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川略志第一

龍川略志譯注 作者:(宋)蘇轍


龍川略志第一

夢中見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

予幼居鄉(xiāng)閭[1],從子瞻[2]讀書天慶觀[3]。治平[4]初,在京師夢入三清殿[5],殿上老子像高三二尺,狀甚異,能與人言,問者非一也。予亦謁而問焉,謂予曰:“子知楊綰[6]乎?”曰:“唐之賢相也?!薄白又咣?sup>[7]、嚴震[8]乎?”曰:“郢文臣,震功臣也。”“三人孰賢?”曰:“郢、震雖賢,其不及綰遠矣?!痹唬骸按巳私越K尚書仆射[9],然綰不至上壽,而郢、震皆耆艾[10]乃死,子知其說乎?”曰:“不知也。”曰:“綰好殺生,而郢、震皆不殺,此其所以異也。子其志[11]之!”予夢中固不詳三人之然否也,起閱《唐書》,三人官秩[12]、壽考[13]皆信,獨不見好殺與否耳。

【注釋】

[1] 鄉(xiāng)閭: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因以“鄉(xiāng)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此處指家鄉(xiāng)、故里。

[2] 子瞻:蘇轍之兄蘇軾,字子瞻。

[3] 天慶觀:眉山城道觀,蘇軾、蘇轍兄弟幼年時在天慶觀隨道士張易簡讀書。蘇軾有《道士張易簡》一文記其師從張易簡之事。

[4] 治平:宋英宗年號。

[5] 三清殿: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個道觀都必須供奉。三清殿內(nèi)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6] 楊綰:字公權(quán),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唐代名相,醴泉令楊侃之子。楊綰出身華陰楊氏,早年以聰慧聞名,中舉后授太子正字。天寶十三年(754),參與玄宗親自主持的考試,因成績優(yōu)異升任右拾遺。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楊綰前往唐肅宗所在的靈武,隨后歷任起居舍人、職方郎中、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代宗李豫鏟除元載一黨之后,拜楊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任宰相。

[7] 高郢:字公楚,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大臣。九歲通《春秋》,能屬文。寶應初年,及進士第。累遷刑部郎中,改中書舍人,后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拜太常卿。貞元十九年(803)冬,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順宗即位,轉(zhuǎn)刑部尚書,出鎮(zhèn)華州。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冬,復拜太常卿,除御史大夫,以尚書右仆射致仕。六年(811)七月卒,年七十二,追贈太子太保,謚號貞。

[8] 嚴震:字遐聞,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人。唐代中期名臣。嚴震出身世代農(nóng)家,早年捐財?shù)霉?,擔任劍南?jié)度使嚴武的幕僚。歷任渝州刺史、鳳州刺史,政績被舉為山南第一,朝廷賜爵鄖國公。建中三年(782),嚴震升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胺钐熘y”時,嚴震派兵迎接唐德宗入梁州。旋即進封馮翊郡王。他勸課農(nóng)桑,以供給六師。長安光復后,進位檢校尚書左仆射。隨后,出任興元尹。貞元十二年(795),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貞元十五年(799),嚴震去世,年七十六。追贈太保,謚號“忠穆”。

[9] 尚書仆(pú)射(yè):尚書省的副官,尚書令為虛職后,尚書仆射成為尚書省的長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為名副其實的首席宰相。

[10] 耆艾:古以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泛指老年人。

[11] 志:記住。

[12] 官秩:官吏的職位或依品級而定的俸祿。

[13] 壽考:壽命。

【譯文】

小時在家鄉(xiāng),我跟隨兄長子瞻在天慶觀讀書。治平初年,我在京城夢見自己進了天慶觀三清殿。殿上塑的老子像有兩三尺高,樣子很奇怪,能夠同人講話,問他的人不止一個。我也上去向老子拜問,老子對我說:“你知道楊綰嗎?”我回答說:“楊綰是唐朝的一位賢明宰相?!崩献佑謫栁遥骸澳阒栏咣?、嚴震嗎?”我說:“高郢是唐朝的文臣,嚴震是唐朝的功臣?!崩献咏又鴨栁遥骸斑@三個人誰賢德?”我說:“高郢、嚴震雖然賢德,但遠遠趕不上楊綰?!崩献勇犃宋业幕卮穑瑓s不以為然地說:“他們?nèi)穗m然都在宰相的位置上離開人世,但是楊綰未到高壽,而高郢、嚴震則都是到了老年才死,你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我說:“不知道?!崩献诱f:“楊綰喜好殺生,而高郢、嚴震都不這樣,這就是他們?nèi)齻€人壽命不同的原因。你好好記著!”我在夢中的確不是很具體地了解這三個人的情況是否是老子說的那樣,夢醒后,我起來翻閱《唐書》,從《唐書》寫的內(nèi)容看,這三個人的官位、壽命都與老子說的相符,只是沒有關(guān)于他們誰喜好殺生、誰不喜好殺生的記載罷了。

燒金方術(shù)不可授人

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1],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2]終日。有二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shù)[3],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僧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弊诱霸唬骸拔岵缓么诵g(shù),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

是時,陳希亮少卿[4]守扶風,平生溺于黃白[5],嘗于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奔闯鲆痪頃唬骸按酥薪悦?,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但勿輕以授人。如陳卿,慎勿傳也?!弊诱霸S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shù)不足一分,試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6]中煅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但其色深淺班班[7]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

后偶見陳卿,語及此僧,遽[8]應之曰:“近得其方矣?!标惽潴@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慎為之?!标惞?sup>[9]應曰:“諾!”未幾坐[10]受鄰郡公使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后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11],子瞻問曰:“少卿昔竟嘗為此法否?”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12]而沒,乃知僧言誠不妄[13]也。

后十余年,謫居筠州。有蜀僧儀介者,師事克文禪師。文之所至,輒為修造,所費不貲[14],而莫知錢所從來。文秘其術(shù),問之,不以告人。介與省聰禪師善,密為聰?shù)榔浞剑箢惙鲲L開元僧所傳。然介未嘗以一錢私自利,故能保其術(shù)而無患。

【注釋】

[1] 子瞻嘗從事扶風:扶風,今陜西鳳翔縣。蘇軾嘉祐六年(1061)至嘉祐八年(1063)任鳳翔簽判。

[2] 循壁:循同“巡”。循壁,在壁前來回走動。

[3] 藥術(shù):煉金術(shù)。煉金術(shù)是使用化學藥物,運用化學方法,使銅一類的賤金屬變成黃金一類的貴金屬。

[4] 陳希亮少卿:陳希亮,字公弼,眉州青神縣人。嘉祐八年(1063)任鳳翔太守,后在宋英宗治平年間任太常少卿。

[5] 黃白:黃金白銀,也指道家有燒煉丹藥點化金銀的法術(shù)。

[6] 甘鍋:即坩堝,熔化和精煉金屬液體以及固液加熱、反應的容器。

[7] 班班:同“斑斑”,斑點多。

[8] 遽:倉促。

[9] 姑:姑且,暫且。

[10] 坐:定罪,由……而獲罪。

[11] 陳公子慥在黃:陳慥,字季常,陳希亮第四子。居于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黃州區(qū))之歧亭,常信佛,飽參禪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與蘇軾是好友,常與蘇軾論兵及古今成敗。

[12] 指癰:指上長一種叫癰的毒瘡。

[13] 不妄:不假。

[14] 不貲:不可計量,表示多或貴重(多指財物)。

【譯文】

我的兄長子瞻曾在扶風為官,扶風的開元寺里有很多古畫,子瞻自小就喜歡畫畫,常常獨自騎馬來到寺中,在畫壁前來回走動欣賞古畫,一看就是一天。有兩位老僧出來向子瞻拜請道:“我們的小院就在近旁,能去看看嗎?”子瞻很高興地跟隨他們到了小院。老僧對子瞻說:“我平生喜好煉藥術(shù),我有一個能用朱砂將成色很差的金子化煉為成色很好的金子的方子。我應當將這方子傳給人卻又擔心找不到可傳之人,我覺得你可以傳,所以想見一見你。”子瞻對老僧說:“我不喜歡這種煉金術(shù),即使傳給我,我也不會拿來煉金?!崩仙f:“對這個煉金方子,知道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拿來實施,你如果不拿來煉金,那就正好可以傳給你了?!?/p>

這時,太常少卿陳希亮出外任扶風太守,陳太守平生喜好黃金白銀,自然也就沉溺于道家燒煉丹藥、點化金銀的法術(shù)。他曾經(jīng)向開元寺的老僧求取煉金藥方,可老僧沒有給他。子瞻對老僧說:“陳太守向你要這方子你卻不給他,我不要你卻要給我,為什么呢?”老僧回答說:“我不是不喜歡陳太守,我只是害怕他拿到這方子就會去實施罷了。我過去曾把這方子傳授給人,可拿這方子去煉金的,有的是馬上就死了,有的是家里人死了,有的是丟官了,所以不敢輕易將它傳授給人?!崩仙f完,當即拿出一卷書給子瞻,并對子瞻說:“這里面都是有名的方子,其中有一則就是化金方。我知道你一定不肯輕易拿它實施,只是請你不要隨便將它傳授給人。比如陳太守那樣的人,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傳授給他?!弊诱按饝恕;氐郊抑泻?,子瞻看了這個方子,方子上寫道:用一兩成色很淡的金子,這金子里含金的成分不足純金的十分之一,然后加上一錢朱砂,再加上各種藥一齊放入坩堝中煅燒,等它們?nèi)刍婉R上傾倒出來,金子、丹砂全都沒有損耗,只是顏色深深淺淺、斑斑駁駁夾雜在一起,接著再將它們放在坩堝里熔煉,直到金子的顏色均勻了才算完成。

后來子瞻與陳太守相見,偶然談到開元寺的老僧有煉金方的事,倉促之中子瞻說:“我近來得到了這個方子?!标愄爻泽@地問子瞻:“你從哪里得到這個方子?”子瞻詳細告訴陳太守是怎樣得到這個方子的,并向他說明老僧不想輕易將方子傳授給人的想法,所以沒有拿方子給陳太守看??申愄貐s堅持請求要子瞻的方子,子瞻不得已只好給他。陳太守拿去一試,的確靈驗。子瞻十分后悔地對陳太守說:“我沒有可惜把這個方子給了你,我只是感到對不起老僧罷了,你一要謹慎地對待這個方子。”陳太守暫且答應說:“行!”此后不久,陳太守因收受相鄰州郡送來的酒而犯法,以收取不正當財物的罪名被免了官,離開了扶風。子瞻懷疑他是因為使用了化金方子才落得這樣的下場,自己為此感到深深的悔恨。后來子瞻謫居黃州,陳希亮的兒子陳慥也在黃州,子瞻問陳慥說:“少卿先生過去究竟用沒用這個方子來煉金?”陳慥回答說:“我父親丟官以后到了洛陽,無錢買房,于是就大肆地用這方子煉金?!比欢愊A磷罱K卻手指上生毒瘡而死去,這才知道老僧說的話確實不是虛妄的。

以后十多年,我謫居到筠州。有個蜀中的僧人叫儀介,他是克文禪師的徒弟。克文禪師走到哪里,就為那里修造寺廟,每次修造花費巨大,可是沒有誰知道克文禪師的錢是從哪里來的??宋亩U師對自己的方術(shù)十分保密。問他,他也不會回答。儀介和尚同省聰禪師關(guān)系很好,便悄悄地向省聰禪師說了他的師父克文禪師的秘方,從儀介說的內(nèi)容看,克文禪師的方子與扶風開元寺老僧所傳的方子基本相同。但是儀介和尚因為不曾拿一分錢來為自己所用,所以才能夠持有這個法術(shù)并且自己也沒有什么禍患。

養(yǎng)生金丹訣

予治平末泝峽[1]還蜀,泊舟仙都山[2]下,有道士以《陰真君長生金丹訣》[3]石本相示,予問之曰:“子知金丹訣否?”道士曰:“不知也。然士大夫過此,必以問之,庶有知之者?!庇杓哑湟?,試問以燒煉事,對曰:“養(yǎng)生有內(nèi)外。精氣,內(nèi)也,非金石所能堅凝;四支、百骸,外也,非精氣所能變化。欲事內(nèi),必調(diào)養(yǎng)精氣,極而后內(nèi)丹成,內(nèi)丹成,則不能死矣。然隱居人間久之,或托尸假而去,求變化輕舉,不可得也。蓋四大,本外物和合而成,非精氣所能易也。惟外丹成,然后可以點瓦礫,化皮骨,飛行無礙矣。然內(nèi)丹未成,內(nèi)無以受之,則服外丹者多死,譬積枯草弊絮而置火其下,無不焚者?!庇枭跎破湔f,告之曰:“昔人有服金丹不幸赴井而死,既而五臟皆化為黃金者。又有服玉泉,死于盛夏,而尸不敗壞者,皆無內(nèi)丹以主之也。子之說信然[4]哉?!?/p>

后十余歲,官于南京[5],張公安道[6]家有一道人,陜?nèi)艘?,為公養(yǎng)金丹。其法用紫金丹砂,費數(shù)百千,期年乃成。公喜告予曰:“吾藥成,可服矣?!庇柚^公何以知其藥成也。公曰:“《抱樸子》[7]言:藥既成,以手握之,如泥出指間者,藥真成也。今吾藥如是,以是知其成無疑矣?!庇铻楣老啥妓?,謂公曰:“公自知內(nèi)丹成,則此藥可服,若猶未也,姑俟[8]之若何?”公笑曰:“我姑俟之耶。”

【注釋】

[1] 泝峽:逆長江三峽而上。

[2] 仙都山:在今重慶豐都,豐都古屬忠州,山上有道觀。

[3] 《陰真君長生金丹訣》:又名《忠州仙都觀陰真君金丹訣》,為東漢道士陰長生所著。金丹,中國古代煉丹術(shù)名詞,包括外丹和內(nèi)丹兩種。外丹是用丹砂(紅色硫化汞)與鉛、硫黃等原料燒煉而成的黃色藥金(還丹)其成品叫金丹。道教認為服食以后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老。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后多指修煉內(nèi)丹即把人體作爐鼎以體內(nèi)的精、氣作藥物用神燒煉,道教認為使精、氣、神凝聚可結(jié)成圣胎即可脫胎換骨而成仙。訣,就事物主要內(nèi)容編成的順口押韻的、容易記憶的詞句。

[4] 信然:真實可信。

[5] 南京:今河南商丘。商丘在北宋時先為宋州,后升為應天府,后又升為南京,為北宋陪都。

[6] 張公安道:張方平,字安道,號“樂全居士”,謚“文定”,北宋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北宋名臣。張方平很賞識蘇軾、蘇轍兄弟,與三蘇父子私交甚好。熙寧十年(1077),蘇轍隨南京留守張方平任簽書應天府判官,文中所寫“官于南京”即指此。

[7] 《抱樸子》:東晉葛洪所撰,分為內(nèi)、外篇。今存“內(nèi)篇”20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箓等事,“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

[8] 俟:等待。

【譯文】

治平末年,我在坐船溯長江三峽回蜀的途中,泊船于豐都的仙都山下,有個道士拿一本《陰真君長生金丹訣》石刻本給我看,我問他:“你知道金丹訣嗎?”道士回答說:“不知道。但是凡是有士大夫經(jīng)過這里,我一定要問這個問題,可能會碰上有知道的?!蔽覍Φ朗康幕卮鸷苜澷p,試著問他關(guān)于燒煉養(yǎng)生金丹的事,道士回答說:“養(yǎng)生要分內(nèi)外。人的精氣,是內(nèi)在的,金石不能將它凝固;人的四肢、百骨,是外在的,精氣不能使它們產(chǎn)生變化。要想煉好內(nèi)丹,必須要調(diào)養(yǎng)精氣,精氣調(diào)養(yǎng)到了極點后內(nèi)丹才算煉成,內(nèi)丹煉成后,人就不會死了。但是由于這煉丹之人在人世間隱居的時間較長,所以他想借把尸骸留下,自己成仙飛升離開人世,卻是無法成功。人的四肢本來是外物組合而成,人的精氣是不能將它們改變的。只有煉成了外丹,然后才可以點化瓦礫、皮囊、骨骸,身輕如燕,飛行也毫無阻礙了。但是如果只是煉成了外丹,內(nèi)丹還沒有煉成,你的內(nèi)在就無法承受,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去服用外丹,大多會死,這就像把枯草敗絮堆積在火下面,枯草敗絮沒有不被焚燒的?!蔽液苜澩朗康倪@一番說法,并告訴他說:“過去就有人服用金丹卻因為承受不了跳到井里淹死了,死后他的五臟都變成了黃金。也有人服用了玉泉,卻死在盛夏大熱之時,他的尸體一點也沒有腐爛,這些都是由于沒有煉成內(nèi)丹的緣故。你剛才的說法的確是可信的?!?/p>

這以后十多年,我在南京做官,張安道公的家里有一個道人,是陜西人,他替張公煉養(yǎng)金丹。他的方法是用紫金與丹砂來煉,花費的錢有上百千,一年后才煉成。張公高興地告訴我說:“我的丹藥煉成了,我可以服用了。”我問張公怎么知道丹藥煉成了。張公說:“《抱樸子》上說,丹藥煉成后,用手去握著它,它就像泥土一樣從手指間擠漏出來,這表明丹藥是真的煉成了?,F(xiàn)在我的丹藥就像這樣,因此我知道我的丹藥確實煉成而無可懷疑了。”我聽了張公的這番話后,便把十多年前仙都山道士告訴我的那番話說給張公聽,并對張公說:“你如果確信你自己的內(nèi)丹已經(jīng)煉成,那么,這丹藥就可以服用,如果還沒有煉成,最好等等看,你覺得怎樣?”張公聽了后,笑了一笑說:“我姑且等等吧?!?/p>

慎勿以刑加道人

予在王公君貺大名幕府[1],嘗有丐者,以大扇傷一婦人而盜其首飾,于法為強盜,當死。予訊之,盜曰:“我乃學道者,且善相手[2],魏[3]人多知我,我非盜也?!眴栔娙?,信然。然盜狀明白,不可諱[4]

予言之君貺,君貺曰:“道人勿加以刑。使來,吾自訊之?!奔丛唬骸按孙L狂人也,釋之。”

予退問丐者所從來,曰:“我利州[5]山峽民家子也。少病癩[6],父母棄我山中,三日哭不絕聲,嶺上有一人循微徑而下,顧憐我。我告之故,曰:‘吾家在谷中,汝茍能從我,為我拾薪汲水足矣?!雌饛闹?。因教導引行氣[7],數(shù)年,癩疾良愈。復謂我:‘汝宿業(yè)[8]厚,當終身勤苦,乃免于病。此非汝所居,出山行乞,勿與平人齒[9]。若美衣甘食,則病復作矣。然汝無以免饑寒者,誨汝相手,可以自養(yǎng),有余,即以與人,勿畜也。’我游四方久矣,未嘗敢違其言也。”

予以告君貺,君貺善待之。因為與言:“吾昔登科,謁退傅張公[10],公曰:‘君異日必貴,有道人犯法,慎勿刑也?!嵴埰涔?。公曰:‘吾少為射洪[11]令,縣方捕劫盜,弓手于山中執(zhí)一人,不知所從來,曰:‘此劫者也?!嵋暺淙朔莾慈艘?,命脫械釋之。官吏皆爭,吾告之曰:‘果劫也,吾任其咎。’其人既得釋,乃前問曰:‘公何以知我非劫也?’吾告之曰:‘吾視汝非劫者耳。’曰:‘公真不可得。我誠非劫,而跡似之。然我本學道,有師在山后,其徒僅十人,使我出市[12]藥,不幸而執(zhí)。今歸告師,三日復出見公矣。’如期即至,曰:‘我?guī)熎婀环?,使我召公入山學道。’吾笑曰:‘吾有官守妻子,未暇從汝師。’其人曰:‘我?guī)煿讨茨芤?。有藥在此,可日服一丸,藥盡,我復來見公?!幙蓴?shù)合許[13],貯以小合,如其言服之。藥盡,其人復至,問藥安在。曰:‘服之盡矣?!淙梭@曰:‘此藥有毒,他人服之必病,今不能病公。公真奇人也,今世必享上壽,貴極人臣,若求白日上升[14],則來世矣?!嶙源宋磭L以刑加一道人?!本L孰視[15]予曰:“君亦貴人也,勿忘張公之言。”予應之曰:“諾?!?/p>

后二十余年,予為戶部侍郎,稅居張公舊第之西偏,見公諸孫,道公將薨[16]之歲,有道人叩門,公見之曰:“此射洪故人也?!迸c之飲終日。留藥遺[17]公,退如逆旅,蟬蛻[18]而去。服其藥,則射洪所服藥皆下,命埋之第中三清堂后。沐浴,盛服,臥帳中,使妓奏琵琶,移時不止。發(fā)帳視之,公則蛻矣。

【注釋】

[1] 予在王公君貺大名幕府:王公君貺,王拱辰,原名王拱壽,字君貺,北宋開封府咸平(今河南省通許縣)人。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十七歲舉進士第一。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大名府。幕府,舊時將帥辦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王拱辰知大名府時,蘇轍在大名府做掌管勘問刑獄的推官。

[2] 相手:看手相。

[3] 魏:大名府在漢末為曹魏封地,故又稱其為魏。

[4] 諱:避諱。

[5] 利州:今四川廣元。

[6] 癩:此處指麻風病。

[7] 導引行氣:導引,又稱“道引”。導,指導氣,引,引動肢體,導引是肢體運動與氣息吐納的一種道家健身術(shù)。行氣,是早期道教的一種修煉方術(shù),也稱服氣、食氣、煉氣。

[8] 宿業(yè):同“宿孽”,前世的罪孽;舊有的罪孽。

[9] 齒:并列。

[10] 退傅張公:張士遜,字順之,號退傅,陰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說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名臣,在真宗、仁宗兩朝三次拜相??刀ㄔ辏?040)拜太傅,封鄧國公致仕?;实v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謚文懿。

[11] 射洪:今四川射洪縣。

[12] 市:買。

[13] 數(shù)合許:合(gě),容量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許,表示程度或大約接近某個數(shù)。

[14] 白日上升: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15] 孰視:注目細看。

[16] 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7] 遺(wèi):贈予。

[18] 蟬蛻:此處意為像蟬蛻殼一樣。

【譯文】

王君貺公知大名府時,我在他的手下做掌管勘問刑獄的推官。曾經(jīng)有個乞丐,用大扇打傷了一個婦人,還盜走這個婦人的首飾,按照刑律,這個乞丐的行為應定性為強盜,屬于死罪。我審問他,他說:“我是學道的,并且會看手相,大名府這一帶的人大多知道我,我不是盜賊?!蔽覇栔車娜?,大家都說是這樣的。然而此人盜竊婦人首飾的行為十分清楚,不能避諱。

我就把這事報告給王君貺知府,君貺對我說:“對道人千萬不要用刑。帶他來,我親自審問他?!本o接著君貺又說:“這是一個瘋癲的人,放了他?!?/p>

我從君貺那里回來后,把這個乞丐找來,詢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他說:“我本是利州山峽中老百姓家的兒子,小時得了麻風病,父母把我丟棄在山里,我哭了三天。這時,山嶺上有一個人順著山上的小路走下來,發(fā)現(xiàn)了我,問我為什么在這里。我便把自己得病而被父母丟棄的事告訴了他,他聽后很同情我,對我說:‘我的家在山谷中,你如果能跟隨我,只替我拾柴打水就可以了。’我馬上起來跟隨著他到了他家中,同他一起生活。于是他教我學習導引行氣的煉身之法,幾年過后,我的麻風病也痊愈了。他又對我說:‘你前一世的罪孽深重,這一世應當一輩子勤勞吃苦,才能不得病。我這里不是你長久居住的地方,你出山去行乞,千萬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般人。如果你穿得好吃得好,那么,你的麻風病就會復發(fā)了。然而你現(xiàn)在還沒有能解決自己衣食生活的手段,我教你怎樣看手相,你學會了可以用它來掙錢養(yǎng)活自己,如果掙的錢有多余,就把這錢給別人,千萬不要存起來?!页錾胶笤朴嗡姆胶芫昧?,從不曾違背他說的話?!?/p>

我把道人說的這番話告訴君貺,君貺也好好地招待他。君貺趁此給我說道:“我過去科考進士及第,去拜見恩師張退傅公時,張公對我說:‘你以后一定會顯貴,如果有道人犯法,你千萬要謹慎對待,不要用刑。’我聽后覺得奇怪,便向張公請教這其中的緣故。張公告訴我說:‘我年輕時任射洪縣令,該縣正到處搜捕竊賊強盜,捕快們在山里抓著了一個人,卻不知他是從哪里來的。手下人向我報告說:‘這個人是竊賊?!铱此幌袷莻€兇惡之人,便命手下人給他解開鐐銬釋放了他??h里的其他官吏都不同意放他,我對他們說:‘如果這個人真的是盜賊,我一個人承擔所有的過錯。’這個人被釋放后,就走上前來問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是竊賊呢?’我對他說:‘我只是看你不像竊賊罷了。’他聽后對我說:‘你真了不起。我確實不是竊賊,僅僅是行跡有些像竊賊罷了。然而我本是學道的人,我的師傅在山后面,我?guī)煾档耐絻簝H有十人,師傅派我出山買藥,不幸卻被抓了。我現(xiàn)在回去告訴師傅,三天后再出山來拜見您?!旌?,這個人如期來到我這里,對我說:‘我?guī)煾涤X得你很不平凡,讓我來召您進山學道?!衣牶笮α诵λf:‘我有官員職責和妻子兒女,哪里有空去跟隨你的師傅。’這個人說:‘我?guī)煾当疽仓滥悴豢赡芊畔卢F(xiàn)在的一切來學道。我這里給你帶來了一些丹藥,你可以一天服用一丸,藥吃完了,我再來看你。’這藥大約有幾合重,我用小盒將它們儲藏起來,按他的話服用。藥吃完了,這個人又來到我這里,問我藥在哪里。我說:‘吃完了?!泽@地說:‘這藥有毒,別的人吃了必定會得重病,你現(xiàn)在吃了卻平安無恙。你真是個奇人,這一世必定高壽,并且貴極人臣,但如果要想成仙上天,則只有來世了?!覐拇吮悴辉鴮θ魏我粋€道人用刑?!本L說完后,仔細看了看我,對我說:“你也是個貴人,千萬不要忘了張公的話?!蔽一卮鹫f:“好?!?/p>

二十多年后,我在京城擔任戶部侍郎,我租賃居住的房子在張公舊宅西邊一個偏僻的地方,我見到了張公的幾個孫子,他們告訴我說,張公將要辭世之年,有個道人來敲門,張公開門一看到他,便說:“這是射洪的老朋友?!睆埞攘艘惶斓木?,告辭時他留下些丹藥送給張公。他回到旅店后,像蟬蛻皮一樣,留下一堆衣服軀殼離開了。張公服了他的丹藥后,則幾十年前在射洪服的丹藥全都下了下來。張公命人將下下來的丹藥埋到宅邸中的三清堂后面,然后自己沐浴,穿上華麗的服裝,臥躺在帳中,叫樂妓奏彈琵琶。一個時辰過去了樂聲都沒有停止,家里人打開帳子一看,張公則是已經(jīng)脫去肉體軀殼,得道成仙了。

【述評】

《龍川略志第一》共四則,記了四件事,其中有關(guān)道家的三件,僧家的一件。乍看起來,記的都是與僧道有關(guān)的夢幻之境、燒金方術(shù)、養(yǎng)生金丹,顯得有些荒誕離奇,但如果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荒誕離奇的事都與官員有關(guān),而且這些官員還大多位高權(quán)重(楊綰、高郢、嚴震均是唐朝的宰執(zhí),而涉及本朝的陳希亮、王拱辰、張方平、張士遜,都算得上是北宋名臣),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四件事中,《夢中見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慎勿以刑加道人》都與官員如何對待百姓的生死、刑獄有關(guān),《燒金方術(shù)不可授人》與官員對待金錢財物有關(guān),而《養(yǎng)生金丹訣》也與官員如何修煉自身內(nèi)在的精氣神有關(guān),可以說,蘇轍通過這幾件事,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在官員該怎樣對待百姓生死、對待金錢財物、對待自身修煉等問題上的觀點看法,值得細細品味。

手中握有掌管百姓的生死大權(quán)的官員,該如何來對待百姓的生死呢?蘇轍在《夢中見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慎勿以刑加道人》中,用看似荒誕卻又含義鮮明的人和事,對這個問題做了具體回答。他先在《夢中見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中描寫了一個夢境,將唐朝的三個大官拿來比較,委婉地表達了官員應善待蒼生而不應好殺的觀點。蘇轍借夢中的老子之口說,楊綰、高郢、嚴震都是唐代的高官,在他們?nèi)苏l“賢”這點上,老子不同意蘇轍認為“郢、震雖賢,其不及綰遠矣”的看法,反而指出楊綰遠不如高、嚴二人“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綰好殺生”,“而郢、震皆不殺”,楊綰的壽命之所以遠不及高郢、嚴震二人長,就是因為楊綰“好殺”的緣故。關(guān)于楊綰是否“好殺”這點,蘇轍用夢醒來“閱《唐書》,三人官秩、壽考皆信,獨不見好殺與否耳”這樣的話來含蓄地表達對老子說法的贊同。他說,《唐書》中盡管沒有關(guān)于楊、高、嚴三人是否好殺這方面的記載,但里面說的有關(guān)楊、高、嚴三人官階的大小、壽命的長短均與老子所說相符,言下之意,老子的說法是可信的。蘇轍還借夢中老子對他說的“子其志之”的話,來表達自己要把善待蒼生、反對“好殺生”的做官準則銘記在心的思想。

如果說,蘇轍在《夢中見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中里關(guān)于楊、高、嚴三人“好殺與否”還無確切的證據(jù)的話,那他在《慎勿以刑加道人》這一篇文章里則以兩位本朝官員的慎用刑罰的事,來表述不濫殺無辜的正確性。這兩位官員一是時任大名知府的王君貺,一是年輕時任射洪縣令的北宋名臣張士遜,這兩位官員均是“勿以刑加道人”。乍看起來,“勿以刑加道人”似乎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兩位官員也似乎有枉法的嫌疑,但如果讀者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在“勿以刑加道人”的前面,還有一個“慎”字,而兩位官員在不對“道人”加刑上,無一不是圍繞著這個“慎”字在執(zhí)法的。我們先來看王君貺不“加刑”的那位道人,該道人本是“盜狀明白”,可他是不是真正的盜賊呢?從道人的自述與他平日的一貫行為以及“眾人”的證言這三方面綜合起來看,道人應該不是盜賊,而他所謂清楚明白的“盜狀”,應該是在偶發(fā)精神失控的情況下所為,這就是王君貺所說的“此風狂人也”。按照古今中外的律法,精神失常者的行為,一般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王君貺正是依照恩師張退傅公“慎勿以刑加道人”的教誨對 “盜狀明白”的道人全部情況作了綜合研判后才釋放了道人,因此可以認定王君貺的做法不僅不枉法,而且還是官員以忠厚待民的體現(xiàn)。如果說王君貺不“加刑”的那位道人還算是“盜狀明白”的話,那張退傅公釋放的那位道人連“盜狀”都沒有,更不該“加刑”了。這個道人只是在射洪縣大面積搜捕盜賊的情況下,僅僅因為“不知所從來”,當?shù)厝瞬徽J識他,就覺得他形跡可疑,而把他看成盜賊抓了起來。張公通過對“弓手”抓道人時的情況匯報的判斷,再加上對“其人非兇人”的觀察,力排“官吏皆爭”的局面,以“果劫也,吾任其咎”的擔當,釋放了無辜被抓的道人,張公的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官員在刑獄上對百姓的慎重與忠厚。

為了凸顯官員應善待蒼生而不應好殺這一觀點,蘇轍在兩則文章中都用了對比的手法,“好殺生”的楊綰與“皆不殺”的高郢、嚴震的對比,“果劫也,吾任其咎”的張退傅公與“皆爭”的官吏的對比,這種對比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更鮮明地表達。

蘇轍的官員應善待蒼生而不應好殺這一觀點是他一貫堅持的,他在年輕時參加科考所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中,就肯定了“古之君子立于天下”,對民所采取的“罪疑者從輕,功疑者從重,皆順天下之所欲從”的忠厚待民之舉,對“圣人”在對待“天下之人”所采取的“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于信”的仁愛做法十分推崇。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蘇轍用《老子言楊綰好殺高郢嚴震皆不殺》《慎勿以刑加道人》來表達他“官員應善待蒼生而不應好殺”的觀點,其寫作目的是清楚明白的。雖然文章里面有“好殺”就壽命短,“不殺”就壽命長的因果報應等迷信說法,為今人所不認同,但對近千年前處于封建迷信時代的蘇轍,拿今人的思想去衡量,那也是有失公允的,更何況蘇轍《龍川略志第一》幾篇文章中肯定的那幾位官員的確壽命長,高郢72歲,嚴震77歲,王君貺74歲,都過了古稀之年,張退傅更為了得,竟活到了86歲,到了耄耋之年。因此可以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用“好人命長”這一帶有因果報應迷信色彩的說教來表達主題,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錢財面前,官員是廉潔自律還是貪財自利,蘇轍在《燒金方術(shù)不可授人》一文中也用一個帶有因果報應迷信色彩的故事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溺于黃白”的扶風太守陳希亮好不容易才得了一個“燒金方術(shù)”,這“燒金方術(shù)”雖然給他帶來了金錢,使他能買房置屋,可真正的結(jié)果則是一因收受相鄰州郡送來的酒而犯法,以收取不正當財物的罪名被免了官,二因大肆用“燒金方術(shù)”來煉金,得了手指生“癰”的重病而丟了性命。陳希亮太守可悲的結(jié)局似乎正應了開元寺老僧的“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的話,不過,這看似報應的故事卻表明了作者提倡官員廉潔自律、反對官員貪財自利的做官準則。為了突出這一觀點,蘇轍在文中還將自己的兄長蘇軾與陳希亮做了對比,樹立起一個廉潔自律官員的典范。文章的末尾也寫了克文禪師及其徒兒儀介和尚用“燒金方術(shù)”煉金卻安然無恙的事,此事雖然不關(guān)涉官員,但與陳希亮的結(jié)局相比較,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對比。這里需指出的是,蘇轍及其兄長蘇軾在他們的為官生涯中,一直秉持廉潔自律的做官準則,無論是在朝中官居高位還是在地方做一把手,都從未有過貪財自利的劣跡。這一點連他們的政敵也十分清楚,所以他們在攻擊彈劾蘇軾、蘇轍兄弟所列出的所謂“罪狀”中,幾乎不關(guān)涉錢財經(jīng)濟方面。說“幾乎”,意味著他們并非從未干過,熙寧四年(1071),在蘇軾連上兩篇《上神宗皇帝書》全面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后,引起了變法派的不滿。御史知雜事謝景溫誣奏蘇軾,說他在蘇洵去世,扶喪返川時,曾在舟中販運私鹽謀利,并追捕當時船工進行拷問,最終卻一無所得。這是蘇軾一生中所遭受的無數(shù)次誣陷的第一次,也是在經(jīng)濟錢財方面被誣的唯一一次。從此以后,蘇軾、蘇轍兄弟的政敵也變得“聰明”了,他們知道,對廉潔自律的兄弟倆,要想在經(jīng)濟錢財方面找突破口,那是徒勞的,所以他們以后攻擊蘇軾、蘇轍兄弟再也不關(guān)涉錢財經(jīng)濟了。

《龍川略志第一》中還有一篇《養(yǎng)生金丹訣》講的是道家煉丹的事,雖與做官的職責品行關(guān)系不大,但仙都山道士那番關(guān)于內(nèi)丹外丹的見解以及蘇轍與張方平的一席談話,也似乎含有官員應著重修煉自身的精氣(“內(nèi)丹”)的意味。

綜上所述,《龍川略志第一》里雖然講的都是僧道的一些“燒金”、煉丹、因果報應等近乎荒誕的事,但卻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蘇轍在官員應秉持什么樣的官品、人品方面的觀點與看法,在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大力提倡并實施反腐倡廉、整頓政法的今天,讀讀《龍川略志》里的這些文章,應該是有益處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