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sup>注1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sup>注2
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sup>注3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sup>注4
無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譯文
詞的境界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p>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這是“有我”的境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p>
這是“無我”的境界。
“有我之境”,是“我”觀察萬物,所以萬物都沾染了“我”的情感。“無我之境”,是以忘我的方式觀察萬物,所以看不出境界中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填詞,寫出“有我之境”的詞人較多,然而也不是不能夠?qū)懗觥盁o我之境”,要點(diǎn)只在于格局宏闊的詞人能夠自然達(dá)成罷了。
注釋
注1 出自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巳《鵲踏枝》: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cái)?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2 出自北宋詞人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郴(chēn)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3 出自東晉詩人陶潛《飲酒》二十首之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4 出自元代詩人元好問《穎亭留別》:
故人重分?jǐn)y,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
北風(fēng)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
壺觴負(fù)吟嘯,塵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