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客觀條件 加強主觀努力
支部一手抓多種,一手抓高產(chǎn)。當初,推廣洋白薯的時候,群眾都不樂意。到處流傳著:“外孫到姥姥家做客去了,歡蹦亂跳的一個娃呀,吃了洋白薯就雞蛋,唉,給毒死啦!”張貴順一再地說:“這是謠言,咱可不能上當?!笨墒?,群眾始終不信他。有一天,他把大伙請到家里,說道:“這是炒雞蛋,這是洋白薯,我吃給你們看!”人們?nèi)缕饋恚骸皠e吃呀!別吃呀!”張貴順吃了。謠言被戳穿了,許多人還是不愿種。張貴順又一再宣傳別村栽洋白薯的好處,有人卻說:“那是別村,咱這兒是沙石峪!洋白薯究竟有啥好處,咱沒見著,你也沒見著呀!”張貴順一想:這話說得在理。于是,他種了一畝試驗田,秋天找社員一塊來收,當場一稱:畝產(chǎn)量幾乎比本地白薯高一倍!群眾信服了。
有些年輕人常常責怪老農(nóng)保守:種棉花啦,種麥子啦,玉米授粉啦,人工授精啦,等等,老人們好像都反對??墒?,黨支部一直教育青年:老農(nóng)的經(jīng)驗多著哩!要好好向他們學習!生產(chǎn)上很多點子不都是老農(nóng)出的么?在沙石峪,老農(nóng)座談會每季開,遇到重大問題隨時開,這也成了一種習慣。有一次,一位老農(nóng)在閑談中說:“白薯地里套種玉米,興許能多打糧?!敝Р狂R上發(fā)動大伙討論,有人說行,有人說不行。行不行?試驗!第一年,四個生產(chǎn)隊種了四塊試驗田,收了玉米,卻少收了白薯。反對的人更多了。支部又向老農(nóng)求教。大家琢磨好久,說這么著:玉米一過清明就種,到了立秋就割,那時,白薯長得正旺,需要給它騰出陽光。第二年試驗結(jié)果,三個隊都挺好,就是趙隊長的試驗又失敗了。大家主張立刻在全村推廣,趙隊長卻說:“不行,我還得再試一年。”人們批評他保守。張貴順說:“不能這么講。我看,趙隊長是對的。盡管一個村,各隊條件也有不同。你們試驗成功了可以推廣,他還得再試驗。”第三年,趙隊長試驗成功了。從此,白薯地除了收白薯,一般每畝平均還能收百把斤玉米。
從合作社成立以來,支部年年種試驗田。試驗田有各式各樣,但目標是一個:試驗為了推廣,不是為了裝飾,而推廣又必須是在“咱沙石峪的”和“目前可能的”條件之下來進行。第四生產(chǎn)隊是以年年完不成包產(chǎn)任務(wù)聞名的。究竟是啥道理?談來談去,總是一個結(jié)論:“二流子地長不出好莊稼!”張貴順說:“各隊具體條件的確不一樣,可是,基本條件是相同的:咱村的地差不多都是二流子地呀!三個隊都能年年超產(chǎn),為啥四隊就那么特別呢?”四隊的人聽了很不服氣:“哼,你來試試!”張貴順說:“好吧,咱去試試。”支部研究以后,邀請四隊社員開會,請他們挑一塊“不能種莊稼”的最壞的地給支部試驗小組。有人站起來說:“請問,你們打算施多少肥?”這個問題好厲害呀!人們正是嚷嚷肥料不夠地才瘦的啊!張貴順笑著說:“你們施多少,咱施多少,而且請你們來施。種子也不特殊。”秋天,支部在南山背陰場種的一畝試驗田,收了一百八十多斤谷子,而緊挨著的二十多畝同樣的地,平均只打了三十來斤。相差這么大,秘密在哪?不在天,不在地,而在于人。有人念念不忘“古人言”:“人吃肉,地吃臭”;“勤耪不如懶施糞”,等等。這些話確有道理。糞多當然最好,可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糞一下不可能那么多,怎么辦?那就要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在管理上下工夫了?!案宜呐瞻吮椤?;“鎬頭響,莊稼長”;“苗薅一寸,賽如施糞”;“不怕下雨晚,就怕鋤頭趕”……這些也是應(yīng)該念念不忘的“古人言”啊!四隊社員總結(jié)、推廣了支部試驗田的經(jīng)驗,并且利用冬閑廣開肥源,積極創(chuàng)造比過去更好的客觀條件。這樣,第二年,四隊就由虧產(chǎn)隊變成了超產(chǎn)隊,而南山背陰場那二十多畝谷子地,平均畝產(chǎn)量也由三十多斤跳到一百一十多斤。人們開始懂得:客觀條件盡管一樣,實際結(jié)果也有不同。這就看“事在人為”了。如果順著客觀規(guī)律加強主觀努力,那就像“好鋼用在刀口上”;如果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主觀上再努力,那也好比“鮮花插在牛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