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批牘,就是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對下級請示匯報的批示公文。
二十多年前,我在湖南湘潭大學(xué)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室,從事了十幾年的《曾國藩全集》的整理工作。在其中“書信”十冊依次出版之際,我又與湖南圖書館幾位老師,共同整理出版了“批牘”一冊。當時我就覺得,曾國藩的這些批示,不僅很重要,而且很有啟發(fā)性。
那時候,我是古籍整理研究室的第四任負責人,也是這個列入國家“七五計劃”、“八五計劃”出版項目的課題負責人之一,二三十歲的年紀,有時給合作單位、合作者寫信,偶爾也流露出一點“負責人”的“批示”口氣。有一次,我甚至寫出了“萬難允準”的話來。走在去郵局的路上,遇見自己的老師,也是《曾國藩全集》的領(lǐng)銜整理者羊春秋先生,于是說起集體課題合作的種種困境,而且還把這封即將發(fā)出的工作信件交給羊先生看。羊老微笑著說:“你的文筆不錯,看來從文正公的書札中,學(xué)到了不少知識……不過,這個‘萬難允準’,還是改成‘萬難從命’的好?!蔽壹t著臉,趕緊一迭連聲地說“好、好”。記得我自己的導(dǎo)師蕭艾先生,也曾經(jīng)笑著說過,他年輕時呈送公文,廳長是如何把他的“當可照準”的請示,改為“似可允準”的。官場公文,那真是要一字不茍的,否則,后果不輕。
《曾國藩全集》出版完成之后,我一面主編《曾國藩學(xué)刊》,一面撰寫《曾國藩家藏史料考論》,對曾國藩的奏稿、書信、詩文、批牘、日記、家書、讀書錄以及臺灣出版的《湘鄉(xiāng)曾氏文獻》等,一一做出編刊考述和評論。其《曾國藩批牘考論》一章,著重探討了“清抄本《曾文正公批稟》”、“傳忠刻本之刪節(jié)與抄本之遺失”、“親筆手批、核改幕批與小稟批詞”、“曾國藩的擬批幕友”以及“曾氏批牘的風格及各時期的特點”。這里抄出部分結(jié)論如下:
文如其人,曾國藩批牘的風格,反映著他治軍、行政的特點。曾國藩儒臣出身,其一生居官行事,基本上篤守傳統(tǒng)儒家文化精神,務(wù)期“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今觀其前后批牘,平實凝重,周密老到,這種風格,不同于胡林翼之切直肫誠、肝膽照人,也不同于左宗棠之凌厲明快、巨細無遺,這便是各自思想性格、為人處事的差異所致。
當時,岳麓書社的新版《左宗棠全集·札件》已經(jīng)出版,而《胡林翼集》則只有民國以前的各種版本,我那時就有個想法,“大清三杰”曾左胡,都是坐鎮(zhèn)一方的督撫大員,他們?nèi)?,文筆都很老辣,左宗棠是巡撫衙門師爺出身,批文當然是拿手好戲;胡林翼中年認真做官,把被太平軍三進三出的湖北省,治理成響當當?shù)哪7妒?,主要是批文很用心;曾國藩盡管是京官出身,但是后期封侯拜相,公文批示也成為日常功課,要是把他們的行政公文選編百來篇,應(yīng)該是很有示范意義的。
又過了幾年,我在北京琉璃廠訪書,在海王村中國書店,淘到一本《曾胡批牘》,版權(quán)頁上寫著“光緒三十四年初版、宣統(tǒng)三年四版”,那就分別是1909年和1911年了。編輯者沒有具體的人名,只是籠統(tǒng)地寫著“廣智書局”,印刷、發(fā)行也都是“上海福州路廣智書局”。該書共上下兩卷,上卷選錄曾國藩批牘146件,下卷收錄胡林翼批牘93件。胡林翼本來以吏治著稱,每日嘔心瀝血地批發(fā)公文,終于殫精竭力,一病不起。而他的督察嚴明,訓(xùn)示切直,人所共知,也是遠近敬畏的。胡林翼病逝之后,他的幕僚汪士鐸等人編刊遺集,曾國藩為維護老友形象,特意去信囑咐,務(wù)須嚴加汰擇,說“吾輩愛人以德,要貴精選,不貴多取”,其實主要是針對往來書信(胡信每每用心太深),不想幕僚們干脆連批牘也不擬收錄(還是怕得罪人),于是曾國藩趕緊補充,說胡公“批牘感人最深”,“自可貽則方來,何得擯之不登”?可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竟然不足百篇,可見,胡林翼的批牘,幾乎是百不存一了。后來汪士鐸編輯《胡文忠公撫鄂記》,時或節(jié)抄胡氏批牘,算是略作補救吧。這本《曾胡批牘》,選錄曾氏批牘盡管多于胡氏,但是,也只有現(xiàn)存曾批的十分之一。不過,我們顯然可以慶幸,曾國藩的批牘,畢竟留存了一千多件,比胡林翼幸運多了。
也就在上海廣智書局第四次印刷《曾胡批牘》的那一年,曾國藩的湖南同鄉(xiāng)蔡鍔,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興名臣之佼佼者”曾國藩與胡林翼。據(jù)他說來,也是因其“遺型不遠,口碑猶存”,因而選編《曾胡治兵語錄》,從他們的批牘與書信中,摘錄一萬多字,分為將材、用人、尚志、誠實、勇毅、嚴明、公正、仁愛、勤勞、和輯、兵機、戰(zhàn)守12類,并略作按語。此書在蔡鍔去世一年后,1917年由上海振武書局首次公開出版。其后,黃埔軍校的蔣介石校長,又增補“治心”一類,名為《增補曾胡治兵語錄》,作為黃埔軍校的通用教材。現(xiàn)在,這本書已經(jīng)入選中國歷代兵書叢刊,儼然成為兵學(xué)經(jīng)典了?;蛘?,還是當作啟蒙讀本的好吧。
也就是在這二十多年,隨著岳麓書社《曾國藩全集》的出版發(fā)行,也隨著它的總主編唐浩明先生的三卷本歷史小說《曾國藩》的問世,各種曾國藩的通俗讀物,此起彼伏,紛至沓來。岳麓書社還推出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等書,目的都在普及文史知識,與31卷大部頭的《曾國藩全集》相輔相成。于是,也就有了讀者手中的這本《王澧華評點曾國藩批牘》的命題之作。我要更換書名,書社回答,這就是唐老師首肯的。老實說,當年我大學(xué)剛畢業(yè),二十郎當歲小后生,跟著羊春秋老師學(xué)做古籍整理,唐老師作為全書責任編輯,確實是手把手教過我的。
接手這項命題之作,一是了結(jié)當年的一個夙愿,加深對曾國藩公文功夫的理解和欣賞,尤其在我自己也經(jīng)歷過短暫的基層行政工作之后,看看曾國藩批文的立場與觀點、構(gòu)思與行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二是希望借著這個機會,加深對曾國藩辦理團練、統(tǒng)率湘軍、用兵與行政、治吏與治民、洋務(wù)與自強等重要專題的認識和把握,看看自己在哪些問題上,曾經(jīng)忽略過曾國藩本人的專題批示,這些專題批示,今后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顧及他本人留給后世的“白紙黑字”;三是吸引更多的歷史愛好者和政治愛好者,以史為鑒,以人為鑒,去粗取精,古為今用,看看那些上級是如何批示下級的,如何指導(dǎo)下級的,哪些下級的稟文得到欽差大臣的肯定、贊許和照準,哪些倒霉蛋又被相國大人一口否決甚至一頓訓(xùn)示?
基于這些考慮,本書選取了“團練”、“治軍”、“戰(zhàn)守”、“招募與招降”、“嘩餉與鎮(zhèn)撫”、“救災(zāi)與善后”、“行政”、“審案”與“洋務(wù)”9個專題,從曾國藩現(xiàn)存的1137篇批示中,選錄163篇,逐一加以評點。所選批示的對象,有省級文職高官布政使以至道臺、太守與縣令、縣丞,有省級武職高官提督以至總兵、副將與參將、游擊,也有平民百姓、訟棍地痞;有不服在籍侍郎指派的家鄉(xiāng)父母官,有看當朝元老臉色行事的官場老油條,也有勞苦功高的多年老部下;有的是軍紀督察,有的是官風糾察,有的是官德教導(dǎo),有的是軍務(wù)指示,更有稅務(wù)征收、漕糧催繳以及洋務(wù)交涉、教案處置與海防籌劃。這里有故事,有人物,有經(jīng)驗體會,也有失誤與不足,還有形形色色的眾生相,虛虛實實的官場經(jīng),有哭笑不得的違紀者,更有奮發(fā)有為的各路才俊,曾國藩則分別做出了因勢利導(dǎo)的鼓勵、對癥下藥的訓(xùn)誡、苦口婆心的教誨,更有高瞻遠矚的指引、未雨綢繆的謀劃。因此,這里將不乏為官心得,也不乏世相百態(tài),更不乏官場故事。
曾國藩官至一品,位居武英殿大學(xué)士,三任兩江總督,受封一等毅勇侯爵,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對他有一種吏治嚴明服眾、官風穩(wěn)健明練的深刻印象,以往袁世凱、蔡鍔、梁啟超以及蔣介石、毛澤東等人對曾國藩的推崇,以及二十多年來“做官要學(xué)曾國藩”的口傳秘訣,主要就是沖著曾國藩的軍政作為來的。本書從團練到洋務(wù),分門別類,每一類先有短文介紹,每一篇先作敘述,理清背景和事實,然后著重點評曾國藩批示的用意、特點與風格。總之,通過分析講解,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具體事例,讓我們共同體會他的當官心經(jīng),分享他的政治智慧,點評其利弊得失,汲取其經(jīng)驗教訓(xùn),相信讀者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體會。
為了幫助部分讀者減少閱讀困難,書前還有一個“部分專有名詞簡易解釋”,對一部分老式公文的固定用詞,做出相對淺顯的解釋。另外,讀者如果對某類批示有興趣,還可以自行選讀相關(guān)原件,每件批示前的數(shù)字,是岳麓修訂版《曾國藩全集·批牘》的序號,此次一并保留,方便讀者對照前后批示,作進一步的閱讀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