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哄自己玩
讀《霸王別姬》文章
看了一篇有關(guān)莫言話劇《霸王別姬》的文章。在話劇中,莫言把“楚漢之爭”處理成了兩個女人之間的爭奪。在莫言的筆下,虞姬是一個小女人,一個極需要男人愛撫的美麗的小女子;而呂雉則是劉邦所不愛的、沒有什么女人味的女人。正是因為這點,造成了項羽和劉邦的不同命運。因為項羽極愛虞姬,所以他幾乎沒有心思進行政治爭斗,“愛美人不愛江山”;而劉邦因為不愛呂雉,便將他的全部精力都用于政治爭奪。在愛情上,呂雉是一個失敗者,但在政治上,她夫貴妻榮成了一個得意者。正是因為劉邦和項羽后面的砝碼不一樣,這才使得二者在較量中分出了勝負。
“愛江山也愛美人”當然是一個較為完美的結(jié)局,但歷史似乎從來沒有那么完美過。英雄們往往是得了這頭失了那頭。世界不是完美的,而是有缺陷的。
這樣看來,項羽真不是夠聰明的人。他真是應該完全放開,干脆“愛美人不愛江山”。江山有什么要頭?整日里累著俗人俗事,還不如做一個完全的“花間鬼”,放棄爭斗,帶著美麗的虞姬漂流四方。歷史上有一個人“聰明絕頂”,那就是攜西施逃出宮殿的范蠡。乾坤幾許大?盡在陰陽中。
凡是能夠拋棄一些重要的東西的人,都可謂是大智者。愚蠢的人是什么都想得到,結(jié)果什么也得不到。
生活需要“阿Q精神”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是自己哄自己玩。這道理很簡單,你要是不自己哄自己玩,一認真起來,自己生活的“方寸之地”都會失去。你要是不哄自己玩,別人是不會哄你玩的。比如你的上司,他就從來不會哄你玩;又比如說你的老婆,她總是給你平白無故地增添很多麻煩。
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哄別人玩會比較危險。比如說忙人,他在那里忙得一塌糊涂,你卻在那里跟他耍幽默,他不煩你才怪呢!比如說窮人,他正在下崗為生計犯愁,你哄他玩,不是找打又是什么呢?又比如說貴人,你跟他幽默,他會認為你跟他不在一個檔次,你的幽默是不尊重他,你還不如假裝畢恭畢敬。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只剩下自己哄自己玩了。
自己哄自己玩,是人們生存的一種安全床。生活中就是需要有點“阿Q精神”,被砍不過碗大的疤,等到生死簿下來簽字時,也要努力將圓畫圓。所以想一想阿Q絕對算是一個“后退一步”的智者,最起碼具有智者的潛在素質(zhì)。要是阿Q生活在現(xiàn)在,功力進一步深厚的話,說不定就會成為一個王朔似的作家。
在書店就自卑
每次進了書店都讓人覺得自己的渺小,覺得自己生命的過程可有可無。平日里還覺得自己是一個人物,進了書店,才覺得有那么多偉人無聲無息地擠在那兒,而自己則什么都不是,就像空氣中的灰塵。想自己真是白活了,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活著,自己簡直就是可有可無。但轉(zhuǎn)念一想,自己的想法純粹是因為神經(jīng)過敏。如果書店里的職員有這樣想法的話,那么在書店里一天都待不下去。
人類文明史算是五千年吧,經(jīng)過那么多高人的探索和思辨,人類基本上已盡知這個世界的真諦了。沒有了解的,也屬于對人類基本生存可有可無的,那都是無法窮盡的東西了?,F(xiàn)時混亂的思想,往往是一些人,人為地弄亂一些東西,好渾水摸魚罷了,而另外一些糊涂者又重復著拾人牙慧。最后的局面就是這世界由各種道理牽涉在一塊,“剪不斷,理還亂”,就這么稀里糊涂地纏下去了。
在書店看到一些作家又在不斷地出小說了,幾年工夫,就有一些新的小說出版。這些作家一寫就是厚厚的一本。香港專欄作家蔡瀾說內(nèi)地作家之所以一寫就一大本,是因為他們的閑工夫比較多。我也這樣認為,但這樣想似乎有嫉妒之嫌,有點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意思。
地主的饕餮
我曾在北京王府井書店看到一本厚厚的《中國飲食文化史》。第一卷,我粗粗地翻閱了一下,上面記載了從原始社會到西周時期中國人的飲食生活。據(jù)書的前言介紹,西周之后的部分正在編撰。我不由得對中國燦爛的飲食文化嘆為觀止。雖然說法國有一本經(jīng)典著作《食經(jīng)》,但我知道,相比較于我所見到的《中國飲食文化史》,那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過于發(fā)達總有點心存疑惑。中國有三千年的封建史,可以說,這三千年當中,舞臺上唱主角的都是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地主”。這話說得并不過分,社會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是一種農(nóng)業(yè)社會,在農(nóng)業(yè)社會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都是一些有產(chǎn)的“地主”,文化是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所以封建社會的文化是一種“地主文化”。而作為“地主文化”中的組成部分,中國的飲食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地主的饕餮”。
在我看來,“地主的饕餮”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過于關(guān)注生存狀態(tài),關(guān)心衣食住行這些物質(zhì)生活,忽略生存中的精神成分。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重視“物質(zhì)文明”,忽略“精神文明”。二是由于“地主”們久居一地的視野原因,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綱常束縛,使得他們享受生活的范圍比較狹隘,生活的外延比較窄,大都集中在“吃”上。尤其在“食色”這兩方面,由于一方面受到限制和壓抑,另一方面必然加倍張揚。中國飲食文化的過于發(fā)達,實際上就是這種社會現(xiàn)狀和個人心理狀況的結(jié)果(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jīng)論述過)。三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也類似于中國其他的東西,形式的成分太多,實質(zhì)的東西比較少。在飲食的很多方面,我們隨處都可以見到自欺欺人、故作姿態(tài)的表演。
我聲明我沒有絲毫攻擊中國飲食文化的意思。至少從表面上來說,比起西式自助餐的優(yōu)雅,中國人一堆一堆地圍坐在圓桌邊大吃大喝,有時候還來一些勸酒劃拳,像不像一幫地主在狂歡?
千古絕句
晚上和一幫文人在一起吃飯,也放浪形骸一把。有位詩人吟誦一詩,倒是十分有意思:
太陽下山了,
天黑了,
白貓滿街跑,
黑貓不見。
同在的都大笑此詩的妙處,有景有形,生動活潑。我也贊嘆此詩為“千古絕句”。寫此詩的人姓王,真是“唐有張打油,今有王某某”。
新世紀來了
到處都在慶祝新世紀來了,好像新世紀的天空隨時都可以落下巧克力似的。其實人們不過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點燃的都是些空洞的希望。科學只能給人帶來便捷,但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人們的心中。沒有心靈的人,是沒有真正幸福的。
隨著年齡增大,似乎心也越來越鈍,但仍有一些東西令人難以釋懷。下午乘車,用耳機聽著羅大佑的歌曲,一邊聽一邊哼。當聽到《穿過你的黑發(fā)的我的手》以及《亞細亞的孤兒》時,心中突然就有一種巨大的暖意,不覺淚流滿臉。在車角任眼淚從面頰上寂寞地落下。
這是20世紀最后的眼淚。21世紀的我,還會流下如此的眼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