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懲貪緣何愈懲愈貪
馮佐哲
1644年清朝定鼎北京后,經(jīng)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近百年的經(jīng)營、治理,政權(quán)進一步鞏固,經(jīng)濟不僅得到了恢復(fù),而且比前代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各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也比以前大有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進一步鞏固,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所謂百年“康乾盛世”,也是從康熙統(tǒng)治的中期開始的。后經(jīng)雍正一系列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方面的建樹與改革,使這種局勢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史載當時的“積貯可供二十年之用”,這為其子乾隆統(tǒng)治時期的“鼎盛”,打下了物質(zhì)基礎(chǔ);也就是說,他為“康乾盛世”的鞏固和發(fā)展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乾隆帝弘歷二十五歲登基,在清朝諸帝中不失為一個有政治抱負和有所作為的皇帝。在他統(tǒng)治時期,以乃祖康熙為榜樣,并吸取了乃父雍正的一些統(tǒng)治經(jīng)驗,乾綱獨斷,事必躬親,勤于政事,勵精圖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當時中國的疆域幅員廣大,地域遼闊,北自恰克圖,南到南海諸島,西起巴爾喀什湖,東至庫頁島與太平洋西岸。那時的中國是世界史上少有的、亞洲最大的繁榮昌盛的大國。當時的中國空前統(tǒng)一,社會相對和平安定,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墒请S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增強,乾隆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生活奢靡的一面也逐漸滋長和暴露出來。整個社會從上到下,日益奢侈成風(fēng),達官貴人們追求享樂,競相豪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影響了整個社會,逐步與明朝萬歷年間的社會崇尚奢華的情景非常相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萬歷一變,乾隆一變。”在這種情況下,腐敗滋長、泛濫,貪官污吏比比皆是?!岸綋岱?,朋比為奸”;“上下關(guān)通,營私欺罔”。到了乾隆晚年,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各省督撫中,廉潔自愛者諒不過十之二三,而防閑不悛者,亦恐不一而足。”(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上諭檔》乾隆六十年八月初七日)
乾隆朝的腐敗與清政權(quán)的中衰,首先是從吏治敗壞開始的,而官吏間的賄賂公行,則是吏治敗壞的集中表現(xiàn)。當時人們做官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獲得名利與更多、更好的物質(zhì)享受和各種特權(quán)。以督撫為首的地方官吏要想在地方上發(fā)財,就不得不向中央的京官進行賄通、貢獻,“輦貨權(quán)門,結(jié)為奧援”。而京官平日薪俸較少,要想發(fā)財就不得不包庇地方官吏,聽任其為所欲為,魚肉百姓。于是,彼此上下其手,便形成了“無官不貪”“無吏不盜”的官僚體系。一般說來,當腐敗局面不可收拾,官吏的貪污行為引起了公憤,以致百姓騷動,造成統(tǒng)治不穩(wěn)時,皇帝也會不惜采取懲處手段,對貪官污吏加以懲罰,希圖起到“殺一儆百”的警世作用。乾隆也深知“政治行于上,民風(fēng)成于下”“朝廷致治,惟在端本澄源”的道理。因此,從他剛一即位就對官吏侵貪問題十分重視,也曾表現(xiàn)出某種程度的“嚴懲不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貪污、受賄,或數(shù)罪并罰而被處以斬刑、絞刑,或被賜自盡者,共計有四十一人,而在乾隆一朝就有二十七人之多,幾乎占了全部人數(shù)的百分之六十七左右。至于因貪贓枉法而受到“抄家沒產(chǎn)”“充軍發(fā)配”“降職罰薪”的官員,為數(shù)就更多得多。不能不說乾隆“懲貪”手段是十分嚴厲的??墒钱敃r情況卻是“誅殛愈眾,而貪風(fēng)愈甚”。這就表明,盡管“嚴厲懲辦”了一批貪官污吏,但乾隆帝的這種法制之嚴,恰恰又是當時貪腐之風(fēng)盛行和猖狂的反映。
乾隆中期,吏治敗壞已經(jīng)達到了“貪默懈弛,相習(xí)成風(fēng),日甚一日”(《清史稿·高宗本紀》)的地步。地方官吏以督撫為首,想盡辦法貪贓舞弊,欺民害政。他們“出巡則有站規(guī)、門包,常時則有節(jié)禮,按年則有幫費。升遷調(diào)補之私相饋謝者,尚未在此數(shù)也。以上諸項無不取之于州縣,州縣則無不取之于民。錢糧漕米,前數(shù)年尚不過加倍,近者加倍不止。督、撫、藩、臬以及所屬之道、府,無不明知故縱,否則門包、站規(guī)、節(jié)禮、生日禮、幫費無所出也。州縣明言于人曰:‘我之所以加倍、加數(shù)倍者,實屬層層衙門用度,日甚一日,年甚一年?!恐菘h,亦恃督、撫、藩、臬之威勢以取于民,上司得其半,州縣之人己者亦半。初行尚有畏忌,至一年、二年,則成為舊例,牢不可破矣?!保ā肚迨犯濉肪砣辶?,《洪亮吉傳》)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那就是清朝許多勛貴和大臣往往是先抄人家,懲治別人貪污犯罪——有的人甚至在抄沒別人家產(chǎn)的過程中中飽私囊,如浙江巡撫陳輝祖在負責(zé)查抄王亶望家的過程中,就乘機私貪了大量字畫和金銀財寶——從而發(fā)家致富,而后他又被別人彈劾、揭發(fā),遭到懲治、抄家,這幾乎成了一條規(guī)律。
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嘉慶四年(1799)的二十七年間,幾乎沒有一年不“懲貪”,被揭發(fā)出來的地方貪污官員主要包括:廣西巡撫錢度,四川總督阿爾泰,云貴總督李侍堯,陜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曾任甘肅布政使)、陳輝祖、福崧、瑯玕,山東巡撫國泰、布政使于易簡,江西巡撫郝碩、布政使鄭源躊、恒文,浙江布政使鄂樂舜(亦稱鄂敏)、雅德、江南河道總督周學(xué)健,直隸(今河北)總督楊景素,兩廣總督富勒渾(曾任浙江巡撫、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河南巡撫),閩浙總督伍拉納,湖南巡撫浦霖,云貴總督鄂輝、富剛,陜西巡撫秦承恩,河南巡撫畢沅(曾任陜西巡撫、湖廣總督),湖北巡撫常舒、李封、特成額,湖北安襄鄖道臺胡齊謄,湖北恩施縣丞常丹葵等。中央大吏包括歷史上有名的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和珅,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福長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統(tǒng)治的中晚期,貪污大案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最顯著的就是浙江省的貪污案件,幾乎從沒有中斷過。舊的貪污案件還沒處理完畢,新的貪污案件又出來了。個中原因是由于清朝最高統(tǒng)治者乾隆帝的“懲貪”,其心中有一定的尺度。應(yīng)該懲誰,不懲誰,懲到什么程度,他心里有數(shù)。他絕對不會因為“懲貪”、整頓吏治而動搖其自身的統(tǒng)治利益;因此,他只能把“懲貪”限制在他的統(tǒng)治權(quán)所需要的范圍之內(nèi),他不可能觸及當時貪污體制的總根子。這個總根子不是別人,就是絕對專制的封建皇帝自己。當然這許許多多的貪污案件也未必全部直接與乾隆以及其得力助手和珅有關(guān)。但從本質(zhì)上卻又與封建的專制體制有著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的聯(lián)系。也可以說,在乾隆統(tǒng)治的后半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以和珅為中心的“貪污網(wǎng)”。長期以來,乾隆只把眼睛對準個別的地方官吏,而沒有可能涉及到形成貪污腐敗的政治體制本身。對于整天伴隨在他身邊的寵愛和佞幸的嬖臣則存心包庇或回護,自己則實際上乃是腐敗的總根源。例如,乾隆帝與和珅為了多撈錢財,曾一起制定了故意對貪官采用“先縱后懲”的辦法,即明知某地方官有貪污行為,但先不動聲色,任其發(fā)展,當其貪污數(shù)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懲治、查抄,籍沒其家產(chǎn),美其名為:“宰肥鴨”。因而在清人的筆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和珅“大抵擇賄賂最重者,驟與高位,高宗(乾?。┕讨?,及其人金既夥,貪聲亦日著,則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查抄逮治,法令森嚴,高宗已默許之。而其他貪官墨吏,期限未至者,聽其狼藉,末至不過問也。綜而計之,每逾三歲,必有一次雷厲風(fēng)行之大贓案出現(xiàn)。此雖高宗之作用,實和珅之揣摩工巧,適合上意也”(見許指嚴:《十葉野聞》卷上)。再如,乾隆與和珅共同制定了一個“議罪銀”制度,規(guī)定官員(特別是封疆大吏和主管鹽務(wù)、海關(guān)的官員)有“錯”或“罪”可以通過“自愿”交納一定銀兩免去懲罰。于是“督撫自蹈愆尤,圣恩不即罷斥,罰銀若干萬充公,亦有督撫自請認罰若干萬者。在桀驁者藉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者亦不得不望屬員佽助。日后遇有虧空營私重案,不容不曲為庇護。是罰銀雖嚴,不惟無以動其愧懼之心,且潛生其玩易之念”(見《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二,《尹壯圖傳》)。有鑒于此,許多地方官吏學(xué)會了不貪白不貪。如果貪贓罪行未被發(fā)現(xiàn),那就算自己賺了,如果被發(fā)現(xiàn)則自認倒霉,于是索性更加肆無忌憚地大肆貪污行賄。這其實就是哄搶行為中的一種群眾心理。當官的認為不貪白不貪,所以上行下效。因此,在這種氛圍下的所謂“懲貪”與貪風(fēng)并存,而且愈演愈烈也就不足為怪。和珅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年中為所欲為,恣意貪婪,正是乾隆培養(yǎng)的結(jié)果。乾隆給了和珅以掌握國家財政與用人的大權(quán)。乾隆本人好大喜功,揮霍無度,講究排場,窮奢極欲,需要大量的金錢。而這筆錢財他又不肯由國庫正式開支,而是讓和珅想辦法去籌集。和珅就趁機投其所好,源源不斷供給他大量銀子。因此,乾隆帝就對和珅的理財方法非常滿意和欣賞,寵信倍加。和珅絕不可能掏自己的腰包,相反地他正好借此機會大撈一把,于是他把手伸向了以督撫為首的地方官吏們的口袋,由他們層層攤派。當然,那些趨炎附勢的貪官污吏們也無不積極地投其所好多作貢獻。他們知道,有和珅做后臺和靠山,是自己發(fā)家致富的極好機會,這就加大了他們盤剝、壓榨百姓的膽子,不顧人民的死活,一個比一個貪贓枉法,巧取豪奪,拼命搜刮財富。除了中飽私囊而外,他們還必須精心揣摩,迎合皇帝和上級的喜好與需要,及時獻上各種珍奇異物、書畫和財寶。當然,還要把大量的金銀財寶呈獻給皇上的各級代理人。關(guān)于這一點,晚清學(xué)者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筆記》中有極其深刻的描述。他說,和珅“性貪黷無厭,征求財貨,皇皇如不及。督撫司道畏其傾陷,不得不輦貨權(quán)門,結(jié)為奧援。高宗(乾?。┯⒚鲌?zhí)法未嘗不嚴。當時督撫如國泰、王亶望、陳輝祖、福崧、伍拉納、浦霖之倫,贓款累累,屢興大獄。侵虧公帑,抄沒資產(chǎn),動輒數(shù)十百萬之多,為他代所罕睹。其始未必皆和珅之黨,迨罪狀敗露,和珅不能為力,則亦相率伏法。然誅殛愈眾,而貪風(fēng)愈甚?;蚯毅枫费?,懼罹法網(wǎng),惟益圖攘奪刻剝,多行賄賂,隱為自全之地。非其時人性獨貪也,蓋有在內(nèi)陰(隱)為驅(qū)迫,使不得不貪也”(《清朝野史大觀》卷六,《入相奇緣》亦有同樣記載)。這是薛福成的理解,也頗值得玩味。不難看出,在貪污的大潮之中,人們的靈魂是怎樣被污染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用清朝人的話來說,那就是:“主子”行為不端,怎么能叫“奴才”們遵紀守法,為官清廉?“大官廉,則小官守”。歸根結(jié)底,“關(guān)鍵在領(lǐng)導(dǎo)”??滴趸实劬驮f過:“朝廷政治,惟在端本澄源,臣子服官,首寵奉公杜弊,大臣為小臣表率,京官乃外吏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清,此從來不易之理。如大臣果能清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yè),公而(爾)忘私,小臣自有顧畏,不敢妄行在外?!保ā犊滴跤圃娢募返谝患?,卷十)乾隆帝本人也知道要教化百姓,穩(wěn)定民心,必須首先端正官風(fēng),要用嚴猛手段懲治貪官蠧吏。必須要求各級官吏“端己率屬”。吏治不清,人心不古,社會風(fēng)氣敗壞的根源在于高官大吏貪腐不廉??资ト嗽缇驼f過:“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看來道理也并不是難懂。然而畢竟是存在決定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存在。畢竟是社會存在左右著人們的意識。這或許是乾隆反貪所留給我們的教訓(xùn)。
原載《隨筆》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