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離棄
從幼童到少年,他幾度被引領(lǐng)著走向不同的方向,這使他不明所以,無所適從。他對傳統(tǒng)的教育不滿,與同學格格不入,最終領(lǐng)悟到自己的天性。他難以覓得他人的友情,不如將自己隔離,超越成長環(huán)境的限制,去尋求更大、更新的世界。
自然和自然律隱沒在黑暗中。神說,讓牛頓去吧!萬物遂成光明。
——蒲柏[1]
在英國內(nèi)戰(zhàn)之前,林肯郡內(nèi)的伍爾斯索普原本是個安靜的小村落,即使到了兄弟鬩墻、自相殘殺得天翻地覆的時候,這個小村仍然有一段時期并未受到爭斗的直接干擾,絲毫無損。在村外數(shù)百米處,有所謂的“北方大道”(即現(xiàn)在的A1公路)可通行。1642年年底至1643年年初的嚴冬里,敵對雙方的王室與國會軍隊都曾盔甲鏗鏘地經(jīng)由這條大道邁向戰(zhàn)場,投入烽火硝煙和生死對決中。但是村里的男子卻很少被爭斗波及,最近的戰(zhàn)場也在數(shù)千米之外。
伍爾斯索普是個很小的村落,它位于威特姆河西岸的河谷,距此最近的市鎮(zhèn)叫作格蘭瑟姆,二者之間的路程大約為11千米。第一本牛頓傳記的作者斯蒂克利曾描述這個小村在朝東方向有很好的視野,道路具有羅馬景致,赫曼街穿越田野,直達東面的科爾斯特沃思。斯蒂克利贊嘆地說:“沒有比那兒更美的鄉(xiāng)村了。”[2]
牛頓的家族
17世紀時,伍爾斯索普只是由一片片田園聚合起來的農(nóng)村,簡陋的農(nóng)舍散落在莊園住宅的周圍。這個區(qū)域里適合耕種的土地收成也不好,需要采用輪耕的方法,每年只能收一茬糧食,另一半的時間休耕。農(nóng)民大多以豢養(yǎng)綿羊來貼補生活的不足。
牛頓有很多族人散居于格蘭瑟姆一帶。小艾薩克出生之前,其氏族的地位已有幾代被視為略高于當?shù)氐囊话闫矫窳?。他們的社會地位大約介于自耕農(nóng)與低層貴族之間。[3]這地位的獲得應(yīng)歸功于小艾薩克的高曾祖父,他的名字叫約翰·牛頓,他原本居住在附近的韋斯特比村。根據(jù)地方志記載以及一些遺囑、繳稅通知單等文件拼湊起來的資料,約翰在他的一生中,神奇地將其社會地位從農(nóng)民提升到自耕農(nóng)。[4]事實上,韋斯特比的約翰事業(yè)有成,他留給子女相當多的財產(chǎn)和嫁妝,其中遺留給兒子理查德·牛頓的財產(chǎn)包括位于伍爾斯索普村的24公頃[5]該地區(qū)最肥沃的耕地,這是他于1562年買下來的,那是他去世前不久。
可是,約翰·牛頓的子孫不像他那樣上進,也就沒有什么成就。雖然他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給了子孫一個良好的立足點,他們應(yīng)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但是在小艾薩克之前,牛頓家族沒有任何一人在任何行業(yè)中給大眾留下印象,他們從未能如老約翰那樣大幅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自老約翰至老艾薩克·牛頓(小艾薩克之父)大約歷經(jīng)一個世紀,在此期間,牛頓家族的男子都結(jié)下了相當不錯的姻親關(guān)系,這顯然有助于他們從自耕農(nóng)的階層逐漸上升,可是仍舊沒有一個成員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令人驚訝的是,老艾薩克與許多和他處于同一社會階層的人一樣,竟然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即便如此,他的兒子卻成了英國劍橋大學的盧卡斯講座教授,后來更長期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也許正因為小艾薩克有這樣不甚體面的祖先,家族的社會地位又不足以傲人,所以階層和官銜永遠是他十分在意的事。
小艾薩克的曾祖父——繼承了伍爾斯索普村24公頃良田的理查德·牛頓——把農(nóng)田遺留給他的兒子羅伯特·牛頓。羅伯特大約生于1570年,后來,他買下了他農(nóng)田旁的一棟莊園住宅。根據(jù)當?shù)氐胤街镜挠涊d,這棟莊園在那次買賣之前的100年內(nèi),曾經(jīng)易主4次,到羅伯特買下來時已成荒頹狀態(tài)。莊園經(jīng)過數(shù)年整頓修繕之后,遂成為這一家庭長住的居所,而這個家庭也可能是當?shù)嘏nD家族中最富裕的一支。[6]
到羅伯特的下一代,住在這座莊園里的牛頓家族的社會地位稍微得到了提升,也開始沾了一點兒書卷氣息,那是因為羅伯特的兒子老艾薩克娶了艾斯庫家的女兒。艾斯庫家族是當?shù)厥苋俗鹁吹臎]落貴族,家中的男子都上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讀書,畢業(yè)之后也總能成為牧師或教員。那時候,漢娜·艾斯庫下嫁于老艾薩克是由于艾斯庫家遇到變故,除了經(jīng)濟困難,連社會地位也有下滑的危險,于是雖為文盲卻有田有地的老艾薩克才得以與漢娜相配,這份姻緣可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一婚配不但使兩個家庭在社會環(huán)境中得到互利的彌補,“基因”混合的吉兆從此亦改變了世界。拜奮發(fā)圖強的祖先約翰·牛頓所賜,老艾薩克得以成為一個有錢人——他于1639年12月繼承了羅伯特在伍爾斯索普的全部房屋財產(chǎn)。漢娜是個有教養(yǎng)的閨秀。兩家人彼此滿意,一對新人于1642年4月結(jié)婚了,漢娜改姓艾斯庫·牛頓。

圖1–1 牛頓出生在伍爾斯索普莊園,他在這里度過童年
(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提供)
那一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對牛頓家人和全英國都是如此——英國正陷入殘忍的內(nèi)戰(zhàn)中。大約是在漢娜與老艾薩克結(jié)婚之前的那個時候,英王查理一世自倫敦出走,避居北方,從此再也沒有以受擁戴的英國統(tǒng)治者的身份回到倫敦。他寵溺的王后瑪利亞被大多數(shù)臣民厭惡,為了安全起見,她被送到了歐洲大陸躲藏。
到1642年的春夏之交,政治與宗教相互糾纏不清,這使得一開始只是為了小事情產(chǎn)生的一些沖突,擴大成了全面內(nèi)戰(zhàn)。保王派的軍隊先在約克集中,然后在牛津結(jié)營。內(nèi)戰(zhàn)中最著名的戰(zhàn)役之一——埃奇山戰(zhàn)役于當年10月下旬爆發(fā),保王派取得勝利,全國都卷入了爭斗的狂熱之中。英國本來是一個平靜的國度,在歐洲大陸自1618年開始受到“三十年戰(zhàn)爭”蹂躪的歲月里,英國都能置身于紛擾之外,如今卻于短短數(shù)年間,轉(zhuǎn)變成兄弟鬩墻、手足相殘的國家。國王與議會間的爭執(zhí),導致朋友間多年的友情常因為選擇國王還是議會的分歧而破裂。
艾薩克·牛頓出世
從斯蒂克利一直到現(xiàn)代的傳記學者,大都認為牛頓家族有同情保王派的傾向,這些學者是基于牛頓家族的社會階層和社交野心,才有這種想法的。作為有向上移動潛力的下層貴族,他們想必是情愿維持現(xiàn)狀的,而不會贊成打破傳統(tǒng)的王室體制,這種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內(nèi)戰(zhàn)的時候,敵對雙方并沒有清楚地以階層為界來區(qū)分,有很多貴族站在議會的一邊,也有許多平民支持國王。往更深的層面看,當時的爭執(zhí)基于各種理由,非常復雜,不但有政治上的偏見,還有涉及宗教的諸多問題,何況對某些人而言,宗教比政治更為重要。許多研究英國內(nèi)戰(zhàn)的歷史學家認為,爆發(fā)內(nèi)戰(zhàn)的深層原因是英國國教[7]的奠立者——國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繼任者所做的一些決定,而羅馬天主教與英國國教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加上英王與議會之間的權(quán)力之爭,終于引爆了內(nèi)戰(zhàn)。牛頓家族不見得接受英王查理一世傾向天主教的立場,事實上,小艾薩克一生都是個堅決的反天主教者。內(nèi)戰(zhàn)時期牛頓家族的政治立場并沒有史籍記載,漢娜的哥哥威廉是附近伯頓科勾斯村的教區(qū)牧師,他于內(nèi)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都能保住他的工作。由這事實并不能斷定艾斯庫的家人擁有保王情結(jié),只能說威廉和當時許多無足輕重的人一樣,也許包括牛頓家人在內(nèi),只是隨著政治風向轉(zhuǎn)變而已。
英國的老百姓正陷于水深火熱之際,漢娜卻面臨著更加迫切的問題。在埃奇山戰(zhàn)役前幾天,她的丈夫老艾薩克去世了,留下快要分娩的她。老艾薩克的死因并不清楚,他才36歲,但似乎已經(jīng)病了一段時間。我們從他遺囑的引言中得知這一點,遺囑里寫道:“憑主的圣名,我,科爾斯特沃思教區(qū)伍爾斯索普村的艾薩克·牛頓、林肯郡的自耕農(nóng),于10月的第一天(1642年)身患重病,但神志清醒、記憶完好……”[8]
有關(guān)老艾薩克的事跡,我們所知不多,但由于18世紀的作家莫德所做的研究,老艾薩克被人誤解了。莫德指責老艾薩克虛擲金錢,[9]而事實上,他把老艾薩克與另一個叫作約翰·牛頓的族人混淆了,莫德誤以為那人是漢娜的丈夫。我們仔細地檢視了那份遺囑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老艾薩克確實把他繼承不久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得不錯,在娶漢娜為妻之前已盡了他的責任。誠然,他是一個文盲,但17世紀的農(nóng)民也沒有什么讀書的必要,他把他繼承的產(chǎn)業(yè)又幾乎完整無缺地留給了漢娜,使?jié)h娜母子生活無憂。
依我們想象,漢娜在她丈夫去世之后,到生下他們的孩子之間那段哀傷的日子里,應(yīng)該是盡力照拂農(nóng)事和準備自己生產(chǎn)的來臨。平安夜,她開始感到陣痛,于是她就在樓梯頂左邊的臥室里待產(chǎn)她的長子,那間臥室是她懷上這個孩子的地方。漢娜的母親馬杰里自附近的歐弗頓市集小鎮(zhèn)趕來照顧她。另外,馬杰里在伍爾斯索普花了幾個便士雇用兩個婦人來協(xié)助。圣誕日凌晨兩點剛過,小艾薩克出生了。
穿鑿附會的故事
按照老年時的牛頓自己所說,他是個早產(chǎn)兒。這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他是個喜歡將自己的童年神奇化的人。由于不盡知的理由,他總愛給別人一種印象,他的出生好像伴隨了一些奇跡。我們發(fā)覺,牛頓會竭盡所能去防堵別人說他的出生是不完全合法的謠言。老艾薩克與漢娜確切是在哪一天結(jié)婚的,并沒有記載,如果我們不去理會早產(chǎn)兒的說法,那么,分析下來的結(jié)論是很不敬的:牛頓的母親未婚先孕。最能透露出牛頓對此耿耿于懷的,是在1705年他被冊封為爵士時,官方要求他提供族譜,于是他將父母的結(jié)婚日期向前推至1639年。[10]這可能是個單純的錯誤,但考慮到牛頓渴求秘密的天性,以及追求無瑕的社會聲譽和符合高等社會階層的道德規(guī)范等原因(加上更改一下日期又是那么方便),這錯誤看來并非偶然。
牛頓的一個同母異父妹妹的女兒凱瑟琳·巴頓是照顧他老年生活的親人,她的丈夫約翰·康杜伊特專門搜集這位著名的舅父一生的逸事。照他的記述,小艾薩克是個很小的嬰兒,小到可以放進一口1升容量的鍋里??刀乓撂鼗貞浾f:“艾薩克爵士告訴我,他聽說他剛出生時很小,被她們放在一口小鍋里,他弱得要用枕頭墊在脖子下,她們才能把他的頭托起來。”那是個廣為人知的小故事,有人證明的確是牛頓告訴康杜伊特的。這個故事還有一段下文:牛頓出生時,受雇來幫助漢娜的兩個婦人,被差遣去一位叫作帕克南的夫人家里拿藥。很顯然,牛頓看來太孱弱了,這兩個婦人取到藥回來時,“以為來不及了,那孩子必定已經(jīng)死了,于是她們就坐在門階前休息”。[11]
這類故事構(gòu)成了牛頓一生傳奇的一部分。18世紀20年代后期,斯蒂克利在著手編寫牛頓的傳記的時候,訪問過許多村民,他們大多證實有這些事情。這些故事至少還算可接受,不像人們大肆渲染過的牛頓的日后事跡那樣不著邊際。不過,這仍屬于早期的牛頓立傳者典型的阿諛方式,作者強調(diào)他能逃過夭折是奇跡。1855年,布魯斯特爵士描述的嬰兒牛頓的一段文字足以說明這一點。
然而,天意不許她們所怕的事情發(fā)生,那孱弱的身軀,看來無法收藏他那不朽的心靈,卻注定強壯起來了,最后甚至享有比一般人更長的壽命。[12]
牛頓如果活到那時,會很喜歡這類描述的,這會為他最珍惜的自我形象增添光輝。
莊園生活
牛頓生命中最初的三年幾乎毫無記載,只有斯蒂克利找到的一張羊皮紙告訴我們,嬰兒艾薩克是在1643年1月1日受洗的。我們據(jù)此也可以營造出一幅動人的景象:漢娜于元旦早晨獨自在雪地跋涉,懷里抱著緊裹在厚毯里的羸弱嬰兒,走向本地教堂,為她的嬰兒舉行命名禮??墒鞘聦嵣希瑤缀蹩梢源_定的是,那儀式是由村子里的牧師到漢娜居住的莊園主持的。
受洗之后的三年真的是一片空白。那時,內(nèi)戰(zhàn)已發(fā)展至最高峰,蔓延至全國。漢娜與兒子一直居住在莊園里,她雇用工人為她耕種、豢養(yǎng)綿羊,為綿羊剪毛、擠奶和喂食等,自己則主持家務(wù),買賣牲口和家產(chǎn),整飭農(nóng)具,以及應(yīng)付日常瑣碎事務(wù)。漢娜的父母會來協(xié)助寡居的女兒,在各方面擔任重要的角色,這也是意料中的自然之事。漢娜與兒子還算不上富裕,但可說是生活舒適。老艾薩克過世的時候,他莊園的房舍及全部土地契約,連同勞動器具,一共值459英鎊12先令4便士,另有234頭綿羊、46頭牛,以及儲存了幾谷倉的燕麥、大麥和麥芽,他把這些財產(chǎn)都留給了漢娜。為了讓讀者對這些數(shù)字有較清晰的概念,我們將其與當?shù)鼐用竦钠骄敭a(chǎn)做個比較。當時每戶人家有35~40頭綿羊;典型的自耕農(nóng)在遺囑里記錄的遺產(chǎn)不會超過100英鎊;在17世紀40年代,該地區(qū)的工人只能期待每周賺取1先令6便士的工資而已。
1645年冬,英王查理一世在牛津被包圍了,且已在克倫威爾軍隊的掌控之中。保王派遭到災難性打擊的這一年6月,國王的軍隊在納斯比戰(zhàn)役中慘敗。那時,英國民意還未達到要處決國王的地步,但這股導致4年之后英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弒君事件的民意卻已匯流一處了。
林肯郡盡管持續(xù)遭遇動亂,但相較其他地區(qū)尚屬無損,這使伍爾斯索普成為攻擊軍隊和潰敗軍隊樂于前往的避匿之所。在整個內(nèi)戰(zhàn)過程中,往往有許多軍人逃離陣地,仰賴附近鄉(xiāng)村百姓的好心救濟,也很少聽說有村民拒絕協(xié)助的事情——他們對交戰(zhàn)雙方一視同仁。幼年的艾薩克有可能看見過雙方軍隊經(jīng)過他的村莊,也可能有士兵留宿在村中田野間的農(nóng)舍,或找到他家來。雖然記錄上沒有正式載明,牛頓也從來沒有提過這類事情,但如果漢娜接待過保王派士兵或者圓顱黨人(指那些反對國王的議會派分子),大家也不必驚訝。
母親再嫁
1646年夏之后,爭斗的高潮已過去,可是,對艾薩克而言,影響他一生的一件很重大的事卻于此時發(fā)生。在他三歲生日過后的翌年年初,母親決定再嫁。
在距離伍爾斯索普約16千米的北威特姆村,有一位教區(qū)牧師巴納巴斯·史密斯,他并不怎么有名,其為人所知的事情也不怎么出色。他接受過完整的教育,但他表現(xiàn)出來的似乎是一種合格就好的態(tài)度。他是個有錢地主的兒子,在1601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的林肯學院。他收藏了不少書,雖然他并不是個愛讀書的人。史密斯有一本精裝的筆記簿,他想用它來抒發(fā)自己在神學上對各種論題的思考心得,可是,他并未全心全意地堅持,只寫了幾頁就不再寫了。雖然那批書和那本精裝筆記簿沒得到他太多的眷顧,它們最后也還是被人善加利用了。因為史密斯過世之后,它們變成了牛頓遺產(chǎn)的一部分。這批藏書約250冊,它們可能成了牛頓日后收藏書籍的起始,它們也向牛頓引介了有關(guān)神學的知識,使神學成為他日后專注研究的學科之一。筆記簿也未被浪費,史密斯沒有用過的大半本空白紙張上,后來都寫滿了牛頓的草字,記載了他早年對重力問題的思考和對微積分的表述。牛頓從來不對人說他的繼父留下的這本筆記簿,而且因為他對繼父的過去知之甚詳且鄙視史密斯的為人,所以他故意叫那個本子為“廢紙簿”。
史密斯第一次見到守寡的漢娜時,已經(jīng)63歲了,而漢娜大約30歲左右(沒有準確的出生記錄遺存)。史密斯那時已在北威特姆村擔任了超過35年的教區(qū)牧師,這個職務(wù)是他父親于1610年花錢為他買來的,作為他一輩子維持生活的俸祿來源。當這位新的教區(qū)牧師就任12個月時,一位上級主教來到北威特姆村查訪,在他的記載中指出史密斯的本籍不在北威特姆村,看來行為尚屬端正,只是態(tài)度“不甚和善”。
對史密斯來說,教區(qū)牧師的職務(wù)并不很吸引人,只是打發(fā)時間罷了。1645年,他向漢娜求婚時,這個職務(wù)每年單獨掌控超過500英鎊的資產(chǎn),這在17世紀可是個相當大的金額,這使得他的神職薪俸就算往上調(diào)也顯得微不足道,也許因此沒有必要對上級表示“和善”吧。他當了教區(qū)牧師許多年,在內(nèi)戰(zhàn)期間鬧得不可開交的教義爭執(zhí)之中安然無損。試想,自第一次內(nèi)戰(zhàn)開始,至第二次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多少英國教士情愿接受放逐,不愿跟隨經(jīng)常改變的宗教新潮流茍活,而史密斯顯然選擇了隨波逐流。
史密斯的第一位妻子過世(1645年6月)才半年,他就以在當年看來過于商業(yè)化的方式向漢娜求了婚。他不是在認識漢娜后當面請求的,而是由仆人送出求婚信,然后給了仆人一天的工資。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史密斯采取了如此唐突且毫不浪漫的求婚方式。漢娜起先并沒有回應(yīng),她反而跑去找她的哥哥威廉商議。威廉在附近另一個鄉(xiāng)村同樣在教會里擔任職務(wù),自然知道史密斯其人,于是全家舉行秘密會議,為贊成或反對這樁婚事慎重討論。
婚約像商業(yè)契約一般,條款也一一經(jīng)過慎重討論。最后的協(xié)議相當公平,可是替這場婚約的小主角——漢娜3歲的兒子考慮得顯然很少。依照婚約,漢娜嫁給史密斯,自然要搬到北威特姆村去住,艾薩克則仍舊留在牛頓家庭的老宅。為了補償他的犧牲,史密斯將價值50英鎊的土地劃撥給艾薩克,等到他21歲時即可合法繼承。另外,伍爾斯索普的住宅也將全部重新整修一番。
史密斯不愿漢娜帶著3歲的兒子跟他同住,這倒不令人驚奇,叫人不可思議的是漢娜竟然答應(yīng)了這樣的條件。誠然,我們很難得知17世紀人們的心理和想法。對20世紀的人而言,一位母親為了新生活竟會拿親生兒子交換,這無論如何都是件無情而又令人驚訝的事。
條件式婚姻
當代有關(guān)漢娜性格的說法并不一定完全可信,也不足以讓我們用來分析她的人品。康杜伊特這樣告訴我們:“她是個擁有不平凡的理解力和道德感的婦人,凡是認為牛頓爵士這樣的靈魂只有神圣的造物主親自操作才得以完成的人,他們就能從這個角度看出上天賦予她的許多特質(zhì)?!?sup>[13]然而,若我們從好的方面去理解,則可以說她是好意為了兒子的將來,才勉強接受了那些條件。史密斯老而富有,漢娜毫無疑問會認為他不能再活很久,且他的第一次婚姻并沒有留下子女,那么在他死后,她就可以繼承全部遺產(chǎn)。艾薩克如能忍受與母親的短暫分離,再重聚時所得到的好處會是很多的。但是,牛頓家并不貧窮,以那時候的農(nóng)村標準而言,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漢娜有必要同意做這樣的安排嗎?
我們只發(fā)現(xiàn)兩份文件展現(xiàn)出漢娜對她兒子的愛。第一份是她的遺囑,她使艾薩克成為全莊園的唯一繼承人,并指定由艾薩克決定以最合適的方式下葬她的遺體。[14]第二份是艾薩克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她親筆寫給他的一封文辭不甚通順的家書,她是這樣寫的:
艾薩克:
來信收悉。而我也期盼著你收到我的信并附上你的表揚。除了你的妹妹們給你的愛,我也給你母愛,及祈禱上帝給你愛,無物給你。我,摯愛你的母親。
漢娜[15]
從這封信看來,漢娜也像別的母親一樣愛她的兒子,所以她也許不是為了財富的增加或生活上的方便而同意與兒子分離的,更大的可能是牛頓家族的其他成員決定了艾薩克的命運。史密斯可能不甚情愿把別人的兒子留在自己家中,他把艾薩克視為他與漢娜之間生澀關(guān)系上所附加的障礙,或者甚至想到讓孩子留在身邊會影響兩人的性生活,但種種情由都應(yīng)該不致令史密斯堅持把艾薩克留在莊園里。所以,牛頓家族的建議或許才是主因:把3歲的孩子留在牛頓家庭中,意味著全部家產(chǎn)仍繼續(xù)由牛頓家族控制,不讓史密斯染指。也許牛頓一生都不知道他當年被要求留在莊園的真正原因,他成名以后也從未提過這件事情。等到那些議論統(tǒng)統(tǒng)平息下來,漢娜接受了史密斯提出的各項協(xié)商條件,于1646年1月27日,在她的復姓后面再加一個姓,成為艾斯庫·牛頓·史密斯。
孩童時期的憤恨
如果漢娜曾經(jīng)希望用短暫的婚姻取得相繼而來的許多財產(chǎn),那么可以說,她最終失望了。史密斯再婚后又活了將近8年,在成為3個孩子(瑪麗生于1647年,本杰明生于1651年,漢納生于1652年)的父親之后,于1653年以71歲的高齡去世。這種遭遇對牛頓這個小男孩而言是十分不幸的事,但這對于人類知識進步而言卻非常重要。雖然牛頓的3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沒有使他損失他該繼承的遺產(chǎn),但他在已經(jīng)懂事、需要母愛時,卻被迫和母親分離。長久以來,這被認為是造成牛頓一生個性怪異的主要原因。
漢娜再嫁以前,是一個人在撫養(yǎng)艾薩克的,在她離家之前的那段日子,母子兩人無疑是分不開的,艾薩克對母親的依賴必定比雙親都在身邊的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更甚。再說,奪走艾薩克母親的不是死亡,而是另一個陌生的男人,并且他就住在不遠的地方。在他感情的傷口上撒一把鹽的,是他不知道母親會不會回來或者何時才會回來看他。有時候她會回來一小時,或者逗留一個下午,但她最后總是要離開的,總是要回到那個男人身邊的——那個可恨的史密斯。我們從留下來的那本精裝筆記簿和一些私人信函中得到印證,艾薩克很厭惡他的繼父,也恨他的母親,只是恨母親的程度較輕而已。
牛頓最早期的筆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留傳于世,不過,這些筆記透露了他少年時期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有4本筆記簿記述了他在林肯郡的歲月和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第一學年時的生活與學習經(jīng)歷。其中保存在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的筆記簿和保存在紐約摩根圖書館的小學生練習簿最有意思。紐約的那一本被稱為“摩根筆記簿”。
“菲茨威廉筆記簿”上的文字是自1662年初夏的某一天開始寫的,牛頓那時是個不到20歲的大學生。起先,他把那本子用作他的懺悔錄,以記下他冒犯上帝的罪行,借此來清洗自己。他用記述法列出兩份清單:“1662年圣靈降臨日之前”所犯的罪和“1662年圣靈降臨日之后”所犯的罪。第一份清單回溯了他的孩提時代,共有45項違規(guī)犯紀的行為;第二份清單則是較近的事情,僅記錄了9項“罪”。早期的犯紀以第13項和第14項最叫人震驚,他寫道:“威脅我那姓史密斯的父母,要把他們連同房子一齊燒掉?!彼謱懙溃骸霸敢馑赖?,也希望一些人死掉?!?sup>[16]開在清單中的一項項內(nèi)容叫人吃驚的不是艾薩克小時候那種暴力的感覺,那是可以想象到的,而是他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憤恨,其程度之深,即使憤恨的對象已經(jīng)死亡且被埋葬多年,他仍然感覺有宣泄的必要。
“摩根筆記簿”這本小學生練習簿打開的少年牛頓心扉,也許更令人難以相信了。里面有一大堆潦草的字跡,是艾薩克從讀過的書中摘錄下來的一些思想,還有各種列表和注記,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大約十歲或十多歲時的一些荒誕念頭。其中有一份名詞表,按其首字母分欄,欄中列出了他覺得有關(guān)聯(lián)的字。他依照格列高里神父所編的《名詞集匯》中使用的各欄標題,在“親屬稱謂”的標題下,在F:Father(父親,格列高里原文)后面跟著寫了Fornicator(私通者)、Flatterer(阿諛者),這兩個詞都是牛頓寫的。他又在B:Brother(弟弟,格列高里原文)后面跟著寫了Bastard(壞蛋)、Blasphemer(罵人者)、Brawler(爭吵者)、Bedlam(瘋子)、Beggar(乞丐),最后面是Benjamite(本杰明袒護者),[17]這些全是牛頓寫的,當然,牛頓的異父弟弟的名字是本杰明。還有以W起頭的詞:Wife(妻子,格列高里原文)和Wedlock(婚姻,格列高里原文)兩個無邪的字眼,跟在后頭的卻是Whore(妓女),那也是牛頓寫的。[18]
盡管牛頓后來也關(guān)心他的母親,他于1694年她病重時,回家親自照顧她,可是,她的再婚對他的傷害太深,以致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它影響了牛頓日后對女人的態(tài)度。那種悲痛所引起的效應(yīng)縱然無法以量計算,并且對不同的個人也因環(huán)境影響而各異,但以牛頓的情形而言,他那不甚完美的人格應(yīng)可歸咎于他早年遭受的傷害。
母親重回身邊
漢娜住在北威特姆村的8年間,艾薩克由外祖父詹姆斯和外祖母馬杰里撫養(yǎng),他們搬到莊園來與他同住。牛頓日后絕口不提他的外祖父外祖母,也是很不尋常的事,似乎他們相互間不存有愛。艾斯庫老夫婦可能已盡責照顧,但他們畢竟不可能替代漢娜。牛頓本來是沉溺在溫馨的母愛呵護之中的,幾乎從來沒有受過責備,卻突然不明緣由地被母親遺棄,交給一對老人管教。這對一個3歲的男孩來說,他會本能地以為自己犯了什么大錯,感覺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惡。所以在“摩根筆記簿”中,在字母O的后面是Orphan(孤兒,格列高里原文)一詞,牛頓跟著注上了Offender(罪犯)。8年之后,當漢娜再搬回莊園與他同住時,這個才11歲、心智仍未成熟的少年,又受到一次情緒上的騷擾:他的母親回家是一種補償嗎?以往他為了不明白或不可明白的原因而一直感到罪惡,果真他是有罪的嗎?如今他已受完懲罰了嗎?
漢娜回家之后,她的父母也就回到了歐弗頓市集小鎮(zhèn)的老家,老家距離那座莊園只有數(shù)千米而已?;蛟S漢娜會以為她與艾薩克可以重拾1646年她離家以前的往昔生活,但事實不然,縱然她比以前富有,生活更為安定,可是母子間的隔閡已經(jīng)太大了,難以彌補。她遺棄兒子的事實無法扭轉(zhuǎn),同時她還帶回了三個拖油瓶。
除了“摩根筆記簿”中列舉的關(guān)聯(lián)詞,沒有什么遺留下來的證據(jù)可說明艾薩克對他異父弟弟妹妹的感情,但是我們可以體會出他對這三個小孩有一肚子的不高興。因為他敵視他們的父親,見到他們就聯(lián)想到自己遭遇背叛和遺棄的一段過去。在他的拉丁文練習簿(遺留下來那4本青少年時期的筆記簿之一)里,我們看到他的嘆語:“我要向弟弟懇求……”[19]這句話讓許多傳記作家嗅出一股嘲諷的氣息?,F(xiàn)在,至少母親回家了,他也多了一個弟弟可以說話,其他就沒有什么和這方面有關(guān)的資料留傳下來了。
從各方面看來,牛頓是一個安靜的孩子。雖然如此,他卻擁有一些惡劣的心態(tài),比如在“菲茨威廉筆記簿”中寫下的對史密斯的憤恨,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漢娜回家一年之后,艾薩克已經(jīng)到了可以上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的年齡了,漢娜大概會感到如釋重負吧!從牛頓家去國王中學有十幾千米的路,太遠了,每天走路上學是不可能的。這所學校成立于16世紀20年代,至牛頓上這所學校讀書時,它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該校為當年被認為基本教育所必須學習的拉丁文、希臘文和《圣經(jīng)》等提供堅實的教學基礎(chǔ)。該校在1654年時的校長是斯托克斯,他是劍橋大學的畢業(yè)生,他對牛頓的早期學術(shù)事業(yè)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師自通
如果說艾薩克的性格是在漢娜離去與史密斯開始新生活,后來又回家造成不安的那些年月中形成的話,那么他智慧基礎(chǔ)的奠定便是從他去格蘭瑟姆讀書,到1661年進入劍橋大學這段時期完成的。他的新生活有兩項主要改變,這對他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第一是他有一段正式的學習、作息時間;第二是他成為當?shù)厮巹熆死说姆靠?,有了一個新的居住環(huán)境??死伺c格蘭瑟姆的學校有很好的關(guān)系,因為他給學生提供膳宿。他在海伊街的喬治旅社旁開了一家藥房,學生們就住在藥房樓上。
起先,艾薩克對上學缺乏興趣,這從他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和他只對學術(shù)才認真的態(tài)度可以察知。他學得很快,是個有天賦的無師自通者,可是老師們大多忽略他,同學更不會喜歡他。那時候,學生被要求死記硬背古典文學和宗教教義等核心課程,完全不需要想象力,故而啟發(fā)不了懷疑的能力。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而言,牛頓在進入劍橋大學之前,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數(shù)學訓練,他后來卻能有那么偉大的科學成就,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即使在劍橋大學,大一的課程表中也沒有數(shù)學這門課)。艾薩克最早是以閱讀他繼父遺留下來的書籍打發(fā)時間的,后來在格蘭瑟姆的圣烏爾弗雷姆教堂圖書室中找到一些書來讀。這座教堂的走廊上方有間狹長的房間,里面收藏了許多書,但大部分書如干草般索然乏味,只不過是些神學論文和清教徒的宣傳品。那是學校里一位叫安杰爾的老師要牛頓讀的,他是個清教徒修士。
教堂里的那些書籍和安杰爾修士的教化,引領(lǐng)牛頓信奉宗教教義,并使他一生虔信,可是這些書并沒有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識。幸虧他又找到了別的書。引導他通往科學方面的最重要的一本書是《自然與工藝的神秘》,作者名叫約翰·貝特。牛頓發(fā)現(xiàn)這本書時約13歲,他被這本書完全迷住了。他特地花了2.5個便士買了一本練習簿,將書上重要的部分抄錄下來。
天才少年
貝特的書于1634年發(fā)行初版,書中全是奇妙的機械和器具,以及它們的制造方法和詳細說明。少年牛頓按照那些說明自行設(shè)計并制作了能夠?qū)嶋H操作的模型機械,因而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學童。大約過了70年,斯蒂克利訪問到兩三位尚能回憶起那些神奇模型的老人,他們?nèi)杂浀媚切┛梢韵駥嵨镆粯舆\轉(zhuǎn)的風車,有時牛頓還放只天竺鼠進去轉(zhuǎn)動風車葉;還有風箏、可用的日晷、紙燈籠等,在晦暗的冬天早晨,他還打著自制的紙燈籠去上學??墒?,斯蒂克利提到的那些老人根本不知道什么貝特的書,且他們講的故事可能過度夸大,譬如有人說:“牛頓天才的火焰被點燃了,他穿過那器具的外殼,進入內(nèi)部,將機械的真髓精確地擷取出來,然后使用木材復制一個真實完善的模型。大家都認為那木制的模型與原來的器具有著同樣干凈利落的手藝?!?sup>[20]
對一個在學校里缺少朋友的孩子來說,制作模型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個人消遣。斯蒂克利訪談過的人說,牛頓曾經(jīng)試著讓同學們參與他那著名的活動,顯然是想要“教導大家去玩得有智慧些”,不愿看著他們沉溺于斯蒂克利所稱的“無聊的游戲”中。[21]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體會到,當一個男孩極力想要得到同年玩伴的注意,想要獲得他們的友誼,卻偏偏無法溝通時心里的感受。艾薩克是一個獨子,即使是在最好的環(huán)境之下長大,這樣的孩子在第一次上學遇到同齡孩子時,也會感到羞怯而難以適應(yīng)。斯蒂克利和他的后繼者卻說這種現(xiàn)象蘊涵了更深刻的意義:牛頓作為一個學童就顯示出完全不屬于俗世的氣質(zhì);我們毫不懷疑他是個特殊的孩子,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甚至在早年就表現(xiàn)出對學校制定的課程毫無興趣。
感謝斯蒂克利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讓我們知道少年牛頓既能畫又能寫。一位受訪者說:“艾薩克在整個房間里布置他自己的畫作,有些可能是抄自出版物,有些看來像寫生。”[22]有一個老太太說牛頓為她寫過一首詩,她仍然可以背出來。[23]雖然牛頓的數(shù)學天賦未曾在早年出現(xiàn),他對機械器具有濃厚興趣則顯出科學家所具的好奇心與技巧,構(gòu)思試驗所應(yīng)具備的天分也于此時開始蘇醒。
終于,一樁似乎很小的事件改善了牛頓與學校教育間的不和諧關(guān)系。一天早晨在上學的途中,同班的一個男孩(有歷史學者說就是房東克拉克的繼子阿瑟)重重地踢了艾薩克的肚子,至于是什么原因挑起的這起攻擊事件,我們大可以胡亂猜測,但重要的是這個小惡霸在班上的成績比艾薩克還高一個名次。艾薩克在兩方面都弱的情況下,極為氣憤,顧不得阿瑟比他高大,就向阿瑟提出挑戰(zhàn),他們約定在放學之后較量。依照康杜伊特那被廣為宣傳的故事,接下來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學校下課之后,牛頓馬上找那男孩挑戰(zhàn),他們一起到教堂后面的花園去。正要打的時候,校長的兒子來了,他是來火上澆油的。他拍拍這個的背,又向另一個擠擠眼。雖然艾薩克不如對手健壯,但是他的斗志和精神都比對手旺盛得多,結(jié)果他把對方打到求饒。此時,校長的兒子走上前來,一邊罵阿瑟是個膽小鬼,一邊按著他的頭往墻上撞。于是,艾薩克又扯著他的耳朵,將他的頭甩向墻。[24]
打完架之后,牛頓仍然怒氣未消。在離開他那負傷叫痛的敵人之前,牛頓大聲宣布他的功課成績一定要超過欺侮他的那個家伙,否則絕不罷休。照康杜伊特所說,從此牛頓的成績不只在短期內(nèi)超過了那個小惡霸,甚至躍居全班第一。
化學知識的啟發(fā)
當時,克拉克一家和牛頓都住在藥房的樓上,想來是比較擁擠的??死讼壬钠拮佑腥齻€與前夫所生的小孩,他們姓斯托勒,分別叫凱瑟琳、愛德華和阿瑟。牛頓可能與兩個男孩或者其中一個同住一房。無論怎樣安排,以17世紀一間位于鎮(zhèn)中心店鋪樓上的公寓而言,其大小必然無法與鄉(xiāng)村莊園相比。對一個有數(shù)畝開闊的田野可供撒歡的男孩而言,公寓的生活必定令他感到擁擠。然而,自各方面來看,牛頓似乎很滿意與克拉克一家的共同生活,如果阿瑟·斯托勒真的是那個在教堂后面和牛頓打架的男孩,那么我們可以猜想,在這個家庭中,當大人忙著做生意或者上街去時,這些孩子會爭吵得很厲害。我們甚至還可想象當阿瑟和艾薩克打完架回到家里——一個滿面?zhèn)?,一個氣憤難消——繼續(xù)爭吵叫嚷、互相指責的情景。
艾薩克的運氣不錯,因為克拉克夫婦平易近人、容易相處,他們教養(yǎng)孩子是用當時甚為典型的開放自由的方式。還有,克拉克對他那藥劑師的工作很自豪。據(jù)當時的人所傳,他是個愉快開朗的人,鼓勵愛發(fā)問的艾薩克在身旁看他工作,提出問題。牛頓覺得學校的功課乏味,因此他到處尋找可啟發(fā)智慧的知識,而藥房正巧是充滿神奇的地方。它貯藏著各種各樣的化學藥品,所有記錄在案的醫(yī)療配方都可以用化學藥品配制,再拿來賣給病人服用。藥房的墻壁木架上擺滿一瓶瓶五顏六色的粉末和液體,黃色的是硫黃、銀白色的是水銀等。藥房給了艾薩克最早期化學的概念,也給了他自行做實驗的機會。
從牛頓的筆記簿中可以看到,他不僅觀察克拉克如何經(jīng)營藥房、調(diào)配藥品,還將放在藥瓶旁的說明書中所載的方劑和療法抄錄下來,自己還可能創(chuàng)造了一些配方。在那些從說明書上抄下來的資料中,我們找到了油漆和顏料的制造方法、用化學物品切割玻璃的方法,以及做“抓魚的魚餌”的方法等。另外,我們從資料中也看到了一些疾病的療法,例如治療瘺管(此處指的是外科手術(shù)在病人身體上留下來的傷害),是取300只小毛蟲(把頭去掉),加入少量薄荷或苦艾,將其放入石碗內(nèi)搗爛,再倒入20升麥酒讓它發(fā)酵,每天服用兩三次。[25]艾薩克早年就明顯有了疑病癥,他喜歡為自己調(diào)制藥品,有時也分贈給他人。在“摩根筆記簿”中標題為“疾病”的那一欄之下,他羅列了超過200種人類疾病。
牛頓從克拉克藥劑師那兒除了學到了一些初級化學知識,還認識到有關(guān)協(xié)會組織的觀念。[26]克拉克和許多同行業(yè)者都是藥劑師學會的會員(這個學會當年很不完善,會員包括了一些生意人和庸醫(yī)),平易近人的克拉克先生或許每次去倫敦出席學會會議回來,總會向這個愛問問題的孩子解釋一些學會的事,講講組織功能、規(guī)章,或者會議中的趣事。這不僅引起了牛頓對醫(yī)療藥物的興趣,讓他渴望更進一步洞察那個奧妙的世界,還給他提供了另一類有價值的常識:知道有這種學會的存在,每個人可經(jīng)由這種機構(gòu)與他人交流,并互相交換資料。
情竇初開
在克拉克家里,使牛頓感興趣的不只是初級化學和藥劑師的奇妙世界,還有住在同一屋檐下、克拉克先生的繼女凱瑟琳·斯托勒[27],她被認為是牛頓一生中有感情牽連的唯一非親族女性。除此以外,只有他的親人,那就是母親漢娜,和老年時期照顧他生活的“半血親”外甥女凱瑟琳·巴頓這兩個人。
凱瑟琳·斯托勒究竟對牛頓有多么重要,我們很難做出正確的衡量,因為我們只有凱瑟琳單方面訴說兩者關(guān)系的資料,那是她在牛頓去世之前不久接受斯蒂克利訪問時透露的。牛頓去世之前已經(jīng)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而凱瑟琳那時已經(jīng)80多歲了,她當然難免將她的過去添加一點兒浪漫的色彩。所以,如果凱瑟琳把她和這位偉人在少年時期的感情定位略做夸張,也應(yīng)該算是很自然的事。
當然,他們是親近的朋友,這可以從牛頓在劍橋大學初期與她互通的書信中看出。斯蒂克利說牛頓去世前不久跟他講過的一件事也可供佐證。他說牛頓曾向他表示希望在余生回伍爾斯索普定居,特別想在靠近凱瑟琳從前住過的地方購置房產(chǎn)。[28]然而,凱瑟琳向斯蒂克利表示,她和牛頓曾經(jīng)彼此相愛,而且牛頓為了要和她結(jié)婚,還一度認真地考慮放棄學術(shù)研究。這種說法大概純屬想象。斯蒂克利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重述凱瑟琳的故事。
艾薩克爵士和她從小一起長大,人家都說他愛慕她,而她并不拒絕。可是她覺得他是大學里的一位學者,她配不上,或許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對他的研究工作有影響,所以不能考慮和他結(jié)婚。他總是很愛護她,每次回家鄉(xiāng)都會去看她,她結(jié)婚之后,他還一樣去看她和她的丈夫。有一次,他給她40先令以酬謝她的服務(wù)。她是個小巧的女人,但我們可以很容易察覺出,她是個美麗的女人。[29]
也許凱瑟琳暗自懷抱過希望,但是即使艾薩克曾燃起愛情的火花,大概也是閃一下就熄滅了。他在學校的成績進步之后,引起了校長斯托克斯的注意,他認定牛頓是個不可浪費的難得天才。
接觸基礎(chǔ)科學
牛頓中學階段的功課成績究竟有多好,并沒有記錄可查,不過他到16歲時就已出人頭地是錯不了的,因為斯托克斯校長已經(jīng)認定他是個應(yīng)該進大學的候選人。至于漢娜對兒子的學校成績優(yōu)異最初做何反應(yīng),也不得而知。但是到1658年年底,當斯托克斯校長向她提出,應(yīng)該讓她的長子接受大學教育時,她反而叫艾薩克輟學回家。
漢娜一向?qū)逃粔蛑匾?,只是在她的哥哥,受過劍橋教育的威廉·艾斯庫的一再堅持下,與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的牛頓才得以入學讀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斯托克斯校長的熱心使得漢娜讓牛頓輟學回家。她看不出有多大必要讓兒子接受教育,她的丈夫已經(jīng)向人證明,即使不識字也能把農(nóng)場經(jīng)營得很好。
起先,一切都順著漢娜的意思。艾薩克于1659年回到了莊園。那年的大部分時間,他是和母親及三個姓史密斯的孩子一起生活的。但是,艾薩克有一本1662年才開始記的筆記簿,那本簿子里記錄了他住在鄉(xiāng)下那段時期的“罪行”,顯示出那是充滿了許多家庭爭執(zhí)的痛苦日子。
總體而言,牛頓是一個聽話、孝順的孩子,但是把他從能夠發(fā)揮所長的環(huán)境帶走的壓力,與又一次不明不白地被母親的個人意愿擺布以致毀滅他一生的威脅,顯然太沉重了。在“菲茨威廉筆記簿”中,他列出一些自認的罪行:“違背母親的話,拒絕和他們親近”“和他們打架”“跟母親鬧別扭”“對妹妹不耐煩”“打妹妹”“和仆人跑出去玩”等。很明顯,這些都是牛頓在受到壓力后的反抗。
另外,牛頓也不能勝任農(nóng)家的工作。然而,是他故意讓別人以為他完全不懂得該如何在田里干活呢,還是真的做不好,或者心不在焉?反正他是完全沒有盡到責任。斯蒂克利這樣告訴我們:
在家鄉(xiāng)居住的時候,如果母親叫他去照顧羊群、采收玉米,或者到鎮(zhèn)里辦事,他常常都會誤事(就是說,總辦不好事情)。他最愛做的事是手上拿一本書坐在樹下看,或者用小刀忙著做木工。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不然就跑到溪邊,讓流水轉(zhuǎn)動他自制的小水車。[30]
牛頓做事馬虎,還曾經(jīng)被當?shù)貓?zhí)法機關(guān)懲罰。附近的科爾斯特沃思村的地方法院記錄顯示,1659年10月28日,有一個名叫艾薩克·牛頓的人被罰了3先令4便士,處罰原因是“放任他的羊群破壞了23弗隆[31]寬的田野小樹”。另外又有兩次罰款,每次都罰1先令:一次是因為“放任他的豬群踐踏玉米地”,一次是“縱容他田園的籬笆毀損而不予修理”。[32]
漢娜看到艾薩克做事如此不負責之后,就派一個老仆人去監(jiān)督他,同時也對他加以照顧和指導。漢娜那樣盡心安排,不用想就知道必然失敗,牛頓立刻轉(zhuǎn)而去利用這個老仆人,讓他代勞所有農(nóng)務(wù),自己則溜去讀書,或者做些有趣的事情。
每個星期六早晨,牛頓盡責地同老仆人前往格蘭瑟姆市集出售農(nóng)產(chǎn)品,然后買回下一星期所需的日用品。一走到西門的薩拉森旅社大門,他立即交代老仆人獨自去做生意和采購,自己則跑到海伊街的藥房去拜訪克拉克先生。
克拉克先生的哥哥約瑟夫·克拉克博士是國王中學的教員,他于不久前去世,遺留了很多書籍給克拉克先生。可是克拉克藥劑師的工作太忙,他雖對這一批書有興趣,卻沒有時間閱讀。也許是牛頓自愿為他整理書籍以換取自由閱覽的機會,反正牛頓說服了克拉克先生,準許他每個星期六躲在藥房后面的小房間里,靜靜地閱讀那批包括物理、解剖、植物、哲學、數(shù)學等內(nèi)容的藏書。那是牛頓首次接觸這些基礎(chǔ)科學。以前他讀過的貝特的《自然與工藝的神秘》,成了他日后試驗和研究實用技術(shù)的基礎(chǔ),那是他作為正統(tǒng)科學家和旁門的煉金術(shù)士都常用不忘的。
那批藏書中必定有許多偉大作家和自然哲學家的文獻,雖然我們不甚確知那里究竟有些什么,但這是克拉克博士那樣的學者所收藏的,總離不開一些名人的著作或當時較受關(guān)注與討論的議題。牛頓很可能從中首次看到培根、笛卡兒、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偉大人物的學說,因而那批藏書給予牛頓的教育的完整性及實用性比局限于狹小范圍內(nèi)的學校教育強得多。
準許進入劍橋
關(guān)于艾薩克·牛頓生活散漫的傳言,很快就傳到為牛頓前途發(fā)生爭執(zhí)的兩個陣營里。漢娜從老仆人那兒得來牛頓的行為荒誕不經(jīng)的報告,斯托克斯校長則看見他的舊日學生不愿接受母親的束縛,繼續(xù)展現(xiàn)出無窮的求知欲望。斯托克斯校長曾經(jīng)勸阻漢娜不要讓牛頓輟學,可惜沒有成功,而現(xiàn)在,既然看來牛頓正竭盡所能挫敗母親的努力,為了避免發(fā)生不幸,他決定再游說漢娜一次。
起先依然毫無進展,不管多么生氣,多么無法了解兒子的行為,漢娜就是不接受讓艾薩克放棄農(nóng)事、改走學術(shù)路線的建議。平心而論,漢娜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她自然認識不到艾薩克所追求的知識世界的珍貴之處,對她而言,唯一要緊的事就是把莊園經(jīng)營妥善,那是財富的來源。她看不出送艾薩克上大學對她有何好處——她已經(jīng)失去了兩個丈夫,現(xiàn)在要自己管理田耕、主持家務(wù),還要照顧三個幼齡孩子。送艾薩克上大學等于永遠失去他,那使她無法忍受。
但是,斯托克斯校長第二次和她懇談之后,她終于明白自己已經(jīng)無法留住兒子了(斯托克斯提出免收40先令學費的優(yōu)惠,無疑更促使她做出決定,那是非格蘭瑟姆鎮(zhèn)居民的學生應(yīng)該繳納的學費)。[33]
然后,斯托克斯又和威廉·艾斯庫(或許是他改變了漢娜的決定,而且他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畢業(yè)生)及漢弗萊·巴賓頓商量。巴賓頓是劍橋大學的一位院士,又是克拉克先生的親戚。這三個人協(xié)力為牛頓入學劍橋鋪平道路。于是,1660年秋,艾薩克·牛頓返回格蘭瑟姆,為進入劍橋大學做準備。
這幾位前輩深知牛頓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nèi)χС峙nD。牛頓在他們的協(xié)助之下,第一次感到心滿意足。從幼童到少年,他幾度被引領(lǐng)著走向不同的方向,這使他不明所以,無所適從。在學校,他對傳統(tǒng)的教育不滿,與同學格格不入,最終領(lǐng)悟到以自己的天性難以覓得他人的友情,不如將自己隔離。他不能滿足于正統(tǒng)的小成就,而要超越他成長的環(huán)境所加的限制,去尋求更大、更新的世界。
1660年年末,牛頓通過了入學考試,闊步走進他終將揚名的世界。
[1] 蒲柏,英國詩人、小說家。此段話取自Alexander Pope.“Epitaph Intended for Sir Isaac Newton,In Westminster-Abbey” (730)。
[2] William Stukeley, Memoirs of Sir Isaac Newton’s Life, ed. A. Hastings White(London: Taylor & Francis,1936), 11–16.
[3] 英國歷史學家富勒曾研究英國內(nèi)戰(zhàn)時期的社會階層。他記述道:“在英國、法國和意大利,自耕農(nóng)是很特殊的一個階層,他們處于貴族與農(nóng)民之間。我們用一枚骰子來做比較,那骰子除了一點和六點,其余各面空白,就如同自耕農(nóng),其中有許多階層。自耕農(nóng)穿著黃褐色土布表服,可是收入很高,衣服的紐扣是金屬做的,他們的口袋中有很多銀子……他們在各自的國度里,是陪審團的必然成員。他們很少離開自己的國家,而聲望可以遠超其足跡所至之處?!比∽訲homas Fuller, as quoted in G.M. Trevelyan.A Shortened History of England (New York: Longman, 1942),p.316。
[4] Canon C. W. Foster, “Sir Isaac Newton’s Family”, Reports and Papers of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ies of the County of Lincoln, County of York,Archdeaconries of Northampton and Oakham, and County of Leicester,Vol.39, pt 1(1928), p.13–15.
[5] 1公頃為10 000平方米?!幷咦?/p>
[6] 這棟房子呈一個T字的構(gòu)形,是一個有兩間臥室的住宅,用當?shù)爻霎a(chǎn)的灰石建造而成。偏離中心的大門開在T形交叉處。進門后有一條狹窄的走廊,走廊兩邊各有一個房間,都設(shè)置有房門。中間的樓梯通往二樓的臥室。牛頓就在那里出生。傳說中著名的蘋果樹位于向西的院子里,如今那棵樹的后代據(jù)說依然挺立在那兒。
[7] 英國國教,又稱英國圣公會?!g者注
[8] Canon C. W. Foster, “Sir Isaac Newton’s Family”, Reports and Papers of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ies of the County of Lincoln, County of York,Archdeaconries of Northampton and Oakham, and County of Leicester,Vol.39, pt 1(1928), p.13–15.
[9] Thomas Maude, Viator, a Poem: or, A Journey from London to Srarborough by the Way of York (London 1782) p.iv–v.
[10] 牛頓交給赫勞茲學院的族譜原稿,現(xiàn)收藏于美國麻省的Babson College Library。
[11]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nes MSS 130 (10),p.1.
[12] David Brewster, Memoirs of The Life, Writings, and Discoveries of Sir Isaac Newton, Vol 1 (Edinburgh. 1855), p. 4.
[13]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nes MS 130, p.9–10.
[14] 漢娜的遺囑(年份寫的是1672年)后來證明是在1679年6月11日完成的?!癝ir Isaac Newton’s Family”, p.50–53.
[15] The Correspondence of Isaac Newt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d. H. Tumbull (1959), Vols.1, p. 2.
[16] R. S. Westfall, “Short-Writing and the State of Newton’s Conscience,1662(1)”,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Vol.18 (1963),p.10–11.
[17] Benjamin為“寵兒”的意思,所以牛頓這里所指的是一個溺愛寵兒本杰明的人,即本杰明的袒護者。
[18] The Pierpont Morgan Library, New York, Notebook of Sir Isaac Newton.
[19] 取自牛頓學校里的拉丁文練習簿,這本簿子現(xiàn)在被私人收藏于美國洛杉磯。
[20] Stukeley, Memoirs, p. 44.
[21] Stukeley, Memoirs, p. 44.
[22] Edmund Tumor (ed.), Collections for the History of the Town and Soke of Grantham (London, 1806), p. 178, 180.
[23]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nes MS 136, p.5.事實上,這首詩是牛頓從當時一本廣為閱讀的書Eikon Basilike:The Portraiture of His Sacred Majesty in His Solitudes and Sufferings中抄下來的。
[24]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nes MS 130 (2), p.18.
[25] University Library, Cambridge, Add. MS 3975, p. 178.
[26] 我在此所說的“初級化學”與世稱的“煉金術(shù)”完全不同??死耸褂玫幕瘜W以商業(yè)為目的,配制日常供應(yīng)的醫(yī)療藥品;煉金術(shù)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秘術(shù),用神秘的儀式做掩護,通常以制煉仙丹為目的,例如“點金石”“長生不老藥”等。克拉克是個生意人,大概也是害怕秘術(shù)和煉金術(shù)的,不然就是認為那是詐人的騙術(shù)。讀者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煉金術(shù)和舊傳統(tǒng)化學間的差異,可參閱第六章“尋找點金石”。
[27] 凱瑟琳·斯托勒結(jié)過兩次婚,先成為貝肯夫人,后來又成為文森特夫人。
[28] Stukdey, Memoirs, p.19, 22.
[29]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nes MS 136, p. 6.
[30] King’s College Library, Keyaes MS 136, p. 7.
[31] 弗隆,英國長度單位,又稱為浪。1弗隆約為201米。——譯者注
[32] Tumor family archive,Lincoln,Lincoln Shire,as quoted in R.g.Wesffall.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p.63.(這位被罰款的艾薩克·牛頓,有可能不是漢娜的兒子,而是當時住在那一地區(qū)某個同名同姓的人。)
[33] King’s College Library,Keyaes MS 136. p.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