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的引言

埃斯庫羅斯悲劇六種(羅念生全集 第二卷) 作者:[古希臘] 埃斯庫羅斯 著;羅念生 譯


編者的引言

波斯國王達勒俄斯(Darius)一世死于紀元前486年,正當薩拉密斯(Salamis)戰(zhàn)后四年,在位三十六歲,為人很明哲倔強。他雖然遭受了兩重慘敗,一次敗于希臘,一次敗于西西阿(Scythia),竟能把這東方的帝國鞏固起來,把這龐大的行政弄得十分完善。他在生時最后一件大事便是擇立塞克塞斯(Xerxes)為太子,解決了儲位的糾紛。塞克塞斯原是他登極后苦羅斯(Cyrus)的女兒阿托薩(Atossa)王后替他生的;至于那些年長的兒子乃是他另一位妻子所生的。這儲位的選擇一半由于阿托薩的身分很高,—她也許是達勒俄斯的妃嬪中唯一被稱為王后的人物;一半由于塞克塞斯是波斯王權(quán)的首創(chuàng)人苦羅斯的后裔,因為他的母親原是苦羅斯的女兒。塞克塞斯繼位時將近三十歲了。

馬剌松(Marathon)的敗訊使達勒俄斯對于雅典人的忿怒更是火上澆油,從那時起,他便開始準備再去討伐。他主要的目的是去攻打雅典城,再從雅典征服希臘全部。波斯人深悉他們得用全國的力量來對付這樣的敵人,因此征集了許多人馬與軍實。全亞細亞整整的大鬧了三個年頭。后來埃及起了叛變,可不曾分散國王的心志。正當他要向希臘和埃及同時進兵時,不幸就死了。

塞克塞斯起初并不十分想去攻打希臘;后來受了他的謀臣的慫恿,特別是受了馬多尼阿斯(Mardonius)的慫恿,他才進行的;此外還有一些流亡至波斯的希臘人更用預(yù)言和神示來誘勸他,那些預(yù)言和神示似乎是說他大有成功之望。他平定埃及后,再準備了四年,于紀元前481年冬天把陸軍集中在薩耳得斯(Sardis),次年春天便向雅典進發(fā)。

希臘史家從沒有記載過這樣大的軍事行動。希羅多德(Herodotus VII.21.)說:“亞細亞還有什么人民不曾被塞克塞斯帶去征討希臘?除了那幾條大河外,還有什么水流不曾給王師飲盡?有的人民供給水軍,有的參與陸軍,有的列入騎隊,有的專司全軍的運輸;還有的供給戰(zhàn)艦來造浮橋,有的獻上糧與船只?!蹦怯涊d很謹嚴的史家修西提提斯(Thucydides)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戰(zhàn)爭。史乘上簡直不敢提起那確實的人數(shù)。當塞克塞斯在司剌刻(Thrace)境內(nèi)的多利斯卡斯(Doriscus)計數(shù)他的軍隊時,單是陸軍就有一百七十萬人,他們來自好幾十個國度里,這些國度東至印度,西至司剌刻,北至西西阿(Scythia),他們的兵甲,裝束,語言和習尚都各自不同。此外還有1207只兵船,這些兵船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s),埃及人,西普利亞人(Cyprians)和西里西亞人(Cilicians)供給的;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人(Ionians)也供給了一百只船,這事情很值得注意:他們自然不愿意去攻打他們同種的雅典人,噯斯苦羅斯(Aeschylus)頻頻涉及這事。這一大隊海軍里自然沒有波斯船,但每一只船上有三十個波斯兵士。各國的將領(lǐng),甚至于海軍將領(lǐng),常由波斯人替代,全體的海軍由四個波斯人統(tǒng)率,當中有兩位且是達勒俄斯的兒子。希羅多德估計水陸兩軍共有二百五十萬人,再加上夫役隨從不下五百萬人。他的估計也許太高,尤其是把夫役隨從計算得太多。這些記載雖是很夸張,但上面修西提提斯所說的話卻十分可靠。

塞克塞斯預(yù)先下令完成了兩件很值得注意的工程,即是開鑿阿克提(Acte)半島的地峽和用浮橋連鎖赫勒海峽(Hellespont)。那頭一件工程費了三年的工夫,如今還遺下有痕跡。這表面上是因為上次出征在那半島前損失了一些船只才開鑿的;其實,據(jù)希羅多德想,是出自國王的虛榮心,好留下一點功績,使后人紀念他。赫勒海峽上的浮橋倒是陸軍過海必需的途徑,這原是追學達勒俄斯出征西西阿時渡過牛津海峽(Bosporus)的故智,這工程很能引起希臘人的想像。這兩件偉大的舉動正好表現(xiàn)那萬邦之主同自然爭斗,反抗一切天然的限制;但不能說他用繩索鐐銬來侮辱了自然的元行。在一個東方人看來這樣的暴君原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業(yè)。我們不能說他唐突了希臘人的中庸觀念,且不能由這極端傲慢的行為來判定國王的失敗。

希羅多德一步一步的記敘大軍的行動。他們行了三個月才到雅典,中間經(jīng)過溫泉關(guān)(Thermopylae)的光榮的抵抗,稍為被阻;后來攻陷了雅典,焚毀了神殿。那前去劫掠得爾火(Delphi)日神廟的波斯人倒不很順利:因為日神說他能夠保衛(wèi)自己,結(jié)果波斯軍隊敗得很凄慘。

那時希臘的水軍從攸俾阿(Euboea)北邊航到了薩拉密斯(Salamis),他們在攸俾阿海上同波斯水軍幾次交戰(zhàn),很能證明他們的戰(zhàn)斗力優(yōu)越得多,只沒有決定勝負。雅典的兵船起初泊在他們自己的海岸前,把婦孺老弱送到薩拉密斯,伊齊那(Aegina)和特利孫(Troezen)幾個平安的地方去,然后才歸隊。他們大概有二百只船,約占全數(shù)三分之二。波斯海軍不久就追到了,他們占據(jù)了雅典的海港。這便是薩拉密斯戰(zhàn)前兩軍的陣容,大戰(zhàn)的日期許是紀元前480年9月20日。

我們不必細數(shù)這次大戰(zhàn)的情形,因為詩人在本劇里描寫得很明白詳盡。但我們應(yīng)特別注意希羅多德的見解(這位史家很慎重的立下這個見解,他并不很愿意這樣說),就是希臘的生存全靠雅典人決心在薩拉密斯抵抗波斯的水軍。如果他們投降了敵人,或是聽信他們的軍師,離開雅典,另樹新基,希臘水軍便不能在海上抵御波斯人;而且斯巴達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保守科林斯(Corinth)地峽,阻止波斯的陸軍南下。雅典水軍故意要在薩拉密斯和波斯人一決雌雄,這種策略自然應(yīng)歸功于他們自己,尤其是應(yīng)歸功于塞密斯托克利斯(Themistocles)。他叫他們信仰神示,那神示據(jù)旁人看來是預(yù)兆他們的失??;但據(jù)他的高明的軍事眼光看來,那神示里所提及的“木墻”原是天帝保全雅典的秘語,這“木墻”不是指別的,乃是指雅典的木船。他這種先見之明使雅典的財力專用在造船方面,明是為對付伊齊那(Aegina)人,實際上卻是為解救這未來的大難,他知道這大難就快要臨頭。當希臘水軍行到了薩拉密斯,波斯人占據(jù)了雅典的港口時,他頻頻在海軍會議里賣弄他的巧舌,一邊勸誘,一邊懇求,叫斯巴達人和旁的友軍不要相信那封鎖科林斯地峽的下策;叫他們集中力量在海上作戰(zhàn),趁他們能夠利用那海峽內(nèi)窄小的形勢時和敵人接戰(zhàn)。到后來,勸誘和懇求都像不能破壞反對派的力量,他才用那萬不得已的詭計,叫一個奴隸從雅典軍中送信與波斯國王,警告他有的雅典友軍想要逃遁,叫國王好好的圍住他們。這詭計在大戰(zhàn)的前夕倒很有效力,很能滿足雅典人的心愿,且逼著他們的友軍于次日和四倍以上的敵軍在峽內(nèi)作戰(zhàn)。在這一段史話里有一件事情不可忽略:就是三年前雅典人曾經(jīng)把來西馬卡斯(Lysimachus)的兒子阿利斯泰提(Aristides)逐出境外,這人的品格原是很高尚的,他的政見和私德很能得噯斯苦羅斯的敬仰;但他卻是塞密斯托克利斯不屈不撓的政敵。他于大戰(zhàn)之晨從伊齊那島上航來薩拉密斯。他把塞密斯托克利斯從會議里請出來,同他說了幾句很坦白的話,說他們此日所爭的是看誰能為邦家賣出最大的力氣。于是他告訴主帥希臘水軍完全被圍了,他自己好容易才逃避了敵人的封鎖艦隊。塞密斯托克利斯告訴他這是怎么一回事,且央求他把這被圍的消息報告給軍中的將領(lǐng);如果這消息是由他口里說出的,也許更能使人相信。這正直的阿利斯泰提告訴友軍的將領(lǐng),他們當天一定得出戰(zhàn)。他這樣和他的政敵塞密斯托克利斯做了同謀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