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灶日漫筆

魯迅散文全集 作者:魯迅 著


送灶日漫筆

坐聽著遠遠近近的爆竹聲,知道灶君先生們都在陸續(xù)上天,向玉皇大帝講他的東家的壞話去了,但是他大概終于沒有講,否則,中國人一定比現(xiàn)在要更倒楣。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們那里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我們中國人意中的神鬼,似乎比活人要老實些,所以對鬼神要用這樣的強硬手段,而于活人卻只好請吃飯。

今之君子往往諱言吃飯,尤其是請吃飯。那自然是無足怪的,的確不大好聽。只是北京的飯店那么多,飯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談風月,“酒酣耳熱而歌嗚嗚”么?不盡然的,的確也有許多“公論”從這些地方播種,只因為公論和請?zhí)g看不出蛛絲馬跡,所以議論便堂哉皇哉了。但我的意見,卻以為還是酒后的公論有情。人非木石,豈能一味談理,礙于情面而偏過去了,在這里正有著人氣息。況且中國是一向重情面的。何謂情面?明朝就有人解釋過,曰:“情面者,面情之謂也?!?span >(100)自然不知道他說什么,但也就可以懂得他說什么。在現(xiàn)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后的公評,酒后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然而,倘以為那是真正老牌的公論,卻一定上當,——但這也不能獨歸罪于公論家,社會上風行請吃飯而諱言請吃飯,使人們不得不虛假,那自然也應該分任其咎的。

記得好幾年前,是“兵諫”(101)之后,有槍階級專喜歡在天津會議的時候,有一個青年憤憤地告訴我道:他們那里是會議呢,在酒席上,在賭桌上,帶著說幾句就決定了。他就是受了“公論不發(fā)源于酒飯說”之騙的一個,所以永遠是憤然,殊不知他那理想中的情形,怕要到二九二五年才會出現(xiàn)呢,或者竟許到三九二五年。

然而不以酒飯為重的老實人,卻是的確也有的,要不然,中國自然還要壞。有些會議,從午后二時起,討論問題,研究章程,此問彼難,風起云涌,一直到七八點,大家就無端覺得有些焦躁不安,脾氣愈大了,議論愈糾紛了,章程愈渺茫了,雖說我們到討論完畢后才散罷,但終于一哄而散,無結果。這就是輕視了吃飯的報應,六七點鐘時分的焦躁不安,就是肚子對于本身和別人的警告,而大家誤信了吃飯與講公理無關的妖言,毫不瞅睬,所以肚子就使你演說也沒精采,宣言也——連草稿都沒有。

但我并不說凡有一點事情,總得到什么太平湖飯店,擷英番菜館之類里去開大宴;我于那些店里都沒有股本,犯不上替他們來拉主顧,人們也不見得都有這么多的錢。我不過說,發(fā)議論和請吃飯,現(xiàn)在還是有關系的;請吃飯之于發(fā)議論,現(xiàn)在也還是有益處的;雖然,這也是人情之常,無足深怪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