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孝可感天

聊齋的狐鬼世界 作者:張國風


孝可感天

蒲松齡的小說倫理色彩很濃,借小說而懲惡揚善的意圖非常強烈。這種意圖特別鮮明地體現(xiàn)在人物的結局上。倫理至上,這正是傳統(tǒng)文化最核心的精神。蒲松齡當了一輩子塾師,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塾師的職業(yè)習慣滲透到小說里來,就是喜歡教訓人。蒲松齡的每一篇小說都要寄托教訓,對于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來說,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作者帶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作,帶來一種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不利的是,作者喜歡說教,會損害藝術的美。幸運的是,蒲松齡在懲惡揚善的同時,盡可能地照顧到了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在很高的層次上達到了教化與藝術的統(tǒng)一。

五倫之中,蒲松齡對君臣之義沒有興趣,《聊齋志異》里沒有一篇作品是表彰忠君的。蒲松齡是個鄉(xiāng)村的秀才,屢試不舉,淹蹇場屋,始終未能躋身統(tǒng)治者的行列?;噬系挠曷稕]有灑到他的身上,他對統(tǒng)治者沒有什么好感。所謂太平盛世,享受繁榮之果的,永遠是極少數(shù)的人。他最推崇的是孝,《儀禮》中說:“夫人倫之道,以德為本。至德以孝為先。”不光是儒家這么說,它早已成為全民的認識。歷史上那些手刃父仇的人,即便不能得到法律的寬容,也必能獲得輿論的強烈同情?!犊汲勤颉芬黄?,位列《聊齋志異》之首,可謂開宗明義。如何垠之評點所說:“一部書如許,托始于《考城隍》,賞善罰淫之旨見矣。篇內(nèi)推本仁孝,尤為善之首務。”確切地說,從藝術上看,《考城隍》在《聊齋志異》中并非一流之作,但是,它在體現(xiàn)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意圖方面是非常鮮明的作品。

《考城隍》的構思并不新鮮。傳說顏淵、子夏死后成為地下的修文郎。李賀死后,被天帝請去撰寫《白玉樓記》。這類傳說很多,一方面在紀念死去的尤其是英年早逝的人才,一方面在安撫活人的心靈。這類傳說漸漸地由名人發(fā)展到一般人,于是,在六朝至唐的志怪和傳奇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故事,一個文人因為文章寫得好,被請到陰間,去做點文字的工作,他不愿意,乞人替代,經(jīng)過一番曲折,終于找到替身,僥幸得脫,回到陽間。可是,蒲松齡接過這一古老的題材,騰挪變化,將故事講得更有人情味,描寫更細膩,文字更流暢,生活氣息更加濃郁。

蒲松齡一般并不在意小說的紀實性,可是,對于這篇開宗明義的作品,為了使故事顯得更加真實、親切,作者有意地增加了故事的紀實色彩。主人公是作者的“姊丈之祖宋公”,小說的結末交代說:“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后無存,此其略耳?!惫适卤旧聿⒉粡碗s。宋公病中,有人來請他赴試。宋公感到十分奇怪:“文宗未臨,何遽得考?”作者故意寫得含糊其辭,以完成情節(jié)從現(xiàn)實到超現(xiàn)實的過渡。我們看志怪和傳奇中,從現(xiàn)實到超現(xiàn)實、非現(xiàn)實的過渡,一般都是如此,病中、夢中,或是醉意朦朧之時,總之,神志恍惚之時,多幻象幻覺,少理性判斷,糊里糊涂、不知不覺地就跨進了仙界、冥界?!读凝S志異》中更多的是冥間,因為冥界雖然可怕,卻可以容納更多的不平和痛苦,與平民的距離也更近。地獄雖然陰森可怕,但那是懲治惡人的地方,那里有人間缺失的道德法庭。而仙境雖然金碧輝煌,卻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可敬而不可親?!读凝S志異》中,《席方平》《于去惡》是例外,說陰間和陽間一樣的黑暗,一樣的賄賂公行,沒有正義和公平。但是,席方平終于有二郎神替他找回了公平,于去惡則有張桓侯使他揚眉吐氣,還是比陽間強。

宋公進了冥間,所見所聞,并無多少特別之處。只是這里提到,上面列坐的官員中,居然有大名鼎鼎的關羽。蒲松齡對關羽頗為崇拜,他為關帝廟寫過碑記,說關帝“為人捍患御災,靈跡尤著”。考試的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好像八股的破題,宋公答得也很簡單:“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蒲松齡考了一輩子,在八股上下過苦功,八股里的破題自然是非常熟悉,畢竟練得很多,用到小說里來,也很自然。我們看《葉生》一篇,就有宋生出色的破題,其實是作者在那里露了一手。當然,蒲松齡那種小說家的破題真要用到考場上,恐怕是有害無益,因為小說家的破題,決不會符合代圣賢立言的口吻?!犊汲勤颉防铮T神欣賞宋公的才思敏捷,當即任命他為河南某處的城隍,此時此刻,宋公才覺悟到自己已經(jīng)告別人間,不禁悲從中來。他哀求寬限歲月,以奉養(yǎng)老母:“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yǎng)無人,請得終養(yǎng)天年,惟聽錄用?!边@是小說的關鍵之處,宋公的拒絕任命,不是惜命怕死,而是為了奉養(yǎng)老母。于是感動諸神,尤其是關公為他說了話:“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相召?!备袆又啵叻艑?。以前類似的故事里,常常是托關系,走后門,甚至是送禮行賄、作弊弄假、找人替死。宋公提出老母的贍養(yǎng)問題,這就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工作總得有人來做,同時參加考試的長山張某便暫時代理城隍之職。張某考得怎么樣,作者沒有交代,大概是不如宋吧。張某在小說里只是一個陪襯,對考官來說,他只是一個替補,但是,沒有替補也不行,沒有張某,宋公就脫不了身,所以張某也不是可有可無的。宋公回到陽間,這是志怪傳奇里常見的公式,人死了幾天,忽然醒來,像做了一場夢。而張某就在同一天死去。九年以后,有人馬來迎接宋公赴任,這都是對冥間一段的呼應。作品特別強調(diào),宋公在赴任以前,已經(jīng)將老母的后事料理妥當:“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歿”。

情節(jié)并不復雜,突出一個孝字,孝可感天,因此而成為《聊齋志異》開宗明義的作品。

孝的思想,表現(xiàn)于《聊齋志異》中許多的作品。我們讀《席方平》,覺得作者是在揭露腐敗,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主要的是在寫孝。所以他在“異史氏曰”里說:“忠孝志定,萬劫不移。異哉席生,何其偉也!”《田七郎》一篇,田七郎是個俠義人物,作者卻處處在寫他的孝。難怪但明倫的評點說:“能為孝子,然后能為忠臣,為信友,為義士?!逼阉升g對妒婦、悍婦的譴責,很大程度上是從“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著眼的。妒婦、悍婦自己不生兒子,也不讓丈夫娶妾;有了妾,不讓丈夫與妾親近;妾懷孕以后,又促其墮胎?!剁娚芬黄?,道士對鐘生說:“子福命至薄,然今科鄉(xiāng)舉可望。但榮歸后,恐不復見尊堂矣?!辩娚列ⅲ奥勚?,遂欲不試而歸”,“早歸一日,則多得一日之奉養(yǎng)”。結果感動神明,母親延壽一紀,鐘生中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