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后漢書》序
《隋書·經(jīng)籍志》:《后漢書》一百三十卷,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短茣に囄闹尽吠帧朵洝芬痪??!杜f唐志》三十卷。承字偉平,山陰人,博學洽聞,嘗所知見,終身不忘;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見《吳志·妃嬪傳》并注?!逗鬂h書》宋時已不傳,故王應麟《困學紀聞》自《文選》注轉引之。吳淑進注《事類賦》在淳化時,亦言謝書遺逸。清初陽曲傅山乃云其家舊藏明刻本,以?!恫苋?,無不合,然他人無得見者。惟錢塘姚之骃輯本四卷,在《后漢書補逸》中,雖不著出處,難稱審密,而確為謝書。其后仁和孫志祖,黟汪文臺又各有訂補本,遺文稍備,顧頗雜入范曄書,不復分別。今一一校正,厘為六卷,先四卷略依范書紀傳次第,后二卷則凡名氏偶見范書或所不載者,并寫入之。案《隋志》錄《后漢書》八家,謝書最先,草創(chuàng)之功,足以稱紀。而今日逸文,乃僅藉范曄書,《三國志》注及唐宋類書以存。注家務取不同之說,以備異聞。而類書所引,又多損益字句,或轉寫訛異,至不可通,故后賢病其荒率,時有駁難。亦就聞見所及,最其要約,次之本文之后,以便省覽云。
[附]姚輯本《謝氏后漢書補逸》抄錄說明
《謝氏后漢書補逸》五卷 何夢華藏書 錢唐丁氏善本書室藏書今在江南圖書館
錢唐姚之骃輯,后學孫志祖增訂。前有嘉慶七年蕭山汪輝祖序云,“案吳淑進注《事類賦》狀在淳化時,已稱謝書遺逸。王應麟《困學記聞》云:謝承,父嬰,為尚書侍郎。原注:謝承《后漢書》,見《文選》注。是謝書在宋時已無傳本。康熙間,姚氏之骃撰《后漢書考逸》,中有謝書四卷;孫頤谷先生重加纂集,凡姚采者一一著其出處,誤者正,略者補,復以范書參訂同異,其未采者別為續(xù)輯一卷。證引精博,可謂偉平功臣矣?!庇謿w安嚴元照序云,“謝書于忠義隱逸,蒐羅最備,不以名位為限,其所以發(fā)潛德幽光者,蔚宗不及也?!庇钟兄S原序。是書為夢華鈔本,有“錢唐何元錫字敬祉號夢華又號蜨隱”,又“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兩印。
壬子四月,假江南圖書館藏本寫出,初五日起,初九日訖,凡五日。
[附]關于汪輯本《謝承后漢書》
謝承《后漢書》八卷,謝沈《后漢書》一卷,黟人汪文臺南士輯,并在《七家〈后漢書〉》中。有太平崔國榜序,其略云:“康熙中,錢唐姚魯斯輯《東觀漢記》以下諸家書為補逸,頗沿明儒陋習,不詳所自,遺陋滋多。孫頤谷侍御曾據(jù)其本為謝承書補正,未有成書。近甘泉黃右原比部亦有輯本,視姚氏差詳,終不賅備。黟汪先生南士,績學敦行,著書等身,以稽古余力,重為搜補。先生之友湯君伯玕,稱先生舊藏姚本,隨見條記,丹黃殆徧。復慮未盡,以屬弟子汪學惇,學惇續(xù)有增益。學惇歿后,藏書盡售于人,湯君復見此本,已多脫落。亟手錄一過,以還先生之子錫藩。錫藩奉楹書,客江右,同歲生會稽趙撝尗言:先生所據(jù)《北堂書鈔》,乃朱氏潛采堂本,題曰《大唐類要》者也,歸錢唐汪氏振綺堂。辛酉亂后,汪氏藏書盡散。浙中尚有寫本,為孫氏冶城山館物,后歸陳蘭鄰大令家,近亦鬻諸他氏,遠在閩中,無從叚閱,異日得之,當可續(xù)補數(shù)十條”云。歲壬子夏八月叚教育部所藏《七家后漢書》寫出,初二日始,十五日畢。
[附]汪輯本《謝承后漢書》校記
元年十二月十一日,以胡克家本《文選》校一過。十二日,以《開元占經(jīng)》及《六帖》校一過。十三日,以明刻小字本《藝文類聚》校一過。十四日,以《初學記》校一過。十五日,以《御覽》校一過。十六至十九日,以范曄書校一過。二十至二十三日,以《三國志》校一過。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以《北堂書鈔》校一過。二十八至三十一日,以孫校本校一過。元年一月四日至七日,以《事類賦》注校一過。
題注:
本篇據(jù)手稿編入,寫于1912年9月。初未收集,后收入《魯迅輯校古籍手稿》。1912年4月,魯迅在南京教育部工作時,從江南圖書館借得何夢華抄本《謝氏后漢書補逸》,并抄錄一冊。1912年5月,魯迅隨教育部到北京工作,8月2日至15日,魯迅又抄錄從教育部圖書室借來的汪文臺輯本《謝承后漢書》共八卷。12月,魯迅以汪輯本為底本進行???,先后以《文選》《開元占經(jīng)》《六帖》《藝文類聚》《初學記》《御覽》校一過,又以范曄《后漢書》《三國志》《北堂書鈔》《事類賦》注校一過,用功甚勤。魯迅的校本訂正了許多前人的錯誤,并發(fā)現(xiàn)了若干新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