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 |
岑參
塔勢如涌出〔1〕,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2〕。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3〕。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如朝東。
青槐夾馳道〔4〕,宮觀何玲瓏〔5〕。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6〕。
五陵北原上〔7〕,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8〕,勝因夙所宗〔9〕。
誓將掛冠去〔10〕,覺道資無窮〔11〕。
【題解】
高適、薛據(jù)都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慈恩寺浮圖,即慈恩寺塔,也就是西安著名的大雁塔,為唐代長安最大的皇家寺院。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秋。據(jù)史料記載,與岑參一同登塔的除了高適、薛據(jù)外,還有杜甫與儲光羲,高、薛先成詩,岑、杜、儲繼有和作。五位大詩人同題分詠,各展英才,成為詩壇佳話,而其中杜詩與岑參此作所得評價更高。
詩分三層,前六句總寫登塔,中十二句從上下、四方分寫塔勢和臨眺景象,末四句抒發(fā)感想。全作充分發(fā)揮了長詩“賦”的鋪敘功能,俯仰高深之狀,包舉六合之景,縱觀古今之識,感念身世之懷,無不曲盡篇中。氣大勢偉,句雄語奇。從“登臨出世界”、“萬古青濛濛”這時空兩方面的升華,得出群動終歸空靜的“凈理”、“勝因”,甫登進士第的詩人產(chǎn)生“誓將掛冠去”的登塔心得,是順理成章的。
【注釋】
〔1〕 “塔勢”句:是說佛塔,從地面突起,就如泉水涌出一般。據(jù)佛典《妙法蓮花經(jīng)·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從地涌出。”
〔2〕磴道:指登塔的階梯。
〔3〕 鬼工:鬼斧神工,不是人力所能完成。
〔4〕 馳道:天子出行時車馬走的道路。
〔5〕 宮觀(guàn):即皇家的宮闕。
〔6〕關(guān)中:地名,在今陜西省。
〔7〕 五陵:本指西漢五個皇帝的陵墓: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長安北面,這里的五陵指長安附近地區(qū)。
〔8〕 凈理:佛理。
〔9〕 勝因:佛教中的善緣。
〔10〕 掛冠:辭去官職。
〔11〕覺道:即佛道,梵文“佛”的原意本為“覺者”。
【譯文】
塔勢“從地涌出”,猶如佛經(jīng)所言,挺然孤聳,直接天上的仙殿。登塔陡生迥出人世之感,梯級在半空中層層盤旋。高突的塔體俯壓著神州山川,氣象崢嶸,真懷疑非人力可建。四面的檐角遮擋了太陽的光線,七層雄立,可以上摩青天。探身下視,飛翔的群鳥一一可辨,俯耳傾聽,呼嘯的疾風(fēng)響成一片。綿亙的群山猶如波濤翻卷,起伏遠(yuǎn)引,像是去東方參加朝見。青青的槐樹夾著官家的道路,宮殿顯得那么小巧,像玩具一般。秋色從西部一直向東擴延,蒼涼的氣象布滿了關(guān)中平原。北部的高地上有著漢代的五陵,一派濛濛的青色千古未變。對于佛理我早已了然領(lǐng)悟,妙好的因緣一向使我艷羨。我決心棄官離開喧囂的名利場,將覺悟的真諦應(yīng)用到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