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
洛陽人,生于圣歷二年(六九九),約卒于天寶五載(七四六)。開元十二年(七二四)進(jìn)士。仕宦失意,以漁樵自終。與王維友善,唱酬甚密。五七言律風(fēng)格清峻,工于寫景。有《祖詠集》,《全唐詩》編存其詩一卷。
終南望余雪①
終南陰嶺②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③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① 此祖詠應(yīng)試時(shí)作。《唐詩紀(jì)事》:“有司試《終南山望余雪》,詠賦四句,即納于有司,或詰之,曰:‘意盡。’”終南,即終南山,在長安城南。
② 陰嶺:長安城中望終南山只見其北面,故稱陰嶺。
③ 林表:樹林上空。
【集評(píng)】
鍾惺《唐詩歸》:“說得縹緲森秀。”
唐汝詢《唐詩解》:“嶺陰故雪積不消,已霽則暮寒彌甚。”
吳喬《圍爐詩話》:“唐人作詩最重意,不顧功令。省試詩多是六聯(lián),祖詠《終南余雪》云云,二聯(lián)便呈主司,云‘意盡’。唐人自重如此?!?/p>
王士禛《漁洋詩話》:“古今雪詩,惟羊孚一贊,及陶淵明‘傾耳無希聲,在目浩已潔’,及祖詠‘終南陰嶺秀’一篇,右丞‘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韋左司‘門對(duì)寒流雪滿山’句,最佳?!?/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詠高山積雪,若從正面著筆,不過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與皓素相映發(fā)耳。此詩從側(cè)面著想,言遙望雪后南山,如開霽色,而長安萬戶,便覺生寒,則終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對(duì)句,彌見詩心靈活。且以霽色為喻,確是積雪,而非飛雪,取譬殊工。”
【評(píng)解】
以“陰嶺”起“積雪”,以“霽色”起“暮寒”,以“云端”、“林表”寫遠(yuǎn)望之境,以“明”字、“增”字傳余雪之神,末句用筆空靈,通體皆活。(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