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大昭寺
大昭寺并不大,但是因為有釋迦牟尼佛的12歲等身像,因而在藏傳佛教信眾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見到目前全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就像見到了2500年前的佛。
拉薩的陽光總是明媚得刺眼,走在街上感覺眼前老是亮晃晃的,天空也是藍藍的,白云也顯得異常生動。
我們從北京東路沿小昭寺路往北,沿途的商店、貨攤正在陸續(xù)開門上貨。大約30分鐘,我們已經趕到色拉南路的西藏社科院。
在白色辦公樓的4層,我們拜會了宗教所所長次仁加布研究員。次仁加布是我的校友,民族大學81級藏學專業(yè)的,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讀研究生,畢業(yè)后回到西藏政協(xié)工作兩年后,希望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的他主動申請調到西藏社科院從事宗教研究工作。
1981年考上大學的次仁加布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阿里,是從獅泉河搭汽車沿新藏線長途跋涉到新疆的烏魯木齊,然后再坐3天2夜的火車才到北京的,懷揣錄取通知書的次仁加布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北京的大學校園的時候,已經是15天以后的事了。
我們一起回憶了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活,重溫了那些共同的回憶。于道泉教授、王堯教授、王輔仁教授??這些藏學大家當年都給我們上過課,那是一個還有大家的年代。
次仁加布現(xiàn)在已經是國內知名的藏學家和宗教學家,他對于藏傳佛教以及家鄉(xiāng)阿里的歷史文化了然于心,如數家珍。
次仁加布澄清了公眾存在的一些關于古格文明、象雄文明,以及藏傳佛教的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
古格文明在一夜之間消失的說法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次仁加布指出,古格文明和拉達克文明其實同族同源,因為藏傳佛教內部的爭斗,信奉噶舉派的拉達克人打敗了信奉格魯派的古格王朝。古格王國被消滅后,古格文明依然沒有改變,拉達克人并沒有改變古格的文化,因為拉達克本身和古格在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方面都極為相似。
經筒和法輪作為藏傳佛教著名的標志,代表了人們對人生圓滿的向往和追求。人的思想中,純凈和神圣的多,渾濁黑暗的就少。
遁入空門指的是出家。在西藏,孩子們進入寺廟不僅僅是研習佛經,其實也要學習知識,相當于上學。
后來,格魯派在蒙古軍隊的幫助下,驅趕了拉達克的勢力,重新控制了古格王朝的領地。習慣游牧生活的蒙古人不習慣古格文明的農耕生活模式,他們甚至不習慣居住在古格王朝原來建立的城堡中,而寧愿過住帳篷的生活。蒙古將軍建立了新的阿里管理體制,根據草場的變化,阿里的政府成為夏季和冬季不在同一個地方辦公的政府。
這樣,大約經過300年的時間,古格文明才慢慢消失。
至于據說當年10萬之眾的古格人在一夜之間消失的故事并不確切。按次仁加布的觀點,他們也是為了躲避連年的戰(zhàn)亂,陸續(xù)離開阿里,遷居到拉達克、日喀則和林芝,甚至遠到四川的甘孜和阿壩地區(qū)的。
至于傳說末代古格國王是因為信奉天主教而眾叛親離導致失敗的說法,次仁加布認為純粹是沒有根據的猜想。當時的幾個葡萄牙傳教士在古格的停留時間很短,而且根本不可能讓在藏傳佛教方面頗有造詣的古格國王突然莫名其妙地改變信仰。一些傳教士的記錄是有夸大自己傳教成績嫌疑的。
紅黃藍黑綠,西藏寺廟常見的顏色。似乎越是在荒涼單調的環(huán)境中,人們越是喜愛濃烈的色彩。
關于象雄文明博大精深,甚至于孕育了古格文明的觀點,次仁加布也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象雄文明缺乏實在的考古遺存的支持,包括著名的象雄文字,其實到現(xiàn)在也只是一個傳說而已?,F(xiàn)在的阿里,能看到的其實全部都是古格文明的遺存,延續(xù)700多年的古格王國,留下了很多實在的東西可供研究。古格文明是吐蕃國王朗達瑪滅佛的時候,其后代的一支來到阿里建立起來的,所以根本不是象雄文明的延續(xù)。
我們展示了昨天去西藏博物館參觀時拍下的一組石刻的符號,講解員說這些符號證明佛教正式傳入西藏之前,就已經滲透到阿里地區(qū)了。而且里面的一個月亮和星星的符號,說明伊斯蘭教也對當時的西藏產生了影響。
次仁加布一看就說講解有誤,“這個符號看上去是佛教的萬字,但是你仔細看,方向不對,佛教的萬字是順時針的,這個是藏傳佛教傳入之前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符號,代表永恒的太陽!那個月亮和星星也是苯教的符號,和伊斯蘭教一點關系也沒有。后來的佛教也學習了苯教的一些符號,比如很多佛教的寺廟塔尖就有太陽、月亮和星星的標志?!?/p>
進入大昭寺大殿的通道,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團結等社會因素,都曾經在這條狹長的通道里穿越過,并且沉淀下來。
一席交談后,我們有一點醍醐灌頂的感覺。
下午,我們踏進大昭寺的時候,拉薩的陽光已經迫使我們脫下了外套。
把我們迎進大昭寺的是一位看上去很謙和的紅衣僧人,他就是44歲的尼瑪次仁。尼瑪次仁1967年出生于拉薩市林周縣魯噶堆村,幼年就讀于彭波公辦小學,1985年在哲蚌寺朗仁阿旺平措大師足下剃度出家,法名阿旺晉美。作為大昭寺品學兼優(yōu)的僧人,他于1989年赴十世班禪大師創(chuàng)辦的北京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獲得在東噶·洛桑赤列、夏爾東·洛桑協(xié)珠嘉措、賽倉·洛桑華旦等大師足下學習顯密經典的良機?,F(xiàn)在,尼瑪次仁是拉薩市佛教協(xié)會的副會長,大昭寺管委會的副主任。
大昭寺始建于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全寺占地面積達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座殿堂,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建筑,也是西藏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筑,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guī)式。
謙遜博學的拉薩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尼瑪次仁親自來帶我們走進大昭寺。
西藏的寺院多數歸屬于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罘疝D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歷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確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里舉行的。
通向大昭寺的大街人流如織,人們從各地來到藏傳佛教的圣城拉薩。
藏族人民有一個“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的說法,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huán)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huán)形,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為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
西藏旅行小提醒 TRAVEL TIPS IN TIBET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guī)式。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偉規(guī)模。
大昭寺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xiàn)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杰姆殿、藏王殿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的香氣,藏民們在此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由正門進入大昭寺后沿順時針方向便進入一寬闊的露天庭院,這里曾是規(guī)模盛大的拉薩祈愿大法會“默朗欽莫”的場所。屆時拉薩三大寺的數萬僧人云集于此,齊為眾生幸福與社會安定而祈禱,同時還舉行辯經、驅鬼、迎諸彌勒佛等活動。“默朗欽莫”始于1409年,是宗喀巴大師為紀念釋迦牟尼以神變之法大敗六種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眾,于藏歷正月期間在大昭寺內祝福祝愿而設。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回廊廊壁上的壁畫,因滿繪千佛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畫面積達4400余平方米。
繼續(xù)向右,穿過兩邊的夜叉殿和龍王殿,數百盞點燃的酥油供燈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覺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殿,也是大昭寺的精華之所在。佛堂呈密閉院落式,樓高四層,中央為大經堂。藏傳佛教信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處。目前這里是大昭寺僧人誦經修法的場所。從大經堂正可遙遙看見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塑像,兩側有兩尊裝飾華麗的佛像,左為蓮花生,右為強巴佛。大經堂的四周俱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釋迦牟尼佛堂外,開間均不大,布置簡潔。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這里是朝圣者最終的向往之地。此殿供奉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所帶的佛像。
走進大昭寺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于博士)的產生地。1409年,格魯派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chuàng)立傳昭大法會,并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格魯派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杰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大昭寺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昭寺廣場從來就少不了遠道而來的信眾,香火始終鼎盛。
酥油燈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從正門開始;外院是后來修建、擴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千百年來信徒的撫摸,門口的石頭地板光亮如鏡。
進入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寧瑪派創(chuàng)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8世紀進藏,在其入藏以后藏區(qū)開始出現(xiàn)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生動形象地繪出了7世紀時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紀時的拉薩,了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看看這幅壁畫。
依順時針旋轉游覽。第一間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格魯派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于八大弟子之列。格魯派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一座白塔矗立在西墻與北墻拐角之處,據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xiàn)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著“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緊挨小殿,是噶舉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數步的小殿內供有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yǎng)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涂金粉。此殿右側有松贊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們三人不僅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后,而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后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額發(fā)髻高挽、典型大唐女子氣質的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墻與東墻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墻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殿。這里還可以看到公元7世紀的檀木門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同樣造于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木雕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因為在西藏其他任何寺院都看不到這樣的木雕。這些木雕現(xiàn)在看上去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fā)出金屬之聲,果然是經歷了1400年的風風雨雨的傳世珍寶。
再往下的佛殿里供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他掌握著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歷新年活動結束前人們都要把他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強巴佛殿外面供奉的五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五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后來逐漸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噶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tǒng)治了整個藏區(qū),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五位法王里面的最后一個叫八思巴,就是被供在最右邊的一位,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到中原。后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chuàng)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帶給了蒙古族。
轉過殿角,和剛才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畫緊鄰的壁畫也一定不能錯過,其內容是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慶祝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場傳統(tǒng)運動會的情景,比賽項目包括摔跤、牦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畫上面的是原來的藏醫(yī)學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面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只有兩棟主要建筑的布達拉宮,也就是松贊干布建的王宮。
逛完大殿,可出門繞大殿一周,此處共有380個轉經筒,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虔誠信徒們必做的功課。
從庭院出來,回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二樓只在早上開放,松贊干布的法王殿就在二樓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以及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向三樓的小門,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里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于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西藏旅行小提醒 TRAVEL TIPS IN TIBET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
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的形象塑造的。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塑像的珍貴,不僅僅在于其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認為參拜佛像和參拜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qū)別。
大昭寺已經成為拉薩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國內外游客很多,但最虔誠的來訪者還是信仰藏傳佛教的群眾們。
據說世上只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提倡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8、12、25歲)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身為皇子的釋迦牟尼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后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原供于大昭寺。歷史上因為吐蕃和唐朝關系的起伏,為了防止唐朝軍隊進入拉薩搶走12歲等身像,一些高僧把佛像從小昭寺運出,藏在大昭寺的一個洞窟內。后來唐蕃再次和親后,為了防止再次出現(xiàn)兩國交兵的風險,按照金城公主的意見,干脆把12歲等身像留在大昭寺供奉,而把尼泊爾公主帶來的8歲等身像換到小昭寺去了。從此兩尊等身像被交換位置,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大昭寺被保護起來,作為糧食和酥油的倉庫,12歲等身像完好無損??墒?,小昭寺的8歲等身像卻沒有逃脫厄運。那些憤怒的藏族紅衛(wèi)兵居然把8歲等身像鋸成了兩截,并且把上半截運到北京去了。據說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十世班禪大師四處尋找,終于在北京故宮找到了上半截佛像,用專機運回拉薩后,找西藏最好的工匠修補好了8歲等身像,重新在修復的小昭寺公開展出。
“原來,兩座等身像盡管年齡、大小不同,但是它們的價值是完全一樣的??墒墙洑v了這一場浩劫,8歲等身像的完美就被破壞了,成為永遠的遺憾?!?/p>
尼瑪次仁為我們講解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擠得水泄不通。尼瑪次仁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佛像的名稱,而且把佛教的一些基本的內容,比如六道輪回與貪嗔癡的關系,人類社會和諧發(fā)展和信仰的關系做了延伸講解,引來不少參觀群眾的交口贊嘆。到最后,原本站在尼瑪次仁旁邊的我,居然被熱情的游客們生生擠到了人群的外圍。
尼瑪次仁的講解也很幽默,他說漢地佛教徒們祈禱的時候念的是:南無阿彌陀佛,藏傳佛教信徒們祈禱的時候念的是六字真言。漢傳佛教比藏傳佛教早400年,所以祈禱時直接喊的是老師的名字,藏傳佛教信徒算是晚輩,喊的是阿彌陀佛的弟子的名字。六字真言的含義就是大慈大悲心和智慧心同時交融,就可以進入西天極樂的世界。
尼瑪次仁談到十世班禪大師的時候,非常尊敬和愛戴。他認為十世班禪大師是一位很偉大的宗教領袖,包括他敢于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前直言,從不粉飾太平。
尼瑪次仁說,藏傳佛教改變了藏族和蒙古族的命運,剽悍好戰(zhàn)的藏族人和曾經打遍世界無敵手的蒙古人先后接受佛教,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大昭寺成為藏傳佛教,甚至整個佛教世界的一個朝圣目的地,就是因為所有的佛教信徒都希望可以在大昭寺看到目前全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見到佛像,就如同見到了2500年前的佛。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的發(fā)展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格魯派,已經成為目前藏傳佛教的主流,達賴喇嘛、班禪喇嘛都屬于格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