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序

謙廬隨筆 作者:[日] 矢原謙吉 著;劉洪強 譯


譯者序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正處于動蕩時期,各色人物在自己的舞臺上,進行著各自不同的表演。一位來華行醫(yī)的日本醫(yī)生,親身參與其中,同時又作為旁觀者,對這一切進行了見證。

這位醫(yī)生名叫矢原謙吉,曾在德國學醫(yī),學成之后,應友人之邀,到北京行醫(yī)。由于醫(yī)術高超,且為人寬厚,漸為京城人士及旅居京城的人所稱道,不少軍政要員、富商顯貴也前來求醫(yī)。以診病為媒,矢原結識了不少當時中國的顯要人物,有的甚至成為至交。由于交際甚廣,矢原了解到不少那些達官貴人鮮為人知的秘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矢原移居德國,后又移居美國,閑暇之余,寫下本書。

本書所述,或為軍政要員的趣聞軼事,或為文人雅士的風流傳說,或為某地的風土人情。當時請矢原看病的,有不少軍閥或政要,在與這些人的交往中,矢原見識到了他們在公眾場合背后的生活及嘴臉。如馮玉祥的偽善多變、吳佩孚的自高自大、王克敏的斷袖之癖、秦德純的虛與委蛇、蕭振瀛的沽名釣譽等,這些都是普通人難以知道甚至難以想象的。其中記述的某些事件,還可作為史料的佐證,如張宗昌死于韓復榘指使的刺殺。對于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人,書中也有一些記述,如土肥原曲意逢迎反日人士等。

矢原謙吉對中國文化非常仰慕,曾和當時文壇上的許多著名人物有過密切交往,如《大公報》記者張季鸞、文學名家張恨水等。從與這些人的交往中,矢原得知了諸多報界或文壇趣事。閑暇之余,矢原還經(jīng)常出游,見識了中國許多地方的風土人情,如四川的“棒老二”和哥老會,川中水手不救溺水之人等。

作者在寫作本書時,并沒有上升到歷史高度,而是以閑談的角度來寫,語言幽默,不乏打趣式的點評與諷刺。而在記敘友人時,不時流露出對友人及中國的思念,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作者的真性情。

作者以一顆平常心和旁觀者的視角,向我們描述了民國百態(tài)。閱讀此書時,我們不妨也抱持平常心,將其看作“民國之趣事,正史之補充”來感受。

矢原謙吉這部作品,除了我們這個白話文譯本,在中國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香港掌故月刊社1974年出版的,一個是內地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后者在前者基礎上有所刪節(jié)。我們的版本對以上兩者有所參考,在這里表示謝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