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做事須從“有恒”下手

學透曾國藩 作者:高軼飛 著


凡做事須從“有恒”下手

【曾國藩語錄】

吾輩讀書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徹始徹終工夫。

于進德則持之以“敬”,于修業(yè)則貞之以“恒”。即時文一事,亦不可少有間斷,久之自然精進,猶長日加益而人不覺也。

【曾國藩軼事】

曾國藩早年并不是很有恒心的一個人。比如在書法方面,曾國藩就自稱是:“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于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彼麑⒕氉譄o恒無成看作自己的平生“三恥”之一。認識到這方面的缺陷后,曾國藩加強了自己的恒心練習。到同治元年(1862)時,曾國藩在家書中欣慰地說:“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日異而歲不同??梢娔隉o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經(jīng)過一段持之以恒的摹寫練習,曾國藩的書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國藩以“圣賢功夫”而廣受當時人的敬仰。其實,剛進入翰林院時的曾國藩是有許多性格和修養(yǎng)上的缺陷的。比如他愛與別人爭口舌之勝,暴燥易怒,愛下圍棋,玩物喪志,甚至還有抽煙的惡習。結(jié)交了唐鑒和倭仁兩位理學大師后,在這兩人的指導下,曾國藩開始修練“研幾”功夫。

所謂“研幾”就是在思想和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剛剛顯露出征兆和苗頭時,便不失時機地去認識、發(fā)現(xiàn)其發(fā)展趨勢,通過“克己”,將一切不符合圣道的私心雜念在剛剛顯露出征兆時即予以剔除,以便自己的思想能始終沿著圣賢所要求的方向發(fā)展,并將學術(shù)、心術(shù)與治術(shù)三者聯(lián)為一體,使學問得到增長,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為此,曾國藩每天將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書寫在日記上,以便隨時檢點和克制,這本身就是一個“恒”的功夫。

如他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八日的日記中寫道:“醒早,沾戀,明知大惡,而姑蹈之,平日之氣安在?真禽獸矣!要此日課冊何用?無日課豈能墮壞更甚乎?尚靦顏與正人君子講學,非掩著而何?”“平生只為不靜,斷送了幾十年光陰。立志自新以來,又已月余,尚浮躁如此耳日?”

日記中這樣的自責之語隨處可見。這種持之以恒的“研幾”功夫使曾國藩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缺點并痛加改正,對他的個人修養(yǎng)提高極大。

【智慧解讀】

在等不到花開的日子里,人們便開始找理由放棄,以至于與生活中的美失之交臂。下決心不是難事,有信心更是好事,然而才過了幾天,那懶散姿態(tài)便出來了……可見,人做事光有決心與信心還不夠,還需有恒心,恒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

人貴有恒。干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決心、恒心和耐心,少不了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這是成就事業(yè)的關(guān)鍵。否則,將一事無成。所謂“滴水穿石,鐵棒磨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曾經(jīng)說過:“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傻子”,因為這些人一旦認準目標,只管朝前走,于是走著走著便到達了目的地。相反,那些所謂聰明之人,因為腦子轉(zhuǎn)速太高,干事業(yè)左顧右盼,思東想西,結(jié)果到頭來一無所成。所以我們自己不妨就讓自己做個傻子,將自己看低一點,踏實做事持之以恒,只要認準的事,就不遺余力把它完成,把它干好,奮力追求成功的樂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