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約瑟夫·塞里格曼 白手起家的大銀行家

操縱美國命運的猶太人 作者:湯天一


約瑟夫·塞里格曼
白手起家的大銀行家

在19世紀移民美國的德國猶太人中,約瑟夫·塞里格曼(Joseph Seligman)是其中最響亮的一個名字。塞里格曼家族在美國的發(fā)家史充滿了傳奇色彩,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塞里格曼一家住在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偏僻小村。父親大衛(wèi)以織布為生,他個子矮小,還是個駝背,生活的艱辛讓他年紀輕輕就未老先衰。和他年齡相仿的伙伴們忙著成家生孩子的時候,他還是形只影單。就在大家以為他要注定打一輩子光棍的時候,他卻把鄰村一個體態(tài)豐滿的年輕姑娘娶進了家門。因為村里人私下傳言大衛(wèi)有生理障礙,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個名叫范妮的新媳婦便成了全村人關(guān)注的中心。誰也沒有料到,一年之后范妮就給大衛(wèi)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約瑟夫。這一年是1819年。接下來的二十年里范妮又生了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范妮帶給大衛(wèi)的不僅僅是這十一個孩子,她做新娘時還從娘家?guī)Я艘恍〇|西作為陪嫁,包括二十四條被單、二十個枕頭、十匹布和一些花里胡哨能討女人喜歡的小玩意兒,并且憑著這些嫁妝在自家的一樓開出一家店面。十一個孩子里,約瑟夫最受她的寵愛。約瑟夫腦袋剛夠得到柜臺時就成了一個能干的小店員。和所有猶太母親一樣,范妮對她的孩子們尤其是大兒子寄予厚望。約瑟夫14歲那年,她籌到足夠的錢送他去厄蘭根大學讀書。他聰明好學,兩年之后就已經(jīng)掌握了五種語言—德語、希伯來語、意第緒語、英語和法語,離開大學時又用希臘語致了告別辭。

1837年,17歲的約瑟夫決定只身闖蕩美國,母親給他的錢勉強夠當盤纏,父親則叮囑他要牢記安息日和戒齋等猶太傳統(tǒng)。船在大西洋上走了整整九個星期,一路上他都睡在一塊臟兮兮的木板上,這成了他終生難忘的經(jīng)歷。抵達紐約后,瘦了一大圈的約瑟夫步行三百多里路去投靠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表叔。他先找了一份出納員的工作,不久就另立門戶,成為一個送貨上門的鄉(xiāng)村貨郎。半年后,他寄錢回家,讓兩個弟弟威廉和詹姆斯也坐船來到了美國,三兄弟在賓州的鄉(xiāng)村走街串巷,推銷羊毛、棉布、花邊、手絹、內(nèi)衣、圍巾、桌布、餐巾、針線、紐扣等各色百貨用品。約瑟夫?qū)λu物品的要求很簡單:體積小、重量輕,進價低,還要能及時賣出并盈利。有一次,他們發(fā)現(xiàn)一家商店的香煙賣完了,弟弟威廉步行三十多里路,在另個一鎮(zhèn)子用花一元錢買的一個銀戒指換了一百支雪茄煙,再走三十多里路回來,以四分錢一支的價格把雪茄煙賣給了那家商店。路盡管走得辛苦,但獲取的是三倍的利潤。他們整天衣冠不整,蓬頭垢面,背上的貨包壓得他們直不起腰,手里還提著打狗棍。他們常常在露天過夜,偶爾洗上一回澡,在床上睡覺更是難得的奢侈。等到生意慢慢做大,他們便在蘭卡斯特城租了一棟小房子作為大本營。這時14歲的弟弟杰西也來到美國,成了大本營的留守人員。幾兄弟終于可以享受到晚上在床上睡覺的幸福,但是作為老板的約瑟夫還是想盡一切辦法節(jié)省開支。有一次,弟弟詹姆斯提出需要配備一架馬車來兜售生意,被約瑟夫一口拒絕:厚臉皮!居然還要坐馬車。上帝為什么讓你生了一雙腳?

1842年,母親范妮去世,隔了一年,在德國的家人全體移民來到了美國,約瑟夫把他們安頓在紐約曼哈頓的東城下區(qū)。這時候,塞里格曼兄弟已經(jīng)把生意擴展到了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們相繼在紐約、圣路易斯和幾個南方城市里開了百貨店。1848年,30歲不到的約瑟夫和德國的表妹結(jié)婚,兩人在紐約定居下來。約瑟夫開在威廉街一號的十一層樓商店后來成了塞里格曼公司的總部。這一年,塞里格曼兄弟在紐約州的水城買下了一家雜貨店,杰西和一位經(jīng)常上門的軍人成了好朋友,這位酒量很大的年輕中尉就是后來在美國內(nèi)戰(zhàn)中赫赫有名的聯(lián)邦軍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第二年,杰西在加州的淘金熱中去了舊金山,開了一家雜貨鋪,通過買賣金條發(fā)了一筆橫財。

美國內(nèi)戰(zhàn)時期,塞里格曼公司接下了給聯(lián)邦軍縫制軍服的大訂單,與此同時,塞里格曼兄弟開始向銀行業(yè)發(fā)展,很快就開起了美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銀行。1862年至1864年期間,塞里格曼公司成功地向歐洲國家出售了價值六千萬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對林肯的北方聯(lián)邦軍起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后來格蘭特將軍在葛底斯堡大勝李將軍,有歷史學家認為約瑟夫出售政府債券這一功勞可以和格蘭特將軍的功績相提并論。1869年,格蘭特將軍成為第十八任美國總統(tǒng),有意任命約瑟夫·塞里格曼為財政部長,但被約瑟夫婉言謝絕。林肯總統(tǒng)遇刺之后,總統(tǒng)遺孀變得一文不名,衣食沒有保障,格蘭特總統(tǒng)聽從了塞里格曼的建議,每年由政府提供給她三千美元的養(yǎng)老金。

美國內(nèi)戰(zhàn)一結(jié)束,約瑟夫就決定把自己的銀行擴展成一家跨國銀行,在巴黎、倫敦、法蘭克福和舊金山等地都開設了分行。作為一個投資家,約瑟夫常常能夠出奇制勝,輕而易舉賺進大筆錢,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有一年,曼哈頓南至60街、北至21街、西到百老匯街的三平方多英里的一大片土地以不到50萬美元廉價出售,約瑟夫因為不肯把錢套在房地產(chǎn)上而沒有買下,否則塞里格曼家族今天一定是全世界的首富了。

到了1877年,55歲的約瑟夫已經(jīng)成了全美國最有名的猶太人,但卻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這年夏天,約瑟夫帶家人去薩拉托加城休假,準備住進紐約的聯(lián)邦大酒店時卻被告知酒店不收猶太客人。約瑟夫一氣之下向報界公布了事情的真相。因為約瑟夫的名氣,這一事件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社會問題也第一次得到了整個美國社會的關(guān)注。但酒店老板拒不讓步,揚言要堅持酒店的規(guī)定,“不去理會摩西和他的后代的反對”。盡管大多數(shù)美國人都站在約瑟夫·塞里格曼一邊,但他還是為這場惡斗付出了代價,三年之后他因為心力交瘁死于中風。

當然,最為人熟知的還是約瑟夫·塞里格曼從一個走街串巷的貨郎變成一個腰纏萬貫的銀行家的經(jīng)歷,因為這更像一個典型的美國故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