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你最美麗的時候遇見了誰?
這是“××膠囊”的一句廣告詞。我很佩服想出這句廣告詞的人。那天在電視屏幕上冷不丁地瞥見,我感覺到一種雷擊般的震撼,大腦里飛速閃過無數(shù)的青春往事。
我想,美麗是個積極、陽光的詞匯,它不是女性特有的專利。男人也有最美麗的時刻。當代難得的一個真正的思想者、已故作家王小波有本很有影響的中篇小說《黃金時代》,講述的主人公是插隊知青王二與陳清揚最美麗時候的愛情。當中年王二與中年陳清揚在賓館重溫舊情之后,回望當年的歲月,不得不發(fā)出“美人遲暮”的感嘆。所有的愛,都已經(jīng)湮沒在青春記憶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記憶也變得遙遠和模糊,只是在偶爾間想起。
年輕是美麗的,因為年輕。美麗是不需要理由的,因為美麗。
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不可復制、不可返回的時代;是一個讓中年、老年的時候,回想起就有淚水和疼痛的時代。
你遇見了誰呢,在你最美麗的時候?
女人的一生,稱得上美麗的時間非常短暫。18歲,20歲,22歲,就這么幾年吧。再往后的年齡就需要修飾,純真漸漸地從眉眼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滄桑之美。笑容是淡淡的,眉毛是高挑的,目光含蓄著,左讀右讀能讀出不同的答案。年輕的時候我曾經(jīng)被這樣的滄桑感迷戀,盼望有朝一日也能從心愛的人身上感悟那種沉沉的氣韻。
那樣的美麗你也許有過。那時候你遇見了誰?
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也許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久遠得讓記憶模糊,如同霧氣中的玻璃一樣,伸出手指,劃一下,便會出現(xiàn)清晰的一道痕跡,只是沿著手指,會有大顆的水滴落下來。
那天獨自駕車出去,汽車上高架,過隧道,我突然看見旁邊擦身而過的另外一輛公交車,在那輛車子的背后印著一句話:二十多年過去了,而青春從來沒有消失過。
那一刻,我差點掉下了眼淚。
如同一個美麗的水晶球,那是我們所有孩提時代曾經(jīng)的夢境,如同愛麗斯夢游仙境??墒牵L大了的愛麗斯丟失了鑰匙,她是該難過地蹲下來哭泣還是繼續(xù)勇敢地往前走?
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選擇孤獨地行走,沒有牽掛,沒有束縛,我會一個人快樂地活著。
可是為什么你在嘻嘻哈哈的人群中突然就沉默了?為什么在騎車或是駕車的時候看見個熟悉的背影就難過?為什么看一本曾經(jīng)看過的書、一部曾經(jīng)看過的電影就止不住地傷心?為什么還是習慣一個人站在空曠的草坪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陰霾的天空?……
漸漸地你開始明白,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突然會發(fā)現(xiàn),原本費盡心思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記了。
一個人總要忘記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記住另外的一些事情。
如同有人要靠近自己的身邊,必定會有人要離開。
如今我站在鏡子前,看見自己臉上日復一日的沉默和寡淡,明白了美麗永遠不會屬于中年,它是十幾、二十歲的女孩子的專利,它跟毛茸茸的皮膚和燦爛的笑容附屬在一起,讓人乍一碰見,心里會有轟的一聲輕響,如陽光炸開一樣??梢惶焯鞉暝诂嵥榈氖聞蘸陀钩5纳钪校利愔饾u遠去,歲月把一個青春少年磨礪成一個沉默的中年人。
有時我們?nèi)说木駷槭裁磿绱瞬豢耙粨裟兀繛槭裁淳筒荒艹惺芤稽c生命之重負呢?怎么就不理解一個人肉體或精神的痛楚是證明你還活著,要知道一個人的誕生是多么不容易?。?/p>
回溯我們誕生的過程,兩組生命基因的嵌合,真是充滿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機遇的產(chǎn)物。
畢淑敏在她的《我很重要》一文中自述道:
常常遙想,如果是另一個男人和另一個女人,就絕不會有今天的我……
即使是這一個男人和這一個女人,如果換了一個時辰相愛,也不會有此刻的我……
即使是這一個男人和這一個女人在這一個時辰,由于一片小小落葉或是清脆鳥啼的打攪,依然可能不會有如此的我……
我們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壘就的金字塔的頂端。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還有權利和資格說我不重要嗎?
你我都很重要。但是生活中充滿了無窮的變數(shù)——我們難以掌控的變數(shù)。很遺憾,不幸的概率往往會光顧那些對各種潛在的災難、危險缺乏警惕的人?;叵脒@些年那些接受我采訪的受害者的遭遇,幾乎所有人都是往事不愿再提。望著他們追悔莫及的神情,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過于殘忍——為什么要揭開那些經(jīng)過艱難的自我修復才愈合的傷疤呢?
他(她)們也曾美麗過,他(她)們在自己最美麗的時刻遇到了誰?
很不幸,他們遇到了騙子。
其實,被騙子洗掠的何止是錢財,更有感情!當噩夢醒來,我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世界上,我們該相信誰?還能相信誰?還要不要相信誰?
圣經(jīng)中有一段談愛的文字:
愛是耐心的,愛是善良的。愛不嫉妒,不自吹自擂,不自高自大。愛不粗魯,不自私自利,愛不是暴躁的,不記別人的過錯。愛不喜歡邪惡,愛為真理而歡欣。愛包容一切,愛總是信任,愛總是希望著,愛一貫是堅強的。
恕我冒犯,即使你相信上帝,上帝兒子的這些教導仍然是一個凡人很難到達的境界。
王小波在一篇小說里說:“人好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的書來看。”所以看什么樣的書,也可以看出你的品位和性情。自然地,不同的年紀,挑選的眼光也會有所不同。至于究竟怎樣才算一本好書,最后還是根據(jù)看書人自己的標準。這方面愛情有些盲目性,這與年齡、閱歷沒有關系。往往長輩、首長、同事認為是一本不夠好甚至有點糟糕的書,當事人卻覺得是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渴望,讀者朋友,在你最美麗的時刻以及遠離美麗的日子里,選對那本“書”,可以享受愛的溫暖、情的真摯,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快樂片段,少一些痛苦和煩惱。
正基于這些想法,你就有看這部作品的必要?;蛟S,它能減少你遭遇不幸的概率。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