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維

千首唐人絕句(套裝共2冊) 作者:富壽蓀 選注;劉拜山 富壽蓀 評解


王維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于蒲(今山西永濟),遂為河?xùn)|人,卒于上元二年(七六一)。開元九年(七二一)進士。初為太樂丞,坐事謫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為相,擢為右拾遺,后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被執(zhí),受偽職。亂平論罪,以凝碧池詩減等,責(zé)授太子中允。后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隱居輞川,信奉禪理。維通音樂,精繪事,詩與孟浩然齊名。早歲邊塞諸作,沉雄慷慨,意氣飛動。尤善寫山水田園,或壯麗雄闊,或清幽恬澹,所謂“詩中有畫”。五絕繪景傳神,超妙自然;七絕語淺情摯,音節(jié)優(yōu)美,均傳誦于時。有《王右丞集》,《全唐詩》編存其詩四卷。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① 息夫人:名息媯,春秋時息侯夫人。楚文王聞其美,興兵滅息。息媯至楚,終日不語。楚王問之,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見《左傳》莊公十四年。此借息夫人事譏寧王(玄宗之兄)強占餅師之婦。孟棨《本事詩》:“寧王憲貴盛,寵妓數(shù)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矚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問之曰:‘汝復(fù)憶餅師否?’默然不答。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dāng)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維詩先成云云。”

② 舊日恩:指息侯舊愛。

【集評】

賀裳《載酒園詩話》:“摩詰‘莫以今時寵’云云,正以詠餅師婦佳耳,若直詠息夫人,有何意味!”

吳喬《圍爐詩話》:“唐人詩意不必在題中,如右丞《息夫人》云云,使無稗說載其為寧王奪餅師妻作,后人何從知之?!?/p>

張謙宜《繭齋詩談》:“體貼出怨婦本情,又不露出寧王之本情,真得《三百篇》法。止二十字,卻有味外味,詩之最高者?!?/p>

李锳《詩法易簡錄》:“只就不言一事點綴之,不加評論,詩品自高?!?/p>

【評解】

此詠息夫人以刺寧王,義正詞嚴(yán),切合情事,深得托古諷今之妙。(富)

班婕妤(三首選一)

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聞鳳吹,門外度金輿。

① 班婕妤:樂府《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一名《婕妤怨》?!稑犯忸}》:“《婕妤怨》者,為漢成帝班婕妤所作也。婕妤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愛,后幸趙飛燕姊弟,冠于后宮,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后人傷之,而為《婕妤怨》也?!?/p>

② 宮殿句:用漢班婕妤《自悼賦》“宮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句意。

③ 鳳吹:指笙簫等細(xì)樂。

④ 金輿:皇帝車乘。

【集評】

黃叔燦《唐詩箋注》:“意分兩層,曲折沉摯?!?/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門內(nèi)秋草日生,門外金輿自度,如此看便妙。”

【評解】

借班婕妤寫失寵嬪妃之孤寂哀怨,封建帝王之喜新厭故,“那堪”二句,尤為凄婉。(富)

雜詩(三首)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① 三詩寫男女別后相思之情。

② 孟津河:指孟津地區(qū)之黃河。孟津,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縣南。

【集評】

黃叔燦《唐詩箋注》:“此系憶遠(yuǎn)之詩。言家在津口,江南船來,寄書甚便。語質(zhì)直而意極纏綿。”

【評解】

此閨人念遠(yuǎn)之辭,不作怨語,而遙情深恨,躍然言外。(劉)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① 綺窗:雕鏤花紋之窗子。

【集評】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陶淵明詩云:‘爾從山中來,早晚發(fā)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幾叢菊?’王介甫詩云:‘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云今如許長?!c右丞此章同一杼軸,皆情到之辭,不假修飾而自工者也。然淵明、介甫二作,下文綴語稍多,趣意便覺不遠(yuǎn)。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于此下復(fù)贅一語不得?!?/p>

黃叔燦《唐詩箋注》:“與前首俱口頭語,寫來真摯纏綿,不可思議。著‘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問得淡絕妙絕。如《東山》詩‘有敦瓜苦’章,從微物關(guān)情,寫出歸時之喜。此亦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guān)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

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通首都是訊問口吻,而游子思鄉(xiāng)之念,昭然若揭?!?/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清空一氣,所謂妙手偶得也?!?/p>

【評解】

此游子懷內(nèi)之辭,“來日”二句,不說思念家人,但問寒梅消息,最深婉有致。(劉)

已見寒梅發(fā),復(fù)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① 心心二句:謂花已發(fā),鳥已啼,行且草生玉階,不堪觸目而增離緒矣。心心,一作“愁心”。

【集評】

鍾惺《唐詩歸》:“翻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脫胎換骨,更為深婉?!?/p>

黃叔燦《唐詩箋注》:“‘心心’字妙,若作‘愁心’,淺矣?!?/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何感春乃爾!”

劉辰翁《王孟詩評》:“三首皆淡中含情?!?/p>

【評解】

此閨中答言,“心心”二句,不怨良人久別,唯恐草生玉階,與“寒梅”之問,針鋒相對,同其蘊藉。(劉)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① 紅豆:產(chǎn)于嶺南,草本而木質(zhì),結(jié)實如豌豆,微扁,色鮮紅,可作飾物,一名相思子。

② 采擷:摘取。

【集評】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王維‘紅豆生南國’,王之渙‘楊柳東門樹’,李白‘天下傷心處’,皆直舉胸臆,不假雕鎪;祖帳離筵,聽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睹物思人,恒情所有,況紅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擷’者,即諄囑無忘故人之意?!?/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紅豆號相思子,故愿君采擷,以增其別后感情,猶郭元振詩以同心花見殷勤之意?!?/p>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

【評解】

藉紅豆表己之相思,愿人之毋忘,風(fēng)神搖曳,韻致纏綿。托物抒情,言近意遠(yuǎn),是右丞五絕獨造之境。(劉)

輞川集(二十首選十二)

余別業(yè)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fù)為誰?空悲昔人有

① 輞川集:王維自編詩集,共收與裴迪吟詠輞川景物之作各二十首。王維別墅在陜西藍(lán)田縣輞川谷口,景色幽奇。序中所云孟城坳、華子岡等地,均在別墅附近。

② 孟城口:即孟城坳。

③ 古木句:謂猶有前人所植之老柳。

④ 來者二句:謂他日繼我而居此者不知復(fù)為誰,則我又何須為昔人興悲?輞川別業(yè)本為宋之問別墅,昔人即指宋。

【集評】

胡震亨《唐音癸簽》:“非為昔人悲,悲后人誰居此耳??傔_者之言?!?/p>

吳逸一《唐詩正聲》評:“寄慨來者,感興自深?!?/p>

李锳《詩法易簡錄》:“四句中無限曲折,含蓄不盡?!?/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淡蕩人作淡蕩語,所以入妙。格調(diào)峻整,下二句一倒轉(zhuǎn),便不成語矣。所以詩貴調(diào)度得法?!?/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孟城新宅,僅余古柳,今雖暫為己有,而人事變遷,片壤終歸來者。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摩詰誠能作達矣。”

【評解】

“新”字、“古”字是全篇之脊,故下半轉(zhuǎn)接不嫌突兀。(劉)

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fù)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① 上下二句: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yuǎn)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p>

【評解】

“上下”字與“惆悵”字相應(yīng),如見其人徘徊于秋山暮色中也。(劉)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① 文杏句: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為梁?!蔽男樱訕渲环N,極名貴?!段骶╇s記》:“初修上林苑,群船遠(yuǎn)方各獻名果異樹,杏二:文杏、蓬萊杏?!?/p>

② 香茅句:香茅,一種有香味之茅草?!侗静菥V目》:“香茅亦名茅菁或瓊茅,生湖南或江淮之間。”宇,屋檐。

【集評】

李锳《詩法易簡錄》:“玩詩意,館應(yīng)在山之最高處。首二句寫題面,三四句寫出其地之高。山上之云自棟間出而降雨,而人猶不知,則所居在山之絕頂可知。”

【評解】

下二句刻畫文杏館處境之高,迥出常情之外,動人遐想。(富)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① 空山二句:寫空谷傳聲。

② 返景:夕陽返照。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摩詰出入淵明,獨輞川諸作最近。探索其趣,不擬其詞,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喧中之幽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幽中之喧也。如此變化,方入三昧法門。”

沈德潛《唐詩別裁》:“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p>

黃叔燦《唐詩箋注》:“‘不見人’、‘聞人語’,以林深也。林深少日,易長青苔,而反景照入,空山闃寂,真麋鹿場也。詩細(xì)甚?!?/p>

李锳《詩法易簡錄》:“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嚴(yán)滄浪所謂‘玲瓏剔透’者,應(yīng)推此種。沈歸愚謂其‘佳處不可語言’,然詩之神韻意象,雖超于字句之外,實不能不寓于字句之間,善學(xué)者須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蘊,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出幽深?!?/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深林中苔翠陰陰,日光所不及,惟夕陽自林間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淺紅,相映成采。此景無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詩筆復(fù)能寫出。”

【評解】

摩詰夙擅丹青,深解畫理,故一時幽景,為其妙筆繪出。清迥幽渺,開前人未有之境界。(富)

木蘭柴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① 彩翠二句:寫秋山殘照將斂時剎那之景:山色時時變幻,夕嵐隨即消失。彩翠,指遠(yuǎn)山在落日反照下所現(xiàn)紫翠之色。嵐,山氣蒸潤也。

【集評】

劉辰翁《王孟詩評》:“猶是《鹿柴》之余。”

鍾惺《唐詩歸》:“此首殊勝諸詠,物論恐不然?!?/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令人心目俱遠(yuǎn)?!?/p>

【評解】

寫霎時所見,備極變幻,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劉)

南垞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① 北垞句:淼,水大貌。即,近也。

【集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寫得渺漫如在目前?!?/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舟行南垞,見北垞之三五人家,掩映于波光林靄間,一水盈盈,可望而不可即。寫水窗閑眺情景,如身在輕橈容與中?!?/p>

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① 吹簫句:謂簫聲遠(yuǎn)揚,直達遙浦。

② 夫君:指友人。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摩詰輞川詩并偶然托興,初不著題模擬。此蓋送客欹湖而吹簫以別,回首山云,有悵望意?!?/p>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

① 淺淺句:淺淺,淺水疾流貌。石溜,石上急流。

【集評】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秋雨與石溜相雜而下,驚起瀨邊棲鷺,回翔少頃,旋復(fù)下集。惟臨水靜觀者,能寫出水禽之性也?!?/p>

【評解】

純乎動態(tài)而其境愈幽。(劉)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① 向堪把:將可用手把握。

② 家住句:謂所居?xùn)|西并有流水。

【評解】

寫白石灘浣紗女子,點綴以綠蒲明月,素雅絕塵。(富)

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欄。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

① 逶迤:綿延委曲。

② 明滅:時現(xiàn)時隱。

【評解】

前半近景,后半遠(yuǎn)景,掩映生姿,可以入畫。(劉)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① 幽篁:深暗之竹林。

【集評】

鍾惺《唐詩歸》:“一時清興,適與景會?!?/p>

蔣一葵《唐詩選匯解》:“人不知而月相照,正應(yīng)首句‘獨坐’二字。”

黃叔燦《唐詩箋注》:“輞川諸詩,皆妙絕天成,不涉色相。止錄二首(指《鹿柴》及此詩),尤為色籟俱清,讀之肺腑若洗?!?/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毋乃有傲意。”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輞川集》中,如《孟城坳》、《欒家瀨》諸作,皆閑靜而有深湛之思。此詩言月下鳴琴,風(fēng)篁成韻,雖一片靜景,而以渾成出之。坊本《唐詩三百首》特錄此詩者,殆其質(zhì)直易曉,便于初學(xué)也。”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以上四詩(指上《鹿柴》、《欒家瀨》、《竹里館》及以下《鳥鳴澗》),皆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靜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此文家所謂融景入情之作?!?/p>

【評解】

首句靜境,次句動境,三四承之,而愈見動中之靜。(劉)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① 木末句:木末,樹梢。芙蓉花,即辛夷花,因狀似蓮花,亦稱芙蓉花。

【集評】

李锳《詩法易簡錄》:“幽淡已極,卻饒遠(yuǎn)韻?!?/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刻意取遠(yuǎn)味?!?/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東坡《羅漢贊》:‘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婪Q妙悟,亦即此詩之意境?!?/p>

顧璘《批點唐詩正音》:“王公輞川諸詩,近事淺語,發(fā)于天然,郊、島輩十駕何用!”

王鏊《震澤長語》:“摩詰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p>

胡應(yīng)麟《詩藪》:“右丞輞川諸作,卻是自出機軸,名言兩忘,色相俱泯。”

紀(jì)昀《批蘇詩》:“五絕分章模山范水,如畫家有尺幅小景,其格創(chuàng)自輞川。爾后輾轉(zhuǎn)相摹,漸成窠臼,流連光景,作似盡不盡之詞,似解不解之語,千人可共一詩,一詩可題千處。桃花作飯,轉(zhuǎn)歸塵劫,此非創(chuàng)始者過,而依草附木者過也。”

施補華《峴傭說詩》:“輞川諸五絕,清幽絕俗,其間‘空山不見人’、‘獨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閑桂花落’(此是《鳥鳴澗》詩,見下首)四首尤妙,學(xué)者可以細(xì)參?!?/p>

皇甫岳云谿雜題(五首選三)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① 此詠皇甫岳云谿別墅景色。皇甫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有此人,乃皇甫恂之子。

② 桂花:《酉陽雜俎續(xù)集》:“衛(wèi)公(李德裕)言:‘桂花三月開,黃而不白?!薄短埔艄锖灐份d:桂有三種:菌桂、牡桂及單名桂。有三月、四月生花,全類茱萸者。

【集評】

胡應(yīng)麟《詩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云云,‘木末芙蓉花’云云,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p>

李锳《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于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fù)人力可到。”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下二句只是寫足‘空’字意?!?/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山空月明,宿鳥誤為曙光,時有鳴聲出煙樹間。山居靜夜,偶一聞之右丞能在靜中領(lǐng)會。”

【評解】

旨在寫靜境;卻純用動景處理,最得畫家烘托之妙,乃從宋(劉宋)王籍《入若耶溪》“鳥鳴山更幽”悟入。(劉)

鸕鶿堰

乍向紅蓮沒,復(fù)出青蒲揚

獨立何褵褷,銜魚古查上。

① 揚:飛也。

② 褵褷:羽毛濡濕粘合之狀。

③ 查:與“楂”同,水中浮木。

【集評】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甫入芙蕖影里,旋出蒲藻叢中,既入水得魚,乃在楂頭小立。鸕鶿之飛翔食息,于四句中盡之,善于體物矣?!?/p>

【評解】

非臨水靜觀,手摹心追,不能寫得如此神態(tài)畢露。(富)

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fù)開。

① 會:將也。

② 靡靡:漸漸之意。

【集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即景點染,恐人即目失之?!?/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水面綠萍,平鋪密合,偶為風(fēng)中楊柳低拂掃開,開而復(fù)合。此恒有之景,惟右丞能道出。”

【評解】

寫綠萍之屢開屢合,不特為春池點景,尤能為待舟者傳悠然靜佇之神,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人。(劉)

山中寄諸弟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惟應(yīng)見白云。

① 山中:指輞川山谷。

② 法侶:學(xué)佛法之儔侶。

③ 禪誦:坐禪、誦經(jīng)。

【集評】

張謙宜《繭齋詩談》:“身在山中,卻從山外人眼中想出,妙悟絕倫?!?/p>

【評解】

“城郭”二句,與王維《寄崇梵僧》“峽里誰知有人事,郡中遙望空云山”,岑參《太白胡僧歌》“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皆善狀山中之幽深。(富)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① 春草二句: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子之歸期難必?!?/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翻弄騷語,刻意扣題?!?/p>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所送別者,當(dāng)是馳騖功名之士,而非棲遲泉石之人,結(jié)句言‘歸不歸’者,故作疑問之詞也?!?/p>

【評解】

以送罷始,以盼歸終,抒寫別后相思之意,彌見當(dāng)前惜別之情。(劉)

臨高臺送黎拾遺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無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① 臨高臺:樂府古題之一。

② 黎拾遺:黎昕。王維有《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

【集評】

蔣一葵《唐詩選匯解》:“景中寓情不盡,‘飛鳥還’有一段想望在內(nèi)。”

沈德潛《唐詩別裁》:“寫離情而不露情態(tài),最高?!?/p>

施補華《峴傭說詩》:“所謂語短意長而聲不促也,可以為法?!?/p>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二十字中不明言別情,而鳥還人去,自然繾綣?!?/p>

【評解】

此詩以倦鳥飛還,反襯行人遠(yuǎn)去,而川原無極之狀,亦已宛然在目。(劉)

崔興宗寫真詠

畫君年少時,如今君已老。

今時新識人,知君舊時好。

① 崔興宗:王維表弟。寫真:畫像。

② 畫君句:謂繪像時君正年少。

【評解】

通首皆以今昔為言,而一句一轉(zhuǎn),愈轉(zhuǎn)愈深,便味之不盡。(劉)

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① 書事:寫目前所見事物。

② 輕陰句:狀天空雨后景色。閣,與“擱”通。

③ 坐看:猶云正看。按宋王安石《春晴》:“新春十日雨,雨晴門始開。靜看蒼苔紋,莫上人衣來?!蹦藦拇嗽娮兓?。

【集評】

惠洪《天廚禁臠》:“《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若耶溪歸興》:‘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shù)逐人來?!霸娡蹙S作,后詩舒王(王安石)作,皆含不盡之意,子由(蘇轍)謂之不帶聲色?!?/p>

【評解】

狀小雨初霽景象及蒼苔之青翠可愛,極為傳神。通首有“萬物靜觀皆自得”之趣。(富)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① 原注:“時為殿中侍御史,知南選,至襄陽作?!?/p>

② 故人二句:孟浩然襄陽人,漢水東流經(jīng)襄陽,故云。

③ 襄陽老:指襄陽耆舊。晉習(xí)鑿齒著有《襄陽耆舊傳》,故云。

④ 蔡洲:在襄陽東北漢水中,為襄陽名勝之地,東漢蔡瑁曾居其上,故名。

【評解】

漢水東流,故人不見,江山寂寞,風(fēng)流頓歇,殊見悼惜之深。(富)

山中(二首選一)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① 荊溪句:謂荊溪水淺石出。荊溪,《長安志》:“荊谷水一名荊溪,來自藍(lán)田縣,至康村入萬年縣界,西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庫谷、采谷、石門水為荊谷水,一名產(chǎn)水?!?/p>

【集評】

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lán)田煙雨圖》引此詩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評解】

“山路”二句,與張旭《山中留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相似,皆善狀深山幽景。張詩搖曳生姿,唱嘆有情;此詩空靈超妙,神韻絕勝。(富)

田園樂(七首選四)

采菱渡頭風(fēng)急,

策杖村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

桃花源里人家。

① 一作《輞川六言》,寫輞川風(fēng)景人物及主人閑情逸致。

② 杏樹句:喻居民不俗?!肚f子·漁父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須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jù)膝,右手持頤以聽?!毙訕鋲?,即杏壇,孔子講學(xué)之處。

③ 桃花句:喻莊園幽靜。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謂其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集評】

黃叔燦《唐詩箋注》:“如此幽閑野趣,想見輞川圖畫中人?!?/p>

萋萋芳草春綠,

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

童稚不識衣冠

① 芳草春綠:一作“春草秋綠”。

② 落落:高聳貌。

③ 衣冠:指官吏。

【集評】

張謙宜《繭齋詩談》:“比范石湖(指其《四時田園雜興》)高數(shù)倍,宋人極力爽快處,正是低格。”

李锳《詩法易簡錄》:“三四寫出田園真樸景象。”

山下孤煙遠(yuǎn)村,

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

五柳先生對門。

① 一瓢句:以顏回借指安貧樂道之士?!墩撜Z·雍也篇》:“一簟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② 五柳句:以陶淵明借指隱居之高士。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p>

【集評】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山下孤煙遠(yuǎn)村,天邊獨樹高原’,非右丞工于畫道,不能得此語?!?/p>

桃紅復(fù)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僮未掃,

鳥啼山客猶眠。

① 山客:王維自謂。

【集評】

黃昇《玉林詩話》:“六言絕句,如王摩詰‘桃紅復(fù)含宿雨’,及王荊公‘楊柳鳴蜩綠暗’,二詩最為警絕,后難繼者?!?/p>

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或問六言詩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康伯可‘啼鳥一聲春晚,落花滿地人歸’,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諧協(xié)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減字七言絕耳,不如無作也?!?/p>

少年行(四首)

新豐美酒斗十千,

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柳邊。

① 少年行:樂府《雜曲歌辭》,多述少年任俠、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事。

② 新豐句:新豐,故址在今陜西臨潼東,產(chǎn)美酒,世稱新豐酒。三國魏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p>

③ 咸陽:秦時國都,故址在今陜西咸陽東。此指長安。

【集評】

鍾惺《唐詩歸》:“‘意氣’二字,虛用得妙。”

黃叔燦《唐詩箋注》:“少年游俠,意氣相傾,絕無鄙瑣局蹐之態(tài),情景如畫?!?/p>

【評解】

以邂逅相逢,即系馬痛飲,烘染出游俠意氣。末句看似不著力,實乃傳神空際之筆。(劉)

出身仕漢羽林郎,

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

① 羽林郎:漢時禁衛(wèi)軍軍官?!逗鬂h書·百官志》:“羽林郎比三百石,掌宿衛(wèi)侍從?!卑创伺c下句皆借漢事喻唐。

② 初隨句:驃騎,西漢霍去病曾任驃騎將軍,反擊匈奴侵?jǐn)_,卓著戰(zhàn)功。漁陽,今河北薊縣。

③ 孰知句:孰知,深知。邊庭苦,一作“邊庭死”,意較顯豁。

④ 縱死句:晉張華《博陵王宮俠曲》:“死聞俠骨香?!碧评畎住秱b客行》:“縱死俠骨香?!?/p>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此羽林少年羨布衣任俠而為憤激之詞:安知不向邊庭之苦者,乃能垂身后名。此蓋指郭解之流,雖或捐軀而俠烈之聲不減。”

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詩意謂死于邊庭者,反不如俠少之死而得名,蓋傷之也?!薄驹u解】下二句寫少年之重游俠,乃承上首而來,故結(jié)句全用張華語。(富)

一身能擘兩雕弧,

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

紛紛射殺五單于。

① 一身句:謂能左右開弓,多力善射。擘,以手張弓。雕弧,即雕弓。

② 偏坐句:極寫鞍馬工夫純熟。調(diào),使弓之強弱與射之遠(yuǎn)近相適應(yīng)。白羽,即白羽箭。

③ 五單于:漢宣帝時,匈奴內(nèi)亂,分裂為呼韓邪、屠耆、呼揭、車?yán)?、烏籍等五單于。見《漢書·匈奴傳》。此借指敵酋。

【評解】

此承上首“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而來,極寫少年藝高膽大,英勇殺敵,乃為下首功高不賞張本。(富)

漢家君臣?xì)g宴終,

高議云臺論戰(zhàn)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

將軍佩出明光宮。

① 高議句:南朝江淹《上建平王書》:“高議云臺之上?!痹婆_,在東漢洛陽宮中,明帝時繪開國功臣鄧禹等二十八將之像于臺上。

② 天子二句:意謂論功封侯者乃是將軍,而非血戰(zhàn)之士。猶李白《塞下曲》:“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天子臨軒,喻禮儀隆重?!逗鬂h書·崔寔傳》載:崔烈拜司徒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明光宮,漢武帝宮名。

【集評】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王維此題共四首,大抵美游俠能立邊功,又憫其賞功不及,觀第二首‘孰知’二句與第四首末句,此意顯然?!?/p>

【評解】

君臣?xì)g宴,論功行賞,將軍佩印出宮,純從少年冷眼旁觀中托出,其義憤不聊之情,全在言外,寓意深婉至極。(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 山東:王維祖籍太原祁人,父處廉時遷居蒲州,因在華山之東,故稱山東。

② 茱萸:植物名,古時重陽日登高插之。

【集評】

唐汝詢《唐詩解》:“詞義之美,雖《陟岵》(《詩·魏風(fēng)》篇名)不能加?!?/p>

吳逸一《唐詩正聲》評:“口角邊說話,故能真得妙絕,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p>

張謙宜《繭齋詩談》:“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p>

沈德潛《唐詩別裁》:“即《陟岵》詩意,誰謂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至情流露,豈是尋常流連光景者?!?/p>

李锳《詩法易簡錄》:“不言如何憶兄弟,而但言兄弟之憶己,沈歸愚謂‘即《陟岵》詩意’,可見祖述《三百篇》,不在摹其詞。”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杜少陵詩‘憶弟看云白日眠’,白樂天詩‘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皆寄懷群季之作。此詩尤萬口流傳,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p>

【評解】

寫兄弟登高相憶,情景歷歷如繪,而此情景又出自我之獨居凝想,則我思兄弟之深,不必再著一言,已加倍寫出,此透過一層寫法也。(劉)

寒食氾上作

廣武城邊逢暮春,

汶陽歸客淚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鳥,

楊柳青青渡水人。

① 開元九年(七二一),王維為伶人舞黃獅子事連累,謫官濟州(故址在今山東長清南)司庫參軍。此詩似作于自濟州西歸途中。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一日(一說去冬至一百零六日,合清明前二日)。相傳春秋時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而設(shè)。寒食節(jié)禁火三日,食冷菜飯,故稱寒食。氾上,氾水之濱。氾水在今河南成皋西北境,北流入黃河。

② 廣武城:故址在今河南成皋東北。

③ 汶陽歸客:王維自謂。汶陽,故址在今山東寧陽北。

【集評】

謝榛《四溟詩話》:“絕句如王摩詰‘廣武城邊逢暮春’云云,與‘渭城朝雨’一篇,韋應(yīng)物‘雨中禁火空齋冷’云云,皆風(fēng)人之絕響也?!?/p>

黃叔燦《唐詩箋注》:“此春暮歸途感時之作:落花寂寂,楊柳青青,傷春事之已闌,而歸人之尚滯,末二句神致黯然?!?/p>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上二句寫完意思,下只閑閑綴景,意在言外?!?/p>

【評解】

三句承首句,四句承次句,于寫景中寓歸思。(劉)

送沈子福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

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歸

① 楊柳二句:寫別后渡頭岑寂之景,謂行客漸稀,漁人欲歸。罟師,漁人。臨圻,近水曲岸。南朝宋謝靈運《富春渚》:“臨圻阻參差?!臂?,與“碕”通。明嘉靖本洪邁《萬首唐人絕句》作“臨沂”,乃晉僑置縣,在今江蘇江寧東北,與題中“歸江東”合。按王維集諸刻本及其他唐詩總集、選集均作“臨圻”。

② 惟有二句:與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同一用意。

【集評】

鍾惺《唐詩歸》:“相送之情,隨春色所至,何其濃至!末兩語情中生景,幻甚?!?/p>

沈德潛《唐詩別裁》:“春光無所不到,送人之心猶春光也?!?/p>

【評解】

行客、罟師本屬局外,卻被牽入局中;借彼之漠不關(guān)心,形己之深情獨往。烘染無痕,妙不著力。(劉)

涼州賽神

涼州城外少行人,

百尺烽頭望虜塵

健兒擊鼓吹羌笛,

共賽城東越騎神。

① 原注:“時為節(jié)度判官,在涼州作?!睕鲋?,今甘肅武威。賽神,祭神。

② 百尺句:百尺烽,指烽火臺。唐李益《暮過回樂烽》:“烽火高飛百尺臺?!碧攭m,指胡人動態(tài)。

③ 健兒:指軍中壯士。

④ 越騎神:當(dāng)是涼州地區(qū)所祀主騎射之神?!顿Y治通鑒·唐紀(jì)》:“其能騎射者為越騎?!焙∽ⅲ骸霸津T者,言其勁勇能超越也。”

送韋評事

欲逐將軍取右賢,

沙場走馬向居延。

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

愁見孤城落日邊。

① 欲逐句:《漢書·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漢武帝元朔五年(前一三二),車騎將軍衛(wèi)青將三萬騎擊匈奴?!靶倥屹t王當(dāng)衛(wèi)青等兵,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shù)百馳,潰圍北去。”此用其事。逐,追隨。右賢,即右賢王,匈奴貴族王號。

② 居延:漢縣名,故址在今甘肅省境。

③ 遙知二句:謂遙知韋評事在蕭關(guān)對孤城落日,不免觸動離情。蕭關(guān),故址在今甘肅平?jīng)鼍场?/p>

【集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兩種情思,結(jié)在一堆?!?/p>

【評解】

寫出韋評事立功與懷鄉(xiāng)之情,關(guān)切之意,言外自見?!肮鲁锹淙者叀迸c“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同寫邊塞落日,自有蕭條、雄渾之別。(富)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裛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① 此詩唐時譜入樂府,為送別之曲,至“陽關(guān)”句反覆歌之,謂之《陽關(guān)三疊》,又稱《渭城曲》。安西,指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縣境。

② 渭城句:渭城,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裛輕塵,謂朝雨沾濡道路之塵。裛,濡濕。

③ 客舍句:客舍,指驛館。柳色新,一作“楊柳春”。

④ 陽關(guān):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唐時往西域要道,因在玉門關(guān)之南,故稱陽關(guān)。

【集評】

李東陽《麓堂詩話》:“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guān)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胡應(yīng)麟《詩藪》:“(鄭谷《淮上與友人別》)‘?dāng)?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許渾《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豈不一唱三嘆,而氣韻衰颯殊甚?!汲浅辍?,自是口語,而千載如新。此論盛唐、晚唐三昧?!?/p>

吳逸一《唐詩正聲》評:“語由信筆,千古擅長,既謝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勝之!”

何焯《三體唐詩》評:“首句藏行塵,次句藏折柳,兩面皆畫出,妙不露骨。后半從休文(沈約《別范安成》)‘莫言一杯酒,明日難重持’變來?!?/p>

黃生《唐詩摘鈔》:“先點別景,次寫別情,唐人絕句多如此。畢竟以此首為第一,惟其氣度從容,風(fēng)味雋永,諸作無出其右故也?!?/p>

沈德潛《唐詩別裁》:“陽關(guān)在中國(指中原地區(qū))外,安西更在陽關(guān)外。言陽關(guān)已無故人,況安西乎?此意須微參。”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送別詩要情味俱深,意境兩盡,如此篇真絕作也。”

趙翼《甌北詩話》:“人人意中所有,卻未有人道過,一經(jīng)說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傳當(dāng)時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王摩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至今猶膾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p>

【評解】

上二句明寫景色,暗寓送別。下二句更勸一杯,離情迸發(fā),彌見意真語摯。(劉)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在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萬戶傷心生野煙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

凝碧池頭奏管弦。

① 鄭處誨《明皇雜錄》載:天寶末,群賊陷兩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門、宮嬪、樂工、騎士,每獲數(shù)百人,以兵仗嚴(yán)衛(wèi),送于洛陽。祿山尤致意樂工,于旬日獲梨園弟子數(shù)百人,群賊因相與大會于凝碧池。樂既作,梨園舊人不覺歔欷,相對泣下。有樂工雷海青者,投樂器于地,西向慟哭。逆黨乃縛雷海青于戲馬殿,支解以示眾。王維時為逆賊拘于菩提寺,聞之,賦詩云云。菩提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長安志》:‘平康坊南門之東,有普提寺?!卑础杜f唐書·王維傳》云:“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蹦坛?,《王右丞集箋注》:“《唐禁苑圖》:‘凝碧池,在西內(nèi)苑,重玄門之北,飛龍院之南?!卑础顿Y治通鑒·唐紀(jì)》注:“《唐六典》:‘洛陽禁苑中有芳樹、金谷二亭,凝碧之池?!惫┓睿倜?,唐時以文學(xué)或藝技侍奉內(nèi)廷者。此指樂工??谔?,隨口吟成。

② 野煙:戰(zhàn)火之意。

③ 百官句:時玄宗奔蜀,故云。

④ 秋槐:唐時宮中多植槐樹。陳鴻《長恨歌傳》:“宮槐秋落?!?/p>

【集評】

王鏊《震澤長語》:“‘凝碧池頭奏管弦’,不言亡國,而亡國之意溢于言外?!?/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