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絕代女子
西施:沉魚之美 沉江之殤
一
古越會稽山脈西麓的苧蘿山在我國的名山大川中名不見經(jīng)傳,因遍植苧麻、葛蘿,故名為“苧蘿山”。所謂山不高而挺拔,林不茂而奇秀,實是因了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西施而聞名遐邇。
唐代詩人李商隱詩曰:“西施尋遺殿,昭君覓故村。”苧蘿山青,浣江水碧,西施殿風景區(qū)依山而建,古苧蘿村、苧蘿亭、夷光閣、浣紗石等歷史遺跡、文化景觀,還有千古流傳的傳說故事,是古越后人對絕代佳人西施的深情懷念。歲月無涯滄海桑田,西施殿屢毀屢建,成為浙江諸暨的著名文化景點。西施殿景區(qū)曲徑回廊,山水亭閣,草木蔥蘢,其錯落有致的江南風情,既綺麗繁華又溫婉柔美。佇立于栩栩如生的西施塑像前,看她一身后妃裝束的儀容,透露出越女村姑的清麗,風姿綽約中似有不盡憂思,萬千心事。
吳越春秋的烽火硝煙,從歷史的云煙深處席卷而來。兵強馬壯的吳國戰(zhàn)敗了越國,把越王勾踐和范蠡押作人質(zhì),服侍吳王夫差。勾踐為報滅國之仇,暫棲于夫差膝下,裝得十分忠誠老實。有一次,夫差久病未愈,勾踐為表忠心,親嘗夫差的“人中黃”,稟告夫差:大王之恭其味苦且酸楚,其疾十日內(nèi)便可痊愈。夫差大悅,對勾踐放下了戒備之心,不久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汝忘會稽之恥邪?”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釋歸回越后,為了磨礪意志、報仇雪恥,每次就餐前必先嘗吃苦膽,永遠銘記屈辱,晚上就寢時身下墊著柴草,時刻居安思危。勾踐這個中國第一忍者在兩位謀臣文種、范蠡輔佐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勾踐采納了文種的伐吳七術:“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漸漸強盛起來。厲兵秣馬、伺機復國的勾踐,最終乘虛而入,戰(zhàn)敗了吳國,被圍困在秦馀杭山上的吳王夫差黯然自殺。消滅了吳國的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個霸主。
我在青少年時代的日記中,曾經(jīng)多次把蒲松齡的格言警句摘抄下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我在內(nèi)心以越王勾踐的人生精神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直到后來,當我閱讀了許多吳越爭霸的史料后,一個柔弱的美女形象居然把我心中強大的越王勾踐漸漸淡化了。
二
她就是苧蘿山麓苧蘿村的浣紗女西施。西施,名夷光,出生于一個山村的貧寒家庭中,父親砍柴賣柴,母親浣紗織布。西施粉面桃花,天生麗質(zhì),而且是個勤勞的越國女兒,既幫母親浣紗,又隨父親賣薪?!败饺貪嵵G云鬢,眼波橫處皆多情”,青山秀水滋養(yǎng)的西施清新淳樸,稟賦絕倫。其一顰一笑,風情萬千,連皺眉撫胸的病態(tài),亦為鄰女所仿,這使古代東方哲學大家莊子為我們留下了“東施效顰”的典故:“故西施病心而鄿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鄿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摯其妻子而去走。彼知鄿美而不知鄿之所以美。”又有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臨水浣紗,清澈的水波中,悠游的魚兒驚其美色,呆呆地沉入了江底。從此,“沉魚”就成了西施的代名詞。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位居榜首,是美的化身。“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說法就是如此得來的。
就是這樣一個絕色美女的雙肩,擔起了復國大業(yè)的重任。針對夫差淫而好色的弱點,文種向越王勾踐破吳獻計中便有了“遺美女以惑其心志”之計,勾踐為了洗恥復國,已不惜一切手段,他命范蠡等幾經(jīng)尋覓,得諸暨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進獻夫差。當時勾踐有一個愛姬認為,真正的美女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麗容貌,二是善歌能舞,三是優(yōu)雅體態(tài)。西施具備了美貌的首要條件,其他兩個條件必須加以悉心調(diào)教而成。勾踐覺得言之有理,命人花了三年時間,對西施與鄭旦教習歌舞、步履、禮儀等。經(jīng)過發(fā)憤勤練,美麗的西施既歌舞翩躚又禮儀得體,舉手投足之間盡顯華麗富貴。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中,西施與范蠡一見鐘情,但是兩個相愛的人因為復國大計而無緣共結(jié)連理。迫不得已的范蠡奉命把西施、鄭旦進獻給了敵國的吳王夫差。
羅緞錦衣、眉黛含春的西施在跨入?yún)菍m大門的一瞬間,是充滿了哀傷絕望的疼痛、還是義無反顧的決絕?后人已無法猜想得知,只能看到這樣一個令人感傷的結(jié)局:西施與范蠡的愛情從此畫上了永遠的句號。
三
古越山村的美女西施就這樣被推上了歷史舞臺,推進了政治中心,成為越國橫空出世的超級紅粉間諜。在強權政治面前,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違抗圣命丟了性命不說,還要連累家人。越女西施只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
吳王夫差得了西施、鄭旦兩個越國美女,龍顏大悅,朝擁夕陪,不亦樂乎。為了取悅西施,夫差既在姑蘇臺建春宵宮,又在靈巖山筑館娃宮,與西施飲酒戲水,日夜相伴。越女西施已是三千寵愛集一身,然而她卻是身吳心越,強作歡顏。因為西施擅長舞蹈,夫差便命人鑿空館娃宮一條長廊的巖石,然后置放一排大缸,上鋪漂亮的木板。穿上木屐的西施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每當西施在這長廊上翩躚起舞時,木屐踩出的聲音,通過木板下大缸的回聲,有節(jié)奏地傳來,與她裙邊的那些鈴鐺聲交織在一起,“錚錚嗒嗒”清脆悅耳,其絕色美貌和優(yōu)美舞姿,使吳王夫差如癡似醉,他把西施的舞蹈稱之為“響屐舞”,把這個長廊命名為“響屐廊”。沉湎于女色的吳王不能自拔,無心國事,眾叛親離,終致朝政荒廢。吳越爭戰(zhàn)的刀光劍影消弭在朝歌暮弦、笙歌繚繞中。
我想,吳王夫差對西施一定是動了真情,他可以棄江山而不顧,傾一國之財力,博美人于一笑。美人一笑,傾國傾城,縱是錯愛,又有何妨?重情重義的一國之君,就這樣心甘情愿地為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美人付出了所有,甚至萬里江山。夫差應是無悔,西施應是有恨。幾度春秋,千百晝夜,夫差對西施款款深情,讓美人享盡了人間寵愛,在西施幽怨的心靈深處,曾否泛起動情的漣漪?亡吳而來的西施,面對夫差的真情,或許只有宿命般的無奈與憂愁。
西施殿右側(cè)的古越臺,在“臥薪嘗膽”匾額下,奉有成就了帝王霸業(yè)的越王勾踐塑像,謀臣文種、范蠡分立兩側(cè),凝重而又肅穆,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面對的是一泓紅粉池。這紅粉池,暗合了唐代詩人皮日休詩句中“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的諷喻之義,如同明鏡一般,映照著越王勾踐滅吳雪恥的“堪羞處”。我想,成為政治殉葬品的西施,內(nèi)心一定是異常痛苦的。背井離鄉(xiāng),生離死別,再也不能在青山碧水間自由快樂地生活;再也不能與父母一起鬻薪、浣紗;再也不能找一個心心相印的愛人相伴終生。為了越國的利益而犧牲自我、不辱使命的西施,其最終歸宿在歷史的傳說中也變得光怪陸離,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吳王亡身馀杭山,越王擺宴姑蘇臺”之際,范蠡攜西施乘扁舟、游五湖,隱逸民間,成為經(jīng)商奇才,又富而行其德,人稱“陶朱公”。
滿腹經(jīng)綸、文韜武略的范蠡,退隱江湖時曾遣人致書文種:
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唯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于子,明矣。
激流勇退的范蠡具有明智的政治前瞻性,可惜文種不以為然,留任越王勾踐的大臣。后來勾踐果真聽信讒言,賜劍于文種。謀略過人的文種這才如夢初醒,悲涼自盡。而就是這把寶劍,吳王夫差賜死了吳國忠臣伍子胥。帝王所為若出一轍,而忠臣良將的命運亦殊途同歸。
四
唐代學者陸廣微著有《吳地記》,引《越絕書》所記載的“西施亡吳國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西施有如此美好的歸宿,貼近了大眾的善良期待與人文情懷,后世多少文人為此連篇累牘,佳構抒懷。
然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墨子在《墨子·親士》如是寫道:“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痹谖难晕闹校吧颉迸c“沉”是通假字。墨子生活的年代,與越國滅吳的時期最近,作為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墨子對吳越爭霸的歷史應是了然于心,幾乎是一個歷史見證者,且知悉美女西施慘烈赴死的情節(jié),故而披露了西施沉江而死的真相。墨子所記的比干、孟賁、吳起,皆史有其人,以其嚴謹之筆,虛構一個西施來論述他的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吳越春秋·逸篇》這樣記載道:“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而終?!兵|夷是古代以牛皮制成的盛酒容器。吳王夫差賜劍令伍子胥自裁后,以鴟夷斂尸浮江。從這個記載來看,鴟夷子皮同樣成為西施最終的歸宿。
明代小說家、戲曲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是一部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西施的結(jié)局是遭到了越夫人的謀殺:“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以歸。越夫人潛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雖然這是小說家之演繹,但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
所以,后人對于范蠡浮海出齊后自謂“鴟夷子皮”這個古怪的名字,不斷分析猜測,其中引人注目的論點是:“鴟夷子皮”透露了西施命運的秘密信息,當然也關乎了范蠡與西施的情愛之殤。越國滅吳后,復國功臣西施慘遭越王勾踐夫婦毒手暗算,被裝入鴟夷子皮,壓上巨石,沉江而亡。作為西施的情人,范蠡援救不及,心如刀割,決然辭官歸隱。為了紀念心愛的西施,昭示勾踐夫婦的殘暴,故名“鴟夷子皮”。
昔讀《紅樓夢》,覺得清代的曹公雪芹認同了西施沉水而亡的悲劇,他借林黛玉之筆寫了《五美吟》(《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其中題“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傾國傾城的美女,實乃紅顏薄命,而那個效顰的東村女卻能平安終生,浣紗至白頭。
國色天香的西施沉江殞命,令后人為之悲愴心碎。
五
“越錦何許衣義士,黃金只合鑄嬌姿。”當生命失去了自由、當意志強加上枷鎖時,縱是宮殿威儀、黃金塑身又如何?臨水浣紗、擔柴賣薪之從容,山情水意、清風明月之悠閑,粗茶淡飯、兩情相悅之舒暢,在吳越戰(zhàn)火風云中,成為西施永遠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山水無言,時光沉默,西施灰飛煙滅的內(nèi)心之痛,無處話悲涼,誰能知曉誰能體察?從苧蘿山下、浣江水畔的古苧蘿村負重赴吳的西施,就這樣走出了古越大地,走進了沉重的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