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1]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2],此去隨所偶[3]。
晚風(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4],隔山望南斗[5]。
潭煙飛溶溶[6],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7]。
注釋
[1]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2]幽意句:意謂歸隱山林的念頭一直未曾斷絕。[3]隨所偶:隨遇而安,聽?wèi){自然。[4]際夜句:意謂入夜之際,舟已轉(zhuǎn)入西面山谷。[5]南斗:即斗宿,位于北斗之南,故稱南斗。[6]潭煙:水上霧氣。[7]生事兩句:意謂世事渺茫,前途不見,我寧愿做一個溪邊垂釣的隱者。叟:老頭。
【賞析】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前后的作品。位于浙江紹興市東南的若耶溪如畫般秀美,群山環(huán)抱,綠水如鏡,據(jù)傳是當(dāng)年西施臨溪浣紗之處。寂靜的夜晚,趁著皎潔的月色乘舟臨溪而上,別有一番幽雅情致。
開篇的“幽意”二字揭示了全詩主旨。隱居不問世事,悠然自得之情趣不會“斷絕”,因而詩人此次出行也只是隨性隨情,并無刻意。這兩句也流露出詩人安之若素的情緒。
接著的六句詩交代了泛舟的過程,充分展現(xiàn)了景色的美妙:在晚風(fēng)徐徐吹拂下,詩人駕著小舟緩慢地駛進遍布春花的溪口,多么富有閑致。一個“晚”字道出泛舟的時間,而“花”則切中標(biāo)題的“春”,似是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半H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兩句表明了時間地點的推移變換?!半H夜”表明泛舟時間之長?!拔髹帧眲t是行舟所到的另一個地點。詩人泛舟暢游,忘卻身外之物,舉目遠眺天上星宿時,才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已然“隔山”了。“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是詩人對景物的描寫刻畫。水色之耀眼、霧氣之迷茫、月色之傾瀉都盡由一個“飛”字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詩人泛舟緩慢前行,身后退去的是岸邊樹木夾雜的月色。景是美的,也是靜的,令人心曠神怡。
詩的最后兩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表明了詩人的心境,感慨抒發(fā)得極為自然。詩人由迷茫的夜景想到人生的虛無縹緲,更進而追慕“幽意”的人生,寧可如溪邊垂釣的隱者般永享自由自在的閑逸生活,不問世事。
正如《唐音癸籤》中所說,全詩“舉體清秀,蕭肅跨俗”,傳達出興味悠長的意境,給人以輕松舒暢的感覺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