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1]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2],蹬道盤虛空[3]。
突兀壓神州[4],崢嶸如鬼工[5]。
四角礙白日[6],七層摩蒼穹[7]。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8],宮館何玲瓏[9]。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10],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注釋
[1]慈恩寺:唐高宗為太子時為紀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2]出世界:高出于人世之外。[3]蹬道:塔的石階。[4]突兀:高聳。[5]崢嶸句:意謂塔之高峻突兀有如鬼斧神工。[6]四角:塔的四角。[7]摩蒼穹(qióng):與青天相摩擦。[8]馳道:舊時皇帝車駕通行的道路。[9]宮館:指遠處的宮闕。[10]五陵:指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勝因:善緣。夙:素來。掛冠:辭官。覺道:即佛道。資無窮:受用不盡。
【賞析】
慈恩寺塔即現(xiàn)在西安的大雁塔。這首詩主要寫塔孤傲的情態(tài),表達了詩人登臨后忽然頓悟禪理后想辭官學(xué)佛的想法。
頭二句寫詩人登塔前仰望全塔:平地突然出現(xiàn)一座高塔,矗立于天空之中,像高高的山峰一樣,塔勢之高可見一斑。而這塔的出現(xiàn)又給人一種“如涌出”的突然之感,像泉水噴涌出來一樣,奇特的感覺躍然紙上。這里對塔高、塔奇的描寫都是為下文詩人登塔時更奇特的感受作鋪墊。
下六句主要寫詩人登塔時的所見所感。詩人從不同角度對塔高進行描寫。其中,“礙白日”“摩蒼穹”等詞語用得十分奇妙,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令人嘆服。
下面十句寫到塔頂后見到的景色。第九、十句是詩人在塔頂俯視所見:腳下高飛的鳥、呼嘯的風(fēng)。第十一至十八句是詩人在塔頂了望四周時看到的景色:遠方連綿的山峰像滾滾的波濤一樣向東而去,近處玲瓏的宮館與遍植青槐的大道相互掩映,清晰可見。關(guān)中秋色蒼茫,北原五陵卻仍舊一片青蔥。
最后四句詩人忽悟“凈理”,甚至想掛冠而去。從塔的高處俯視,一種超然灑脫的感覺常常會使人生發(fā)出對人生的頓悟。而慈恩寺塔是佛教圣地,詩人因佛理而悟道,自然就有大夢初覺的感覺。詩人進入佛門、學(xué)習(xí)佛理進而濟世扶貧的想法,其實是報國無門的無奈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