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退示官吏 并序 |
元結(jié)
癸卯歲〔1〕,西原賊入道州〔2〕,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3〕,不犯此州邊鄙而退〔4〕,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dāng)門前。
井稅有常期〔5〕,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世變〔6〕,數(shù)歲親戎旃〔7〕。
今來典斯郡〔8〕,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jié)〔9〕,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題解】
詩前的小序告訴我們,代宗廣德元年(763),當(dāng)時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shù)民族攻破道州(今湖南道縣)后棄城而去。第二年,他們又進犯附近的永州、邵州,卻放過了道州,是因為這里太過貧窮而不屑一顧。詩人時任道州刺史,對百姓在這種條件下猶遭橫征暴斂的處境深感悲憤,于是作了本詩。“賊”,是對當(dāng)時起事的“西原蠻”侮辱性的稱呼。
全詩從自己在盛世時隱遁的初志寫起,轉(zhuǎn)出亂世應(yīng)命典郡道州,而道州“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的事實,譴責(zé)賦斂使臣殘民以逞、甚于盜賊的行為,表明了自己寧可棄官而去、不愿助紂為虐的決心。通篇以“苛政猛于虎”為主旨,以“賊退”為樞紐,奉勸官吏體恤民困。全詩正氣浩蕩,又婉而多諷,深得漢魏古詩指陳時事、明志諷世的遺風(fēng)。
【注釋】
〔1〕癸卯歲:唐代宗廣德元年(763)。這年十二月,今廣西境內(nèi)的“西原蠻”攻陷道州,燒殺搶掠。
〔2〕 道州:今湖南道縣。
〔3〕 永:即永州,今湖南零陵。 邵:即邵州,今湖南邵陽。
〔4〕 邊鄙:邊境。
〔5〕 井稅:古代實行井田制,將九百畝地分為九個區(qū),形狀如“井”字。中心為公田,周圍八區(qū)為私田,八家除耕自己的私田,又一起耕種公田。本文井稅指賦稅。
〔6〕 遭世變:是指安史之亂以來的戰(zhàn)亂。
〔7〕 戎旃(zhān):軍中營帳。
〔8〕典:掌管,治理。
〔9〕委符節(jié):辭官而去。委,丟棄。符節(jié),使臣出使時所持,作為朝廷任命的憑信。
【譯文】
以往我遇上了太平的年頭,在山林里隱居了二十個春秋。庭院中有山泉源源奔流,開門就對著洞壑清幽。一年中賦稅有正常的征收,天晚了不愁高枕無憂。忽然間遭受了人世的變亂,好幾年都同軍帳作伴。如今來這道州出任長官,山居的“西原蠻”又蠢動不安。城小叛匪不屑于來攻占,居民貧窮,也容易受到哀憐。所以鄰近的縣城紛紛失陷,只有這道州得到了幸免。催征的使臣接受天子的委命,難道還不如叛匪的所行。如今那些官員們暴斂橫征,像火燒一般,將百姓迫上絕境。誰能斷送天下黎民的生存,去換取當(dāng)代賢能的美名。真想就此棄印辭官,手持竹篙到河中撐船。帶領(lǐng)全家去打魚耕田,回到江村湖邊度過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