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lǐng)袖記事

我愛祖國 作者:王榮泰 王琳涵 主編


領(lǐng)袖記事

假如毛澤東去騎馬

梁衡

毛澤東智慧超群,膽識過人,一生無論軍事、政治都有出其不意的驚人之筆,讓人玩味無窮。但有一筆更為驚人,只是惜未能實現(xiàn)。

1959年4月5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說:“如有可能,我就游黃河、游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zhì)學(xué)家、生物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只準騎馬,不準坐卡車,更不準坐火車,一天走60里,騎馬30里,走路30里,騎騎走走,一路往昆侖山去。然后到豬八戒去過的那個通天河,從長江上游,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國內(nèi)、國際的形勢,我還可以搞,帶個電臺,比如,從黃河入??谧叩洁嵵?,走了一個半月,要開會了我就開會,開了會我又從鄭州出發(fā),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務(wù)。我很想學(xué)明朝的徐霞客?!?/p>

1960年,毛澤東的專列過濟南,他對上車看他的舒同、楊得志說:“我就是想騎馬沿著兩條河走,一條黃河,一條長江。如果你們贊成,幫我準備一匹馬?!?961年3月23日毛澤東在廣州說:“在下一次會議或者什么時候,我要做點典型調(diào)查,才能交賬。我很想恢復(fù)騎馬的制度,不坐火車,不坐汽車,想跑兩條江。從黃河的河口,沿河而上,到它的發(fā)源地,然后跨過山去,到揚子江的發(fā)源地,順流而下。不要多少時間,有三年時間就可以橫過去,頂多五年?!?962年,他的一個秘書調(diào)往陜西,他說:“你先打個前站,我隨后騎馬就去?!?972年,毛澤東大病一場,剛好一點,他就說:“看來,我去黃河還是有希望的?!笨梢娝麑珊又邢蛲臒崆?。

自從看到這幾則史料,我就常想,要是毛澤東真的實現(xiàn)了騎馬走江河,該是什么樣子?

這個計劃本已確定下來,大約準備1965年春成行。1964年夏天從騎兵部隊調(diào)來的警衛(wèi)人員也開始在北戴河訓(xùn)練。也已為毛澤東準備了一匹個頭不太大的白馬,很巧合,他轉(zhuǎn)戰(zhàn)陜北時騎的也是一匹白馬。整個夏天,毛澤東的運動就是兩項:游泳和騎馬。

但是,1964年8月5日,突發(fā)“北部灣事件”,美國入侵越南。6日晨,毛澤東遺憾地說:“要打仗了,我的行動得重新考慮。黃河這次是去不成了。”

這實在是太遺憾了,是一個國家的遺憾,民族的遺憾,中國歷史失去了一次改寫的機會。按毛澤東的計劃是走三到五年,就算四年吧,兩河歸來,已是1969年,那個對國家民族損毀至重的“文化大革命”至少可以推遲發(fā)生,甚至可能避免。試想一個最高領(lǐng)袖深入民間四年,將會有多少新東西涌入他的腦海,又該有什么新的政策出臺,黨史、國史將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新版本?一個偉大的詩人,用雙腳丈量祖國的河山,“目既往還,心亦吐納”,又該有多少氣勢磅礴的詩作?

我們再看一下1965年的形勢,那是新中國建國后最好的年份。正是成績已有不少,教訓(xùn)也有一些,黨又一次走在將更加成熟的十字路口。當時我們已犯過的幾個大錯誤是: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的反右傾。還遇上1959—1961年的三年困難。這時,全黨已經(jīng)開始心平氣和地看問題,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承認了“三分天災(zāi),七分人禍”的錯誤,毛澤東也做了自我批評。形勢也有了明顯好轉(zhuǎn),原子彈爆炸,全國學(xué)大寨、學(xué)大慶、學(xué)雷鋒、學(xué)焦裕祿,國力增強,民心向上。但是從深層來看,對這些錯誤的根源還沒有從思想上徹底解決。就像遵義會議時,從行動上和組織上已停止了“左傾”的錯誤,但真正從思想和路線上解決問題,還得等到延安整風(fēng)。急病先治標,癥退再治本。當時黨和國家正是“癥”初退而“本”待治之時。

毛澤東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騎馬走兩河的。

我們設(shè)想著,當毛澤東騎馬走江河時,對他觸動最深的是中國農(nóng)業(yè)的落后和農(nóng)村發(fā)展的緩慢。

毛澤東是農(nóng)民的兒子,他和農(nóng)民天然地血脈相通。他最初的秋收起義,10年的土地革命是為農(nóng)民翻身。他穿草鞋,住窯洞,穿補丁衣服,大口吃茶葉葉子,撿食掉在桌子上的米粒,趴在水缸蓋上指揮大戰(zhàn)役,在延安時還和戰(zhàn)士一起開荒,在西柏坡時還下田插秧。還有包括江青看不慣的大口吃紅燒肉、吃辣椒,他簡直就是一個農(nóng)民,一個讀了書、當了領(lǐng)袖的農(nóng)民。毛澤東一生的思維從沒有離開過農(nóng)民,只不過命運逼得他建國前大部分時間在研究戰(zhàn)爭。建國后,又急于振興工業(yè),以至于1953年發(fā)生了與梁漱溟的爭吵,被梁誤以為忘了農(nóng)民。他在1958年發(fā)起的“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也是為了農(nóng)業(yè)的盡快翻身,有點空想,有點急躁,被彭德懷說成“小資產(chǎn)階級狂熱性”。那一句話真的刺傷了他的心,但沒有人懷疑他不是為了農(nóng)民。

他打馬上路了,行行走走,一個半月后到達鄭州。因為是馬隊,不能進城住賓館,便找一個依岸傍河的村莊宿營,架好電臺,攤開文件、書籍。一如戰(zhàn)爭時期那樣,有親熱的房東打水、燒炕,有調(diào)皮的兒童跑前跑后,飯后他就挑燈讀書、辦公。但我猜想毛澤東這天在鄭州的黃河邊肯定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河南這個地方是當年人民公社運動的發(fā)祥地。這里誕生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信陽地區(qū)遂平縣的“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7年前,1958年8月6日晚,他到鄭州,7日晨就急著聽匯報,當他看到《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試行章程》時,如獲至寶,連說:“這是個好東西!”便喜而攜去。接著又去視察山東,8月底就在北戴河主持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通過了《關(guān)于建立農(nóng)村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公社遍行全國,河南首其功,信陽首其功。但是全國第一個餓死人的“信陽事件”也是發(fā)生在這里,成了三年困難時期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劉少奇說:“餓死人這是要上史書的啊?!泵珴蓶|不得不在1960年10月23日—26日專門聽取信陽事件的匯報,全國急剎車,實行“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才渡過難關(guān)。

這次,毛澤東沿途一路走來,看到了許多1958年“大躍進”留下的半截子工程,雖經(jīng)調(diào)整后,農(nóng)村情況大有好轉(zhuǎn),但社員還是出工不出力。房東悄悄地對他說“人哄地皮,地哄肚皮”。這使他不得不思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種形式,對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到底是起了解放作用還是破壞作用。為什么農(nóng)民對土地的熱情反倒下降了呢?想解放戰(zhàn)爭時期,邊打仗邊土改,農(nóng)民一分到地就參軍、支前,熱情何等的高。

離開鄭州之后,毛澤東溯流而上,他很急切地想知道1960年完工的大工程三門峽水庫現(xiàn)在怎么樣了。這工程當時是何等的激動人心啊,詩人賀敬之的《三門峽梳妝臺》曾傳唱全國:“展我治黃河萬里圖,先扎黃河腰中帶——責(zé)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銀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風(fēng)走東海。”這些句子直到現(xiàn)在我還能背得出,那真是一個充滿著革命浪漫主義的時代。毛很想看看這萬年的黃河,是不是已“清水清風(fēng)走東?!?,很想看看他日思夜想的黃河現(xiàn)在變成什么樣子。他立馬高坡,極目一望時,這里卻不是他想象中的高原明鏡,而是一片濕地,但見水霧茫茫,蘆花蕩蕩。原先本想借這座水庫攔腰一斬,根治黃河水害,但是才過幾年就已沙淤庫滿,下游未得其利,上游反受其害,關(guān)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安全受到威脅。他眉頭一皺,問黃河上游每年來沙多少,隨行專家答:“16億噸?!庇謫枺骸艾F(xiàn)庫內(nèi)已淤沙多少?”答:“50億噸?!边@就是再修10個水庫也不夠它淤填的啊!當初上上下下熱情高漲,又相信蘇聯(lián)專家的話,并沒有精細地測算和科學(xué)地論證,就匆匆上馬??磥斫ㄔO(shè)和打仗一樣,也是要知己知彼啊。不,它比戰(zhàn)爭還要復(fù)雜,戰(zhàn)場上可立見勝負,而一項大的經(jīng)濟建設(shè)決策,牽涉的面更廣,顯示出結(jié)果的周期更長。

毛澤東打馬下山,一路無言。他想起了一個人,就是黃炎培的兒子黃萬里,水利專家、清華大學(xué)教授。當年三門峽工程上馬上下叫好,只有一人堅決反對,這就是黃萬里。1955年4月周恩來主持70多人的專家論證會,會開了7天,他一人舌戰(zhàn)群儒大呼:不是怎么建,而是三門峽根本就不宜建壩!下游水清,上游必災(zāi)啊。果然,大壩建成第二年,上游受災(zāi)農(nóng)田就達80萬畝。黃的意見沒人聽,他就寫了一首小詞,內(nèi)有“春寒料峭,雨聲凄切,靜悄悄,微言絕”句。1957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第六版登出了這首詞,黃一夜之間就成了大右派。毛澤東記起自己說過的一句話:“真理有時在少數(shù)人手中?!辈挥X長嘆了一口氣。

我猜想毛澤東這次重到西北,親見水土流失,一定會讓他重新考慮中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大計。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大多走江南,再沒有到過黃河以西。但他閱讀了大量史書,無時不在做著西行考察的準備。1958年在成都會議上,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向他匯報引黃濟晉的雄心壯志,他說?:“你這算什么雄心壯志,你們查一下《漢書》,那時就有人建議從包頭引黃河過北京東注入海。當時水大,漢武帝還能坐樓船在汾河上航行呢,現(xiàn)在水都干了,我們愧對晉民啊。”上世紀80年代,趙紫陽任總理時到山西視察,山西領(lǐng)導(dǎo)又重提引黃之事,當時我以記者身份在場,聽到趙又轉(zhuǎn)述毛澤東的這番話。大約1958年成都會議毛澤東、陶對話時,趙亦在場。多年來,我們愧對的豈止是晉民,陜、甘、寧之民也都很愧對啊。這塊中國西北角的紅色根據(jù)地,當年曾支撐了中共領(lǐng)導(dǎo)的全民抗戰(zhàn),支持了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但是自解放以后就再也擺不脫黃風(fēng)、黃沙、黃水的蹂躪。晉陜之間的這一段黃河,毛澤東曾經(jīng)兩次東渡:第一次是1936年由綏德過河?xùn)|征抗日,留下了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第二次是由吳堡過河到臨縣,向西柏坡進發(fā),定都北京。當時因木船太小,跟他多年的那匹老白馬只好留在河西。他登上東岸,回望滔滔黃水,激動地講了那名言:“你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睋?jù)他的護士長回憶,毛澤東進城后至少九次談起黃河,他說:“這條河與我共過患難”,“每次看黃河回來心里就不好受”,“我們欠了黃河的情”,“我是個到了黃河也不死心的人”。

這次毛澤東重訪舊地,我猜想米脂縣楊家溝是一定要去的。1947年11月22日到1948年3月21日他一直住在這里,這是他轉(zhuǎn)戰(zhàn)陜北期間住得最長的一個村子,并在這里召開了有里程碑意義的準備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十二月會議”。但現(xiàn)在這里還是溝深路窄,僅容一馬,道路泥濘,一如20年前。農(nóng)民的住房,還沒有一間能趕上過去村里地主的老房子。而當年毛澤東的指揮部,整個黨中央機關(guān)就借住在楊家溝一家馬姓地主的宅院里,他就是在這里勝利指揮了全國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折啊。我去看過,這處院子就是現(xiàn)在也十分完好,村里仍無其他民房能出其右。這次毛澤東重回楊家溝還住在當年他的那組三孔相連的窯洞里,心中感慨良多。當年撤出延安,被胡宗南追得行無定所,但借得窯洞一孔,彈指一揮,就橫掃蔣家百萬兵。現(xiàn)在定都北京已十多年了,手握政權(quán),卻還不能一掃窮和困,給民飽與暖??蓱z20年前邊區(qū)月仍照今時放羊人。發(fā)展遲緩的原因到底何在?

向最基層的普通人學(xué)習(xí),是毛澤東一向所提倡的。調(diào)查研究成了毛澤東政治品德和工作方法中最鮮明的一條。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里曾寫到對毛澤東的第一印象是:“毛澤東光著頭在街上走,一邊和兩個年輕的農(nóng)民談話,一邊認真地在做手勢?!泵珴蓶|曾說:“當年是一個監(jiān)獄的小吏讓我知道了舊中國的監(jiān)獄如何黑暗?!泵珴蓶|在1925—1933年曾認真作過農(nóng)村調(diào)查,1941年又將其結(jié)集出版,他在《農(nóng)村調(diào)查》序言里寫道:“實際工作者須隨時去了解變化著的情況,這是任何國家共產(chǎn)黨人也不能靠別人預(yù)備的。所以,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diào)查?!蹦菚r他十分注意傾聽基層呼聲。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延安的一個農(nóng)民,一次天打雷劈死了他的毛驢,就說:“為何不劈死毛澤東?”邊區(qū)保衛(wèi)部門要以反革命罪逮捕這個農(nóng)民。毛澤東說,他這樣說必有他的理由。一問是邊區(qū)農(nóng)民負擔(dān)太重。毛澤東就讓減稅。所以,當時邊區(qū)地域雖小,生活雖苦,但領(lǐng)袖胸如海,百姓口無忌,上下一條心,共產(chǎn)黨終得天下。

這次,毛澤東一路或騎馬或步行又重新回到百姓中間,所見所聞,隱隱感到民間積怨不少。他想起1945年在延安與黃炎培的“窯洞對”談話,那時雖還未得天下,但黃已問到他將來怎樣治天下。他說:“只要堅持民主,讓老百姓監(jiān)督政府,政權(quán)就能永葆活力?!毕氲阶屓嗣癖O(jiān)督,毛澤東忽然憶起一個人,此人就是戶縣農(nóng)民楊偉名。楊是一普通農(nóng)民,在村里任大隊會計,他關(guān)心政治,以一點私塾的文化底子,苦學(xué)好讀,“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1962年曾向中央寫萬言書,系統(tǒng)分析農(nóng)村形勢,提出許多尖銳而又中肯的意見,如:允許單干;敞開自由市場;不要急于過渡,再堅持一段新民主主義;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現(xiàn)在看來,這些話全部被不幸言中。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一葉知秋”,意即從分析陜西情況即可知全國農(nóng)村形勢之危。其忠諫之情溢于言表。毛澤東對這些意見當然聽不進去,便憤而批曰:“什么一葉知秋,是一葉知冬?!?/p>

其時,黨內(nèi)也早有一部分同志看到了危機,并提出了對策,比較有名的就是鄧小平的“白貓黑貓”論。這篇文章在1962年的北戴河會議上被毛澤東點名批評。從此,逆耳忠言漸少,繼而鴉雀無聲。而黃河之濱這個樸素的農(nóng)民思想家楊偉名則被大會批、小會斗,后在“文革”中自殺。(2002年,陜西曾開研討會紀念楊偉名,并為他出版文集。2005年,我曾訪其故居,秋風(fēng)小院在,柿樹葉正紅。這是后話。)這次毛澤東重走黃河,又到陜西,看到當年的許多問題依舊沒有結(jié)果,就想起這個躬耕于關(guān)中的奇才,便著人把他接來,作徹夜之談。毛澤東像當年向小獄吏請教獄情,在延安街頭光著頭向農(nóng)民恭問政情一樣,向這個農(nóng)民思想家問計于國是。這是20世紀60年代中共領(lǐng)袖與一位普通農(nóng)民的對話。?不是《三國演義》中臥龍岡的“隆中對”,也不是1945年延安的“窯洞對”,而是在黃河邊的某一孔窯洞里的“河邊對”。楊偉名一定侃侃而談,細算生產(chǎn)隊的家底,縱論國家大勢。毛澤東會暗暗點頭,想起他自己常說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又想起1948年他為佳縣縣委題的字“站在最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的一面”。當時他轉(zhuǎn)戰(zhàn)到這里,部隊要打佳縣,仗要打三天,需12萬斤糧,但糧食早讓胡宗南搶掠一空。他問佳縣縣長張俊賢有沒有辦法,張說:“把全縣堅壁的糧挖出來,夠部隊吃上一天;把全縣地里未成熟的玉米、谷子收割了,還可吃一天;剩下的一天,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戰(zhàn)斗打響,群眾拉著糧、驢、羊支前,自己吃樹葉、樹皮。戰(zhàn)后很長時間,這個縣見不到驢和羊。那時候,政府和百姓,真是魚水難分啊。看來這些年離群眾是遠了一點。(毛澤東是性情中人,他或許還會當場邀楊到中央哪個政策研究部門去工作,就像后面要談到的,他聽完就三峽問題的御前辯論后,當場邀李銳做他的秘書。何況楊本來就一直是西北局的特聘編外政策研究員。而以楊的性格則會說,臣本布衣,只求盡心,不求聞達,還是躬耕關(guān)中,位卑不敢忘國,不時為政府上達一點實情。)送走客人,他點燃一支煙,仰臥土炕,看著窯洞穹頂厚厚的黃土,想起自己1945年在延安說過的那句話:“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jié)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爆F(xiàn)在早已生根開花,但卻要將忘其土啊。

總之,還不等走完黃河全程,在晉、陜、寧、甘一線,毛澤東的心情就沉重復(fù)雜起來。在這里,當年的他曾是“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涩F(xiàn)在毛澤東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他立馬河邊,面對滔滔黃水,透過陣陣風(fēng)沙,看遠處那溝溝坡坡、梁梁峁峁、塄塄畔畔上俯身拉犁,彎腰點豆,背柴放羊,原始耕作的農(nóng)民,不禁有一點心酸。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這樣轟轟烈烈,怎么就沒能解放出更多的生產(chǎn)力,改善農(nóng)民的生活,改變他們的境遇呢?

毛澤東繼續(xù)沿黃河前行,北上河套,南取寧夏,繞了一個大彎后西到蘭州。在這里向北沿祁連山麓就是通往新疆的河西走廊,向南沿黃河就將進入上游的青海、四川。他決定在蘭州休整一周。這蘭州以西是歷代流放欽犯和謫貶官員的地方。他想起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后就是經(jīng)過這里而貶往新疆的。毛澤東出行,電臺、文件、書籍三件寶,常讀之書和沿途相關(guān)之書總要帶足?,F(xiàn)在韶山的“毛澤東遺物館”里存有他出行的書箱,足有一米見方。林則徐是他敬仰的人物,長夜難眠,他便命秘書找出林的《云左山房詩鈔》挑燈閱讀,卷中有不少是林則徐在河南奉旨治完黃河后又一路繼續(xù)戴罪西行,過蘭州,出玉門的詩作,多抒發(fā)他的報國熱情和記述西部的山川邊情。林詩豪放而深沉,毛澤東性剛烈而浪漫,把卷在手,戈壁古道長無盡,窗外黃河嗚有聲。此時,兩個偉人跨越時空,頗多共鳴。毛澤東有抄錄名人詩作練字的習(xí)慣,他讀得興起,便再披衣下床,展紙揮毫,抄錄了林的一首《出嘉峪關(guān)感賦》:

東西尉侯往來通,博望星槎笑鑿空。

塞下傳笳歌敕勒,樓頭倚劍接崆峒。

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fēng)。

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guān)雄!

這幅書法,借原詩的氣勢,濃墨酣情,神采飛揚,經(jīng)放大后至今仍高高掛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的東墻上。書罷林詩毛澤東推窗北望,想這次只能按原計劃溯黃河而上,祁連山、嘉峪關(guān)一線是去不了啦,不覺有幾分惆悵。新疆是他的胞弟毛澤民犧牲的地方,那個方向還有兩件事讓他心有所動:一是當年西路軍在這里遭到極大損失,這是我軍史上的極悲慘的一頁。二是1957年反右之后一大批右派發(fā)配西部,王震的兵團就安排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詩人艾青等不少文化人?,F(xiàn)時已10年,這些人中似可起用一些,以示寬慰。他在這里休整一周,接見了一些仍流散在河西走廊的老紅軍,聽取了右派改造工作的匯報,囑咐地方上調(diào)研后就這兩事提出相應(yīng)的政策上報。

離開蘭州,毛澤東一行逆黃河而上,又經(jīng)月余到達青、甘、川三省交界處的黃河第一彎。他登上南岸四川阿壩境內(nèi)的一座小山,正是晚霞壓山,殘陽如血,但見黃河北來,蜿蜒九曲,明滅倏忽,如一道閃電劃過高原,不禁詩興大發(fā),隨即吟道:

九曲黃河第一彎,長河落日此處圓。

從來豪氣看西北,濤聲依舊五千年。

他想,我們一定要對得起黃河,對得起黃河兒女。

這里已近黃河源頭,海拔4000米以上,他們放慢速度,緩緩而行,數(shù)十天后終于翻過巴顏喀拉山,到達長江的源頭大通河,這便進入長江流域。

接下來,毛澤東走長江與走黃河的心境不同。在黃河流域,主要是勾起了他對戰(zhàn)爭歲月的回憶和對老區(qū)人民的感念,深感現(xiàn)在民生建設(shè)不盡如人意,得趕快發(fā)展經(jīng)濟。而走長江一線更多的是政治反思,是關(guān)于在這里曾發(fā)生過的許多極“左”錯誤的思考。

順沱沱河、通天河而下,入金沙江,便進入貴州、四川界。這里是中央部署的大三線基地。毛澤東不愧為偉大的戰(zhàn)略家,他從戰(zhàn)爭中走來,總擔(dān)心天下不穩(wěn),國家遭殃。在原子彈研制成功后,他又力主在長江、黃河的上游,建設(shè)一個可以支持原子戰(zhàn)爭的大三線基地。他還把自己的老戰(zhàn)友、新冤家彭德懷派來任基地三把手。毛彭關(guān)系,可以說是合不來又離不開。歷史上許多關(guān)系到黨的命運和毛澤東的威信的大戰(zhàn)、硬戰(zhàn),都是彭幫毛澤東來打。最關(guān)鍵的有三次,紅軍長征出發(fā)過湘江、解放戰(zhàn)爭時的轉(zhuǎn)戰(zhàn)陜北和剛建國時的朝鮮戰(zhàn)爭。尤其是出兵朝鮮,中央議而不決,彭從西北趕回,投了支持毛澤東的關(guān)鍵一票,而在林彪不愿掛帥出征的情況下,彭又挺身而出,實現(xiàn)了毛澤東的戰(zhàn)略。但是自從進城之后,毛彭之間漸漸生分。戰(zhàn)爭時期,大家都稱毛澤東為“老毛”,進了北京,漸漸改稱“主席”。有一天,彭突然發(fā)現(xiàn)中南海里只有他一人還在叫“老毛”,便很不好意思,也悄悄改口。這最后一位稱“老毛”的角色由彭來扮演,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交往之深和彭性格的純真率直。但1959年在廬山上,兩個戰(zhàn)友終于翻臉。

未想,兩位生死之交的戰(zhàn)友,廬山翻臉,北京一別,今日卻相會在金沙江畔,在這個30年前長征經(jīng)過的地方,多少話真不知從哪里說起。明月夜,青燈旁,白頭搔更短,往事情卻長。毛澤東蓋世英雄,向來敢翻臉也敢認錯。他在延安整風(fēng)時對“搶救運動”中被錯整的人脫帽道歉;1959年感謝陳云、周恩來在經(jīng)濟工作方面的冷靜,說“家貧思賢妻,國難識英雄”;1962年在七千人大會上對大躍進的錯誤認錯?,F(xiàn)在毛澤東經(jīng)三年來的沿河考察,深入民間,所見所聞,許多爭論已為歷史所印證,他也許會說一聲:“老彭,看來是你對了!”

行至四川境內(nèi),毛澤東還會想起另一個人,即他的秘書田家英。廬山會議前,毛澤東提倡調(diào)查研究,便派身邊的人下去了解情況,田家英被派到四川。田回京后給他帶去一份農(nóng)民吃不飽、農(nóng)業(yè)衰退的實情報告,他心有不悅。加之四川省委投毛澤東之好又反告田一狀,田在廬山上也受到了批評,從此就再不受信任(“文革”一起,田即自殺,這是后話)。這時他一定會想起田家英為他擬的那篇很著名的中共“八大”開幕詞:“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不覺悵然若失??磥碜约哼^去確實是有點好大喜功,下面也就報喜不報憂,以致造成許多失誤。長夜靜思,山風(fēng)陣陣,江水隆隆。他推窗望月,金沙水拍云崖暖,驚憶往事心猶寒。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出京工作,少在北方,多在南方,所以許多做出重要決策的、在黨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多在長江一線。如1958年3月毛澤東堅持大躍進,周恩來、陳云被迫作檢討的成都會議;4月再次確立了大躍進思路的武漢會議;1959年4月檢討大躍進的上海會議(就是在這次會上,他第一次提出騎馬走兩河);1959年7月反右傾的廬山會議,1961年糾正“左”的錯誤的第二次廬山會議等。總的來講,這些會議上都是毛澤東說了算,反面意見聽得很少。

但有一次毛澤東是認真聽了不同意見,并聽了進去。這就是關(guān)于建三峽水庫的爭論。自孫中山時,就有修三峽的設(shè)想,毛澤東也曾暢想“高峽出平湖”,但到底是否可行,毛澤東十分慎重。1958年1月他曾在南寧組織了后來被稱為“御前辯論”的兩派大對決,也就在這次他很欣賞反對派李銳,當場點名要李做他的秘書。毛澤東曾在1958年3月29日自重慶上船,仔細考察了長江三峽,至4月1日到武漢上岸。他對修三峽一直持慎重態(tài)度,他說:“最后下決心準備修建及何時修建,要待各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做出決定。”這次毛澤東騎馬從陸路過三峽一定會聯(lián)想到那個當年輕易上馬,現(xiàn)已沙淤庫滿的三門峽水庫。幸虧當時聽了不同意見,三峽才成為大躍進中唯一沒有頭腦發(fā)熱、輕易上馬的大工程?,F(xiàn)在想來都有點后怕。看來科學(xué)來不得半點虛假。(24年后,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在這個長過程中因為有反對意見,才有無數(shù)次的反復(fù)論證,人們說三峽工程上馬,反對派的功勞比支持派還大。)

毛澤東從四川入湖北,過宜昌到武漢。這次因是帶著馬隊出行,當然不住上次毛澤東住過的東湖賓館,他就選一依山靠水之處安營扎寨,這倒有了一點飲馬長江的味道。毛澤東不禁想起他1956年在這里的詩作:“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又想起1958年4月在這里召開的武漢會議,在鼓動大躍進的同時,毛澤東給那些很興奮的省委書記們也潑了一點冷水。但全黨的狂熱已被鼓動起來,想再壓下去已不容易。他想,那時的心態(tài)要是“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再從容一點,繼續(xù)給他們降降溫,后果也許會好一點。

離開湖北進入江西不久就到了廬山。這廬山堪稱是中國現(xiàn)代政治史上的一個坐標點。1886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在這里首先買地蓋房,開發(fā)廬山。從1928年到1947年,前后20年,蔣介石在這里指揮“剿共”、抗日。1927年,瞿秋白在這里起草“八一”起義提綱。1937年盧溝橋槍聲驟響,正在山上舉辦的國民黨廬山軍官訓(xùn)練團提前結(jié)業(yè),直接奔赴抗日前線。1948年蔣介石敗退大陸,淚別廬山。蔣離去10年后,1959年毛澤東第一次登上廬山,住在蔣介石和宋美齡住過的美廬別墅,看見工人正要鑿掉“美廬”二字,忙上前制止,說這是歷史。就是這一次在山上召開了給黨留下巨大傷痛的廬山會議。1961年,毛澤東欲補前會之錯,又上山召開第二次廬山會議。他借用《禮記》里的一句話“未有先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痛感革命事業(yè)不可能有人先給你準備好成熟的經(jīng)驗。這一次毛澤東在山上說,他此生有三愿:一是下放,搞一年工業(yè),一年農(nóng)業(yè),半年商業(yè);二是騎馬走一次長江、黃河;三是寫一本書,把自己的缺點、錯誤統(tǒng)統(tǒng)寫入,讓世人評說。他認為自己好壞七三開就滿足了。1970年毛澤東又三上廬山召開九屆二中全會,敲山震虎,與林彪已初顯裂痕。還有一件事少有人知,蔣介石去臺多年,自知反攻無望,愿意談判回歸。1965年7月已初步達成六項協(xié)議,其中有一條:蔣回大陸后所選的“湯沐之地”(封地)就是廬山。惜“文革”一起,此事告吹。

到了廬山,毛澤東的兩河之行已完成四分之三。他決定在這里休整數(shù)日,一上山便放馬林間,讓小白馬也去自由自在地輕松幾日。他還住美廬,飯后乘著月色散步在牯嶺小街上,不遠處就是當年廬山會議時彭德懷、黃克誠合住的176號別墅,往西30米是張聞天的別墅,再遠處是周小舟的別墅,所謂“彭黃張周”反黨集團。在此方寸之地,卻曾矗立過中共黨史上的幾位巨人。除周小舟資格稍差外,彭、黃、張都是井岡山時期和毛澤東一起的“綠林好漢”,想不到掌權(quán)之后他們又到這座山上來吵架。毛澤東憶想那次論爭,雖然劍拔弩張,卻也熱誠感人,大家講的都是真話。他自己也實在有點盛氣壓人?,F(xiàn)在人去樓空,唯余這些石頭房子,門窗緊閉,苔痕滿墻,好一種歷史的空茫。如果當時這廬山之爭也能像三峽工程之爭一樣,允許發(fā)表一點不同意見,后果也不會這樣。后來雖有1961年二次廬山會議的補救之舉,但創(chuàng)痛實深,今天想來,他心中生起一種隱隱的自責(zé)?;氐矫缽],剛點燃一支煙,一抬頭看見墻上掛著1959年他一上廬山時的那首豪邁詩作: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他在自己的這幅放大的手跡前佇立良久,光陰似箭,不覺就是10年啊。他沉思片刻口中輕輕吟道:

安得倚天轉(zhuǎn)斗柄,挽回銀河洗舊怨。

二十年來是與非,重來筆底化新篇。

這詩,雖是自責(zé),卻椽筆墨海,隱隱雷鳴,仍不失雄霸之氣。他抽完一支煙,又翻檢了一下當日收到的電報、文件,辦了一會兒公,便用鉛筆將這首詩抄在一張便箋上,題為“三上廬山”,放入上衣口袋,準備明天在馬背上再仔細推敲,然后就上床歇息。(毛澤東二上廬山時也寫有詩,就是那首為江青所拍的仙人洞題照。)毛澤東下山后,一路過安徽,下江蘇,走揚子江、黃浦江,直往長江的出海口上海市而去。

兩河之行結(jié)束,大約是1969年的9月,正是國慶20周年的前夕。毛澤東回顧整理了一下四年來兩河調(diào)查的思緒,便將中央政治局的委員們召集到上海,開了一次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通過了三項決議。一是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要重點抓一下經(jīng)濟建設(shè),暫不搞什么政治運動(這比后來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黨的中心工作的轉(zhuǎn)移早9年);二是轉(zhuǎn)變黨的作風(fēng),特別戒假話、空話,加強調(diào)查研究和黨內(nèi)民主(這是1942年延安整風(fēng)之后的又一次的全黨思想大整頓);三是總結(jié)教訓(xùn),對前幾年的一些重大問題統(tǒng)一認識(這比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早12年)。三個決議通過,局面一新,當然也就沒有什么“文化大革命”,沒有彭德懷等一批老干部的損失,也沒有田家英等一批中年精英的夭折。如果再奢望一點,還可能通過一個關(guān)于黨的領(lǐng)導(dǎo)干部退休的決議(這比1982年中央《關(guān)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早13年)。因為到這年年底毛澤東就滿76歲,兩河之行,四年歲月,一萬里路云和月,風(fēng)餐露宿,鞍馬勞頓。他一定感到身體和精力大不比當年長征之時,畢竟年齡不饒人。而沿途,考察接談,視事閱人,發(fā)現(xiàn)無數(shù)基層干部,有經(jīng)驗,有知識,朝氣向上,正堪大任。要放手起用新人。這幾個決議通過,全黨歡呼,全民振奮。國家、民族又出現(xiàn)新的機遇。真如這樣,歷史何幸,國家何幸,民族何幸!

可惜時光不能倒流,歷史不能重演。

2009年10月1日,建國60周年,萬民同慶,舉國歡騰。過節(jié)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節(jié)慶,是共和國的生日,60歲的生日啊!人們忘不了開國領(lǐng)袖。他老人家要是還在多好啊,這天安門城樓本來就是他當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地方。雖然他老人家后期也曾犯錯,但前期對民族確有大功,所以人們總希望他還能一如前期那樣的英明。這善良的愿望,反映了人們對那個美好時代的懷念,對未竟之業(yè)的遺憾。如果斗柄能夠倒轉(zhuǎn),如果歷史能夠重寫,如果那次騎馬走兩河能夠成行,如果毛澤東在60年代能反思自己的錯誤,晚年不犯或少犯錯誤,這該多好。這一切當然都不可能,我們也知道這永不可能。但是后人想一想還不行嗎?這樣的假想,是對歷史的復(fù)盤,也是對再后之人的提醒。歷史不能重復(fù),但是可以思考,在思考中尋找教訓(xùn),捕捉規(guī)律,再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個犯了錯誤而又不知反思的民族是更悲哀的民族,一個學(xué)會在失敗中思考的民族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民族。不要忘了,正是“文革”浩劫之后的大思考才成就了今天的復(fù)興。

毛澤東是一本我們永遠讀不完的書。

這思考的窯洞

梁衡

我從延安回來,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窯洞。

照理說我對窯洞并不陌生,我是在窯洞里生、窯洞里長的。我對窯洞的熟悉,就像對一件穿舊了的衣服,已經(jīng)忘記了它的存在。但是,當三年前,我初訪延安時,這熟悉的土窯洞卻讓我的心猛然一顫,以至于三年來如魔在身,縈繞不絕。因為這普通的窯洞里曾住過一位偉大的人,而那些偉大的思想也就像生產(chǎn)土豆、小米一樣在這黃土坡上的土洞洞里奇跡般地生產(chǎn)了出來。

延安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進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斗爭的心臟,是艱苦歲月的代名詞。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延安的形象是戰(zhàn)爭,是大生產(chǎn),是生死存亡的一種苦掙。但是當我見到延安時,歷史的硝煙已經(jīng)退去,眼前只有幾排靜靜的窯洞,而每個窯洞門口又都釘有一塊木牌,上面寫明某年某月,毛澤東同志居住于此,著有哪幾本著作。有的只有幾十天,仍然有著作產(chǎn)生。這時,仿佛墻上的釘子不是釘著木牌,而是釘住了我的雙腳,我久久佇立,不能移步。院子里掃得干干凈凈,幾棵柳樹輕輕地垂著枝條,不遠處延水在靜靜地流。我?guī)缀醪荒芟胂?,當年邊區(qū)敵偽封鎖,無衣無食,每天都在流血犧牲,每天都十萬火急,毛澤東同志卻穩(wěn)穩(wěn)地在這里思考、寫作,釀造他的思想,他的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的馬克思主義。

我看著這一排排敞開的窯洞,突然覺得它就是一排思考的機器。在中國,有兩種窯洞,一種是給人住的,一種是給神住的。你看敦煌、云岡、龍門、大足石窟存了多少佛祖,北岳恒山上的石洞里甚至還并供著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這實際上是老百姓在假托一個神貯存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仰。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需要偶像,眼前這土窯洞里甚至連一張毛澤東的畫像也沒有,但是50年了,來這里的人絡(luò)繹不絕,因為這窯洞里的每一粒空氣分子中都充滿著思想。我仿佛看見每個窯門上都刻著“實事求是”,耳邊總是響著毛澤東在延安整風(fēng)時講的那句話:“‘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nèi)パ芯?。?/p>

自黨中央1938年1月由保安遷到延安,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先后住過四處窯洞。這窯洞首先是一個指揮部,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為了這些決策的正確,為了能給宏偉的戰(zhàn)略找到科學(xué)的理論根據(jù),毛澤東在這里于敵機的轟炸聲中,于會議的縫隙中,拼命地讀書寫作,所以更確切點說這窯洞是毛澤東的書房。當我在窯洞前漫步時,我無法掂量是從這里發(fā)出的電報、文件作用大,還是從這里寫出的文章、著作作用大。馬克思當年獻身工人運動,當他看到由于理論準備不足,工人運動裹足不前時,就宣布要退出會議,走進書齋,終于寫出了《資本論》這本遠遠超出具體決定,跨越時空、震撼地球、推動歷史的名著。但是,當時的毛澤東無法退出會議,甚至無法退出戰(zhàn)斗和生產(chǎn),他在延安期間每年還有300斤公糧的生產(chǎn)任務(wù)。他的房子里也不能如馬克思一樣有一條舊沙發(fā),他只有一張舊木床,也沒有咖啡,只有一杯苦茶。他只能將自己分身為二,用右手批文件,左手寫文章。他是一個中國式的民族英雄,像古代小說里的那種武林高手,揮刀逼住對面的敵人,又側(cè)耳辨聽著背后射來的飛箭,再準備著下一步怎么出手。當我們與對手扭打在一起,急得用手去撕,用腳去踢,用牙去咬時,他卻暗暗凝神,調(diào)動內(nèi)功,然后輕輕吹一口氣,就把對手卷到九霄云外。他是比一般人更深一層、更早一步的人。他是領(lǐng)袖,更是思想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這些文章的力量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當時的文件、決定。像達摩面壁一樣,這些窯洞確實是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修煉真功的地方,是蔣介石把他們從秀麗的南方逼到這些土窯洞里。

四壁黃土,一盞油燈,這里已經(jīng)簡陋到不能再簡陋。但是唯物質(zhì)生活的最簡最陋,才激勵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袖們以最大的熱忱、最堅忍的毅力、最謙虛的作風(fēng),去做最切實際的思考。毛澤東從小就博覽群書,但是為了救國救民,他還在不停地武裝自己。對艾思奇這個比他小16歲的一介書生,毛澤東寫信說:“你的《哲學(xué)與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錄了一些,送請一看是否有抄錯的。其中有一個問題略有疑點(不是基本的不同),請你再考慮一下,詳情當面告訴。今日何時有暇,我來看你?!庇浀迷诎计嫱臼攀?0周年時,在中央黨校的展柜里我還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另一封親筆信,上有“與您晤談,受益匪淺,現(xiàn)整理好筆記送上,請改”等字樣。這不是對哪個人的謙虛,是對規(guī)律、對真理的認同。中國歷史上曾有許多禮賢下士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劉邦正在洗腳聽見有人來訪,就急得倒拖著鞋出迎。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成自己的大事。而毛澤東這時是真正地在窮究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他將一切有志者引為同志,把一切有識者奉為老師。蔣介石,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地主階級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何曾想到現(xiàn)時延安窯洞里這一批人的厲害。他以為這又是陳勝揭竿、劉邦斬蛇、朱元璋起事,他萬沒有想到毛澤東早就跳出了那個舊圈子而直取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我在窯洞里徘徊,看著這些綿軟的黃土,感受著這暖融融、濕潤潤的空氣,不覺勾起一種遙遠的回憶。我想起小時候躺在家鄉(xiāng)的窯洞里,身下是暖乎乎的土炕,仰臉是厚墩墩的穹頂,炕邊坐著做針線的母親,一種說不出的安全和溫馨。窯洞在給神住以前,首先是給人住的,它體現(xiàn)著人與大地的聯(lián)系。希臘神話里的英雄安泰只要腳不離地就力大無窮,任何敵人都休想戰(zhàn)勝他,而在一次搏斗中他的敵人就先設(shè)法使他脫離地面,然后擊敗了他。斯大林曾用這個故事來比喻黨與人民的關(guān)系。延安歲月是毛澤東及我們黨與土地、與人民聯(lián)系最緊密的時期。他住在窯洞里,上下左右都是純厚的黃土,大地緊緊地摟抱著他,四壁上下隨時都在源源不斷地向他輸送著力量。他眼觀六路,成竹在胸。

在一孔窯洞前的木牌上注明毛澤東在這里完成了《論持久戰(zhàn)》。依稀在孩童時我就聽父親講過這本書的傳奇,那時他們在邊區(qū),眼見河山淪陷,寇焰囂張,愁云壓心。一天發(fā)下了幾本麻紙本的《論持久戰(zhàn)》,幾天后村內(nèi)外便到處是歌聲笑聲,有如春風(fēng)解凍一般。這個小冊子在我家一直珍藏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后來讀黨史才知道當時連蔣介石都喜得如獲至寶,發(fā)至全軍每個軍官一本。同時這本書很快又在美國出版。毛澤東為寫這篇文章在窯洞里伏案工作九個日夜,連炭火燒了棉鞋也全然不知。第九天早晨,當他推開窯門,讓警衛(wèi)員把稿子送往清涼山印刷廠時,我猜想他的心情就像羅斯福簽署了原子彈生產(chǎn)批準書一樣激動。以后戰(zhàn)局的發(fā)展果然都在他的書本之中。

一個偉人的思想是什么,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是事物間本來的聯(lián)系,所以真理最樸素,偉人其實與我們最接近。一次,在延安雷電擊死一頭毛驢,驢主人說:“老天無眼,咋不劈死毛澤東?!庇腥艘哆@個農(nóng)民,消息傳到窯洞里,毛澤東說罵必有因,一了解,是群眾公糧負擔(dān)太重。于是他下令每年由20萬擔(dān)減到16萬擔(dān),又聽從李鼎銘的建議精兵簡政。毛澤東在這窯洞里領(lǐng)導(dǎo)了著名的延安整風(fēng),他的許多深刻的論述挽救了黨,挽救了多少干部,但是當他知道有人被傷害時,就到黨校禮堂做報告,說,今天我是特意來向大家檢討錯誤的,向大家賠個禮!并恭恭敬敬地把手舉到帽檐下。1942年,華僑領(lǐng)袖陳嘉庚訪問延安,他剛在重慶吃過800元一桌的宴席,這時卻在毛澤東的窯洞里吃兩毛錢的客飯,但他回去后寫文章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他看到邊區(qū)的興旺,想到以后的中國,問一個政權(quán)怎樣才能永葆活力。毛澤東說,辦法就是講民主,就是讓人民來監(jiān)督。我想他說這話時一定仰頭環(huán)視了一下四周厚實的黃土?!捌叽蟆鼻昂蠛芏嗳酥鲝?zhí)崦珴蓶|思想,他堅決不同意。他說:“這不是我個人的思想,是千百萬先烈用鮮血寫出來的,是黨和人民的智慧。”“我這個人思想是發(fā)展的,我也會犯錯誤?!弊骷沂捜獮樗麑憘?,他說還是去多寫群眾。他是何等的清醒??!政局、形勢、作風(fēng)、對策,都裝在他清澈如水的思想里。胡宗南進犯,他搬出了曾工作9年的延安窯洞,到米脂縣的另一孔窯洞里設(shè)了一個沙家店戰(zhàn)役指揮部。古今中外有哪一孔窯洞配得上這份殊榮?。⊥翂ι蠏鞚M地圖,缸蓋上攤著電報,土炕上幾包煙、一個大茶缸,地上一把水壺,還有一把夜壺。中外軍事史上哪有這樣的司令部?哪有這樣的統(tǒng)帥?毛澤東三天兩夜不出屋,不睡覺,不停地抽煙、喝茶、吃茶葉、撒尿、簽發(fā)電報,一仗俘敵六千余。他是有神助啊,這神就是默默的黃土,就是拱起高高的穹廬、瞪著眼睛思考的窯洞。大勝之后他別無奢求,推開窯門對警衛(wèi)說,只要吃一碗紅燒肉。

當你在窯洞前徘徊默想時,耳邊會響起黃河的怒吼,眼前會飄過往日的硝煙。但是你一眨眼,面前仍只有這一排靜靜的窯洞。自古都是心勝于兵,智勝于力。中國革命的勝利實在是一種思想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是毛澤東那幾篇文章的勝利。延安的這些窯洞真不愧為毛澤東思想的生產(chǎn)車間,延安時期是毛澤東展示才華思考寫作的輝煌時期,收入《毛澤東選集》(四卷本)的156篇文章,有112篇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毛澤東離開延安在陜北又轉(zhuǎn)戰(zhàn)了一年,胡宗南丟盔棄甲,哪里是他的對手。1947年12月的一天,毛澤東在陜北米脂的一個窯洞里展紙研墨,他說:“我好久沒有寫文章了,寫完這一篇就要等打敗蔣介石再寫了?!彼蠊P一揮,寫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wù)》,說我們要打正規(guī)戰(zhàn),要進攻大城市了。這是他在陜北窯洞里寫的最后一篇文章,寫罷擲筆,便揮師東渡黃河,直搗黃龍,為人民政權(quán)定都北京去了。他再沒有回延安,只是在寶塔山下留下了這一排永遠思考的窯洞。思想這面銅鏡總是靠歲月的擦磨來現(xiàn)其光亮,半個世紀過去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毛澤東離我們漸走漸遠,而作為思想家的毛澤東卻離我們越來越近。

大無大有周恩來

梁衡

周恩來總理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卻時時在我們身邊,至今,許多人仍是一提總理雙淚流,一談國事就念總理。陸放翁詩:“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笔鞘裁崔k法化作總理身千億,人人面前有總理呢?難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靈魂的永恒?偉人之魂竟是可以這樣的充盈天地、浸潤萬物嗎?就像老僧悟禪,就如朱子格物,自從1976年1月國喪以來,我就常窮思默想這個費解的難題。三十多年了,終于有一天我悟出了一個理:總理這時時處處的“有”,原來是因為他那許許多多的“無”,那些最不該,最讓人想不到、受不了的“無”啊。

總理的驚人之“無”有六。

總理的一無是死不留灰

周恩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當總理去世的時候,正是中國政治風(fēng)云變幻的日子,林彪集團剛被粉碎,“四人幫”集團正自鳴得意,中國上空烏云壓城,百姓肚里愁腸百結(jié)。1976年新年剛過,一個寒冷的早晨突然廣播里傳出了哀樂。人們噙著淚水,對著電視一遍遍地看著那個簡陋的遺體告別儀式。突然江青那副可憎的面孔出現(xiàn)了,她居然不脫帽鞠躬,許多電視機旁都發(fā)出了怒吼:“江青脫掉帽子!”過了幾天,報上又公布了遺體火化,并且根據(jù)總理遺囑不留骨灰。許多人都不相信這個事實,一定是江青這個臭婆娘又在搞什么陰謀。直到多少年后,我們才清楚,這確實是總理遺愿。1月15日下午追悼會結(jié)束后,鄧穎超就把家屬召集到一起,說總理在十幾年前就與她約定死后不留骨灰?;胰氪蟮?,可以肥田。當晚,鄧穎超找來總理生前黨小組的幾個成員幫忙,一架農(nóng)用飛機在北京如磐的夜色中冷清地起飛,飛臨天津這個總理少年時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著渤海灣飛臨黃河入???,將那一捧銀白的灰粉化入???,也許就是這一撒,總理的魂魄就永遠充滿人間,貫通天地。

但人們還是不能接受這一事實。多少年后還是有人提問,難道總理的骨灰就真的一點也沒有留下嗎?中國人和世界上大多數(shù)民族都習(xí)慣修墓土葬,這對生者來說,以備不時之念,對死者來說則希望還能長留人間。多少年來越有權(quán)的人就越下力氣去做這件事。許多世界上著名的陵寢,中國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還有一些埋葬神父的大教堂,我都看過。共產(chǎn)黨是無神論,又是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當然不會為自己的身后事去費許多神。所以新中國一成立,毛澤東就帶頭簽名火葬,以節(jié)約耕地,但徹底如周恩來這樣連骨灰都不留卻還是第一次。你看一座八寶山上,還不就是存灰為記嗎?歷史上有多少名人,死后即使無尸,人們也要為他修一個衣冠冢。老舍先生的追悼會上,骨灰盒里放的是一副眼鏡、一支鋼筆。紀念死者總得有個念物,有個引子啊。

沒有灰,當然也談不上埋灰之處,也就沒有碑和墓,欲哭無淚,欲祭無碑,魂兮何在,無限相思寄何處?中外文學(xué)史上有許多名篇都是碑文、墓志和在名人墓前的憑吊之作,有許多還發(fā)揮出熾熱的情和永恒的理。如韓愈為柳宗元寫的墓志痛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如杜甫在諸葛亮祠中所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都成了千古名言。明代張溥著名的《五人墓碑記》“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簡直就是一篇正義對邪惡的檄文。就是空前偉大如馬克思這樣的人,死后也有一塊墓地,恩格斯在他墓前的演說也選入馬恩文選,成了國際共運的重要文獻。馬克思的形象也因這篇文章更加輝煌。為偉人修墓立碑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中國百姓的習(xí)慣,你看明山秀水間,市井鄉(xiāng)村里,還有那些州縣府志的字里行間,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故人墓、碑、廟、祠、銘、志,怎么偏偏輪到總理,這個前代所有的名人加起來都不足抵其人格偉大的人,就連一個我們可以為之扼腕、嘆息、流淚的地方也沒有呢?于是人們難免生出一絲絲的猜測,有的說是總理英明,見“四人幫”猖狂,政局反復(fù),不愿身后有伍子胥鞭尸之事;有的說是總理節(jié)儉,不愿為自己的身后事再破費國家錢財。但我想,他主要的就是要求一個干凈:生時鞠躬盡瘁,死后不留麻煩。他是一個只講奉獻,獻完轉(zhuǎn)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紀念的回報和香火的饋餉。也許隱隱還有另一層意思。以他共產(chǎn)主義者的無私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現(xiàn)什么“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尷尬。

果然,地球上第一個為周恩來修紀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日本。第一個紀念館也不是建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鄉(xiāng)。日本的紀念碑是一塊天然的石頭,上面刻著他留學(xué)日本時寫的那首詩《雨中嵐山》。1994年,我去日本時曾專門到櫻花叢中去尋找過這塊詩碑。我雙手撫石,西望長安,不覺淚水漣漣。天力難回,斯人長逝已是天大的遺憾,而在國內(nèi)又無墓可尋,叫人又是一種怎樣的惆悵?一個曾叫世界天翻地覆的英雄,一個為民族留下了一個共和國的總理,卻連一點骨灰也沒有留下,這強烈的反差,讓人一想,心里就有如墜落千丈似的空茫。

總理的二無是生而無后

中國人習(xí)慣續(xù)家譜,重出身,愛攀名人之后也重名人之后。劉備明明是個編席賣履的小販,卻攀了個皇族之后,被尊為皇叔,諸葛亮和關(guān)、張、趙、馬、黃等一批文武,就捧著這塊招牌,居然三分天下。一般人有后無后,還是個人和家族的事,名人無后卻成了國人的遺憾。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紀念故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為大。雖然后人不能盡續(xù)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對世人來說,有一條血緣的根傳下來,總比無聲的遺物更惹人懷舊。要不我們現(xiàn)在的政協(xié)委員中為什么要安排一些名人之后呢?連孔子這個兩千多年前的老名人,也要一代代地去細尋其脈,找出幾個世孫來去做人大、政協(xié)的代表委員。人們尊其后,說到底還是尊其人。這是一種紀念,一種傳揚,否則怎么不去找出個秦檜的幾世孫呢?清朝乾隆年間有位叫秦大士的名士過岳墳,不由感嘆道:“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笨梢娗叭伺c后人還是大有關(guān)系,名人之后更是關(guān)系重大。對越是功高德重為民族做出犧牲的逝者,人們就越尊重他們的后代,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贖回生者的遺憾。總理并不脫俗,也不寡情。我在他的紹興祖居,親眼見過抗戰(zhàn)時期他和鄧穎超回鄉(xiāng)動員抗日時,恭恭敬敬地續(xù)寫在家譜上的名字。他在白區(qū)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搜求烈士遺孤,安排撫養(yǎng)。他常說:“不這樣,我怎么能對得起他們的父母?”他在延安時親自安排將瞿秋白、蔡和森、蘇兆征、張?zhí)?、趙世炎、王若飛等烈士之子女送到蘇聯(lián)好生教育、看護,并親自到蘇聯(lián)去與斯大林談判,達成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協(xié)議:這批子弟在蘇聯(lián)只求學(xué),不上前線(而蘇聯(lián)國際兒童院中其他國家的子弟,在戰(zhàn)爭中上前線共犧牲了21名)。這恐怕是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大的人物,達成的一個最小的協(xié)議??偫砗蔚瓤嘈?,他是要為烈士存孤續(xù)后啊。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民間友好往來,日本著名女運動員松崎君代,多次受到總理接見。當總理知道她婚后無子時,便關(guān)切地留她在京治病,并說有了孩子可要告訴一聲啊。1976年總理去世,她悲呼道:“周先生,我們已經(jīng)有了孩子,但還沒有來得及告訴您!”

確實,子孫的繁衍是人類最實際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但是天何不公,輪到總理卻偏偏無后,這怎么能不使人遺憾呢?是殘酷的地下斗爭和戰(zhàn)爭奪去鄧穎超同志腹中的嬰兒,以后又摧殘了她的健康。但是以總理之權(quán)、之位、之才和傾倒多少女性的風(fēng)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傳宗接代呢?這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中高級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幾乎成風(fēng)。但總理沒有,他以傾國之權(quán)而堅守平民之德。后來有一個厚臉皮的女人寫過一本書,稱她自己就是總理的私生女,這當然經(jīng)不起檔案資料的核驗。舉國一陣嘩然之后,如風(fēng)吹黃葉落,復(fù)又秋陽紅。但人們在憤怒之余心里仍然隱隱存著一絲的惆悵。特別是眼見和總理同代人的子女,或又子女的子女,不少都官居高位名顯于世,不禁又要黯然神傷。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是求全求美的,如總理這樣的偉人該是英雄美人、父英子雄、家運綿長的啊。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這怎么能不在國人心中鑿下一個空洞呢?人們的習(xí)慣思維如列車疾駛,負著濃濃的希望,卻一下子沖出軌道,跌入了一個無底的深淵。

總理的三無是官而不顯

千百年來,官和權(quán)是連在一起的。官就是顯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民成了一個對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種對立的形象。但周恩來作為一國總理則只求不顯。在外交、公務(wù)場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內(nèi)心深處,他是一個最低標準甚至不夠標準的平民。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總理。一次他出國訪問,內(nèi)衣破了送到我駐外使館去補,去洗。當大使夫人抱著這一團衣服回來時,傷心得淚水盈眶,她怒指著工作人員道:“原來你們就這樣照顧總理??!這是一個大國總理的衣服嗎?”總理的襯衣多處打過補丁,白領(lǐng)子和袖口是換過幾次的,一件毛巾睡衣本來白底藍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紗衣。后來我見過這件睡衣,瞪大眼睛也找不出原來的紋路。這樣寒酸的行頭,當然不敢示人,更不敢示外國人。所以總理出國總帶一只特殊的箱子,不管住多高級的賓館,每天起床,先由我方人員將這一套行頭收入箱內(nèi)鎖好,才許賓館服務(wù)生進去整理房間。人家一直以為這是一個最高機密的文件箱呢。這專用箱里鎖著一個貧民的靈魂。而當總理在國內(nèi)辦公時就不必這樣遮擋“家丑”了,他一坐到桌旁,就套上一副藍布袖套,那樣子就像一個坐在包裝臺前的工人。許多政府工作報告、國務(wù)院文件和震驚世界的聲明,都是套著這藍袖套寫出的啊。只有總理的貼身人員才知道他的生活實在太不像個總理??偫硪蝗氤蔷驮谥心虾N骰◤d辦公,一直住了25年。這座老平房又濕又暗,多次請示總理都不準維修,終于有一次工作人員趁總理外出時將房子小修了一下?!吨芏鱽砟曜V》記載:1960年3月6日,總理回京,發(fā)現(xiàn)房已維修,當晚即離去暫住釣魚臺,要求將房內(nèi)的舊家具(含舊窗簾)全部換回來,否則就不回去住。工作人員只得從命。一次,總理在杭州出差,臨上飛機時地方上送了一筐南方的時鮮蔬菜,到京時被他發(fā)現(xiàn),嚴厲批評了工作人員,并命令折價寄錢去。一次,總理在洛陽視察,見到一冊碑帖,問秘書身上帶錢沒有。沒有錢,總理搖搖頭走了??偫韽男‰S伯父求學(xué),伯父的墳遷移,他不能回去,先派弟弟去,臨行前又改派侄兒去,為的是盡量不驚動地方。一國總理啊,他理天下事,管天下財,住一室,食一蔬,用一物,辦一事算得了什么?

多少年來,在人們的腦子里,做官就是顯耀。你看,封建社會的官帽,不是烏紗便是紅頂;官員的出行,或鳴鑼開道,或靜街回避,不就是要一個“顯”字!這種顯耀或為顯示權(quán)力,或為顯示財富,總之是要顯出高人一等。古人一考上進士就要鳴鑼報喜,一考上狀元就要騎馬披紅走街,一當上官就要回鄉(xiāng)到父老面前轉(zhuǎn)一圈,所謂衣錦還鄉(xiāng),就為的是顯一顯。劉邦做了皇帝后,曾痛痛快快地回鄉(xiāng)顯示過一回,元散曲中專有一篇著名的《高祖還鄉(xiāng)》挖苦此事。你看那排場:“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這幾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杖,穿著些大作怪的衣服?!蔽鲿x時有個石崇官做到荊州刺史,也就是地委書記吧,就敢同皇帝司馬昭的小舅子王愷斗富。他平時生活“絲竹盡當時之精,庖膳窮水陸之珍”,招待客人,以錦圍步幛五十里,以蠟燒柴做飯,王愷自嘆不如?,F(xiàn)在這種顯弄之舉更有新招,比座位、比上鏡頭、比好房、比好車、比架子。一次,一位縣級小官到我辦公室,身披呢子大衣,剛握完手,突然后面躥出一小童,雙手托舉一張名片,原來這是他的跟班。連遞名片也要秘書代勞,這個架子設(shè)計之精,我萬沒有想到。剛說幾句話又抽出“大哥大”(第一代手機),向千里之外的窮鄉(xiāng)僻壤報告他現(xiàn)已到京,正在某某辦公室,連我也被他編入了顯耀自己的廣告詞。我不知他在地方上有多大政績,為百姓辦了多少實事,看這架子心里只有說不出的苦和酸。想總理有權(quán)不私,有名不顯,權(quán)傾一國卻兩袖清風(fēng),這種近似殘酷的反差隨著歲月的增加倒叫人更加不安和不忍了。

總理的四無是黨而不私

列寧講,人是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來領(lǐng)導(dǎo)的,政黨是由領(lǐng)袖來主持的。大概有人類就有黨,除政黨外還有朋黨、鄉(xiāng)黨等小黨。毛澤東同志就提到過黨外有黨,黨內(nèi)有派。同好者為黨,同利者為黨。在私有制的基礎(chǔ)上,結(jié)黨為了營私,黨成了求權(quán)、求榮、求利的工具。項羽、劉邦為楚漢兩黨,漢黨勝,建劉漢王朝;《三國演義》就是曹、吳、劉三黨演義;朱元璋結(jié)黨扯旗,他的對立面除元政權(quán)這個執(zhí)政黨外,還有張士誠、陳友諒各在野黨,結(jié)果朱黨勝而建朱明王朝。只有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才宣布,它是專門為解放全人類而作犧牲的黨,除了人民利益、國家民族利益,黨無私利,黨員個人無私求。無數(shù)如白求恩、張思德、雷鋒、焦裕祿這樣的基層黨員,都做到了入黨無私,在黨無私。但是當身處要位甚至領(lǐng)袖之位,權(quán)握一國之財,而要私無一點,利無一分,卻是最難最難的。權(quán)用于私,權(quán)大一分就私大一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做無私的戰(zhàn)士易,做無私的官員難,做無私的大官更難。像總理這樣軍政大權(quán)在握的人,權(quán)力的砝碼已經(jīng)可以使他左偏則個人為黨所用,右偏則黨為個人所私,或可為黨員,或可為黨閥了。王明、張國燾不都是這樣嗎?而總理的可貴正在黨而不私。

1974年,康生被查出癌癥住院治療。周恩來這時也有絕癥在身,還是拖著病體常去看康??狄惠呑优c總理不和,總理每次一出病房他就在背后罵。工作人員告訴總理,說既然這樣您何必去看他,但總理笑一笑,還是去。這種以德報怨、顧全大局、委曲求全的事,在他一生中不勝枚舉。周總理同胞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早逝,他與三弟恩壽情同手足。恩壽早前經(jīng)商為我黨提供過不少經(jīng)費,新中國成立后安排工作到內(nèi)務(wù)部,總理指示職務(wù)要安排得盡量低些,因為他是自己的弟弟。后恩壽有胃病,不能正常上班,總理又指示要辦退休,說不上班就不能領(lǐng)國家工資。曾山部長執(zhí)行得慢了些,總理又嚴厲批評說:“你不辦,我就要給你處分了?!薄拔幕蟾锩敝?,總理盡全力保護救助干部,一次范長江的夫人沈譜(著名民主人士沈鈞儒之女)找到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希望能向總理轉(zhuǎn)交一封信,救救長江。周秉德是沈鈞儒長孫媳婦,沈譜是她丈夫的親姑姑,范長江是我黨新聞事業(yè)的開拓者,又是沈老的女婿,總理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以這樣深的背景,周秉德卻不敢接這封信,因為總理有一條家規(guī):任何家人不得參與公事。

如果說總理要借黨的力量謀大私,鬧獨立,鬧分裂,篡權(quán)的話,他比任何人都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條件。但是他恰恰以自己堅定的黨性和人格的凝聚力,消除了黨內(nèi)的多次摩擦和分裂危機。50年來他是黨內(nèi)須臾不可缺少的凝固劑。第一次是紅軍長征時,當時周恩來身兼四職,是中央三人團(博古、李德、周恩來)之一、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書記(相當于后來的政治局常委)、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在遵義會議上,只有他才有資格去和博古、李德爭吵,把毛澤東請了回來。王明派對黨的干擾基本排除了(徹底排除要到延安整風(fēng)以后),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又冒出個張國燾。張兵力遠勝中央紅軍,是個實力派。有槍就要權(quán),黨和紅軍又面臨一次分裂。這時周恩來主動將自己擔(dān)任的紅軍總政委讓給了張國燾。紅軍總算統(tǒng)一,得以繼續(xù)北上,扎根陜北。

第二次是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1957年底,冒進情緒明顯抬頭,周恩來、劉少奇、陳云等提出反冒進,毛澤東大怒,說不是冒進,是躍進,并多次讓周恩來檢討,甚至說到黨的分裂。周恩來立即站出來將責(zé)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幾乎逢會就檢討,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住黨的團結(jié),保住一批如陳云、劉少奇等有正確經(jīng)濟思想的干部,留得青山在,為黨渡危機。而他在修訂規(guī)劃時,又小心地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他藏而不露地將“15年趕上英國”,改為“15年或者更多的一點時間”,加了11個字。將“在今后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全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綱要”一句刪去了“或者更短的時間內(nèi)”8個字。不要小看這一加一減八九個字,果然,一年以后,經(jīng)濟凋敝,毛澤東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搞經(jīng)濟還得靠恩來、陳云,多虧恩來給我們留了三年余地。

第三次,林彪事件之后,“四人幫”的篡權(quán)陰謀到了劍拔弩張的境地。這時已經(jīng)不是拯救黨的分裂,而是拯救黨的危亡了??偫碜灾砣窘^癥,一病難起,于是他在抓緊尋找可以接替自己與“四人幫”抗衡的人物,他找到了鄧小平。1974年12月,他不顧危病在身飛到長沙與毛澤東商量鄧小平的任職。小平一出山,雙方就展開拉鋸戰(zhàn)?!八娜藥汀蔽ㄒ患蓱劦木褪侵芏鱽磉€在世。這時主席病重,全黨的安危系于周恩來一身,他生命延緩一分鐘,黨的統(tǒng)一就能維持一分鐘?,F(xiàn)在他躺在床上,像手中沒有了彈藥的戰(zhàn)士,只能以重病之軀撲上去堵槍眼了。癌癥折磨得他消瘦、發(fā)燒,常處在如針刺刀割般的疼痛中,后來連大劑量的鎮(zhèn)痛、麻醉藥都已不起作用。但是他忍著,他知道多堅持一分鐘,黨的希望就多一分。因為人民正在覺醒,葉帥他們正在組織反擊。他已到彌留之際,當他清醒過來時,對身邊的人員說:“你去給中央打一個電話,中央讓我活幾天,我就活幾天!”就這樣一直撐到1976年1月8日。這時消息還未正式公布,但群眾一看醫(yī)院內(nèi)外的動靜就猜出大事不好。這天總理的保健醫(yī)生外出辦事,一個熟人攔住問:“是不是總理出事了,真的嗎?”他不敢回答,稍一遲疑,對方轉(zhuǎn)身就走,邊走邊哭,終于放聲大哭起來。9個月后,百姓心中的這股怨氣,一舉掀翻了“四人幫”??偫碓谒篮笥忠淮尉攘它h。

宋代歐陽修寫過一篇著名的《朋黨論》,指出有兩種朋黨:一種是小人之朋,“所好者祿利,所貪者財貨”;一種是君子之朋,“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而只有君子之朋才能萬眾一心,“周武王之臣,三千人成一大朋”,以周公為首。這就是周滅商的道理。周恩來在重慶時就被人稱周公,直到晚年,他立黨為公,功同周公的形象更加鮮明?!爸芄虏?,天下歸心”。周公不過是“一飯三吐哺”,而我們的總理在病榻上還心憂國事,“一次輸液三拔針”啊。如此憂國,如此竭誠,怎么能不天下歸心呢?

總理的五無是勞而無怨

周總理是中國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義、“八一”南昌起義、萬里長征、三大戰(zhàn)役,這種真刀真槍的事他干;地下特科斗爭,國統(tǒng)區(qū)長駐虎穴,這種置生死度外的事他干;新中國成立后政治工作、經(jīng)濟工作、文化工作,這種大管家的煩人雜事他干;“文化大革命”中上下周旋,這種在夾縫中委曲求全的事他干。他一生的最后一些年頭,直到臨終,身上一直戴著的一塊徽章是“為人民服務(wù)”。如果計算工作量,他真正是黨內(nèi)之最。周恩來是1974年6月1日住進醫(yī)院的,而據(jù)資料統(tǒng)計,1-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14小時有9天;14-18小時有74天;19-23小時有38天;連續(xù)24小時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時之內(nèi)。而從3月中旬到5月底,兩個半月,日常工作之外,他又參加中央會議21次,外事活動54次,其他會議和談話57次。他像一頭牛,只知道負重,沒完沒了地受苦,有時還要受氣。

1934年,因為王明的“左傾”路線和洋顧問李德的指揮之誤,紅軍丟了蘇區(qū),血染湘江,長征北上。這時周恩來是軍事三人團之一,他既要負失敗之責(zé),又要說服博古恢復(fù)毛澤東的指揮權(quán),惶惶然,就如《打金枝》中的皇后,勸了金枝,回過頭來又勸駙馬。1938年,他右臂受傷,兩次治療不愈,只好赴蘇聯(lián)求醫(yī)。醫(yī)生說為了徹底好,治療時間就要長一些。他卻說時局危急,不能長離國內(nèi),只短住了6個月,最后還是落下個臂伸不直的殘疾。而林彪也是治病,也是這個時局,卻在蘇聯(lián)從1938年住到了1941年。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來成了救火隊長,他像老母雞以雙翅護雛防老鷹叼食一樣,盡其所能保護干部。紅衛(wèi)兵要揪斗陳毅,周恩來苦苦說服無效,最后震怒道:“我就站在大會堂門口,看你們從我身上踩過去!”這時國家已經(jīng)癱瘓,全國人除少數(shù)造反派外大多數(shù)都成了逍遙派,就只剩下周恩來一個苦撐派,一個苦命人。他像扛著城門的力士,放不下,走不開。每天無休止地接見,無休止地調(diào)解,飯都來不及吃,服務(wù)員只好在茶杯里調(diào)一點面糊。當時干部一層層地被打倒,他周圍的戰(zhàn)友、副總理、政治局委員已被打倒一大片,連國家主席劉少奇都被打倒了,但偏偏留下了他一個。他連這種“休息”的機會也得不到??!全國到處點火,留一個周恩來東奔西跑去救火,這真是命運的捉弄。他坦然一笑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大廈將傾,只留下一根大柱。這柱子已經(jīng)被壓得吱吱響,已經(jīng)出現(xiàn)裂紋,但他還是咬牙苦撐。由于他的自我犧牲、他的厚道寬容、他的任勞任怨,革命的每一個重要關(guān)頭,每一次進退兩難,都離不開他。許多時候他都左右逢源,穩(wěn)定時局,但許多時候,他又只能被人們作為平衡的棋子,或者替罪的羔羊。歷史上向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人換了多少,卻人人要用周恩來。他的過人才干“害”了他,他的任勞任怨的品質(zhì)“害”了他,多苦、多難、多累、多險的活,都由他去頂。

總理的六無是死不留言

1976年元旦前后總理已經(jīng)到了彌留之際。這時中央領(lǐng)導(dǎo)對總理病情已是一日一問,鄧穎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可惜總理將去之時正是中央領(lǐng)導(dǎo)核心中魚龍混雜、忠奸共處的混亂之際。奸佞之徒江青、王洪文常假惺惺地慰問卻又暗藏殺機。這時忠節(jié)老臣中還沒有被打倒的只有葉劍英了。葉帥與總理自黃埔時期起便患難與共,又共同經(jīng)歷過黨史上許多是非曲直。眼見總理已是一日三厥,氣若游絲,而“四人幫”又趁危亂國,葉帥心亂如麻,老淚縱橫。一日他取來一沓白紙,對病房值班人員說:總理一生顧全大局,嚴守機密,肚子里裝著很多東西,死前肯定有話要說,你們要隨時記下。但總理去世后,值班人員交到葉帥手里的仍然是一沓白紙。

當真是總理肚中無話嗎?當然不是。在會場上,在向領(lǐng)袖匯報時,在對“四人幫”斗爭時,在與同志談心時,該說的都說過了,他覺得不該說的,平時不多說一字,現(xiàn)在并不因為要撒手而去就可以不負責(zé)任,隨心所欲。總理的辦公室和臥室同處一棟,鄧穎超同志是他一生的革命知己,又同是中央高干,但總理工作上的事鄧穎超自動回避,總理也不與她多講一字??偫磙k公室有三把鑰匙,他一把,秘書一把,警衛(wèi)一把,鄧穎超沒有,她要進辦公室必須先敲門。周總理把自己一劈兩半,一半是公家的人、黨的人,一半是他自己。他也有家私,也有個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這兩部分涇渭分明,決不相混。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愛可謂至純至誠,但也不敢因私犯公。他們兩人,丈夫的心可以全部掏給妻子,但絕不能搭上公家的一點東西;反過來,妻子對丈夫可以是十二分的關(guān)心,但絕不能關(guān)心到公事里去??偫砼c鄧大姐這對權(quán)高德重的伴侶堪稱是正確處理家事國事的楷模。

詩言志,為說心里話而寫。總理年輕時還有詩作,現(xiàn)在東瀛島的詩碑上就刻著他那首著名的《雨中嵐山》。皖南事變驟起,他憤怒地以詩懲敵:“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钡轮袊闪⒑螅斯膱蟾?,卻很少有詩。當真他的內(nèi)心情感之門關(guān)閉了嗎?沒有。工作人員回憶,總理工作之余也寫詩,用毛筆寫在信箋上,反復(fù)改。但寫好后又撕成碎片,碎碎的,投入紙簍,宛如一群夢中的蝴蝶。除了工作,除了按照黨的決定和紀律所做的事,他不愿再表白什么,留下什么。瞿秋白在臨終前留下一篇《多余的話》,將一個真實的我剖析得淋漓盡透,然后昂然就義,舍身成仁。坦白是一種崇高。周恩來在臨終前只留下一疊白紙?!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本來就無我,我復(fù)何言哉?不必再說,又是一種崇高。

周恩來的六個“大無”,說到底是一個無私。公私之分古來有之,但真正的大公無私自共產(chǎn)黨始。1998年是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也是劃時代的《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150周年。是這個《宣言》公開提出要消滅私有制,要求每個黨員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偫碓谒γ撟晕?,真正實現(xiàn)“大無”的同時卻得到了別人沒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種傾城傾國、傾倒聯(lián)合國的風(fēng)貌,特別是他的大愛大德。

他愛心博大,覆蓋國家、人民及整個世界。你看他大至處理國際關(guān)系,小至處理人際關(guān)系,無不充滿濃濃的、厚厚的愛心。美帝國主義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曾是積怨如山的,但是戰(zhàn)爭結(jié)束后,1954年周恩來第一次與美國代表團在日內(nèi)瓦見面時就發(fā)出友好的表示,雖然美國國務(wù)卿杜勒斯拒絕了,或者是不敢接受,但周恩來還是滿臉的寬厚與自信。就是這種寬厚與自信,終于吸引尼克松在我們立國21年后,橫跨太平洋到中國來與周恩來握手。國共兩黨是曾有血海深仇的,蔣介石曾以巨額大洋懸賞要周恩來的頭。但是當西安事變,蔣介石已成階下囚,國人皆曰可殺,連陳獨秀都高興地連呼“打酒來”,蔣介石必死無疑時,周恩來只帶了10個人,進到刀槍如林的西安城去與蔣介石握手。周恩來長期代表中共與國民黨談判,在重慶、在南京、在北平,到最后,這些敵方代表為他的魅力所吸引,投向了中共。只有團長張治中說別人可以留下,從手續(xù)上講他應(yīng)回去復(fù)命。周卻堅決挽留,說西安事變已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張學(xué)良),這次不能重演悲劇,并立即通過地下黨將張的家屬也接到了北平。他的愛心征服了多少人,溫暖了多少人,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嘆服。宋美齡連問蔣介石:為什么我們就沒有這樣的人?美方與他長期打交道后,甚至后悔當初不該去扶植蔣介石。至于他對人民的愛、對革命隊伍內(nèi)同志的愛,則更是如雨潤田,如土載物般的渾厚深沉。曾任黨的總書記、犯過“左傾”路線錯誤的博古,可以說是經(jīng)周恩來親手“顛覆”下臺的,但后來他們相處得很好,在重慶,博古成了周的得力助手。甚至像陳獨秀這樣曾給黨造成血的損失,當他對自己的錯誤已有認識,并有回黨的表示時,周恩來立即著手接洽此事,可惜未能談成。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边@話移來評價周恩來最合適不過。當周恩來去世時,無論東方西方同聲悲泣,整個地球都載不動這許多遺憾、許多愁。

他的大德,再造了黨,再造了共和國,并且將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的無私和儒家傳統(tǒng)的仁義忠信糅合成一種新的美德,為中華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如果說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周恩來則是黨和國家的養(yǎng)護人。他硬是讓各方面的壓力、各種矛盾將自己壓成了粉,擠成了油,潤滑著黨和共和國這架機器,維持著它的正常運行。新中國成立后他首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國家復(fù)蘇;二治大躍進災(zāi)難,國又中興;三抗林彪江青集團,鏟除妖孽。而他在舉國歡慶的前夜卻先悄悄地走了,走時連一點骨灰也沒有留。

周恩來為什么這樣地感人至深、感人至久呢?正是這“六無”、“六有”,在人們心中撞擊、翻攪和掀動著大起大落、大跌大蕩的波浪。他的博愛與大德,拯救、溫暖和護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來,愛民之官受人愛。諸葛亮治蜀27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斷1700年。陳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勝昭烈(劉備),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遺愛。遺愛愈厚,念之愈切。”平日常人相處尚投桃報李,有恩必報,而一個偉人再造了國家,復(fù)興了民族,澤潤了百姓,后人又怎能輕易地淡忘了他呢?我們是唯物論者,但我心里總覺得大概有一天還是會有人來要為總理修一座廟。廟是神的殿堂,神是后人在所有的前人中篩選出來的模范,比如忠義如關(guān)公,愛民如諸葛亮。周總理無論在自身修養(yǎng)和治國理政方面,功德、才智、民心等都很像諸葛亮。諸葛亮教子很嚴,他那篇有名的《誡子書》,教子“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勤儉持家,上書后主說,自己家有桑樹800棵,薄田15頃,供給一家人的生活,余再無積蓄。這兩件事都常為史家稱道。嗚呼,總理何如?他沒有后,當然也沒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沒有遺產(chǎn),去世時,家屬各分到幾件補丁衣服作紀念;他沒有祠,沒有墓,連骨灰都不知落在何方;他不立言,沒有一篇《出師表》可以傳世。他越是這樣的沒有沒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遺愛;那一個個沒有也就越像一條條鞭子抽在人們的心上。魯迅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是命運從總理身上一條條地撕去許多本該屬于他的東西,同時也在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腸。那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這遺憾又加倍轉(zhuǎn)化為深深的思念。

漸漸地三十多年過去了,思念又轉(zhuǎn)化為人們更深的思考,于是總理的人格力量在濃縮、在定格、在突現(xiàn)。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越時空的。不獨總理,所有歷史上的偉人,中國的司馬遷、文天祥,外國的馬克思、列寧,我們又何曾見過呢?愛因斯坦生生將一座物理大山鑿穿而得出一個哲學(xué)結(jié)論:當速度等于光速時,時間就停止;當質(zhì)量足夠大時,它周圍的空間就彎曲。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栽偬岢鲆粋€“人格相對論”呢?當人格的力量達到一定強度時,它就會迅如光速而追附萬物,穹廬空間而護佑生靈。我們與偉人當然就既無時間之差又無空間之別了。

這就是生命的哲學(xué)。

周恩來還會伴我們到永遠。

鄧小平的堅持

梁衡

被稱為“新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無疑將作為共和國的“中興史”載入史冊。相信以后許多史家會來研究這一特殊歷史現(xiàn)象。其中原因諸多,“文革”教訓(xùn),時勢使然;人民意志,時代潮流;時勢造英雄,小平來掌舵等。這所有一切,當然都是多難之后興邦的因素。但像一切領(lǐng)袖的成功一樣,鄧小平的性格、意志因素不容忽視。這就是他堅定果斷,敢于堅持己見。

改革就是一場革命,既要能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針,還要能力排眾議,堅持這個新思想、新方針。二者缺一不可。歷史上提出方案,未能堅持,虎頭蛇尾而流產(chǎn)的改革實在不少。小平是中國改革的總設(shè)計師,其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設(shè)計思路已為人所熟知,而在戰(zhàn)術(shù)實施中的堅定不移,則還不大為人注意。近讀史料,發(fā)現(xiàn)其例甚多。

1977年8月,小平主持教育工作座談會。大家主張恢復(fù)高考,但又覺得今年來不及,希望從明年開始,而且教育部的原招生方案報告也已送出。小平說,就從今年改!打破常規(guī),冬季招生。讓教育部追回發(fā)出的報告,他親自修改。這一步棋改寫了中國“文革”10年的教育史。人才興,國運興。

“百科全書”,向來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大學(xué)”,是提高民族素質(zhì)和國家文化建設(shè)的基本工程。法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最早就是通過編譯百科全書(史稱百科全書派)進行思想啟蒙,普及新知識,而導(dǎo)致了1789年的法國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資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后《百科全書》隨時增改,漸成一部世界性的知識總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小平指示翻譯出版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1768年英國初版,20世紀初轉(zhuǎn)讓給美國,1974年出到第15版)。消息傳出,社會上議論紛紛:我們怎么能出版美帝國主義的書?小平不為所動,他接見美方人員說:“全世界都知道《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具有權(quán)威性的地位。我們中國的科學(xué)工作者把你們的百科全書翻譯過來,從中得到教益,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痹谛∑降膱猿窒拢忻离p方組成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歷時10年,全書終于出版。

香港回歸是一件大事。政策性強,處理起來較復(fù)雜。1983年5月香港記者故意設(shè)套,問:“回歸后我方可否不駐軍?”我一高級官員含糊答道:“也可不駐?!备蹐蠹娂姷怯陬^條。小平大怒,在一次招待香港記者的會上,本已散場,小平說:“請你們回來,給我發(fā)一條消息。說可以不在香港駐軍,胡說八道!英國人能駐,我們自己怎么反而不能駐?”他給外交部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

1992年,小平視察南方,下面匯報時說:“我們一定貫徹您的指示?!彼f:“我的話可能有點用,但我的作用就是不動搖?!?/p>

敢堅持、不動搖,是領(lǐng)袖的基本素質(zhì)。領(lǐng)袖一身而系天下,稍有猶豫就地動山搖。輕者是一件事的失敗,大者影響民族命運、歷史方向。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而特殊時刻竟是英雄一念鑄就歷史。朱可夫在回憶蘇聯(lián)艱難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時說:“許多時候我們實在頂不住了,但就是由于斯大林堅強的意志讓我們轉(zhuǎn)敗為勝?!眻猿终胬硎钦团c政治家的根本區(qū)別。政客是從私利出發(fā),看著風(fēng)向走;政治家是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fā),向著理想前進,他認準的事,就是再難、再險,殺頭犧牲也不改變。毛澤東敢于堅持的典型例子是在井岡山革命低潮時,他敢說革命高潮就如一輪噴薄欲出的紅日,這信念一直堅持到20多年后終于建國。鄧小平堅持最久的例子是1962年就提出,讓農(nóng)民自己選擇生產(chǎn)關(guān)系,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個理念一直堅持到16年后,1978年中國開始全面的農(nóng)村土地制度改革。堅持是意志力的表現(xiàn),但意志力的背后是思想的穿透力。

兩個摔跤手的堅持是誰壓倒誰,兩軍對陣的堅持是誰吃掉誰,而一個領(lǐng)袖對正確方針的堅持則是一個民族的崛起,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

梁衡

作為偉人的鄧小平,一生不知住過多少宅院賓館,但唯有這個小院最珍貴,這是“文化大革命”中他突然被打倒、被管制時住的地方。作為偉人的鄧小平,一生轉(zhuǎn)戰(zhàn)南北,不知走過多少路,唯有這條小路最寶貴,這是他從中央總書記、國務(wù)院副總理任上突然被安排到一個縣里當鉗工時,上班走的路。在小平同志去世后兩個月,我有緣到江西新建縣拜謁這座小院和輕踏這條小路。

這是一座有六七百平方米的院子,原本是一所軍校校長的住宅,“文化大革命”中軍校停辦。1969年10月小平同志在中南海被軟禁,三年之后和卓琳還有他的繼母又被轉(zhuǎn)到江西,三個平均年齡近70歲的老人守著這座孤樓小院。仿佛是一場夢,他從中南海的紅墻內(nèi),從總書記的高位上被甩到了這里,開始過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比普通百姓還要低一等的生活。他沒有自由,要受監(jiān)視,要被強制勞動。我以崇敬之心,輕輕地踏進院門。

現(xiàn)在單看這座院子,應(yīng)該說是一處不錯的地方。樓前兩棵桂花樹簇擁著濃綠的枝葉,似有一層浮動的暗香。地上的草坪透出油油的新綠。人去樓空,二層的窗戶靜靜地垂著窗簾,儲存著一段珍貴的歷史。整個院子莊嚴肅穆,甚至還有幾分高貴。但是當我繞行到樓后時,心就不由一陣緊縮,只見在青草秀木之間斜立著一個發(fā)黑的柴棚和一個破舊的雞窩,稍遠處還有一塊菜地,這一下子破壞了小院的秀麗與平靜,將軍樓也無法昂起它高貴的頭。小院的主人曾經(jīng)受到了一種怎樣的屈辱啊!

當時三個老人中,65歲的鄧小平成了唯一的壯勞力,因此劈柴燒火之類的粗活就落在他的身上。他曾經(jīng)是指揮過淮海戰(zhàn)役的直接統(tǒng)帥啊,當年巨手一揮收敵65萬,接著又揮師過江,再收半壁河山??墒乾F(xiàn)在,他這雙手只能在煙熏火燎的煤爐旁劈柴;只能彎下腰去,到雞窩里去撿幾枚還微微發(fā)熱的雞蛋;到菜地里去潑一瓢大糞,好收獲幾苗青菜,聊補菜金的不足。要知道,這時他早已停發(fā)工資,只有少許生活費。就這樣,還得節(jié)余一些捎給那一雙在鄉(xiāng)下插隊的小兒女。這不亞于韓信的胯下之辱,但是他忍住了。士可殺而不可辱,名重于命固然可貴,但仍然是為一己之名。士之明大義者,命與名外更有責(zé),是以責(zé)為重,名為輕,命又次之。有責(zé)未盡時,命不可輕拋,名不敢虛求。司馬遷所謂:“恥辱者,勇之決也。”自古能擔(dān)大辱而成大事者是為真士,大智大勇,真情真理。人生有苦就有樂,有得意就有落魄。共產(chǎn)黨人既然自許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就能忍得人間所有的苦,受得世上所有的氣,共產(chǎn)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開始受擠壓、受煎熬。有時一個國家都難逃國恥,何況一個人呢?世事滄桑不由己,唯有靜觀待變時。

一年后,他的長子,“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殘的鄧樸方也被送到這里。多么壯實的兒子啊,現(xiàn)在卻只能躺在床上了。他給兒子翻身,背兒子到外面去曬太陽。他將澡盆里倒?jié)M熱水,為兒子一把一把地搓澡。熱氣和著淚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雙眼,水滴順著顫抖的手指輕輕滑落,父愛在指間輕輕地流淌,隱痛卻在他的心間陣陣發(fā)作。這時他撫著的不只是兒子摔壞的脊梁,他摸到了國家民族的傷口,他心痛欲絕,老淚縱橫。我們剛剛站立不久的國家,我們正如日中天的黨,突然遭此攔腰一擊,其傷何重,元氣何存?。『髞磬囆∑秸f,“文化大革命”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時期。痛苦也能產(chǎn)生靈感,偉人的痛苦是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的。作家的靈感能產(chǎn)生一部作品,偉人的靈感卻可以產(chǎn)生一個時代。小平在這種痛苦的靈感中看到歷史又到了一個拐彎處。

我在院子里漫步,在樓上樓下尋覓,覺得身前身后總有一雙憂郁的眼睛。二樓的書櫥里,至今還擺著小平同志研讀過的《列寧全集》。樓前樓后的草坪,早已讓他踩出一道淺痕,每天晚飯后他就這樣一圈一圈地踱步,他在思索,在等待。他戎馬一生,奔波一生,從未在一個地方閑處過一年以上?,F(xiàn)在卻虎落平陽,閑踏青草,暗落淚花。如今沿著這一圈踩倒的草痕已經(jīng)鋪上了方磚,后人踏上小徑可以細細體味一位偉人落難時的心情。我輕輕踏著磚路行走,前面總像有一個敦實的身影?!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貶臣無己身,唯有憂國心。當年屈原在汨羅江邊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現(xiàn)在,贛江邊又出現(xiàn)一顆痛苦的靈魂。

但上面絕不會滿足于就讓小平在這座院子里種菜、喂雞、散步,也不能讓他有太多的時間去遐想。按照當時的邏輯,“走資派”的改造,是重新到勞動中去還原。小平又被安排到住地附近的一個農(nóng)機廠去勞動。開始,工廠想讓他去洗零件,活兒輕,但人老了,腿蹲不下去;想讓他去看圖紙,眼又花了太費力。這時小平自己提出去當鉗工,工廠不可理解。不想,幾天下來,老師傅伸出大拇指說:“想不到,你這活兒夠四級水平?!毙∑侥樕响o靜的,沒有任何表情。他的報國之心、他的治國水平,該是幾級水平呢?這時全國所有報紙上的大標題都稱他是中國二號“走資派”(但是奇怪,“文化大革命”后查遍所有的黨內(nèi)外文件,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對他處分的決定)。金戈鐵馬東流水,治國安邦付西風(fēng),現(xiàn)在他只剩下了鉗工這個老手藝了。鉗工就是他16歲剛到法國勤工儉學(xué)時學(xué)的那個工種,時隔半個世紀,恍兮,惚兮,歷史竟繞了這么大一個圈子。

工廠照顧小平年邁,就在籬笆墻上開了一個口子,這樣他就可以抄近路上班,大約走20分鐘。當時決定撕開籬笆墻的人絕沒有想到,這一舉措竟為我們留下一件重要文物,現(xiàn)在這條路已被當?shù)厝朔Q為“小平小路”。工廠和住地之間有淺溝、農(nóng)田,“小平小路”蜿蜒其間,青青的草叢中袒露出一條紅土飄帶。我從工廠圍墻(現(xiàn)已改成磚墻)的小門里鉆出來,放眼這條小路,禁不住一陣的激動。這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鄉(xiāng)間小路,我在兒時,就在這種路上摘酸棗、抓螞蚱,看著父輩們背著牛腰粗的柴草,腰彎如弓,在路上來去,路上走過牧歸的羊群,羊群蕩起塵土,模糊了天邊如血的夕陽。中國鄉(xiāng)間有多少條這樣的路啊。有三年時間,小平每天要在這條小路上走兩趟。他前后跟著兩個負監(jiān)視之責(zé)的士兵,他不能隨便和士兵說話,而且也無法訴說自己的心曲。他低頭走路時只有默想,想自己過去走的路,想以后將要走的路。他肚里已經(jīng)裝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他有許多許多的想法。他是與中國現(xiàn)代史,與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同步的人。

五四運動爆發(fā)那年,他15歲就考入留法預(yù)備學(xué)校,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第二年,他就在法國加入少年共產(chǎn)黨。以后到蘇聯(lián)學(xué)習(xí),回國領(lǐng)導(dǎo)百色起義,參加長征,太行抗日,淮海決戰(zhàn),新中國成立,當總書記、副總理。黨和國家走過的每一步,都有他的腳印。但是他想走的路,并沒有全部能走成,相反,還因此而受打擊,被貶抑。他像一只帶頭羊,有時剛想領(lǐng)群羊走一條捷徑,背后卻突然飛來一塊石頭,砸在后脖頸上。他一驚,只好作罷,再低頭走老路。第一次是1933年,“左傾”的臨時中央搞軍事冒險主義,他說這不行,挨了一石頭,從省委宣傳部長任上一下被貶到蘇區(qū)一個村里去開荒。第二次是1962年,大躍進、公社化嚴重破壞了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他說要讓群眾自己選擇生產(chǎn)方式,還借用劉伯承的話說:“不管白貓黃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結(jié)果大抓階級斗爭,大批“單干風(fēng)”、“翻案風(fēng)”,當然上面也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第三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了,他不能同意林彪、江青一伙胡來,就被徹底貶了下來,貶到了江西老區(qū),他第一次就曾被貶過的地方,也是他當年開始長征的地方。歷史又轉(zhuǎn)了一個圈,他又重新踏到了這塊紅土地上。

這里地處郊縣,還算安靜。但是報紙、廣播還有串聯(lián)的人群不斷傳遞著全國的躁動。到處是大字報的海洋,到處在喊“砸爛黨委鬧革命”,在喊“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瘋了,全國都瘋了。這條路再走下去,國將不國,黨將不黨了啊。難道我們從江西蘇區(qū)走出去的路,從南到北長征萬里,又從北到南鐵流千里,現(xiàn)在卻要走向斷崖,走入死胡同了嗎?他在想著歷史開的這個玩笑。他在小路上走著,細細地捋著黨的七大、八大、九大,我們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曾作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一位慣常思考大事的偉人,他的辦公桌沒有了,會議室沒有了,文件沒有了,用來思考和加工思想的機器全被打碎了,現(xiàn)在只剩下這條他自己踩出來的小路。他每天循環(huán)往復(fù)地走在這條遠離京都的小路上,來時20分鐘,去時還是20分鐘。秋風(fēng)乍起,衰草連天,田園將蕪,他一定想到了當年被發(fā)配到西伯利亞的列寧。海天寂寂,列寧在湖畔的那間草棚里反復(fù)就俄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做著痛苦的思考,寫成了《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wù)》,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原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那么,我們現(xiàn)在正遵從著一個什么樣的理論呢?他一定也想到了當年的毛澤東,也是在江西,毛澤東被“左傾”的黨中央排擠之后,靜心思考寫作了《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那是從這紅土地的石隙沙縫間汲取養(yǎng)分而成長起來的思想之苗??!實踐出理論,但是實踐需要總結(jié),需要拉開一定的距離進行觀察和反思。就像一個畫家揮筆作畫時,常常要退后兩步,重新審視一番,才能把握自己的作品一樣,革命家有時要離開運動的旋渦,才能看清自己事業(yè)的脈絡(luò)。他從15歲起就尋找社會主義,從法國到蘇聯(lián),再到江西蘇區(qū)。直到后來掌了權(quán),他又參與搞社會主義,搞合作化、“大躍進”、公社化。后來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F(xiàn)在離開了運動,他由領(lǐng)袖降成了平民,他突然問自己,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社會主義?

整整有兩年多的時間,小平就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地思索,他腦子里閃過一個題目,漸漸有了一個輪廓。就像毛澤東當年設(shè)計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武裝斗爭道路一樣,他在構(gòu)思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思想種子的發(fā)芽破土,是在10年后黨的十二大上,他終于發(fā)出一聲振聾發(fā)聵的呼喊:“走自己的道路,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jié)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眰ト寺潆y和常人受困是不一樣的。常人者急衣食之缺,號饑寒之苦;而偉人卻默窮興衰之理,暗運回天之力。所謂西伯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屈原賦《騷》,孫子論《兵》,置己身于度外,擔(dān)國家于肩上,不名一文,甚至生死未卜,仍憂天下。整整三年時間,小平種他的菜,喂他的雞,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歇。但是世紀的大潮在他的胸中風(fēng)起云涌,湍流激蕩,如長江在峽,如黃河在壺,正在覓一條出路,正要撞開一個口子。可是他的臉上靜靜的,一如這春風(fēng)中的田園。只有那雙眼睛透著憂郁,透著明亮。

1971年秋季的一天,當他又這樣帶著沉重的思考步入車間,正準備搖動臺鉗時,廠領(lǐng)導(dǎo)突然通知大家到禮堂去集合。軍代表宣布一份文件:林彪倉皇出逃,自我爆炸。全場都驚呆了,空氣像凝固了一樣。小平臉上沒有表情,只是努力側(cè)起耳朵。軍代表破例請他坐到前面來,下班時又允許他將文件借回家中。當晚,人們看到小院二樓上那間房里的燈光一直亮到很晚。一年多后小平奉召回京。江西新建縣就永遠留下了這座靜靜的院子和這條紅土小路。而這之后中國又開始了新的長征,走出了一條改革開放、為全世界所震驚的大道。

印在黃土地上的紅手印

梁衡

余生也晚,農(nóng)村土改沒有趕上,合作化還依稀有記。但轟轟烈烈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四清運動、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運動及打倒“四人幫”后改革開放,農(nóng)民再度翻身,發(fā)財致富,起樓蓋房,這些都身歷其境。加之我從小生長在農(nóng)村,后來當記者又泡在農(nóng)村,農(nóng)村之事,農(nóng)民之心,自以為還是知之甚詳,與他們千絲萬縷,相惜相通。但有一件事叫我大出所料,觸目驚心。就是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nóng)民,曾經(jīng)因為要包干種田,竟至于冒坐牢之罪來盟誓按印。他們的要求不過是一要吃飯,二要勞動,爭取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喂飽自己的肚子,難道這也犯法?許多事情真是繁而亦簡,簡而卻繁。說不準哪一個線頭就能牽出一卷千尺彩練。

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是鄧小平同志去世的1997年?,F(xiàn)代出版社出了一本《鄧小平與現(xiàn)代中國》,講到小平同志首先肯定了中國農(nóng)民創(chuàng)造的這種新型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他說:“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shù)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睍惺珍浟四菑堊謸?jù):我們分田到戶,不再向國家伸手要糧,并上繳公糧,這樣做殺頭坐牢也甘心。18個紅手印赫然在目,深刺我心。去年,全國紀念改革開放20年,安徽出版了一本新書,名為《起點》,洋洋25萬言,是專門研究新時期農(nóng)村改革的,就將小崗之事定為這場改革的起點。我如饑似渴細讀一遍,10月里便專門到小崗村去做一訪問。

小崗名崗,其實是一片平原,正處江淮之間,自古水旱災(zāi)害交替,百姓苦不堪言。但今日小崗已是大道朝天,新村一片。我努力想找回當年貧窮凋敝的影子,穿過迎街的新房,左拐右拐,終于找到兩間殘留的泥草房。我彎腰進去,一位老奶奶正在灶前燒火做飯,地上是大堆的花生藤蔓,上面還有一些未摘盡的籽粒。我蹲下身與老人聊天,順便摘一?;ㄉ鷦冮_送到嘴里,說:“還沒摘盡哩,燒掉多可惜?!崩先苏f:“東西多了,癟一點的就不要了,還不夠工錢呢?!痹瓉?,這是一間炊房,她家早蓋了新房,隔壁一個大院子,磚墻紅瓦,院里有一大塊菜地,十幾株樹,還停著一臺拖拉機。進房里一看,更讓我吃一驚,一輛摩托車明光锃亮,依墻而立。地上空啤酒瓶隨意插置,堆滿一箱。而墻角的麻袋已快堆到房梁。我捏一捏,是花生,再捏一袋,是大米。富了,農(nóng)民已富得流油了,已從那個噩夢中醒過來了。我想找當年18戶人秘密開會盟誓簽字的那間舊房子,可惜早已拆掉了。這間舊房也是因為老人戀舊,舍不得拆,僥幸留了下來。我說千萬要留下一兩間,這是文物啊。我知道那張按有18個紅手印的紙片已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說了一會兒話,我拉著老人在草棚前照了一張相。

參觀完舊房,我還想找一兩個參加過盟誓夜會的舊人,可惜也很難找齊了,只找到一位叫嚴金昌的,就在他家的新房大廳里扯開家常。八仙桌上是一大盆花生,還有茶和煙。我腦子里還是轉(zhuǎn)著那個老問題:包干種地,難道就像造反鬧革命一樣嚴重嗎?滿屋人有參加過當年簽字的老農(nóng),有陪我來的縣委干部,有當年的鄉(xiāng)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大家七嘴八舌痛說往事。嚴金昌說:“你不知道那時我們有多窮。一年打的糧只夠吃三個月,一過10月,人們就出去討飯。上面年年都派工作隊,每家住一人,就這樣地里還是不打糧?!蔽衣犞肫稹镀瘘c》書中的一個情節(jié):打倒“四人幫”后,萬里到安徽走馬上任,他下鄉(xiāng)問貧,推開一個草棚子,見灶前草堆里坐著一個老人和兩個姑娘,萬里和她們拉話,她們總是不起身,說了一會兒話,村干部勸萬里走,原來她們沒有褲子穿,正埋在灶前草堆里取暖。這位新書記立即心酸難忍,淚流如麻。他長嘆一聲:“我們何以對得住父老百姓!”我說,有這種事嗎?他們說,毫不夸張,那時一家人一床被,大姑娘沒褲子穿是常有的事。嚴金昌說:“那時,一說分田就是復(fù)辟資本主義,要坐牢的,可是當年窮得已經(jīng)只剩下一個死了,只想分開干一季算一季,吃一口算一口,死也是個飽肚子。干部坐牢,我們送飯,他們的孩子我們供養(yǎng)到18歲。”我不覺凜然打了一個寒噤,我這個自認為了解農(nóng)村的人,真不知道那些年“大寨紅花遍地開”的時候,卻有不少地方已經(jīng)走到這個絕境。

大家聽著,沉浸于20多年前茅屋油燈、風(fēng)卷柴門的莊嚴神圣的時刻。新房大廳里靜悄悄的,唯聞記者筆錄的沙沙聲和誰偶爾捏碎一粒花生殼的清脆響聲。煙火明滅,香煙繚繞。我急切地問:“結(jié)果呢?”嚴金昌一下子激動地站起來,其他人也都轟然齊說:“結(jié)果,當年產(chǎn)糧13萬斤,相當于五年產(chǎn)量的總和。油料3.5萬斤,相當于20年產(chǎn)量的總和。并且3年來第一次向國家交公糧?!边@后來,卻是公社、縣里來批資本主義單干風(fēng),左批右壓,撤職、扣化肥、扣種子,但是小崗人死也不后退,鐵心包到底。能有什么比餓肚子更可怕的呢?一旦找到了一條能救人活命的辦法,又怎么肯丟掉呢?!

正當農(nóng)民和他們的頂頭上司相持不下時,1979年,鄧小平登上了黃山之巔,他對萬里說:“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千方百計,先讓農(nóng)民富起來!”小平同志的這句話,宣布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風(fēng)從黃山來,雷起江淮地,它的意義不亞于3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振臂高呼“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它標志著成熟的共產(chǎn)黨人已經(jīng)開始擺脫“姓社姓資”的字面糾纏,甩脫空想,要一心發(fā)展生產(chǎn)力。中國老百姓要一心過日子了。

從村里出來,我們一伙人心里沉甸甸、熱乎乎的。窗外,秋風(fēng)送著稻香,收獲后的田野里露出誠實的黃土。遠處綠樹間閃過一排排新房的屋頂。我想,那些年是政府不想讓老百姓吃飽嗎?不是,它每年又發(fā)貸款,又發(fā)救濟,又派工作隊,像小崗村,甚至一家派駐一人,還一塊勞動,但是農(nóng)民并不感激,反而盟誓畫押,搞地下活動。政府要是個血肉之軀,一定會捶胸跺腳,痛心疾首?!爸艺咧^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政府何求呢?確實沒有。那幾年我正在北方一個縣里工作,縣政府住的是平房土院,全縣只有一輛老式吉普車,干部穿補丁衣服,一身泥,一身水。冬日下鄉(xiāng),和農(nóng)民一起挖土平地,大風(fēng)吹得帽檐朝后,人張不開嘴。政府和它的工作人員確實沒有一點私心,沒有什么貪欲。但是我們“憂心”太多,那時,常年下鄉(xiāng)指導(dǎo),半夜半夜地開會,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規(guī)劃,培養(yǎng)典型,講階級斗爭,搞大批判,割資本主義尾巴。我們恨不能手把手地教農(nóng)民種地,苦口婆心地對農(nóng)民講共同富裕,講美麗純潔的社會主義。就像家長替子女包辦前程,自以為設(shè)計了一套最好的方案,處處指點,又時時督促,但是孩子并不感激,感到只有痛苦、壓抑,于是就逃學(xué),就離家,就反抗。

在回縣城的路上,有人建議我們就近去看一下朱元璋的皇城。我們一行中正好有一位地方志專家。汽車穿過收割后的田野,沿鄉(xiāng)間土路前行,專家遙指遠處的人家,說那邊正是皇宮大殿的舊址,我們現(xiàn)已走在皇城的東西大道上了。我驚嘆這城之大。他說:“共24條街,108坊,是北京故宮的一倍半。”原來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登基,這之前的1362年,他先是決定定都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共調(diào)集了一百萬民工,花了6年時間完成。朱元璋雖貴為皇帝,但總還脫不了農(nóng)民出身,他不但要衣錦還鄉(xiāng),還要把皇城修在家門口。但這城修好之后卻沒有使用。后人猜測是有謀士提醒,此地處江淮之間,無險可守,不宜建都。朱皇帝隨手一揮,也就作罷。但這一揮之間就是百萬人6年的血汗啊?,F(xiàn)在我們登上城南一座殘留的城門,城磚上還清晰可見當年燒磚匠人的名字。遠處衰草連天,舊時城郭依稀可辨,而近處,那沉重的明磚黃瓦已壘上誰家的豬圈短墻。有幾處城墻已經(jīng)塌成土堆,我小心地躲開荊棘棗刺在土堆上覓路,心想,這就是那方埋有百萬民工的六百多年前的黃土嗎?

從皇城出來,我們又去看了朱元璋當年出家的龍興寺和發(fā)家后為其父修的陵。朱從小家貧,曾討飯,如我們前面談到的小崗農(nóng)民一樣。一年大水,全家父母兄嫂四人皆亡,只剩元璋小兒,孑然一人,家里真是窮得死無葬身之地。一戶人家舍他一塊亂石崗,一捆高粱稈,三道草繩埋了親人,便去寺上當小和尚。當和尚也是討飯,不過換了說法叫“化緣”。化緣4年,天下大亂,郭子興起兵,他就摔掉僧缽去當兵,時年19歲。當時也不過是為求個肚飽,想不到這一去倒走上了登基稱帝的金光大道。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龍興寺早已不是當年收留乞兒元璋的小廟,氣宇軒昂,金碧輝煌。到朱家墳上一看,也不是那個高粱稈葬人的亂墳崗了。朱一稱帝,就重修寺廟,加高祖墳。至今陵前還矗立著石人石獸32對。朱的父親,這個老農(nóng)民,六百多年來在地下一定非常困惑。地面上施工的斧鑿聲,祭祀的喧鬧聲,儀仗的車馬聲,吵得他心煩難眠。他一定想,我現(xiàn)在一個人何用睡這么大的百畝墳場,哪用得了供桌上如山如巒的酒肉,要是當初能給我一分耕地,每天能吃上一個窩頭,也就賽如神仙了。

確實,歷來農(nóng)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有一塊種谷打糧的土地,這是農(nóng)民的根,活命之根,是農(nóng)民的保護神。小時,我清楚地記得,每個村口都有一個土地廟,每家窯洞旁的墻上還要專挖出一個小神龕供土地爺,龕兩側(cè)每年春節(jié)要換一副對聯(lián):“土能生萬物,地可載山川。”他們的一切都靠這塊黃土?。∷郧О倌陙?,“耕者有其田”一直是農(nóng)民革命的目標。朱元璋一當皇帝就遷兩萬余戶豪強離鄉(xiāng)入京,逼他們讓出土地。又鼓勵農(nóng)民認耕荒地,并承認其所有權(quán)。到洪武二十四年,全國耕地比洪武元年增加一倍,社會大大穩(wěn)定。土地問題向來是維系民心、維系國家安危的基礎(chǔ),要不,為什么在皇宮旁還要用五色土建一個社稷壇呢?皇權(quán)至上,但對土地的膜拜哪一朝也不敢稍有疏忽。當農(nóng)民有土地時就自給自足;沒有土地時,就四方游走,賣力換飯;無處賣力就討飯;連飯也討不下去,便要鋌而走險了??梢哉f,這幾個階段小崗農(nóng)民都經(jīng)歷過了。

當年盟誓畫押的盟主是生產(chǎn)隊副隊長嚴俊昌,他有三個孩子,秋后全家外出,老婆孩子討飯,他五尺漢子,實在張不開口,就到工地上找苦活干。冬天將至,沒活兒了,又攜婦將雛回村。秋風(fēng)吹,黃葉落,明年路在何處呢?他一咬牙,夜深人靜,邀集窮兄弟共盟山誓,那種悲壯的氣氛真有點像當年陳勝吳廣:“與其餓死,不如造反死?!钡桥c那些歷史故事有本質(zhì)的不同,這時小崗農(nóng)民一還有土地,二沒有貧富分化??墒寝r(nóng)民為什么會這樣不滿呢?用當時一位省委領(lǐng)導(dǎo)同志的話說:“農(nóng)民雖然有土地,但對土地已經(jīng)失去了熱情?!鞭r(nóng)民被公社這根繩子捆在土地上,出工不出力,“頭遍哨子探頭看,二遍哨子慢慢晃”。他們討厭這許多的設(shè)計與擺布,討厭這種不切實際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就像一個姑娘被捆起來,嫁給某一個男人,盡管是個好男人,還是過不下去。馬克思講,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當然包括他所處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人不能超越這種關(guān)系,就像魚不能跳出水域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歷史上也曾有不少聰明人做過這種超越關(guān)系的試驗,但都一一失敗。有英國歐文、法國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試驗,有蘇聯(lián)的集體農(nóng)莊試驗,在中國曾有洪秀全的《天朝田畝制度》,還有我們的人民公社試驗。大約革命者一掌權(quán)之后都有一種急切的躍進心理,都急著要設(shè)計一個前所未有的、美麗無比的理想世界,并為這目標的實現(xiàn)設(shè)計出許多具體步驟。根據(jù)鳳陽縣老縣委書記王昌太所藏的一大摞筆記本所載,我們從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就用過四百多種記工辦法。你想農(nóng)民怎么能受得了這種擺布呢?他們感到很不自在。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黃土地,親親熱熱、如爹如娘的黃土地,能載山川、養(yǎng)人畜、生萬物的黃土地,現(xiàn)在怎么變得這樣冰涼,這樣別扭?

許多書上都一遍又一遍講著這樣的故事:游子離鄉(xiāng)前總要在身上帶把土,華僑一歸國門先伏身吻一下腳下的土。黃土是母親,是永遠親不夠、忘不了、放不下的啊。但是現(xiàn)在,鳳陽農(nóng)民面對這大片的土地,這屬于自己的土地卻怎么也提不起心勁兒。書中記載,有老少父子二人干脆逃離這塊大地,在深山里自耕自食,反而豐衣足食,向國家交余糧。金寨縣金橋大隊地處深山之中,1962年就私自實行包產(chǎn)到戶,直到1980年全省推廣承包制時,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外桃源豐衣足食已經(jīng)18年了。事實上在小崗之前,安徽就先后有三次“包產(chǎn)”高潮。1957年稱“包產(chǎn)到戶”,1959年稱“五包六定”,1961年稱“責(zé)任田”。但三次都是肚子一餓就試行,肚子稍飽就停止。因為我們總覺得這樣做是資本主義。但是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中國出了鄧小平,他在黃山之巔,果敢地一聲拍板,宣布了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革命。到1980年10月,實行了22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終于取消。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說,要是沒有馬克思,經(jīng)濟學(xué)和社會主義不知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今天,當我重返鳳陽大地時,深切地感到,要是沒有小平同志,我們的農(nóng)村改革又不知還要再推遲多少年。

車子離開皇城和朱家祖陵,沿著柏油大道在這20世紀末的秋風(fēng)中疾馳。我腦子里總是閃過那18個紅手印,它忽而疊印在皇城的斷墻上,忽而在西風(fēng)古陵前的石人石馬上,一會兒又落在小崗村嶄新的院落旁。在中國史書上和文學(xué)作品中,手印的使用大概是窮人的專利。富人有石刻、玉制甚至金制的名章可用,皇帝則用最大的傳國玉璽。只有窮人,窮到一貧如洗,窮得只剩下干活賣力的十指和指頭肚上的手印。像楊白勞賣喜兒被強按手印一樣,窮人的手印總是做著無奈的掙扎或最后的抗爭。在20世紀70年代末,鳳陽這個曾經(jīng)出了一個農(nóng)民皇帝的地方,18條漢子,捋臂挽袖,伸出18個手指,把它深深地印在這片黃土地上,然后相約“茍富貴,毋相忘”。這是中國農(nóng)民發(fā)起的改革,是中國農(nóng)村的二次革命,革掉那些不合理的體制,革掉束縛生產(chǎn)力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

這是一次人民對政府的批評,農(nóng)民伸出他們的泥手在我們的失誤之處重重地按了一記。我們虔誠地接受了這一記指責(zé)。就像當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聽了農(nóng)民一句尖刻的批評,寬厚地減去公糧4萬擔(dān)?,F(xiàn)在我們面對這張血紅的手印,自省自責(zé),一下松去農(nóng)民身上“左”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之綁。我們這個民族歷來有下面犯顏直諫、上面從善如流的好傳統(tǒng)。在中國農(nóng)村這一個“包”字的三起三落中,大至中央彭德懷、鄧小平、鄧子恢等領(lǐng)導(dǎo)人,小到縣委書記、公社干部等都有中肯的意見,都有長長的諫書。但最有力的卻是這張印有18個紅手印的巴掌大的紙片。古有文諫、武諫,甚至血諫,這是“土諫”。鳳陽農(nóng)民懷抱一塊黃土,包定這塊黃土,苦呈一種治國興邦之策。我又想起了1945年,黃炎培在延安與毛澤東同志那段著名的對話。黃說,一個政權(quán)怎么永葆活力?毛說,靠群眾,靠民主。其言至真。只有共產(chǎn)黨才是真心想為老百姓辦事,有錯就改。而一旦我們解開了束縛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種種鎖鏈,停止了在空想社會主義大海中的窮過渡,就立即如有神助,到達了勝利的彼岸。你看小崗不是一年超過5年、20年嗎?你看中國廣大城鄉(xiāng)這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不是天翻地覆了嗎?我們的黨、我們的政權(quán)又煥發(fā)了活力。

晚上回到了省城,吃飯時省委的同志悄悄地說:“過幾天江澤民總書記要來視察小崗村。”果然,幾天后報上公布了這個消息。江澤民同志代表黨中央莊嚴地宣布,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

鳳陽,真是一個中國農(nóng)村問題的實驗室和博物館。

覓渡,覓渡,渡何處?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紀念館我已經(jīng)去過三次。從第一次看到那個黑舊的房舍,我就想寫篇文章。但是六個年頭過去了,還是沒有寫出。瞿秋白實在是一個謎,他太博大深邃,讓你看不清摸不透,無從寫起但又放不下筆。去年我第三次訪瞿秋白故居時正值他犧牲60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籌備關(guān)于他的討論會。他就義時才36歲,可人們已經(jīng)紀念了他60年,而且還會永遠紀念下去。是因為他當過黨的領(lǐng)袖?是因為他的文學(xué)成就?是因為他的才氣?是,又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遠讀不完的名畫。

我第一次到紀念館是1990年。紀念館本是一間瞿家的舊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條河,河上有一橋叫覓渡橋。一聽這名字我就心中一驚,覓渡,覓渡,渡在何處?瞿秋白是以職業(yè)革命家自許的,但從這個渡口出發(fā)并沒有讓他走出一條路。八七會議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書生之肩,挑起了統(tǒng)率全黨的重擔(dān),發(fā)出武裝斗爭的吼聲。但是他隨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來在長征時又借口他有病,不帶他北上。而比他年紀大身體弱的徐特立、謝覺哉等都安然到達陜北,活到了建國。他其實不是被國民黨殺的,是為“左傾”路線所殺。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讓敵人的屠刀來砍。而他先是仔細地獨白,然后就去從容就義。

如果瞿秋白是一個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聲:“你朝爺爺砍吧,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币苍S人們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個書生啊,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氣但又有幾分蒼白的面容。他一開始就不是舞槍弄刀的人。他在黃埔軍校講課,在上海大學(xué)講課,他的才華熠熠閃光,聽課的人擠滿禮堂,爬上窗臺,甚至連學(xué)校的老師也擠進來聽。后來成為大作家的丁玲,這時也在臺下瞪著一雙稚氣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樣折服了一代人。后來成為文化史專家、新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的鄭振鐸,當時準備結(jié)婚,想求秋白刻一對印,秋白開的潤格是50元。鄭付不起轉(zhuǎn)而求茅盾?;槎Y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絹小包,說來送禮金50元,鄭不勝惶恐,打開一看卻是兩方石印,可想他當時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擠離開黨的領(lǐng)導(dǎo)崗位之后,轉(zhuǎn)而為文,短短幾年他的譯著竟有500萬字。魯迅與他之間的敬重和友誼,就像馬克思與恩格斯一樣的完美。秋白夫婦到上海住魯迅家中,魯迅和許廣平睡地板,而將床鋪讓給他們。

秋白被捕后魯迅立即組織營救,他就義后魯迅又親自為他編文集,裝幀和用料在當時都是第一流的。秋白與魯迅、茅盾、鄭振鐸這些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齊肩至頂?shù)陌?。他?yīng)該知道自己身軀內(nèi)所含的文化價值,應(yīng)該到書齋里去實現(xiàn)這個價值。但是他沒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黨瀕于滅頂,他振臂一呼,躍向黑暗。只要能為社會的前進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舉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當時的中國是數(shù)一數(shù)二了,他曾發(fā)宏愿,要將俄國文學(xué)名著介紹到中國來,他犧牲后魯迅感嘆說,本來《死魂靈》由秋白來譯是最合適的。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時代的有一個人叫梁實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寫悠閑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評為“抗戰(zhàn)無關(guān)論”。他自我辯解說,人在情急時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殺人,但殺人畢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還是一直弄他的“純文學(xué)”,后來確實也成就很高,一人獨立譯完了《莎士比亞全集》。現(xiàn)在,當我們很大度地承認梁實秋的貢獻時,更不該忘記秋白這樣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國救民,甚至連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撲上去的人。如果他不這樣做,留把菜刀做后用,留得青山來養(yǎng)柴,在文壇上他也會成為一個甚至十個梁實秋。但是他沒有。

如果瞿秋白的骨頭像他的身體一樣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認罪,那么歷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曾是共產(chǎn)黨總書記的向忠發(fā)、政治局委員的顧順章,都有一個工人階級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此外像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等高干,還可以舉出不少。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軀演出了一場泰山崩于前而不驚的英雄戲。他剛被捕時敵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稱是一名醫(yī)生,在獄中讀書寫字,連監(jiān)獄長也求他開方看病。其實,他實實在在是一個書生、畫家、醫(yī)生,除了名字是假的,這些身份對他來說一個都不假。這時上海的魯迅等正在設(shè)法營救他。但是一個聽過他講課的叛徒終于認出了他。特務(wù)乘其不備突然大喊一聲:“瞿秋白!”他卻木然無應(yīng)。敵人無法,只好把叛徒拉出當面對質(zhì)。這時他卻淡淡一笑說:“既然你們已認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過去我寫的那份供詞就權(quán)當小說去讀吧?!笔Y介石聽說抓到了瞿秋白,急電宋希濂去處理此事。宋在黃埔時聽過他的課,執(zhí)學(xué)生禮,想以師生之情勸其降,并派軍醫(yī)為之治病。他死意已決,說:“減輕一點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碑斠粋€人從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義之后,他就獲得了最大的堅強和最大的從容。這是靠肉體的耐力和感情的傾注所無法達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軌道的延伸一樣堅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向來是以理行事,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墻,唯求一死。魯迅受到恐嚇,出門都不帶鑰匙,以示不歸之志。毛澤東贊揚朱自清寧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粉。秋白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已達到自由階段的知識分子。蔣介石見威脅利誘實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槍決。刑前,秋白唱《國際歌》,唱紅軍歌曲,泰然自若行至刑場,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盤腿席地而坐,令敵開槍。從被捕到就義,這里沒有一點死的畏懼。

如果瞿秋白就這樣高呼口號為革命獻身,人們也許還不會這樣長久地懷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臨死前又搶著寫了一篇《多余的話》,這在一般人看來真是多余。我們看他短短的一生斗爭何等堅決:他在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右派的批駁,在黨內(nèi)對陳獨秀右傾路線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會議,決定武裝斗爭,永遠功彪史冊;他在監(jiān)獄中從容斗敵,最后英勇就義,泣天地動鬼神。這是一個多么完整的句號。但是他不肯,他覺得自己實在渺小,實在愧對黨的領(lǐng)袖這個稱號,于是用解剖刀,將自己的靈魂仔仔細細地剖析了一遍。別人看到的他是一個光明的結(jié)論,他在這里卻非要說一說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陰影。這又是一種驚人的平靜。就像敵人要給他治病時,他說,不必了。他將生命看得很淡?,F(xiàn)在為了做人,他又將虛名看得很淡。他認為自己是從紳士家庭,從舊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與舊的斗爭中受著煎熬,在文學(xué)愛好與政治責(zé)任的抉擇中受著煎熬。他說以后舊文人將再不會有了,他要將這個典型、這個痛苦的改造過程如實地錄下,獻給后人。他說過:“光明和火焰從地心里鉆出來的時候,難免要經(jīng)過好幾次的嘗試,試探自己的道路,鍛煉自己的力量?!彼坏馄柿俗约旱撵`魂,在這《多余的話》里還囑咐死后請解剖他的尸體,因為他是一個得了多年肺病的人。這又是他的偉大、他的無私。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歷史,極力隱惡揚善。特別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愛這樣做,別人也幫他這樣做,所謂為尊者諱。而他卻不肯。作為領(lǐng)袖,人們希望他內(nèi)外都是徹底的鮮紅,而他卻固執(zhí)地說,不,我是一個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實驗的一部分。當我們只看他的事業(yè),看他從容赴死時,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當我們再看他對自己的解剖時,他更是一座下臨深谷的高峰,風(fēng)鳴林吼,奇絕險峻,給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個內(nèi)心既縱橫交錯,又坦蕩如一張白紙的人。

我在這間舊祠堂里,一年年地來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著當年門前的小河,河上來往覓渡的小舟。秋白就是從這里出發(fā),到上海辦學(xué),去會魯迅;到廣州參與國共合作,去會孫中山;到蘇俄去當記者,去參加共產(chǎn)國際會議;到漢口去主持八七會議,發(fā)起武裝斗爭;到江西蘇區(qū)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門登舟之時一定想到“野渡無人舟自橫”,想到“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那是一種多么悠閑的生活,多么美的詩句,是一個多么寧靜的港灣。他在《多余的話》里一再表達他對文學(xué)的熱愛,他多么想靠上那個碼頭。但他沒有,直到臨死的前一刻他還在探究生命的歸宿。他一生都在覓渡,可是到最后也沒有傍到一個好的碼頭,這實在是一個悲劇。但正是這悲劇的遺憾,人們才這樣以其生命的一倍、兩倍、十倍的歲月去紀念他。如果他一開始就不鬧什么革命,只要隨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會成為著名的作家、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者名醫(yī)。梁實秋、徐志摩現(xiàn)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饗嗎?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撥轉(zhuǎn)船頭,退而治學(xué)呢,仍然可以成為一個文壇泰斗。與他同時代的陳望道,本來是和陳獨秀一起籌建共產(chǎn)黨的,后來退而研究修辭,著《修辭學(xué)發(fā)凡》,成了中國修辭第一人,人們也記住了他??墒乔锇讻]有這樣做。就像一個美女偏不肯去演戲,一個高個兒男子偏不肯去打籃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無獲,甚至被人誤會。一個人無才也就罷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就罷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沒有干成,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飛的詩詞寫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記住了他的武功。辛棄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輕時率一萬義軍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后人也只知他的詩才。瞿秋白以文人為政,又因政事之敗而反觀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義再不說什么,也許他早已沒入歷史的車輪。但是他又說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話,他覺得探索比到達更可貴。當年項羽兵敗,雖前有渡船,卻拒不渡河。項羽如果為劉邦所殺,或者他失敗后再渡烏江,都不如臨江自刎這樣留給歷史永遠的回味。項羽面對生的希望卻舉起了一把自刎的劍,秋白在將要英名流芳時卻舉起了一把解剖刀。他們都把行將定格的生命的價值又推上了一層。

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賀龍將軍印象記

沙汀

中共六中全會開會不久,魯迅藝術(shù)學(xué)院有過一次名人演講。時候是下午兩點鐘,起初在一座簡陋的棚架底下舉行,四面通風(fēng),很可減少秋末西北高原地帶午后所必有的悶熱;但演講未及一半,卻被一場愈來愈大的雨水趕進那間落成不久、四壁生滿青草的教室里去了。 

但這個意外對于我是有利的,我從后排座位移到前排,不但更能聽準前線戰(zhàn)士們英勇奮斗的故事,而且還可端詳一下演講者的風(fēng)貌:是個高矮適中的中年人,穿著一身整潔的普通軍裝。看來肉很多,但并不見得肥胖,只是使人感到他的結(jié)實。因為面部寬大且又從不隱藏自己的愉快,他的眼睛似乎相當細??;一笑起來眼角上便布滿了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皺紋。他的態(tài)度是很生動的,但在開闊的嘴唇上卻橫著一撇濃黑的短須。當它們閉闔著的時候那便表示著一種不可摧毀的信心。 

他很會說故事,有他自己的說法、語匯,以及種種幫助故事生動的巧妙的手勢。似乎只需把他那農(nóng)民型的大手隨意一揮,你便可以了解一件事情的重要意義。但卻又全都那么樸質(zhì)、那么自然,絲毫沒有做作,或者那種像煞有介事的意味。一個真摯的人,既然是述說著他心里想說的人和事,而又衷心地愛著他們,那一切原是會自然流露出來的。對著這樣的人你不該有隱瞞,因為他就斷不會無緣無故地掩蓋起自己。你也無須顧忌,因為縱有苛責(zé),也早被他的厚重和親切消釋盡了。 

這演講的人就是賀龍將軍。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雖已見過五次,但我還不打算對我的第一印象加以刪改,而且相反的,我倒十分信賴我的眼睛,我們最近一次的見面是在十一月十四日早上,是兩天前約定的,算是一次正式訪問。同去的有荒煤、其芳和我三個人。因為去不成前線,前者幾天來心情欠佳,老是低眉皺眼的,這一天忽然開朗起來,瘦腿上有了一點所謂笑容了。賀龍將軍的拜訪顯然是救治了他的憂郁。 

我們被接待在一間簡單的窯式平房里面,屋子相當大,是主人的臥室;但除掉兩張木板床外,臨窗的大炕上還架著兩個鋪位,大約是和他的僚友共同住的。說得上陳設(shè)的,只有幾張白木條凳,一張同樣赤裸的方桌,方桌上的一把磁茶壺和一只茶盅。我們就在這樸質(zhì)的環(huán)境里待了兩個鐘頭,但走的時候卻還覺得十分短促。我們更明白一般人喜歡同“賀大哥”接近的理由了。 

他是湖南桑植人,共有六姊妹,自己行四,今年44歲。家庭是貧農(nóng),父親相當能干,用自己的手養(yǎng)活全家人。因為從父親那里學(xué)到一點拳術(shù),生性又是很豪爽的,16歲的時候便以愛打抱不平而出名了。一個和中山先生相識的留日生于是說服他加入了同盟會。他參加過綠營和防軍,而最重要的是他曾經(jīng)用湘西暴動來對抗過袁世凱的帝制。但他結(jié)果被人出賣。于是懷著憤怒,到湘邊創(chuàng)造他那兩把菜刀的故事去了。 

他從22歲起便沒有一天離過葉子煙的,這一天躺在他手里的卻是一只精巧的煙斗。但也很少享受,有時剛剛才劃燃一支火柴,便又被一個手勢,或者一段有趣的談話打斷了。對于我們的詢問,他是從不吝惜回答的。我們靜靜地諦聽著,留心著他的手勢。而最重要的是分享著他的感情。一種真實談話是不容人處在靜觀地位的。 

他對于草地似乎很感興趣。并不多想,他便回答我們的問題道: 

“草地并不壞,”他做了一個否定的手勢,“什么礦產(chǎn)都有,一望幾千里的平原,土很肥,麥子人多高,那個草啊!……” 

他嘆息一般地說了,眼睛半閉,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那廣大無邊的平原。接著他又興高采烈給我們描摹了一番草地里春天的景色,各種顏色的花草都有,“簡直像花園一樣?!彼詾椴莸氐幕臎鍪乔宄拇鬂h族主義造成的;而長征時給養(yǎng)困難的原因也就多在這里,因為蠻子總照例規(guī)避著漢人的軍隊。 

“想來你們聽說過的,”他給我們提出著佐證,“前清趙屠戶趙爾豐一殺就好幾千,好幾寨,因此有句俗語:蠻姑娘好找,漢官的差難當?!?nbsp;

他暫時沉默著,顯出一種悲憫的神氣,在他談到日本人把他們的重傷兵拋在火里燒得慘叫的時候,他也曾表現(xiàn)過同樣的神情。半閉眼睛,右眉向上蹙著,眼瞼有點顫動。而眼角的皺紋也更多了。 

但整個的說,他對于長征是有著頂愉快的回憶的,尤其是關(guān)于戰(zhàn)斗方面,因為接受了三個長征經(jīng)驗的緣故,他們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軍事上的困難。而那方法便是局部轉(zhuǎn)移和沿途發(fā)展群眾。 

“你們想,”這時他站起來了,雙手插在褲袋里面,“我們只有兩個軍團,而跟我們玩尾巴的卻有八十幾團人,兩個側(cè)面還有……” 

他扇了扇那支屈著的手臂來表示包圍。 

“但我們卻沿途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繼續(xù)說,“而且達到了目的;這簡單得很:因為我們有決心打仗!” 

他的聲調(diào)聽來很輕松,重新坐下來了。但卻微微改變了原來坐的姿勢;兩腿微微張開,搭向條凳的兩端,臉上顯出像是跨上了一匹善走的小馬的愉快神氣。于是荒煤乘機問道: 

“對于敵人,長征的經(jīng)驗八路軍是否還有用?” 

“不但有用,”他堅定而愉快地回答說:“而且更發(fā)揮了!” 

據(jù)他的解釋,這個能夠發(fā)揮是由于現(xiàn)在有著比從前更加優(yōu)良的條件。因為那時候是國內(nèi)戰(zhàn)爭,可以爭取的民眾只好局限在一個階級以內(nèi),而目前的范圍卻擴展到全民族了。便是豪紳地主也可以動員起他們?yōu)橹环N神圣的信念而奮斗! 

為要更加明白他的理解起見,我們提出關(guān)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問題來了。在回答的時候,他的態(tài)度是同樣堅決而熱烈的,認為這“是我們打贏日本帝國主義唯一的武器”。而且覺得華北做得最好。 

“比如在冀中綏遠一帶,”他從容而誠懇地列舉著事實,“抗日的黨派是很多的,有國民黨,共產(chǎn)黨,第三黨?!痹陉割^念出五六個黨派名稱以后,他又繼續(xù)道:“但大家都互相幫助,共同在抗日旗幟下打仗,絲毫沒有戒心!” 

“一點摩擦都沒有過嗎?”我們當中的一個問。 

“可以說一點摩擦都沒有!” 

他蠻有自信地笑了,于是加添道: 

“至少八路軍沒有過。八路軍尊重政權(quán),尊重友軍。” 

他說得很懇切,停了一會兒才又平靜而當心地舉出兩三個摩擦的例子。他是不大喜歡空洞的判斷的。這些例子沒有八路軍的份兒,他們總是站在摩擦之上來作調(diào)人,希望大家接近。并且由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展再加上這些調(diào)解,所謂摩擦也已早成陳跡了。 

“比如就在我講的那縣份兒上,”這是他的舉例之一,“有一次兩位負責(zé)人各放一個縣長去接事,互相沖突起來,打傷十幾個人!……” 

自然,結(jié)局還是八路軍調(diào)解好的。但他并不驕傲,倒是顯出一種惋惜的神氣。指責(zé)友人的錯誤在他看來并不是一件樂意的事。不但不樂意,有時就連他的話語也變得低沉而含混了。帶著困惑的微笑,似乎他正在傷害著別人一樣。 

在批評某某作家關(guān)于草地描寫的時候他的神情就是如此的,但也僅僅說了這樣一句: 

“他寫得不大好……” 

因此雖然并不是沒有感覺到我們還想繼續(xù)傾聽下去,而且所聽的又是已經(jīng)早被互相諒解代替了的摩擦,但好像有意規(guī)避似的,他把我們準備發(fā)問的節(jié)目單子拿上手了。他瀏覽著,自言自語道: 

“好,談一談武漢失守后的感想?!?nbsp;

于是他依舊擱回那張赤裸的方桌上去,用茶杯壓好,然后來了一段簡潔的開端。說明對于這個問題的意見中共六中全會不久就要公布,他們是曾經(jīng)有過深刻的討論的,并且一面已經(jīng)打電給全國的最高領(lǐng)袖。 

這以后,他用一種決然態(tài)度發(fā)揮他個人的見解了。 

“毫無疑問,”他微闔著嘴唇,向前方投了一個堅定的一瞥,“放棄武漢是很靈醒的、很見機的,在戰(zhàn)略上是正確的。敵人想消滅我們的主力,找我們的主力,得到武漢卻是空的,連鐵釘子都被我們扳去了!” 

“我們也這樣想,”我插嘴道,“不過有些地方似乎相當騷動?!?nbsp;

“自然,”他微蹙了一下眉頭,“一般的講起來我們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渡過這個難關(guān),可以用鄉(xiāng)村去包圍城市,使被占領(lǐng)的城市變成死城。我們是能夠這樣做的!” 

他的態(tài)度愈來愈激昂了。這是和他閑談日常生活的親切活潑恰相反的,在平常談話中有時他的語調(diào)還很幽默。為了幫助給養(yǎng),在長征期間他曾經(jīng)提倡過釣魚。他認為烏江河里的魚頂好釣,無鱗,一尾有三五斤重。并且還犯不上準備什么合適的釣具。 

“隨便拿根竿子伸在巖洞邊就會釣起來,”他巧妙地做著手勢,“因為看都看得見。要是它不吃,你用竿頭對準它兩奪,就上鉤了……” 

說完時他的臉上現(xiàn)出含意很深的幽默的微笑。 

然而我們現(xiàn)在談到的卻是震撼人心的大事件,望他活潑幽默是不成的;所以直到解釋著上面的論斷的根據(jù)的時候他才逐漸平靜下來,他說到了中國的人口、土地,以及中國在經(jīng)濟上所具有的特質(zhì),而這幾點卻就正是保證我們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條件。 

末后他又從戰(zhàn)局上和敵人的怯懦上來找論證,并且舉例道: 

“這樣的事在晉西北是很多的,敵人一看見老百姓就敬個軍禮,”他模仿著日本鬼子的動作,“手這樣比起──問有八路軍沒有嗎?” 

他平靜而柔和地笑了。但老百姓卻是不怕八路軍的,豈止不怕,并且還用斗笠和草鞋來喬裝成八路軍的樣子,跟著他們在救亡室里學(xué)習(xí)。而在大多數(shù)場合,便是他們的生活也是靠當?shù)匕寺奋姷暮献魃缃鉀Q的。一塊錢普通只買3斤鹽,合作社賣6斤。 

這一樁事賀龍將軍特別滿意,而在闊臉上立刻輝煌著那種善良的家長式的微笑了。他又扳著指頭告訴我們所以價廉的理由,說: 

“牲口是自己的,趕牲口的是兵,沒有腳力錢……” 

“你喜歡和農(nóng)民親近嗎?” 

我失侮我問得太蠢,但他馬上大聲回答我道: 

“我本人就是農(nóng)民!” 

他半閉眼睛,滿臉堆笑地站起來了。 

“我本人就是農(nóng)民,”他又重說一遍。“到了今天我的生活還沒有和農(nóng)民脫離。過路碰見一個趕驢子的我也要談幾句。在前線上,那里一站,老百姓便圍攏來了……” 

他不贊成一般人看待農(nóng)民的偏見。他們并不蠢笨,目前華北許多青年群眾領(lǐng)袖便大半是農(nóng)民出身的。其實在他個人的全部品格中就包含著不少農(nóng)民的優(yōu)良成分:樸實、親切并且熱烈地愛好著勞作,他在生活上還保持著若干農(nóng)民的習(xí)慣,平常準在6點鐘起床;而一有空閑便又立刻記起騎馬打槍種種體力活動來了。 

“別人做的我一定去做,”他那樣親切地述說著自己的生活,“不管做不做得好,總比閑散起有意思些……” 

我本來臨時還想到幾個問題要和他談的。但是一個藍色軍服、眉粗眼大的斷臂同志,舉了一下右手,左面的袖管飄蕩著一晃就進來了。而且立刻傴向我們的主人,挨近他坐下,滿臉堆笑地攀談起來。這是找他的第三一個青年干部,而且照例會被他和氣地遣開去的,但我們卻覺得再坐下去不合適了。 

我們告辭了。但在臨走的時候,雖然明知道這個比擬是相當輕率的,他并不粗暴,而在兩把菜刀之外人又很少知道他那早期的革命經(jīng)歷,因為說的人太多了,我也忍不住想要試探一下他本人的意見,于是問道: 

“有人說你是中國的夏伯陽,你覺得怎樣?” 

并不立刻,他帶著相當困惑的微笑答道: 

“恐怕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們辭出到街上來了。一個娃兒在拐角的石階上用木制手榴彈捶著核桃。政治部對角的廣場上照例是熱鬧的,小鬼們嘻嘻地嚷鬧著,在玩籃球,其芳也相當忙碌,他一出門便沒停過嘴,在論證著賀龍同志和夏伯陽之間的差異,仿佛和我有了什么誤會一樣。 

但我很少理會他。我一直沉在一種愉快的興奮里,只唯唯否否贊成著他的意見,這時候就是有人打我兩下也是不要緊的。而那個埋頭不語想去前線去不成的同伴果然這樣做了。 

他橫我一眼,隨即從袖管里抽出拳頭來,往我背上擊了一拳: 

“你個舅子倒開心羅!……” 

我沒有還手,而且我理解這幾天他對我不快的全部理由了。因為能夠同賀龍將軍到前線生活幾個月確是一樁值得被人艷羨的最大的愉快。

鄧小平的高超反擊

周二中

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guān)系后不久,美國公民杰克遜等9人,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向阿拉巴馬州聯(lián)邦地方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起訴,要求償還1911年前清政府發(fā)行的湖廣鐵路債券欠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調(diào)查了湖廣鐵路債券的淵源,認定它屬惡債。

1983年2月,鄧小平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wù)卿舒爾茨,就對方提出的湖廣鐵路債券案,要求美國政府予以制止。舒爾茨卻說,美國司法制度是獨立的,政府無權(quán)過問。

鄧小平立即反駁道:“如此說來,美國實際上有3個政府——國會、內(nèi)閣、法院,叫人家究竟同你們哪一個政府打交道才好?如果說美國人有權(quán)向我們索取賠償,那么中國人民100多年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蒙受那么大的損失,難道不可以判你們都來賠償?如果一見面就談賠償,還談什么發(fā)展關(guān)系?”

鄧小平此番反駁可謂話中有話,綿里藏針。暗示對方,中國作為一個主權(quán)國家,不受美國司法干擾;不繼承惡債是國際準則,中國也不例外,如果你要算賬,那舊中國人民受你們壓迫與剝削的賬也該好好算一算。最后委婉地表明了我方的立場:賠償?shù)氖?,中國政府不會答?yīng),就不用再談了,還是談?wù)劇鞍l(fā)展”吧。

最終美方法庭重新審理了此案,并做出了新的判決,撤銷了原判,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我愛紅辣椒

毛岸青 邵華

父親愛吃辣椒,熟悉他的人幾乎都知道他有這個習(xí)慣。在那個艱苦年代,父親能吃上一頓辣椒就心滿意足,如果沒有別的菜,饅頭夾辣椒也行。

父親人格中也有“辣”的成分:火熱的革命熱情,雷厲風(fēng)行的作風(fēng)。父親輕易不發(fā)火,可一旦發(fā)起火來,那簡直就是雷霆萬鈞。

父親曾經(jīng)因為紅辣椒和賀子珍媽媽吵過架。大概是在瑞金吧,父親的身體很弱,工作也特別忙,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賀子珍媽媽想方設(shè)法搞到一些紅辣椒,炒了一碗給父親下飯。父親舍不得一次全吃光,每次只吃一點點,留著下頓再吃。這樣,一碗辣椒吃了好幾頓也沒有吃完。

那時是炎熱的夏天,那碗辣椒已經(jīng)變味了,賀子珍媽媽便把父親幾頓沒有舍得吃光的辣椒扔掉了。

再一次吃飯時父親發(fā)現(xiàn)辣椒沒了,便問賀子珍媽媽。

父親一貫反對浪費,在一粒米都不亞于一粒黃金的年代,怎能說扔掉就扔掉呢?父親非常生氣,順手拿起盛滿水的洗臉盆,狠狠地摔在地上。賀子珍媽媽也沒有多解釋,哭著跑出門去,直到很晚才回來。事后,父親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很后悔當時的沖動,便向賀子珍媽媽道了歉。但是,父親還是惋惜倒掉的辣椒,他覺得有一點兒異味也不要緊,煮一煮也許還能吃。

父親曾經(jīng)把紅辣椒送到國外。

那是1942年,斯大林派人給父親送來了豐厚的禮品。

禮尚往來是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父親讓人縫了個大布袋,裝上他親手播種、培育、收獲的紅辣椒,并附一封信。他在信中是這樣寫的:延安這里,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送上這點禮品,表示我的謝意。

這一袋子父親親手種植的辣椒,帶著中蘇兩國的友誼,帶著父親對斯大林的祝福,飛越千山萬水,被送到了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手中。

父親不僅愛吃辣椒,也喜歡親手種辣椒。

1949年,三大戰(zhàn)役已經(jīng)在人民勝利的凱歌與反動派的哀嘆中降下了帷幕。父親告別了河北那個小山村——西柏坡,來到了北京,住在香山雙清別墅。戰(zhàn)爭即將結(jié)束,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種植了二十八年的“紅辣椒”也應(yīng)該收獲了。香山雙清別墅警衛(wèi)班的戰(zhàn)士,在院子里開墾出一畝地,種上父親最喜歡吃的辣椒。這樣既不用花錢去買,也能讓父親吃個心安理得。

一天,父親散步時發(fā)現(xiàn)了院子里已經(jīng)長得綠油油的辣椒的秧苗,便彎下腰仔細看它們,自言自語地說:“我這幾天沒來看你們,你們怎么長這么大了?”警衛(wèi)員七嘴八舌地告訴父親這些辣椒是特意為他種的。

父親站起身,拍拍手上的土,風(fēng)趣地說:“不勞動者不得食,我沒有參加勞動,怎么能白吃呢?下次澆水時,我也來澆。我參加了勞動,以后吃的時候就理直氣壯了,吃起來也就更香了?!?/p>

父親愛吃辣椒,但是,可惡的病魔卻剝奪了父親的這個權(quán)利。沒有辣椒,父親吃起飯來就覺得沒有味道。

父親的晚年,是孤獨的晚年。父親年輕時承受過失去愛妻、撕心裂肺的苦痛,老年又承受痛失愛子、不亞于地陷天塌的無情打擊。父親雖然偉大,但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他需要愛情、友情、親情。然而,這些都不存在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