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謂俠客:相遇注定別離

縱游滄海一浮生:李白詩傳(萬卷人物) 作者:田夢 著


所謂俠客:相遇注定別離

山水之情,似乎比人情更美。幾次拜謁,讓李白看到了人性太多不堪的一面。他決定再次投入山水之中,將自己蒙塵的心徹底洗滌干凈。

峨眉山,一直是李白魂?duì)繅艨M的地方。一想到即將投入峨眉山的懷抱,李白便興奮不已。

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說的便是峨眉山的奇秀美景。李白眼中的峨眉山,層巒疊嶂,數(shù)不盡的奇樹叫不上名字。山中飛瀑幽澗,令人心曠神怡。他曾在詩中描寫過自己此番登峨眉山的經(jīng)歷:

登峨眉山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初至名山,親歷奇景,與以往游歷蜀地名勝的感受完全不同。蜀地有許多仙山,卻都難以與峨眉山相媲美。山中巖壑幽深,群峰險怪,陰晴變化,景象萬千。只可惜其中奇絕的景致實(shí)在太多,一次登臨,難以完全領(lǐng)略。

峨眉山高峻磅礴,秀麗無儔,奇光異彩,分列雜陳。李白覺得自從登臨峨眉山,仿佛置身于圖畫之中。山中的丹霞翠靄令他仿佛心與天合。那一刻的李白似乎能夠參透天地間的奧秘,就如同得到了仙家的錦囊,參透了修道成仙之術(shù)。

這般山光掩映、云霞飄拂之景,讓李白無比歡快。若能在云霄之間吹奏玉笛,必能響徹群峰;若能在山石上彈奏寶瑟,必能聲振林泉。這般怡情于物外的生活,是李白平生夙愿。

從少年時起,李白便有了修道學(xué)仙的愿望。人間之樂并非不能割舍,他的骨子里早已舍棄世間的功名利祿。此番漫游峨眉山,飽覽山光水色,足以快慰平生,哪怕就此告別人間世俗之樂亦足矣。

他早就聽說峨眉山頂有“佛光奇景”,便想要領(lǐng)略一番。當(dāng)他終于登上山頂時,云煙萬態(tài)、晴光霞影就在眼前。陽光折射之下,人影便呈現(xiàn)于云影光環(huán)之間,李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jīng)羽化成仙,塵世間的一切憂慮煩惱全部洗滌殆盡。

傳說峨眉山中有仙人,當(dāng)年葛由便是騎著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假如此番能夠遇到騎羊子葛由,李白便打算與他攜手仙去了,上凌白日,辭謝人間。

峨眉山讓李白流連忘返,不知不覺,竟然在此處徜徉了半年之久。算算時間,李白已有幾年沒有回家了??v然醉情于山水,家中父母尚在,李白還是要回家看一看了。

臨近家鄉(xiāng),李白又看到那塊長得像牛的石頭。小時候,李白無數(shù)次騎在石牛上,拿著樹枝做鞭子,像模像樣地催打石牛快跑。少年時,李白甚至還為石牛作了首詩:

詠石牛

此石巍巍活像牛,

埋藏是地數(shù)千秋。

風(fēng)吹遍體無毛動,

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弗入口,

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

天地為欄夜不收。

筆鋒雖略顯稚嫩,但一句“天地為欄夜不收”,已經(jīng)將李白的豪邁之氣在無形中展露。

正逢秋日,草木凋零,秋風(fēng)蕭瑟,陣陣寒氣逼人。還未進(jìn)門,李白遠(yuǎn)遠(yuǎn)地就開始呼喚家中父母。家人見到李白歸來,欣喜異常,在外多年,李白成熟了許多,也清瘦了許多。做母親的最見不得兒子消瘦,便忙著張羅做頓豐盛的菜肴,好好地為兒子補(bǔ)一補(bǔ)。

他滔滔不絕地向家人講述自己游歷蜀中的經(jīng)歷,淡然地講述自己拜謁失敗的種種遭遇。李白講得開心,母親卻聽出了哀愁。她安慰兒子,憑他的才華早晚會有一番作為。

家是最好的港灣,任何地方都比不上家的溫暖??墒牵畎鬃⒍ú皇莻€戀家之人。在家中短暫休整之后,他又計(jì)劃著一場遠(yuǎn)游。

二十四歲的李白,仍然是一介白衣。他不安于現(xiàn)狀,若是就此終老一生,豈不白白來人世一遭?他要去更遠(yuǎn)的地方,仗劍江湖,拜訪名流,為自己求取功名。

想到即將離開這片熟悉的故土,尤其是那座熟悉的大匡山,李白心中感慨萬千:

別匡山

曉峰如畫參差碧,

藤影風(fēng)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

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云客倚啼猿樹,

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

已將書劍許明時。

天色初曉,李白走出門外,遠(yuǎn)望那座熟悉的大匡山,在曙光中猶如一幅美好的畫卷。斑斕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他漸漸走近大山,眼前,樹上垂下的藤蔓正隨風(fēng)搖曳,枝條輕輕拂過欄桿。

不知不覺,天色將晚,晚歸的樵夫身上背著高高一摞剛砍好的柴,向家中奔走。山中小徑,往來的行人一下子多了起來,幾乎人人都帶著家犬,一派濃郁的生活氣息。李白只覺得內(nèi)心忽然平靜了下來。

走到大明寺前,看到那棵熟悉的樹。曾經(jīng),每當(dāng)讀書累了,他便靠在這棵樹上,看天上云卷云舒,聽遠(yuǎn)處猿啼陣陣。有時候大明寺里的僧人會出來清洗缽盂。用來洗缽盂的那處池塘,曾有白鶴飛來,可惜這次前來,白鶴卻不知去往何處。

一草一木,皆是李白最熟悉的回憶。他眷戀這處清境,但卻身不由己。并非李白不愛大匡山的美景,而是他已將一腔熱情與文才武略許給未來。他必須要從這里走出去,憑借自己的文武才藝,開創(chuàng)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他便這樣匆匆歸來,又匆匆離開。一切皆是為了相遇,一切也皆是為了分離。

峨眉山是李白走出蜀地的必經(jīng)之路,不過此番與之前的心境截然不同。這一次,李白并沒有長久駐足,而是趁著夜色,乘船從峨眉山前經(jīng)過。秋日的夜晚,半輪秋月掛在峨眉山前,一輪月影倒映在流動的平羌江上。李白準(zhǔn)備離開清溪直奔三峽,他是那樣喜愛峨眉山,只可惜卻不能停下來好好與它親近,因?yàn)樗€要匆匆趕往渝州。

既然不能登臨山峰,那么就用一首詩作為紀(jì)念: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途徑巴地,李白做了短暫的停留。巴地素來有好聽的民歌,李白想要感受一下當(dāng)?shù)氐娘L(fēng)情,體會一下巴地民歌的意境。

一日正午,李白正走得口渴,剛好路邊有一處小小的茶攤。茶攤上沒什么客人,只有一位年輕的婦人在照管爐子上的熱水。或許是這里少有行人經(jīng)過,看到有客人光顧,婦人十分欣喜。她熱情地幫李白沏茶,兩人漸漸攀談起來。

原來,那女子的丈夫乘船東下去經(jīng)商,留下她一人照顧年邁的公婆。在外擺茶攤雖賺不到幾個錢,但好歹能貼補(bǔ)一些家用。李白問女子是否知道丈夫什么時候回來,女子回答的語氣充滿哀愁。

關(guān)于丈夫的歸期,女子并沒有答案。她只記得自己當(dāng)初送丈夫離開時的情景。當(dāng)時的她強(qiáng)忍傷心,害怕丈夫看到自己落淚會難過。她千般叮嚀,萬般囑咐,希望丈夫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更叮囑他不要忘記家中還有妻子在等他歸來。

她多希望丈夫乘坐的那條小船能劃得慢一些,讓她多看丈夫幾眼。可那小船竟劃得那樣快,倏忽之間便已到了江水的盡頭。此刻的女子已經(jīng)淚如雨下,她癡癡地站立在岸邊,默默地在心中計(jì)算:“十個月的時間,小船便能行駛?cè)Ю?,照這般速度,丈夫幾年之后才能回來呢?”

那時的交通極其不便利,夫妻一旦分隔兩地,便不知何時才能團(tuán)聚。女子聽說,很多在外經(jīng)商的旅人都客死異鄉(xiāng),即便身體康健,也有可能在外面另立家室。像她這般在家獨(dú)守的商婦無依無靠,與寡婦沒有什么兩樣。明明是生離,卻形同死別。

女子惆悵而又淳樸的情緒感染了李白,他仿照當(dāng)?shù)孛窀璧墓P調(diào),寫下一首詩:

巴女詞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縱然同情那女子,李白卻也無法為她做些什么。唯有這幾句詩作為饋贈,算是對她的一絲慰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