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1]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2],偏驚物候新[3]。
云霞出海曙[4],梅柳渡江春[5]。
淑氣催黃鳥[6],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7],歸思欲沾巾[8]。
注釋
[1]和(hè):以詩相和。晉陵:今江蘇常州市。陸丞:陸姓縣丞。[2]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這里既指陸丞,又指自己。[3]物候:景物變化的征狀。[4]曙:曉色。[5]梅柳句:意謂春色由江南到了江北。[6]淑氣:和暖的氣候。催黃鳥:催著黃鶯啼叫。[7]古調:指陸丞的《早春游望》。[8]沾巾:流淚。
【賞析】
永昌元年(689年),詩人宦海沉浮近二十年,詩名大震,卻仍遠離京洛,在江陰當小官。早春時節(jié),詩人與友人一起出游踏青,本是賞心樂事,詩人卻心情不悅,寫下本詩。這首詩是陸丞所作《早春游望》的和作,是山水詩中的杰作。詩人準確地把握住了早春時節(jié)物候的變化及客居他鄉(xiāng)游宦之人的心理感受。詩題中的“和”,指用詩應答。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詩人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前后,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審言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fā)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歸思。詩人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全詩對仗工整,結構細密,字字錘煉;因物感興,即景生情。
詩一開篇,詩人點明自身的處境,既“宦游”且“獨”,可見詩人孤身一人遠離家鄉(xiāng),進而指明這樣的人對季節(jié)的變化特別敏感,觸目驚心,容易產生思鄉(xiāng)之情。
中間二聯(lián)具體寫“驚新”,著重描寫江南早春景象。頷聯(lián)概寫早春晨景:日出之前,云蒸霞蔚,五彩繽紛,曙色似乎是云霞從海中帶出的;春歸大地,紅梅吐艷,綠柳催芽,似乎春天是梅柳從江南渡過來的。這兩句將“云霞”與“曙”“梅柳”與“春”的關系倒置,構思獨特,精警洗練,成為千古名句。頸聯(lián)進一步描寫了早春的景物,黃鳥啼鳴,浮萍飄綠,聲色相間,凸顯春色。
尾聯(lián)“忽聞”突轉,點出詩人的早春游望之詩作,進而勾起自身觸景之情?!皻w思欲沾巾”響應首聯(lián)“偏驚物候新”,前后呼應,點明思歸和道出詩人傷春的本意。
詩人通過描寫異地季節(jié)的變化,抒發(fā)了在外做官的感慨與思鄉(xiāng)的情緒。全詩語言生動,對仗工整,結構細密,因物感興,即景生情。
【詩評】
初唐五言律,“獨有宦游人”第一。
——《詩藪》
三、四句如精金百煉……“曙”“春”一字一句,古人琢意之妙。起結意勢沖盈。
——《唐詩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