔之(1879—1949),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輔之,近代篆刻家、書畫家。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
  15. 海清是我國佛門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的衣服,寬袍大袖,穿著自在。
  16. 林同莊(1880—1936),溫州人,水利專家,李叔同在南洋公學(xué)時的同學(xué)。
  17. 本篇為日記合輯,是弘一法師在出家前兩年于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試驗斷食時所記下的。原文斷續(xù),有的字跡模糊,還有的詞為日語。當(dāng)時為民國五年(1917年),弘一法師37歲,他斷食共20天。斷食是靈修鍛煉的一種,分為完全斷食法、不完全斷食法和減食法,不同階段的人體表現(xiàn)不同。最好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進(jìn)行,盲目斷食會損害健康。
  18. 即湯食。
  19. 疑為一種西藥名,具體不詳。
  20. 日語,即牙刷。
  21. 日語,即牙膏。
  22. 音癸,盛食物的圓形器具。
  23. 原文缺字,推測為“倦耳”。
  24. 原文缺字,推測為“摹寫”。
  25. 許幻園(1878—1929),詩人、小說家,是二十世紀(jì)二三十年代上海新派詩文界的領(lǐng)袖人物之一。
  26. 許幻園、李叔同、張小樓、蔡小香、袁希濂。
  27. 即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
  28. 黑田清輝(1866—1924),近代日本寫實主義油畫家,創(chuàng)立了日本外光畫派,以裸體油畫《朝妝》引起東西方藝術(shù)界震動。
  29. 即泰國。
  30. 佛教用語,意為自高自大。
  31. 原文此處即缺字,根據(jù)文意推測為“懺悔”。
  32. 原文中的首句為缺字“□”,原詩為清代龔自珍所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