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至死的代價
娛樂是人類最自然的習性。
動物也有此習性。
此習性體現(xiàn)于人類,比體現(xiàn)于動物強烈多了。但只有娛樂的習性就不可能有文化。動物界就沒有。人類有文化是因為并不滿足于習性要求;而動物只滿足于習性要求。
二戰(zhàn)時期的丘吉爾在戰(zhàn)局的巨大壓力之下,為了減壓,曾和幕僚們玩鉆桌子的游戲。然而我們又知道,他是西方優(yōu)秀文化所化的人,所以他二戰(zhàn)之后居然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應該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少年和青年——他們在發(fā)了通追星狂熱之后,甫一背過身去,一切關(guān)于人的好原則、好教養(yǎng),立刻便歸回內(nèi)心里;他們在網(wǎng)上宣泄了一通,充當了一次找樂子的看客之后,放下鼠標,靜靜一想,能在心里對自己說——不管這社會使我憤懣到何種程度,我還是得以好人的活法為情愿的活法。人唯一命,否則我連自己的生命也對不起。
這要求一點兒都不高的少年和青年的好本色,對極少數(shù)人可能是天生的,對大多數(shù)人卻只能是被好文化所化的后天養(yǎng)成。
那么誰來奉獻好文化呢?在娛樂文化、快餐文化、碎片文化、嘻哈文化合流而至的當下,非要進行此種奉獻有時不但是一廂情愿的,往往還會是尷尬的、費力不討好的。即使在大學課堂上,即使特有講課經(jīng)驗的老師,也沒法把課講到玩瘋了的學子們心靈中去。
這是中國大文化面臨的大窘境。
然而,總得有人來做——趁我們的下一代還沒全都變成“吃貨”加“頑主”,趁我們的孩子們還沒變成無時不憤的“全天候憤青”。
沒有兄弟姐妹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沒有欣賞體會的人生是遺憾的。
沒有被好文化所化的人生則是可悲的。
我們的經(jīng)常被亞文化、次文化、劣文化所裹攜的孩子們,以我的眼看來——他們特可憐。
他們抓住娛樂作為精神自足的稻草;連他們自己都清楚,那種娛樂沼澤中的稻草在精神上根本提升不了他們。分明,某些孩子的精神已快陷于沒頂之災了,他們令人心疼。
與大眾,特別是與青年們發(fā)生廣泛精神關(guān)系的文化種類,如電影、電視劇、書籍、網(wǎng)絡都來在精神上幫幫我們的少年和青年?。?/p>
我們也許水平有限,奉獻差強人意——但我們的奉獻一定要真誠。
我們的孩子們還沒二百五到看不出來我們真誠不真誠,而這應該成為激勵我們奉獻的動力。
與其辯論孰高孰低,何雅何俗,誰才是文藝工作者而誰不配是,莫如雅俗文化、快餐文化與精品文化、網(wǎng)絡文學與字紙書籍一同來對我們的孩子負起責任——在滿足他們娛樂本能的同時,切記多少給他們一點兒值得用心靈而不僅僅是用官能來接受的元素。
這樣努力了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一切文學藝術(shù)從業(yè)者,即使被大加嘲諷,那也是光榮的。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它當下太需要我們這樣了!
中國之發(fā)展、進步、文明,特需要一些清醒的、理性的、有定力而又有擔當自覺的人來推動。膠著于,僅僅滿足于享受娛樂文化的青年中,不太可能產(chǎn)生以上一種人。如果我們希望從下一代下下一代中涌現(xiàn)多些的我們所樂見的青年,那么舉國上下氤氳一片的娛樂文化的泡沫,將使以上國家希望落空幾成定局。而長此以往,三四十年后的中國人,極可能淪為人類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