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原生態(tài)——祖父的書

1964的便筏 作者:陳舜臣


我的原生態(tài)——祖父的書

祖父去世時,我小學(xué)三年級。那天我就站在他枕旁,至今仍記得他臨終前那瞬間的嫣然一笑。以至于那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始終認為人死的時候是要笑的。當被告知祖父已經(jīng)無法挽留的時候,我剎那間的一個念頭是“今后能教我朗讀的人再也沒有了”。

直到兩年后搬家,祖父的房間始終保持著原樣。帶有玻璃門的書架仍立在書桌旁邊,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從書架中拿出書來翻閱。不過,我并不是想讀書,而是很喜歡那書中散發(fā)出來的味道。祖父不在了,我好像有一種自己就是這書架主人的感覺。

書,堆放在書架中,主要是漢文典籍。似乎祖父不喜歡將書籍納入帙中存放,大概因為想閱讀的時候還要一本一本從帙中取出,難免讓人著急吧。祖父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對買來的書總要自己修整一番。將書皮拆掉,然后換上稍硬一些的紙。就連裝訂書籍的線也要拆掉,所以應(yīng)該說祖父是自己重新進行裝幀才對。書架中的書皮顏色整齊劃一,均呈黃色。說是黃色,其實與皮膚的顏色很接近。每次買來書皮所用的紙張后,祖父都要用毛刷在那硬紙上涂抹一層黃色液體。風(fēng)干后,再涂抹一遍。那液體帶有一種很奇特微妙的味道。我經(jīng)常會抱膝坐在一旁看祖父的這番工作,從不厭煩地看著??催@種單調(diào)的工作有什么意思呢?據(jù)說兄長等人當時都猜不透我的心思。

究竟對一位老人自制書籍封面的什么地方感興趣,記得不光是家人不理解,就連來訪的客人也曾問過我。如今,只記得被問及的事,而如何回答的卻想不起來了。但沒有一次如實回答卻是千真萬確的。

我一邊注視著祖父手上的動作,一邊在腦海里隨心所欲地幻想著,感覺很愉快。我當時頑固地認為,這純屬自己的世界,是不可以對外泄漏的,而這自我世界存在本身就更不可以言傳了,因此對大人們的疑問總是隨便敷衍地回答。

祖父去世后,父親開了一家小店鋪,店雖小但好歹也是店主,所以很忙碌。當然對祖父的書架等更是無暇照看。我家搬到神戶的海岸大道之后,祖父的書架被放在祭祀祖先牌位的桌子旁邊。從此這塊地方便成為我的領(lǐng)地,因為打開書架玻璃門的只有我。我在那里翻閱著,沉浸在幻想之中。說是翻閱,比起那些聚滿文字的頁面來說,還是帶有插圖的頁面更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三國志演義》或《聊齋志異》中都有插圖。天寶書局出版的《監(jiān)本詩經(jīng)》在目錄的后面也會出現(xiàn)《詩經(jīng)》中才有的動植物的插圖。里面桃樹的插圖旁邊寫有“桃之夭夭”,寫著“南有嘉魚”的地方繪有很像烏龜?shù)臇|西浮游于水面的圖案。

其實,我并非只看插圖,偶爾也會不經(jīng)意地喃喃讀出插圖旁邊的那些文字。祖父用閩南語教我朗讀的某個段落,有時也會輕聲脫口而出?;蛟S在孩童的心中也會意識到不該放肆大聲地朗讀吧。

當時日本在臺灣實行殖民統(tǒng)治,我們這些臺灣籍兒童必須進日本的小學(xué)就讀。應(yīng)該說在學(xué)校無法接觸的民族教育我是從祖父那里學(xué)到的。雖然口頭傳授的某個章節(jié)可以不經(jīng)意地脫口而出,但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進入中學(xué),開始學(xué)習(xí)日本式的漢文典籍之后,才有了“哎呀,原來如此……”。那一刻那種突如其來冰釋的感覺,令我興奮不已。

如今我仍保存著五十余本祖父裝幀過的書。比如《綱鑒易知錄》等,十分方便,至今仍在使用。前些時候,《綱鑒易知錄》第二冊的書皮不幸脫落了,那之后我便開始使用活版印刷的書籍了,祖父的書則基本作為紀念品珍藏了。

1977年4月《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