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川略志引

龍川略志譯注 作者:(宋)蘇轍


龍川略志引

予自筠[1]徙雷[2],自雷徙循[3],二年之間,水陸幾[4]萬里,老幼百數(shù)十指[5],衣食僅自致也。平生家無尤物[6],有書數(shù)百卷,盡付之他人。既之龍川,雖僧廬道室,法皆不許入。裒[7]橐中之余五十千以易民居,大小十間,補苴弊漏[8],粗芘[9]風雨。北垣[10]有隙地可以毓蔬[11],有井可以灌,乃與子遠荷鋤其間。既數(shù)月,韭、蔥、葵[12]、芥,得雨坌出[13],可菹可芼[14],蕭然[15]無所復事矣。然此郡人物衰少,無可晤語[16]者。有黃氏老,宦學家也,有書不能讀。時假其一二,將以寓目,然老衰昏眩,亦莫能久讀。乃杜門閉目,追思平昔,恍然如記所夢,雖十得一二,而或詳或略,蓋亦無足記也。遠執(zhí)筆在傍,使書之于紙,凡四十事,十卷,命之《龍川略志》。

【注釋】

[1] 筠:筠州,今江西高安市。元豐二年(1079),蘇轍受其兄蘇軾“烏臺詩案”牽連,被貶為監(jiān)筠州鹽酒稅,五年不得升調(diào)。紹圣元年(1094)七月,蘇轍由門下侍郎一再降為左朝議大夫、試少府監(jiān),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處分。

[2] 雷:雷州,今廣東雷州市。紹圣四年(1097)二月,蘇轍又被貶為化州別駕,安置雷州處分。

[3] 循:循州,今廣東龍川縣。元符元年(1098),蘇轍被移到循州安置。

[4] 幾:差不多,接近。

[5] 百數(shù)十指:十幾人。一人雙手為十指。

[6] 尤物:此處指貴重的東西。

[7] 裒(póu):聚集。

[8] 補苴弊漏:苴(jū),枯草;弊漏,破漏。用枯草修補破漏的屋子。

[9] 粗芘(bì):芘通“庇”。粗略庇護。

[10] 垣:矮墻。

[11] 毓蔬:養(yǎng)育菜蔬。

[12] 葵:又名露葵、滑菜。古者葵為五菜之主。

[13] 坌出:坌(bèn),并排。一齊生長出來。

[14] 可菹可芼:菹(zū),酸菜、腌菜;芼(máo),可供食用的野菜,此處指不必煮熟就可以吃的菜。

[15] 蕭然:寂寞,虛空。

[16] 晤語:會晤談話。

【譯文】

我從筠州遷徙到雷州,從雷州遷徙到循州,兩年間,水路陸路行了將近萬里。一家老小十幾口人,衣食勉強可以自己解決。平生家里沒有珍貴的物品,僅有的幾百卷書,也全都交給了別人。到了龍川后,按照朝廷的法規(guī),即使是僧道的寺廟,也不準許我入住。我用包囊中余下的五十千錢來換得一所民房,有大小房屋十間。我用枯草把破漏之處修補修補,也就可以粗略地遮風擋雨了。房屋的北邊矮墻處有一塊空地可以種菜,有口井可以澆灌,于是我與兒子蘇遠在這塊地上揮鋤挖土,播下菜種。幾個月后,韭菜、青蔥、葵菜、芥菜等各種菜蔬,在雨水的澆灌下一排一排地生長了出來。長出的蔬菜有的吃不完可以用來制作酸菜、腌菜,有的摘下來就可以現(xiàn)吃。這樣一來,不用我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種菜上,我就有些寂寞而無所事事了??蛇@個地方人物稀少,找不到能見面交談之人。有位姓黃的老人,是個官學人家,家中有書,他年紀大了很少讀。我有時去跟他借點來看看,但我也因老眼昏花,不能久讀。于是只好關門家中,閉上雙眼,追想過去。往事依稀,恍然如夢,好多事情都已模糊了。雖然還記得起一小部分,但也是有的詳細,有的簡略,大概也沒有什么值得記的。兒子蘇遠在旁邊執(zhí)筆,我讓他寫在紙上,總共記有四十件事,編輯成十卷,取名為《龍川略志》。

【述評】

《龍川略志引》(以下簡稱《引》)是蘇轍為其在龍川寫的一部筆記《龍川略志》作的序言,“引”即“序”,它講述了蘇轍貶徙至龍川后的生活情況和寫作《龍川略志》的緣起。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崩,宋哲宗親政,次年,受高太后信任的蘇軾、蘇轍兄弟先后被貶出朝廷。蘇轍貶居筠州(今江西高安),紹圣四年(1097),由筠州貶徙雷州,元符元年(1098),又由雷州貶至循州,這就是蘇轍在《引》的開頭說的“予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二年之間,水陸幾萬里”這一情況。蘇轍在《引》的前半部分談了自己一家老幼來到龍川后的衣食住行:衣食勉強可以自己解決;無房可住,只好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買得一所破舊的民房,并自己動手修補破漏,以避風雨;又同小兒子蘇遠開荒種地,收獲的蔬菜食用有余。整個描述,凸顯了蘇轍身處逆境卻無所畏懼、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的自強奮爭精神,文中“補苴弊漏,粗芘風雨”“韭、蔥、葵、芥,得雨坌出,可菹可芼”等句,充分表現(xiàn)出了作者身處逆境卻能樂觀瀟灑、從容面對的人生態(tài)度,著實令人欽佩。

《引》的后半部分則講述了自己寫作《龍川略志》的緣起,他說,一是因為自己和兒子開荒種植的蔬菜已食用有余,不需要自己再去做這樣的事,自己便有些無所事事而顯得寂寞冷落(“蕭然無所復事矣”),二是龍川這個地方“人物衰少”,找不到交談之人(“無可晤語者”),三是自己“老衰昏?!保鷦e人借幾本書來“寓目”,卻也不能久讀,所以在上述三種百無聊賴的情況下,只好“杜門閉目,追思平昔”,并把那些“十得一二”“或詳或略,蓋亦無足記”的往事,讓兒子蘇遠執(zhí)筆記下來,寫成了這部《龍川略志》。總之,歸結起來,蘇轍在告訴讀者,自己的這部筆記并沒有什么明確的寫作目的,只是自己為打發(fā)光陰而無事找事,僅僅是為了自我消遣而已。為了強調(diào)這點,蘇轍在《引》中用“蓋亦無足記也”來表明自己這部筆記所寫的都是些不值得記的事。

但果真如此嗎?非也。

凡是讀過《龍川略志》的人,都會明顯感覺到這部作品或含蓄委婉,或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政治主張。《龍川略志》共十卷,記往事三十九條,其中除《與王介甫論青苗鹽法鑄錢》一則是將論青苗與論鹽法鑄錢二事合為一條外,其余皆是一則記一事,共記四十件事。十卷中卷三至卷九主要是間接追論朝廷政事,講述自己及朝中大臣于熙寧、元豐、元祐年間在諸如新法、稅賦、刑法、選吏、外交、治河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上所持的觀點主張以及這些觀點主張的來由依據(jù)等“平昔”之事,雖然蘇轍只是客觀地記述下當時論政的情況而基本不直接評議誰對誰錯,但字里行間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堪稱春秋筆法。而卷一、卷二、卷十總共僅十一條,雖然談道家燒金、煉丹及養(yǎng)生、醫(yī)術乃至鬼神等事,但內(nèi)中仍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做官為人的觀點態(tài)度。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蘇轍《龍川略志》的寫作緣起絕不是為打發(fā)時光的隨意消遣之作,而是作者要借所記之事來表達自己的政見主張和人生態(tài)度。蘇轍之所以在《引》中把自己的真實動機隱藏起來,并在編輯這部筆記時將講述道家燒金、煉丹及養(yǎng)生、醫(yī)術乃至鬼神等內(nèi)容放在開頭與結尾,這些都是因為在當時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下,作為一個貶謫的罪臣,為了避免再次因言獲罪而不得已所做的一種掩飾而已,凡是讀過《龍川略志》的讀者,想來都是會體諒作者這一良苦用心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