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細節(jié)把日子過成詩
一杯一盤所帶來的趣味
曾經(jīng)借居曼谷七年,我很慶幸自己能在一個真正溫柔的社會中教養(yǎng)女兒的童年,有許多關于生活美的教育,的確是在泰國那幾年受到的浸染最自然也最深刻。
重讀這篇舊文章,眼前出現(xiàn)的不只是這一杯一盤,還有許多閱讀生活時不該錯過的小悠閑與小趣味。
曼谷半島酒店的中國餐廳,色彩單純、陳設雅致,踏進門的感覺就像走進一個大書房,雖沒有書香,但的確有木香與茶香。臨河之面,一片片柚木青條川的門屏起自挑高的天花板,直落軟氈鋪地的花臺邊,空靈剔透得讓人只想以歡喜的心接迎麗日、靜觀園景。
有些興致特別高的中午,我們會過河到半島去吃午餐。一盤醉雞海蜇、幾款廣式點心和一杯好茶,就是質量俱佳的午飯。飲茶點心在香港,用料調味固然很好,但環(huán)境與氣氛的講究卻遠遠不如外移他國的餐廳,至少,一個“靜”字就真正難得。我知道這不是餐廳期待就一定如愿的部分,再好的地方也經(jīng)不起人聲嘈雜與杯盤狼藉的折騰,所以,我格外珍惜能在安適幽靜的“湄江”吃飯的感覺。
坐在隱約可聞的樂聲中環(huán)顧四壁簡靜的中國味,使我想起了四季更迭的希望——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雖然空間的中國味十足,但“湄江”的餐盤卻以西式的擺法來破題。餐桌上擺就的一個大盤上,有一條漿挺折花的雪白餐巾,待把餐布從盤上取下之后,盤上原被遮住的圖繪不禁博人會心一笑——是環(huán)繞一整圈的童戲百態(tài)圖,以“黑”“金”兩色的線條,工筆勾勒出繁復的圖案。群兒繞盤而來,一片天真,讓人想起詩句里的“閑看兒童捉柳花”;有趣的是,孩童們不是在“捉柳花”,原來,他們在放紙鳶。
一只魚形風箏引線乘風落在盤中央,看起來仿佛故事已經(jīng)完整。但“湄江”的想象力顯然不只如此,就在我端起從細瓷蓋碗里泡出的茶仔細品嘗之后,穿著一身墨綠軟緞唐裝的侍者,端來了一盤開胃小菜,是一個淋上糖醋汁的酥炸餛飩。撒著翠綠蔥花的餛飩裝在一個淺碟里,淺碟又托在一個稍大的平碟上。當侍者在大盤上輕輕放下這一組前菜盤時,所有的樂趣達到了最高點,因為,每一個盤子上都有一根細線牽引著同一只風箏。
侍者把盤子放上大盤之前,顯然已經(jīng)細心地看好了位置,一落手就沒有偏離太遠;等盤放定,他又輕輕移動一下,每一條線瞬間完整地接合了起來,于是一幅吉祥如意的紙鷂戲子圖終于完成。
三層大小的盤子,在一餐飯食間描述了豐衣足食之外的樂趣,而我也在那無憂無慮的游戲圖里,感受到一種童心稚情的敏銳和放情于生活的快慰。
小事中學會“美”,因為那是Art
孩子們在學校每周有一堂“Thai Class”;在泰式的教室里席地而坐,學泰語、泰國文化和泰國的烹飪。
我非常欣賞學校這樣的安排,孩子們到底學到什么姑且不說,光是這樣的用心,就足以讓他們懂得尊重他國文化的重要。我想,懂得尊重他人,是了解自我保持的基礎。
昨天,我回到曼谷的家中,孩子們興奮地爭相報告這一周來發(fā)生的生活點滴,我像是被圍在一群家雀的聒噪中,熱鬧而幸福。然后,她們拿來了一個竹編的角錐簍給我,說是我不在家時,一位泰國朋友送的。
Abby和Pony仍在爭著為我解說如何使用這個炊具,只因為她們都在“Thai Class”里學過,也清楚這炊具熱處理的原理是什么。泰國人用它來蒸糯米飯配上烤肉串吃,街頭巷尾到處可見。
我聚精會神地盯著兩張熱切的小臉,在交叉重疊的話語里,擷取到一句十分重要的話。Abby說:“串肉片時要很仔細,不能讓竹叉露出來,否則會燒斷,而且不好看,因為那是Art?!?/p>
她揚揚眉又說:“如果我們把竹叉露出來,Khun Sirilake(她們泰語老師的名字)會要我們重做,因為那是Art?!焙⒆右贿B用了兩次“Art”——藝術,再加上一臉的鄭重其事,讓我不禁笑了起來。
不過,我真是好好地把她的叮嚀記下來了,相信下次我拿起竹簽串肉時,也會小心地珍視這展現(xiàn)生活與美食的藝術。
在聽完孩子們的談話后,我開始敬重起“教導”的功能和意義,我愿意孩子們從這種小事中去學會“美”的重要與“藝術”的價值。希望她們不是只在展覽或表演里才想到“藝術”的存在,也愿她們所被教導的,活化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一盤竹簽肉串的藝術會是什么呢?是不是人在口腹的飽足之外看到生活趣味的開始?是不是靜靜地串著肉片時,我們開始了解講究的確是一種心情?
知識之外的生命功課
剛卜居曼谷時,我就喜歡《曼谷郵報》,因為這份報紙不只編排嚴謹,也很重視美感,連廣告版都看得出風格與用心的一致。讓孩子每天翻閱這樣的日報,不擔心有他們的年齡還經(jīng)受不起的社會污染。
報紙中有一個單元名為“瞭望”,以寫實的文風深度報道關于泰國的風土人情及文化?!癘utlook”每周日有一個單元由一位女記者負責拍照和撰稿,這位名為Somkid的泰籍華裔新聞人,把她透過鏡頭的領悟,以十分動人的英文短篇附于照片的一旁。專欄的內容簡單深刻,我常常拿來給孩子做翻譯練習,這比勉強以中文課本的內容來維系母語要有趣許多。
這篇是Abby六年級時的假日習作,文字留下我們親子以不同方式共讀的記憶片段。我們必然已在這種共同成長的互動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探討了知識之外的生命功課。
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
為什么不暫時離開現(xiàn)實,回顧一下你的童年呢?當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可曾想過要得到任何東西?
回想起來,童年的滋味多半是快樂與傷心參半,當然,我的也不例外。
“爸爸,我想要一個!”九歲的我,拉著父親的手,叫著央求道。我意念中的向往,是一個飄揚在動物園天空里的彩色氣球。我記得那一天爸爸的回答,他告訴我:“我只買得起一個給你。如果你想要更多,你必須學會做什么都全力以赴,那么,有一天,你會買得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p>
那一天小女孩走回家的時候,手上牽引著一個孤零零的氣球,但心中卻充滿了無數(shù)個彩色繽紛的美夢。
時間如水流去,我成了一個到處旅行的攝影者,有一天,當我在唐人街試著用鏡頭捕捉節(jié)慶的歡騰時,我來到了一個賣氣球的小販跟前,他的攤上排列著各色各樣的氣球。突然,一個聲音響起,有個孩子也在央求他的母親為他買個氣球,那回憶中熟悉的聲音,讓我忍不住從心里笑了出來。
如今一如父親所期,我可以買得起我想要的許多氣球,而我也的確或多或少買了一些。特別是下鄉(xiāng)去拍照工作的時候,我常會碰到氣球小販,也總有些衣衫不整的孩子會流連在四周,他們眼中所流露出的渴望,讓我忍不住會為他們買些氣球。
當我把長長的線交到那些小小的手上時,我的情感是無關于憐憫或同情的;我所給的氣球,只是在延伸我童年夢中的向往。
器物是存留回憶的地方
這個燭臺、這張桌子,幾年前從曼谷跟我們搬回臺南,現(xiàn)在又跟著我們安頓在三峽。因為有了這張桌子,工作室看起來就像我一向以來的家。
回臺灣(臺灣,即中國臺灣。余同)后,因為老是請托同一家公司幫忙搬家,有一次,老板終于因為隱忍許久而把我招了過去。
他用一種“我雖無意探人隱私,但的確很想知道原因”的神情問我說:“你到底上輩子是燒什么香?是去哪里把你先生拐來的?”
不等我的答案,他就接著用一種立刻要崩潰的聲音對我說:“他人怎么那么好,怎能讓你整天這樣翻天覆地?”
因為他的神情實在太逗趣了,所以,我笑著跟他搶白說:“我有那么差嗎?為什么你不去問問我先生他上輩子燒的是哪個牌子的香?說不定他會介紹給你?!?/p>
他搖著頭,又一次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知道這張桌子有多大嗎?好了啦!就這樣,拜托你不要再搬了?!?/p>
誰知道,我再怎么想聽他的,這張桌子還是要再度從店里搬到我的工作室去。桌子既在三峽,我當然沒有夸張到把臺南的師傅遠地請來,但受委托的康福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卻在出現(xiàn)時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當我看到公司把我們四個放在同一組的名單時,我就知道這事非同小可!”
我那非同小可的大桌子,就這樣再一次地翩然坐落在挑空的書房中,如今成為我們寫作課相聚的角落。
如果輕聲講話,這張桌子即使圍坐許多人,仍能非常寧靜愉快。我記得三年前《廚房之歌》剛出版,我在臺南的家辦了兩次新書實作。那兩個晚上,我與十位媽媽在燭光下品嘗食物、分享教養(yǎng)心情,這張桌子與墻后的鏡畫,就曾安安穩(wěn)穩(wěn)地聆聽我們的心聲。
Pony出門上大學前,也曾在這張桌上開過好幾堂畫畫課。她上課那兩三個鐘頭之間,時而專心作畫的寧靜與時而熱切討論的聲音,直到現(xiàn)在,都好像還留在桌面與鏡子的回映中。
我突然明白了,器物是在使用之間為我們存留回憶的地方。我們不斷與家人、生活或諸多情感離別又重逢,只有倚賴使用過的器物幫我們點數(shù)其中的情意。一張桌子、一個燭臺,如果溫柔真誠以待,即使它的顏色、光澤老去,在我們充滿記憶的眼中,仍然很美、很美。
一枝金棗,滿室生輝
一月初的一個早上,我在市場看到有人載來金棗,連枝帶葉堆了一車,那黃綠交錯的果與葉,美得讓我站在細雨輕飄、一片泥濘的地上醉心傻笑。滿車尚未出售的金光,映著灰暗濕冷的天空,使我想起二十幾年前的讀書筆記,是讀一本畫冊所抄錄的英詩片段——在抑郁中亦有歡欣,就像在枯藤中也有金黃的南瓜。
我本該專心買菜的,卻花時間站在車前挑揀整枝的金棗?;丶液蟀岩淮麑嵑蛶讞l粗細鉛線交給Pony,我說:“幫媽媽做個掛飾吧!”然后,自己急急趕去做別的工作了。
Pony一雙巧手把金棗圈綁成好看的掛環(huán),往大門一掛,木頭的顏色與果葉的黃綠,協(xié)調地合唱出一年初始的歡愉。
過兩天,我實在不舍得只一天幾次進出大門時才能見到這掛環(huán),便動手把它移到水槽前的墻上。有光映照時,不只那豐美的顏色使我的廚房與墻邊屋角滿室生輝,連那枝葉細密復雜的陰影,也充滿皮影戲的小小童趣。
我做飯清洗時,常常忍不住抬頭多望它幾眼。金棗,蕓香科。??!我又想起了楊牧的一首詩。
情詩
楊牧(1974年作)
金橘是常綠灌木
夏日開花,其色白其瓣五
長江以南產之,屬于
蕓香科
屬于蕓香科真好
花椒也是,還有山枇杷
黃檗,佛手,檸檬
還有你
你們這一科真好
(坐在燈前吃金橘)
名字也好聽,譬如
九里香,全株可以藥用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故事也好聽
(坐在燈前吃金橘)
后皇嘉樹
以喻屈原
你問我屬于什么科
大概是楝科吧
臺灣米仔蘭,是
常綠喬木的一種,又叫
紅柴,土土的名字
樹皮剝落不好看
生長沿海雜木林中
也并沒有好聽的故事
木質還可以,供支柱
作船舵,也常用來作木錘。
憑良心講真是土
色彩,的確鮮明地影響著我的生活心情
今天讀書會的午餐色拉,有一小份醬煮的紅黃甜椒,用餐討論之際,有位學員問道:“這道菜適不適合加入青椒?”
說起來,味覺是非常個人的經(jīng)驗感受,我所說的適不適合,其實都不過是自己主觀的想法而已。
在考慮一道菜如何調配時,除了味道之外,顏色通常也是我重要的考慮之一,但鮮艷或對比出色,并不是我唯一的目標。有時候,我會希望一道菜的顏色透露出耐人尋味的單純與穩(wěn)重;有時候,我希望用非常明亮的色彩來引發(fā)新鮮的視覺聯(lián)想。顏色甚至對于食物的溫度感,也擁有某種程度的詮釋效果。
以午餐這道用番茄泥、香料熬煮的甜椒來說,托在暗彩的陶盤與潔白的瓷盤上所呈現(xiàn)的輕重質感,視覺中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想要加上青椒,是因為它使我想到跳棋或紅綠燈;但如果這道菜要淋酸乳同吃,或是把青、紅、黃各色甜椒修過,切成好看的形狀來炒鼓汁牛肉片,那青椒的出現(xiàn)確實有襯托的效果。
“適材適所”是我做菜時對顏色的考慮。
在香港吃廣東粥,端來的粥,顏色就是“穩(wěn)”,顯出它相伴人們生活長久的歷史感。但廣東粥在臺灣商業(yè)化之后,大概是顧及消費者會認為蔬菜不足的想法,開始出現(xiàn)了完全不搭調的三色蔬菜(玉米粒、紅蘿卜丁、綠豌豆)。我每次在街上看到這突兀的三個顏色出現(xiàn)在廣東粥上,總覺得不可思議。
頓時,九龍彌敦道上彌敦粥店的各色粥品,把我從思念中喚回,促我走入廚房,拾起一只深鍋,淘米起火,燉出一鍋好粥。顏色總不離濃白與魚片或肉的本色,想吃青菜,另外燙或炒一盤,千萬不要放入粥中,雖不是老鼠屎,不該有的顏色照樣能壞掉一鍋粥的雅興。
Pony在家時,常常做不同國家的料理給我們吃,她做的食物,很少額外裝飾,但色彩的變化卻極為豐富。
做墨西哥菜時,藍的盤里盛著黃的食物、紅的果汁、綠的酪梨醬,一片熱情還未嘗到,顏色已先在餐桌上大聲嚷嚷道來。有一天,她做松花堂便當給我們當午餐,飯后的甜點是自己煎的迷你銅鑼燒,兩小片夾著紅豆泥的餅托在暗綠方盤的一角,另一端站著玻璃角杯裝的冰抹奶茶。我想,她已懂得做菜沒有定規(guī),時而喧鬧、時而沉穩(wěn),只是適材適所、看到食物文化的領悟。
我常與孩子認真交換對食物顏色的看法,雖然只是日常的飲食小事,但誰說當中沒有美育的大事呢!色彩,的確鮮明地影響著我的生活心情!
講究的確是一種心情
我與母親隔著餐桌暢談著家事與烹飪之道,早上暖暖的陽光美妙地透過窗紗,篩曬在我那張舊木拼成的寬大餐桌上。
母親面前攤著一本日文《圣經(jīng)》,而我的筆記本電腦也已經(jīng)開機,只因為一個咖啡杯所引起的萬般生活趣事,讓我們都忘了眼前打算做完的事——母親想好好讀完一個經(jīng)節(jié),而我打算完成這篇文章。
雖然計劃因談天而耽誤了,但我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還算有資格提筆寫一篇關于好好生活的文章,是因為從小到大曾有過無數(shù)這種談話機會,而每日生活的實踐,更激發(fā)出新的靈感與趣味。
回顧過往歲月,不管我與家人環(huán)坐在哪一個家中的餐桌上,我都不得不承認這一生中自己所受過最實用也最美妙的教育,是在餐桌上。
生活在一個急遽變遷的社會中,我從年幼時未曾聽過“外食”這兩個字,一直到眼見外食取代了多數(shù)人的回家用餐。我也從家家戶戶親手除舊布新、洗手羹湯的年節(jié),一路走到年菜外送的時代,這讓人享受到某些方便,也同時感受到生活質感被破壞的事實。
所幸,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權,所以我仍是那個日日開火做飯的母親,偶爾外出用餐時,更能感受充滿慶祝氣氛的歡愉。我也從不拿工作作為不能料理三餐的理由,因為平白損失掉日日可以重復的快樂,只是自己的損失。
所以當我開卷讀到史密斯在他的書中寫道“一頓在家做的美味佳肴,擁有著可以撫平人心的力量”時,我對自己始終辛勤耕耘的餐桌園地更添愛憐。
思及家中的一日三餐時,我常想,“吃”固然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享受,但更美的,或許是因為同桌共飯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造的魔力會因為經(jīng)驗豐富變得愈來愈容易。
我們可以在每日的餐桌上不停地運用心思,將食物與餐具搭配、組合,用來更新生活的感覺;即使是同一個餐盤上的同一份食物,也可以鼓勵自己在放置與裝飾上,別具新意。
素材的多寡不是決定豐富的條件,講究的心情將會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
“好好吃飯”聽起來像是母親對一個稚齡孩子的叮囑,但是它卻簡單、完整地說盡了我們都該有的態(tài)度——用好好的心情,好好享受大地的賜食與每日的生活。如果用餐的心情可以描繪出生活的力量,就讓我們一起來延伸這力量。
PS.
這篇文章是多年前應上善人文基金會之邀所寫,當時,我還沒有出版第一本書,只為報章雜志寫些關于生活與飲食的短文。
五年之后,重看這篇文章特別有感慨,這幾年來,我耕耘餐桌的想法完全沒變,卻多出許多知心的朋友,她們是讀者,更重要的是,她們是許多家庭的妻子與母親。我知道,也看見,由她們所管理與主導的家庭生活,在餐桌的耕耘中已更加溫暖美好。
一本舊書,一段聯(lián)結
回臺東的家,我在爸爸的書房看到一本讓人好懷念的舊書,從這本書的印刷日期上看來,家里買這本書的時候,我剛好三歲。爸爸當時花一百四十元買的這本精裝書,相對于他的薪水來說,應該是一筆好大的花費。
我想了解當時的生活指數(shù),從書房走下樓去問媽媽說:“我三歲的時候,一個四口之家如果出去吃一餐飯,要花多少錢?”媽媽笑了,她說:“這是無法以外出用餐說清楚的,在那個年代,很少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不過,如果你想知道一百四十元的價值,當時一斤豬肉大概是五塊錢,一個六口之家,一斤豬肉至少會分兩天吃?!?/p>
我翻著斑駁泛黃的書頁,想起小時候常常坐在榻榻米上,一頁頁地看著那些圖與字。在當時,我根本看不懂日文,也看不懂大部分的漢字,但因為是父母珍愛的書籍吧,我對它就有一種非常喜悅的認識。
長大結婚,成為年輕母親的時候,臺灣的出版業(yè)也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兒童的出版物與各種有聲教材也蓬勃上市,但不知為什么,書房里大部分的書還是先生與我喜愛的讀物,而不是童書。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閱讀聯(lián)結也一如父母所給我的啟發(fā):當一個真正喜歡看書、享受閱讀、懂得交換心得的父母。我深信自己喜歡閱讀是因為父母喜歡看書,而不是因為他們要我閱讀。
現(xiàn)在,家里已經(jīng)沒有年幼的孩子了,每天早餐喝咖啡的時候,幾乎就是全家人交換看書心得的讀書會。每隔一段時間,我與父母相聚時,我們也總是很自然地分享各自最近所閱讀的書。
那本如今仍安立我們老家書柜的舊書,使我想起父母年輕時對我們的閱讀教養(yǎng):不是陪伴也不是期待或投資,只是透過自身實現(xiàn)與喜悅所產生的影響;他們直到現(xiàn)在還在求新知,還在培養(yǎng)自己。
舊事件件都只剩溫柔
回曼谷的前一晚,因為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只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隔天一早為了避開七點往機場的壅塞,我們決定早一點出門。
Eric檢查完門窗后,看我又急急轉回屋里,忙問我忘了什么。我把從Pony房里帶出來的小熊從手中舉起的時候,他笑了,問我說:“也要帶Pookie去嗎?”我點點頭說:“Pony不能去,Pookie代她去。別忘了它跟我們在曼谷住了好多年呢!”
Abby和Pony從小不大有玩偶,尤其因為Pony有些過敏,每天早上起床光為了對付那擾人的鼻子,總先在床邊用面紙包十來個“水餃”再說。所以,在她們小的時候,如果有人送了毛絨玩具當禮物,我總是很快就轉送給體質適合的小朋友。只有Pookie不知道為什么一直留在家里。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順手給它做了一條小尿褲穿了起來,大家愈來愈喜歡穿著幫寶適的Pookie。
到曼谷后,我從行李箱里拎出Pookie,讓它像平常一樣坐在床上。Abby從隔壁相通的房里走過來一看,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
那一笑,把曼谷的幾年歲月全喚到眼前來了。好像因為這只小小熊、因為所有熟悉的景物就圍在身邊,我們打包已久的懷念便一陣陣從心里走出來,彌漫成咫尺之間的氣息感受。
Abby已經(jīng)有六年沒有回到曼谷,也許曼谷真正的改變比不上她對于生活領悟的成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屬于曼谷、那些我所熟悉的顏色、情調、溫柔,有些已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消逝了,有些則依然如故。不過,永遠留著的,是我記憶中那些為母則強的日子。
那幾天,與Abby并肩走在曼谷熟悉的街道上,我忍不住好幾次轉身去看看她,在恍惚的剎那間,時間仿佛曾為我們刻意停留。
我看到了那個初抵曼谷、陌生緊張的小學生。
我看到穿著天藍泰絲高腰小禮服、背著小提琴與我穿過馬路的初中生。
我也看到長發(fā)挽起,高挑身材,在黃昏下校車,從阿蘇路走回家的高中生。
為母則強是孩子幼時的擔當,在回憶之中的母親,舊事件件都只剩溫柔。
給孩子留住粉藍的回憶
怎么為孩子留下成長的紀念?大家聊起這個主題時,我不禁想起Abby與Pony也是小小孩的時候。
家里有只小熊是Pony出生時在床邊陪伴她的音樂熊,熊熊肚子里有個音樂鐘,唱的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膿u籃曲。剛出生的Pony總是乖乖地趴在床上睡,熊熊也就乖乖地趴在她的身邊叮叮咚咚唱。
熊熊曾經(jīng)有一度已經(jīng)臟了,但外婆把整只熊都拆開,一片片拿去洗過之后又一針一針完整縫上?,F(xiàn)在它還躺在Pony離家上學后的床上。
孩子們小時候所有的衣物、讀物、玩具與用品,我都好好愛惜,用完后就轉送給朋友,獨獨留住藍色音樂小熊和Pookie。
不過,我還保留了一樣很棒的東西——藍色與白色。從出生到成年,孩子的房間在每個階段的功能多少會改變。Pony的睡房在二十年里已改了四次,但是每一次都保留她出生時白色與粉藍色的基調。現(xiàn)在她的房間很簡單,只有嬰兒藍的泰絲落地窗簾映出的光,照在藍白草花的床罩上。
床罩上還是熊熊守候著那個甜美的嬰兒夢。但小主人已遠去他鄉(xiāng)。
食物是愛的表達,愛的接受
好的問題讓回答的人有延伸的自在,這篇文章讓我可以針對食物的情感侃侃而談,是因為提問的嘉馨給了我很好的方向與很大的空間。
“Food as Love”
每次有讀者拿《廚房之歌》給我簽名的時候,我就在書上先寫下這句話;對我來說,確是如此,食物是愛,是愛的表達,愛的接受;是我用來譜寫生活情歌的音符。
1.食物之于你的意義是什么?
對我來說,食物除了提供溫飽與味覺的享受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傳遞情感與完成創(chuàng)意的接口。
從小,工作非常忙碌的母親費盡心思做出食物以存留她對我們的愛與照顧,所以,我養(yǎng)成了一種敏感,在享受一份食物的同時,也會解讀它背后的關心與人力付出。我一直能從食物中領受愛,不只是親人或朋友所給,即使是一份商業(yè)的供應,我還是能讀到超越味覺之外的更多感受。
直到我長到可以參與母親的烹飪工作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跟食物已經(jīng)建立起多重、密切的關系。對我來說,食物關聯(lián)的是一種最獨立、可以不斷反復的創(chuàng)作活動;它可大可小,讓我那天馬行空的思想得以任意馳騁。雖然從社會性的角度來說,我十分內向,但在食物的世界里,我卻是一個大膽自在、海闊天空的悠游者。
當然,食物永遠不只是食材與美味而已,從小到大,我與食譜、食器就有著深厚的情感,可以說,它們是我情感的寄托。我從不嫌重,永遠帶著器物天涯海角各處去。不管我在哪里安家,因為有了這些與我共同成長的器物與書籍,還有自己可以不斷創(chuàng)作的食物,我就永遠可以感受生活的面面豐足。
2.如何定義美食?記憶中最美味的一餐?
把素材用心調制并用心享用就是美食。
我無法想出怎么樣的一餐對我來說是“最美味”的,但的確有過許多不同情感、記憶永新的用餐經(jīng)驗。
有時候,那美味的感覺是因為絕對的饑餓;有時候只是因為非常喜愛的親人友朋相聚,就使食物存留的味道令人難忘;也有幾次,當氣氛、環(huán)境、食物都調配得如此溫和恰當之時,我的腦中就存下了永久的記憶。
3.曾受到哪些飲食文學或廚師的啟發(fā)?
我?guī)缀鯊男¢_始就習慣在閱讀中去尋找文學與飲食的情感。不一定是讀正面書寫食物的文章,我更愛從字里行間、蛛絲馬跡的描述,去拼湊作者的生活圖像。
讀梁實秋先生描寫他中學寄宿回家前,會先去館子打牙祭,我對那種心情與他特別懷念的菜色很感興趣;讀魯迅的散文那天,放下書我立刻動手去做“秋油鱸魚飯”;讀張愛玲用“寬”“窄”來形容面與湯的關系,我會在她的文字世界里領會到空間與食物的意象。又如讀向田邦子描述她一個人去吃大餐時,店家對她的評語,或Art Smith回憶保姆為他做飯時的對談,以及讀林太乙小說里的食物描寫所延續(xù)的家族深情,都讓人自然而然地就能聯(lián)結文學與飲食的脈絡。連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我也從她筆下那壺紅茶的描述,讀到她與錢鍾書先生相知相惜的夫妻深情;在她的小說《干校六記》里也搜尋得到兩人深藏在一餐里的無言之意。
至于從廚師所得的啟發(fā),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日本帝國飯店的“廚房之父”村上信夫先生。他對于烹飪的愛與真情,以及六十年來在飲食世界的執(zhí)著與努力,除了深受感動之外,也啟發(fā)我的努力。
4.你和食物之間的關系?食物為你的人際關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食物對你的人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我與食物最緊密的關系并不只在品嘗美味,更重要的互動,是在溫故知新的不斷創(chuàng)作之中。如果只當一個懂得品嘗的美食家,我想我是無法感到完全滿足的。食物幫助我呈現(xiàn)對生活的各種想法,所以,二十年來,我無法放棄對餐飲經(jīng)營的愛,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它提供了我訴說心情的伸展空間。
因為食物,我才能一直保持與人際有足夠的互動,否則,我想我會是一個更隱秘的人。在我出版第二本書的時候,我的編輯曾在新書演講后對我說過一句我完全了解的觀察,她說,當讀者問起食物的問題時,我在臺上的表情瞬間放松了,他們看到我談得多么愉快,一點都不像往常的緊張。
的確,當我穿起圍裙、站在廚房時,不管在哪里,我都有天地自由的感覺。
5.最享受食物帶給你的什么(實際面,如:閱讀食譜、準備食材、料理、品嘗;抽象面,如:情緒的撫慰、情感的傳遞、文化的探險)?
我非常享受食物提供給我一種“設計”的感覺與創(chuàng)作的機會,雖然我的所學與設計無關,但是,我與食物相關的活動,卻的的確確就是一種設計的呈現(xiàn)。借由用餐空間的設計、食物與餐具的呈現(xiàn)設計,表達我對生活的想法,期待在無言的美味相遇中,尋找到生活的知己。
當然,閱讀食譜是我日常的活動。我每個月固定要讀幾本來自不同國家的期刊,不只閱讀,我也努力實作,在食物的世界里以行動、分享與他人溝通,一樣可以在無言中達到生活文化的交流。
6.你為食物做過最瘋狂、最極致的事是什么?
我的瘋狂大概是經(jīng)常性的,讀食譜讀到半夜,因為太興奮而無法入眠,我不能抗拒廚房對我的吸引、不能讓啟發(fā)只停留在腦中,所以我常常半夜從被窩中溜下床來做菜。
我先生當然無法幸免于這種干擾,但他非常包容我,有一次只告訴我說,他覺得如果我病得很重,他相信只要把我背到一個很大的餐具店或市場里去,我應該馬上會變得生龍活虎。
7.你個人有哪些市場、餐桌、廚房上的規(guī)矩原則?
我很少為任何事設限,所以對市場、餐桌或廚房都沒有所謂的規(guī)矩。如果有一些已經(jīng)成為特點的風格,那毋寧說是因為喜歡而養(yǎng)成的習慣,比如說清潔的自我要求或對抹布的喜愛。
我唯一不喜歡的,是跟對食物過度講究、腦中充滿嚴格知識的人一起用餐或談論美食。每當有人說他“非”什么什么不吃的時候,我覺得十分遺憾、難過。對食物能選取到什么等級,是與每個人的經(jīng)濟條件有關的,這些并不需要當成標準來示人。享受美食的基本是好的心情、好的禮貌;為他人設想也是這些心情的基礎之一。
我非常喜歡逛市場,每到異國或陌生地,總會想盡辦法去看看當?shù)厝速囈陨畹氖袌?。不可否認,現(xiàn)在的市場不再像從前那么有趣了,因為極致發(fā)展的商業(yè)影響使不同市場的同構型愈來愈高,漸漸無法從市場探得獨特的當?shù)鼐省2贿^,我還是會靠著自己的敏銳去尋找有趣的攤販。
8.對你來說,最有療愈功效的食物、料理、餐廳是什么?
最能撫慰我的食物,是我為家人動手做的料理,我從給家人做的一餐飯當中往往得到更多的情緒撫慰?,F(xiàn)在,因為兩個女兒都長大了,我也常享受她們?yōu)槲覀兙闹谱鞯囊徊汀N矣瞄_放的心與她們做飲食的對談,我很樂意吸收她們在不同生活文化成長中所融會的飲食回饋,它慢慢成了我們家的飲食文化。
拜訪每一家餐廳時,我不只為食物,也為珍惜經(jīng)營者放置其中的諸多心意,因為自己的餐飲經(jīng)驗,我可能比一般消費者更能了解主人的寄情所在,我很容易原諒餐廳的缺失,因為那是經(jīng)營者夢之外的角落。
而我喜歡的餐廳,只是美好沉穩(wěn)、服務員能給我親切服務、其他消費者共同貢獻安靜的地方。
PS.
本篇是給《美麗佳人》的采訪稿
留一首詩在你口袋
我和孩子一起讀詩讀了好幾年,選擇讀詩并沒有特別的用意,只是覺得詩歌本身的美難以抗拒。如今孩子都大了,我們仍會在生活中分享各自讀到的詩歌或如歌一般、觸動心思的文章。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分享中最常透露的訊息是:“很美呵?”——一種期待對方也了解的問句。
這首小詩說的不過是,我們要把生活中許多美好的元素放在心里,有一天,我們會需要這種感覺。我想和正在尋找生活之美的你分享這首詩,也祝福有一天,當需要促你探向內心時,你的口袋里已有滿滿的力量。
留一首詩在你的口袋
和一幅畫在你的腦中
你將不感到寂寞
在夜晚獨眠的床上
小小的詩會對你歌唱
小小的畫帶來美夢
它們?yōu)槟闫鹞梏骠?br />在你夜晚獨眠的床上
所以
留一幅畫在你的口袋
和一首詩在腦中
你將永不寂寞
在夜晚獨眠的床上
keep a poem in your pocket
And a picture in your head
And you'll never feel lonely
At night when you're in bed.
The little poem will sing to you
The little picture will bring to you
A dozen dreams to dance to you
At night when you're in bed.
So—
Keep a picture in your pocket
And a poem in your head
And you'll never feel lonely
At night when you're in bed.
因為找不到出版的中文翻譯,只好用我們家自己的版本,如有錯誤之處,請分享更好的譯法,謝謝!
讀書日記
為什么一個字就可以如此迷人?
為什么一個字串著一個字,就可以展演一幕又一幕的景色與風光、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與情感?
為什么在一本本書之間,我就比任何時候都更能了解天地的寬、日月的長?
當心思可以在頁面之間走動、在文句之間徘徊,那真是富足無憂、無與倫比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