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高元│假如咖啡能開鎖

青島往事 作者:李明 著


章高元│假如咖啡能開鎖

◎記憶地標:太平路天后宮/青島人民會堂/八大關(guān)風景區(qū)

記得在2007年11月14日的下午,筆者和兩個北京來的朋友在八大關(guān)“好時光”喝咖啡。天氣很涼,店主開了空調(diào),但衰老的房子依然讓人感覺到外面的寒意,暗淡的光線下面,咖啡和時間慢慢被消磨掉。筆者和客人說著這間房子的歷史,說著房子所在的八大關(guān),說著八大關(guān)所在的城市,說著110年前發(fā)生在11月14日早晨的德國占領(lǐng)故事。雅各布斯咖啡的氣味在這些過往里面散發(fā)著,顯得有些荒誕和不合時宜。

1897年11月14日一早出現(xiàn)在膠州灣前海岸邊的一切,始終缺少細節(jié),事件的演變過程斷胳膊少腿,像裝在黑匣子里的幻覺。但占領(lǐng)行為卻真實發(fā)生了,并被記錄在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開篇里,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歷史拐點的輪廓:七百余德國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未曉登陸,則逕行占據(jù)市內(nèi)險要,列炮對章高元之大營(俗呼老衙門),要以三時間以內(nèi)退至滄口,嗣又逼其退出李村”。等到負守衛(wèi)之責的登州鎮(zhèn)總兵章高元大夢初醒,機會早已喪失殆盡。隨后,德國一方面“續(xù)派其亨利親王組織第二艦隊迅駛來東”,一方面又由駐北京的德使海靖頻頻與清廷交涉,要求罷免山東巡撫、賠修被毀教堂、撫恤被害教士及中德合資筑路開礦等等。接下來,柏林提出了核心要求:膠州灣租借權(quán)。兩個月下來,稀里嘩啦,門開了。

章高元

冬天的八大關(guān)很蕭瑟,窗外匆匆走過的行人踏著法國梧桐的落葉,很快消失在視線之外,像些影子,一如咖啡和這間房子的糾結(jié)。突然就想起來,如果筆者爺爺?shù)臓敔敭斈暌捕酥槐瓱峥Х仍跓溄盏幕鹂簧厦婀緡9緡:?,會是一個怎樣有趣的場面。可惜這個假設(shè)不可能成立,因為1897年的時候筆者家還沒來青島,并且那個時候海邊的土著還沒有人喝過這種黑墨水一般苦澀的植物飲料。那個時候,筆者爺爺?shù)臓敔攽?yīng)該在昌邑老家的炕頭喝著便宜的南方茶葉末子,旱煙管里吐出的草煙葉子氣味,彌漫在粗瓷碗的周圍。筆者沒見過爺爺?shù)臓敔敽蜖敔數(shù)陌职?,始終想象不出他們冬閑時節(jié)的樣子。但卻相信,這時候倘若誰弄來一碗叫咖啡的湯汁端上去,一定會遭到嚴厲斥責。抑或他們會笑個人仰馬翻也說不定,鄉(xiāng)下人老實,看不得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大概也是同理,幾年后一種叫鐵路的新玩意兒要經(jīng)過筆者老家的時候,左右鄉(xiāng)人不約而同出來反對,說些壞了風水之類的話,直到濟南府的袁世凱派兵干預(yù)才平息事態(tài)。

在鐵路預(yù)備開頭的青島,稀奇古怪的湯汁來了,玻璃咖啡壺被擺在路邊茅草屋下面,慢慢熏陶潮濕的海岸線。1898年春天,大清國和德國在幾張紙上簽字畫押,一部青島城市史,就此開始。人們很好奇,當年李鴻章、翁同龢和海靖在東堂子胡同總理衙門看著蔭昌與富蘭格互對《膠澳租借條約》的當口,旁邊桌案上擺著的是咖啡還是茶水?如果當時果真有一杯咖啡在桌子上,是不是就暗示了青島如同咖啡因一般,持續(xù)刺激中國社會神經(jīng)邊緣的宿命?

不論是李鴻章、翁同龢、袁世凱、章高元,還是普通百姓,都沒有阻擋住青島命運的改變,也沒有阻擋住咖啡的到來。茶水倒是保留著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和咖啡對抗著,對應(yīng)著,分化瓦解著,逐漸和平共處。如是,青島就長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模樣。

其實,咖啡和青島,咖啡和2007年11月14日下午的八大關(guān),本來就是一個連續(xù)的故事。后來發(fā)生的這些故事里面,角色有不同時代的成千上萬不知道姓名的人們,這些角色和咖啡、茶水、啤酒、卷煙、豆腐腦相互糾纏的日子,成就了青島城市史的平常風景。把這些故事告訴兩個北京朋友的時候,筆者居然保持了平靜,像是說著發(fā)生在頤和園或者大柵欄的過往,但筆者知道,這是一些和青島成長有關(guān)的過眼云煙。這里面,咖啡的味道凌亂、苦澀,但卻真實。

青島的咖啡宿命,是戲言,也并非戲言。戲和非戲,都在戲之外。弄戲和看戲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可惜,歷史的真相本來就很難辨認,遺漏掉一點蛛絲馬跡,結(jié)果往往就南轅北轍。

對膠澳抑或是青島來說,1897年像個腐朽的門檻,輕輕一碰,里面的東西就稀里嘩啦了。大冷天里,大清國的皇家軍隊落荒而去,地方士紳炕頭上的茉莉花茶潑了一地。若干若干年后,每當筆者走過太平路上的人民會堂,總會覺得老土豪們的茶葉汁就浸泡在腳底下,散發(fā)著潮濕的霉味,一直揮發(fā)不掉。究其原因,大概是下青島村地主家炕頭和地下溫差太大,茶水潑下就凍了,始終沒機會蒸發(fā)。不過,如果說1897年的這個冬天就是大清國的末日,也未免言過其實,德國人在鐵甲船上煮著咖啡來到膠州灣的時候,紫禁城依然在冠冕堂皇地揮動著旗語,盡管袖管里面已經(jīng)爬滿了臭蟲。大清國表面泰和著的另外一個象征,是在陽光燦爛的8月16日剛剛發(fā)行的第一套普通郵票,大清海關(guān)郵局的小紙片上,一條大龍栩栩如生,仿佛是向帝國的一個敬禮。

在1897年,另外有一些事情發(fā)生了。比如譚嗣同在兩卷五萬字的《仁學》中猛烈抨擊“天不變,道亦不變”思想,指斥兩千年專制制度為“大盜”之政,專制君主是“獨夫民賊”;比如求是書院、商務(wù)印書館分別在杭州蒲場巷普慈禪寺和上海成立;比如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合成了阿司匹林,并開始為他父親治療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比如沙俄正式開工修筑以哈爾濱為中心,連接滿洲里、綏芬河、大連的中東鐵路。譚嗣同對獨夫民賊的討伐,求是書院的勤誠之風漸已蔚然,阿司匹林這種白色粉末的革命性進步,中東鐵路縮短了的地緣政治,都不再是大清帝國喜聞樂見的風景。

1897年4月3日,出生在漢堡一個職業(yè)樂師家庭的勃拉姆斯逝世。為紀念這位德國音樂史上最后的古典主義作曲家,漢堡港的所有船只都為之鳴笛并下半旗。只是這時候還沒有人預(yù)測到,幾個月之后,這里將因為膠州灣的被占領(lǐng),成為德意志帝國連接中華帝國的最重要出???。許多人和許多貨物從這里出發(fā),漂洋過海進入青島。

1897年是丁酉年,大清國土地上悄無聲息地出生了幾個肖雞的人,比如王統(tǒng)照、宋美齡、戴笠。當時人們并不知道,后來他們會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并和膠州灣邊上的青島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頭頂著文學研究會的招牌和幾米袋文章,成年后的王統(tǒng)照理所當然地成了青島的文學領(lǐng)袖,直到他不喜歡的國民政府成為“沉船”。不論母親在青島逝世前還是以后,宋美齡一直專一于蔣介石和國民黨,至死不渝。戴笠則從青島踏上了不歸路,失去了與他服務(wù)的政權(quán)一起亡命臺灣的機會。這些發(fā)生在1911年以后的恩恩怨怨,大清帝國是看不見了,它死在那一年的秋天。驚心動魄的葬禮上,有一杯孫中山從倫敦帶來的苦咖啡,杯碟上寫著民族、民權(quán)、民生,旁邊是一柄毛瑟步槍模樣的勺子。

丁酉似乎波瀾不驚,又到處都是預(yù)兆。伴隨著各種似乎完全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情的交織出現(xiàn),1897年就這樣赤裸裸地來了,最終給患有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膠州灣以銘心刻骨的疼痛。

距離1897年的11月14日百年之后,當我們能以后人的理性與認知力,去探尋那個遠比今天寒冷許多的日子里所發(fā)生的一切時,歷史的原本軌跡早已面目全非。人們不知道,如果1897年這個平常的冬日如同往日一樣度過,青島后來的歷史會是什么樣。今天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小心翼翼地去拼接膠州灣屋檐下被強力擊碎的冰凌,破解這個改變了漁村走向的日子里所發(fā)生的軍事占領(lǐng)事件的原委,去體味這其中難以言敘的沉重、悲涼與無可奈何。這個過程,像浸泡在咖啡里的阿司匹林,對疼痛有效,對記憶無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