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 行宮燕樓 古鎮(zhèn)里的“外婆家” 文/吳卓平

山野民宿:從山中來 作者:稻田讀書 編


07 行宮燕樓
古鎮(zhèn)里的“外婆家”
文/吳卓平

“在這里不用拘束,就像回到外婆家一樣?!?/p>

河橋古鎮(zhèn),自古便是杭徽驛路上的重鎮(zhèn),早在唐末五代,吳越國王錢镠就在此建造行宮,南宋理宗出巡時則在此駐蹕,明嘉靖時成為水陸商貿(mào)繁華的鬧市……

歷史上,河橋行宮一直存在。民國年間,行宮變作廟會和演藝場所,直至20世紀70年代,舊殿殘樓才完全消失。

行宮燕樓就位于這個充滿故事的古鎮(zhèn)上,而與69歲的民宿女主人陳雨英的第一次見面,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與預(yù)想中的民宿主人不同,衣著樸素、笑容和藹的陳雨英,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自家長輩?!昂訕蛎袼薜谝蝗恕薄熬W(wǎng)紅民宿女主人”“民宿奶奶”……在所有稱號中,“陳外婆”卻是她最愛的。

在得知我還沒吃晚飯后,她立馬鉆進了廚房,不出一刻鐘,便端來了四菜一湯一飯的“一人食”招呼我上桌,“在這里不用拘束,就像回到外婆家一樣?!?/p>

土豆餅、小蔥炒土雞蛋、油燜野筍干、虎皮尖椒、青菜湯,雖是質(zhì)樸的山鄉(xiāng)餐食,我卻奉為人間至味,不一會兒,已三碗米飯下肚。

故鄉(xiāng)河橋的山山水水,依然是心中最美的畫卷

“希望常年在外打拼的孩子們來到我這里,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品嘗到外婆的味道?!边@便是陳雨英開民宿的初衷。

早年,她在外打拼,做點小本生意,但無論異鄉(xiāng)的風(fēng)景如何絕美,故鄉(xiāng)河橋的山山水水,依然是心中最美的畫卷。漂泊生活的壓力,年歲的漸增,思鄉(xiāng)之情,與日俱增。

2012年,時年62歲的陳外婆,終于下定決心,如費翔所唱的那片“故鄉(xiāng)的云”,回到了故鄉(xiāng),在家鄉(xiāng)秀美的山水間,在親人的團聚下,做起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把多年的積蓄,都投入到了民宿的建設(shè)中,盡管由于資金的問題,計劃一度無法繼續(xù),但她自始至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民宿夢。2016年5月1日,在老宅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三年多的改造與籌備,陳外婆的行宮燕樓終于開張迎客,也為旅人們在河橋古鎮(zhèn)安下了一個家。

如今,這個古鎮(zhèn)里的“外婆家”,已被陳外婆打理得井井有條。屋檐下,擺放著幾張被時光包漿過的老條凳,不經(jīng)意間,便能喚起內(nèi)心深處的童年記憶,忍不住盤腿坐在上面,既清涼,又心安;窗臺上的土陶罐里,插著陳外婆從附近山野采集而來的花草……

如費翔所唱的那片“故鄉(xiāng)的云”,回到了故鄉(xiāng)

這也許正是行宮燕樓最迷人的所在,當你來到這里,就有種回到外婆家的親切感。

而這個家,對你道早安和晚安的方式,正是陳外婆那一聲中氣十足的“開飯嘍”,廚房門前的菜籃子里放著剛從地里采摘來的新鮮蔬菜,水池里養(yǎng)著柳溪江的野生小河魚,廚房面板上和好的面團……這些都是陳外婆想要養(yǎng)胖你的。

“無論蔬菜還是肉類,一定要保持原始的鮮淳?!闭?wù)撈饛N房之事,陳外婆總是顯得得意而快樂,而蔬果施的是化肥還是農(nóng)家肥,一只雞吃飼料長大還是吃谷物長大,外婆也猶如擁有魔法一般,一看便知。

而和每一種食材相處,陳外婆也總能找到最恰當、激發(fā)其魅力的方式。比如,煎豆腐,一定要有耐心,用最小的火,慢慢等到兩面金黃之后,沿著鍋邊擺好;煉炸豬油之后,酥脆的油渣不能扔,切上幾根惹火的辣椒圈,重油爆炒,便是絕佳的下飯神器;甚至連一碗看似普普通通的紅薯粥,都藏著她的“獨門秘訣”,“我的紅薯粥里放的不是新鮮紅薯,而是紅薯干,這樣熬出來的紅薯粥才更加香甜軟糯。”

食物的烹飪技巧,枝枝蔓蔓地蜿蜒在陳外婆的秘密花園里,只有她自己深諳抓住味蕾的奧秘。說到動情處,陳外婆一定會滿足地發(fā)出長長的一聲“嗯——”“讓你們鮮到掉眉毛”,這是江浙話里,形容食物好吃到極致的表達。

當你來到這里,就有種回到外婆家的親切感

每天凌晨三四點,陳外婆一定會早早起床,為了給客人們呈上豐盛且營養(yǎng)的早食,而在廚房忙里忙外。

涼水和好面,待面餅發(fā)熟,配以腌制好的霉干菜和絞肉餡,拌入其中,再用手慢慢把面餅攤開,等到油溫升高,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出鍋,這便是陳外婆最拿手的昌化油餅。

猴急地偷偷拿了一個剛出鍋的油餅,一口下去,燙手燙嘴,但外婆的味道,真的“鮮到掉眉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