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的生日
舊歷正月到臘月,月月都有節(jié),節(jié)節(jié)都變著法吃,每吃必不同。六月六這一天,節(jié)日最奇,家家給那又黑又瘦又小的螞蟻過生兒。聽村上人說城里人尖酸,從來舍不得給螞蟻過生兒,后來聽城里人說,到處是水泥地、柏油路,難見螞蟻的影兒。
螞蟻過生兒不吃雞蛋不吃撈面條,專挑碎饃花。一大早,烙焦饃的面還沒和好,就把院里掃得異常干凈,螞蟻們也格外精神,只是等得有些不耐煩,亂了隊形,東覓西找起來。烙焦饃偏是慢性活,火不能太烈,烈則饃易糊而變黑,火要微而弱,饃才能焦而凈,不見一個糊花兒。終于和螞蟻一樣的心情盼熟了一張焦饃。圓圓的,白凈里透焦黃,雙手掄起似光輪飛轉(zhuǎn),如捧中秋明月。
平日節(jié)儉慣的鄉(xiāng)人們,這一天的浪費也很節(jié)制。奶奶吃焦饃時,把布衫的前襟襯在雙腿上,很小心地吃進嘴里。這焦饃是專為螞蟻準(zhǔn)備的,奶奶偶爾也慷慨地掉下一星兩點饃花,不致讓繞著她團團轉(zhuǎn)的螞蟻太無望。這一天,掉到地上的饃就不能再拾,那已經(jīng)成了螞蟻的東西了。
我們則是圍著螞蟻轉(zhuǎn)。還故意把饃弄碎,放在螞蟻的周側(cè)。饃在嘴里嚼得生生脆響,饃花窣窣落地,螞蟻忙碌碌。碰到大些的饃花,幾個螞蟻就合伙搬運,小小的螞蟻顯得饃花那么巨大,很像一座大山;艱難地搬到窩前,竟無法進入,看那急慌的樣子,楚楚地可憐。
讀錢鐘書《管錐編》方知,蟻穴雖小,古人尚能從中做出大文章,把個螞蟻窩說得有滋有味輝輝煌煌。錢著引《搜神記》“夏陽廬汾,字士濟,夢入蟻穴,見堂宇三間,勢甚?;?,題其額曰‘審雨堂’”,還說有諸女子在堂內(nèi)歡宴,忽遇大風(fēng)折斷庭院槐枝。后來“審雨堂”成了騷客們寄興托志的典故。張皋(皋左有山字旁):“十年炬赫南柯守,竟日歡娛審雨堂”,方回:“審雨堂中知是夢,未須豪橫詫衰翁”,譚嗣同:“去聲雁天夕,雨夢蟻堂秋”……讀后惑然不解的是,這些雅人高士為何把想象的觸須延伸到螞蟻窩里去?螞蟻有知,當(dāng)會把這看成反諷而愧不見天的。細(xì)如絲線,連自己的生日禮物都帶不進去的蟻穴,經(jīng)過一番演義,真敞如皇帝殿堂了。果若此,六月初六這一天,“審雨堂”里要再擺華宴了。小時候要是聽人把螞蟻窩說得這般華美,一定也會夢中游歷一番的,可惜知道得太晚,早絕了這份閑情,難得有那個福氣了。
偶然憶舊,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螞蟻尚有生日的事,連那螞蟻窩里頭的學(xué)問,都怪有意思。這源于先人們何種原始崇拜,又透射出了哪些心理積淀呢?倒是該在日后探究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