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生命中陪伴她的那些花兒

閑品《漱玉詞》:李清照詞傳 作者:孟斜陽 著


七、自是花中第一流——生命中陪伴她的那些花兒

有人說,女人的一生只是一朵花開的時間。

有人說,女人的一生,不過是天空里那一場絢爛綻放后終歸于寂寞的煙花。

在《漱玉詞》中,處處有花的姿容,花的芬芳,花的魂魄。有牡丹、海棠、菊花、桂花、荷花等等。但她最愛的是梅花,賞梅的詞作也最多。對李清照來說,那些陪伴著她走過青春和人生的花兒,其實是她自己生命的影子。在她似水流年的一生時光里,這些花兒曾經(jīng)讓她歡喜讓她憂。她在那些繽紛絢爛的花光綠影里,看見了自己在時光深處留下的長長身影。

其實,在遙遠的宋朝,她是一枝與眾不同的花。花開的時候是一首世間最美麗的詞,花落的時候是走向時光深處的一抹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漁家傲》

雪天里凌寒開放的紅梅,是李清照一生的最愛。而對梅花和明月獨酌清賞,卻是何等的心靈沉醉與享受!

那白的雪,紅的梅,金樽中獨斟一杯清寒的月色。何其奇幻美妙!

李清照一生鐘愛梅花,她寫梅花的詞也最多。從少女時代到終老之年,愛梅之情長達一生。對梅花最初的迷戀,似乎是從少女時代這首格調(diào)明朗、清新的《漁家傲》開始的:

正當(dāng)嚴(yán)冬,白雪覆蓋大地,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凌寒盛開。覆蓋著白雪的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顯出梅花的高潔絕塵。她那香氣馥郁的面龐,半露半隱,柔美而又嬌麗。就像美人剛剛出浴,著一身新妝,洗盡鉛華,玉潔冰清。

大自然可能對梅花情有獨鐘,所以才有意讓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月光下,雪地上,一樹梅花傲然吐蕊,暗香浮動,愈發(fā)顯示出冰清玉潔的秉性氣質(zhì)。既然連化育萬物的造物者都格外寵愛,就讓我們把金樽倒?jié)M美酒,趁著濃濃酒興,一同來觀賞這月下初放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要知道那百花之中有誰能與這梅花相比呢?

這首詠梅詞風(fēng)格清麗,氣度不凡,極具少女李清照卓然獨立,乃至孤高不群的個性氣質(zhì)。

有道是:“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泵坊ㄔ陲L(fēng)雪中綻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來,所以又稱“東風(fēng)第一枝”。而在李清照的筆下,凌寒吐艷的梅花又是一個有生命、有呼吸、冰清玉潔、超群絕俗的美人?!跋隳槹腴_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彼?,似開未開,“香臉半開”即“猶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著新妝,嬌美極妍。歷史上,梅花與美人很早就結(jié)緣了。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一日臥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額上留下五瓣花形,拂之不去,遂號“梅花妝”。宮女見后,競相仿效,遂成為一種時尚。晚唐詩人韋莊曾將美人比做梅花:“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焙纹涿榔G高潔!“此花不與群花比”,梅花也多被人們用來比照那些品格高潔的君子名士。梅花偏宜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皎潔,玲瓏可喜。

歷史上愛梅之人不少,如號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處士林逋(和靖先生)就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有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痹孪旅坊ㄊ栌皺M斜,暗香浮動,極是傳神。元末明初的高啟《梅花詩》也有云:“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泵坊ㄓ兄娠L(fēng)道骨,來到人間只棲居在大雪鋪滿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風(fēng)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見到它清秀動人的姿容??梢姟案呤俊薄ⅰ懊廊恕倍贾该坊?,月下梅花之狀又何其高潔絕塵!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綠蟻,新釀的酒上浮起的綠色泡沫,代指新出的酒。白居易《問劉十九》中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之詩句。面對美好的月夜清景,詞人心境明凈清朗,邀來了詩朋酒侶: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起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只為這梅花是百花不可比擬的花中絕色。

看吧,銀裝素裹的冰雪大地,皎潔朦朧的月光,酒樽中那淡綠的美酒,暗香襲人的梅花,還有冰雪聰明、至情至性的妙齡少女,真是如夢如幻的世界,讓人不覺為之沉醉!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才華絕世,聲名遠播,對生活充滿了熱切的憧憬和向往,筆下的文字充滿了青春生命熱烈奔放的活力。此時,她筆下的雪中梅花,美麗、高潔、孤傲,超然于群芳之上,隱然就是她那孤高個性的自我寫照。

李清照,也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梅花之神,化作紅顏女兒身來經(jīng)歷她的紅塵劫。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

——《鷓鴣天》

這是遠避塵囂,開放在山林之間的桂花。

遠遠的,隔著一張薄薄的書頁,我仿佛聞到千年前傳來淡淡的八月桂花香。

那是開在八月金秋的桂花。李清照輕輕掐下一枝作案頭清供,滿室便漾開了一絲絲若有若無的、甜甜的清香。

她沐浴在那清香之中,心思也漸漸沉淀:

這桂花色淡光暗,秉性卻溫雅柔和,情懷淡泊。即使遠在深山,那濃郁的芳香也常常飄在人間。對她而言,何須深紅淺綠的艷麗色彩取悅于人呢?那份清雅的馨香,那淡泊的性情,自然就是群芳之中第一流的名花。

那些開在早春,風(fēng)姿獨絕的梅花也會為之嫉妒,那些凌風(fēng)傲霜,深秋綻放的菊花也應(yīng)為之羞愧。你看,在那畫樓欄桿前盛開的桂花,自然是這中秋時節(jié)的花中之冠??蓢@當(dāng)年屈子作《離騷》等篇時情思不足,筆下遍收名花芳草,卻獨將這極具君子之德的桂花遺落!

桂有多種,花白者名銀桂,花黃者名金桂,花紅者名丹桂。常生于深山之中,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廣泛用于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有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故后人亦稱桂花為“天香”。還有兩句:“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崩畎自姡骸鞍仓仙焦穑G葉垂芳根。”張九齡也有“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的詩句,贊頌了春蘭與秋桂芳潔的美質(zhì)。“桂華秋皎潔”的句子,有逸塵高潔、不同俗流的寓意。所以對人們來說,這些桂樹是跡遠而情疏的。桂花不以貌炫世,不以色誘人,“暗淡輕黃”、“情疏跡遠”卻內(nèi)質(zhì)馥郁芬芳,香飄人間。猶如一位隱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令人欽敬;更像一位秉性清雅高潔的幽谷佳人,自能傾國傾城。所以,這三秋桂子的高貴品格,自應(yīng)是傲睨群芳的第一流。而這正是李清照卓爾不群個性的自我寫照。

這首詠桂詞形神兼?zhèn)?,議論風(fēng)生。誠如沈祥龍云:“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nèi),斯寄托遙深,非沾沾詠一物矣。”寫這首詞的時候,由于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趙父被罷相后病故。李清照便與趙明誠雙雙隱居于青州鄉(xiāng)里十年。遠離塵世的喧囂,擺脫了都市的紛擾,夫妻二人以收集金石書畫、讀書吟詩為樂,以返樸歸真的“葛天氏之民”自喻。他們仰慕超然脫俗、閑云野鶴般的陶淵明,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之意,將青州居所取名“歸來堂”。李清照還將自己的閨房取名“易安室”,取意《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他們不求聞達,不慕虛榮,在“歸來堂”中悉心研玩金石書畫,在“易安室”里暢懷對飲、唱和嬉戲。相對而讀書吟詩,攜手而看云賞花,可謂逍遙自在,陶然忘機。此情此境,和桂花那種“暗淡輕黃”、“情疏跡遠”、但求馥香自芳的韻致是何其相似!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句反映了李清照的審美觀。這首詞里,桂花是一種溫馨淡雅、格高品重的植物,代表一種情操自持的生命與人格。李清照認為好花不必淺綠深紅,嫵媚艷麗,品格的美、內(nèi)在的美更為重要。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苯砸郧皇展鸹ㄈ搿峨x騷》為憾事。這也恰恰突出了桂花的超凡脫俗。(其實,據(jù)學(xué)者考證,屈原是寫到過桂樹的。)

可見,這首詞中的桂花未嘗不是李清照此時遠離塵囂,避居山林的淡泊心境之寫照。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初秋,趙明誠為李清照的畫像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p>

在丈夫趙明誠眼里,與之琴瑟和諧的愛妻,就是這樣一枝“清麗其詞,端莊其品”的“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寫桂花:

揉破黃金萬點輕,

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結(jié)苦麄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如果說人的主觀感受決定了一首詞的風(fēng)格,那么這首詞里的桂花卻宛然是另一種主觀投射的幻象。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币粯淝锕鹣衲屈S金揉破后化成的萬點嬌黃,那層層疊疊的翠葉如裁剪出來的千層碧玉。這兩句輕盈靈動,清新可喜,寫出了三秋桂子令人銷魂的金玉之質(zhì)。這兩句與朱熹的《詠巖桂》中的兩句詩:“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頗為相似。

“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這是贊嘆桂花的風(fēng)度精神如同西晉時的彥輔,個性鮮明突出。

彥輔是西晉末年人稱“中朝名士”的樂廣。官至尚書令,為人“神姿朗徹”、“性沖約,有遠識,寡嗜欲,與物無競”。時人譽為“此人之水鏡也,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青天也”??梢姌窂┹o之淡泊孤高?!按篚r明”三字出自《世說新語》:“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太鮮明,樂彥輔我所敬?!薄稌x書·王衍傳》說王衍(字夷甫)“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這大概就是“鮮明”的內(nèi)容。應(yīng)是指王衍個性清高、名重一時。詞中將“大鮮明”一詞用于樂彥輔身上可能有誤,也可能是后世傳抄時訛記。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麄生?!痹诠鸹媲埃~人以一個“何俗甚”,一個“苦麄生”將自己平生所愛的梅花與丁香都比了下去。然而,這樹樹濃郁的桂香卻在夜半時分,驚了詞人魂游千里的好夢,未免太無情。

詞的上闋寫桂花貴而不俗、清雅自持的神韻,寫出了形貌氣質(zhì);下闋則以梅花、丁香對比,襯出桂花的香氣濃郁,驚破好夢,徒惹詞人愁怨,全詞因此帶有濃郁的主觀色彩。

李清照所寫的這兩首詠桂花詞,都以梅、菊、丁香作陪襯,寫桂花的風(fēng)度精神和品格氣質(zhì)。不過,這幾種花可都是她平素最愛的花卉。尤其是梅花,是她一生的所愛。但在這首詞里,易安居然說“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花也是象征愛情和愁怨的美麗花卉,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北戎酝淼年扆斆稍凇抖∠恪芬辉娭幸苍伒溃骸耙笄诮鈪s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蹦咸浦兄骼瞽Z在《攤破浣溪沙》中亦有名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比欢?,在這首詞里居然是“丁香千結(jié)苦麄生”!

這讓我想起《紅樓夢》里一個情節(jié),賈母帶劉姥姥游大觀園,來了櫳翠庵。妙玉應(yīng)酬一番后,便拉了寶釵和黛玉去喝體己茶,寶玉隨后趕來,遂有了一番品茶妙談。那妙玉除了對賈寶玉還算看重,居然將其他人都視做俗人。比如,妙玉居然諷刺林姑娘分不清水質(zhì)的高下:

那妙玉自在風(fēng)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的雨水,哪有這樣輕???如何吃得!”

在妙玉的口中,黛玉這一“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絕世人物也變成了大俗人。

對這一段,我常嘆息曹公筆下不留情,為寫妙玉之仙質(zhì)孤高,連林黛玉都被批做“俗人”。李清照也是如此,為了贊美桂花,而寫梅花“何俗甚”,寫丁香“苦麄生”,我真為這兩種花卉一嘆!

這首詞無論在風(fēng)格、用語,還是格調(diào)上,與李清照以往的作品都似有不同,而且還出現(xiàn)了典故的誤記。個人以為,這只有一種解釋:應(yīng)當(dāng)是李清照情緒低落、愁緒難解時所作。

女人是情感動物,有時是沒多少道理可講的。

在《漱玉詞》里,李清照多次寫到桂花,傾心贊美它“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其實是樸素的。它花色淡黃或淺紅,就是人們常說“金桂飄香”或“丹桂飄香”。但是,桂花的香是最令人沉醉的。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南方小城,城中的綠化植物就是桂樹。每到夏秋之交,滿城的空氣中都飄溢著一股清雅的、微帶點甜甜味道的桂花香。有時,從小販?zhǔn)种匈I來幾枝開滿桂花的樹枝,插在案頭或茶幾上清供,滿室花香讓人頓時心清氣朗。

記得有首曲調(diào)優(yōu)美的民歌《桂花開放幸福來》:“桂花生在桂石崖,桂花要等貴人來耶,桂花要等貴客到,貴客來到花才開耶,哎……哎……貴客來到花才開耶”?!肮稹闭?,貴也。苗家人用這種桂花香招待貴客確實令人心神怡然。

很早以前,曾經(jīng)讀過郁達夫的書信體小說《遲桂花》,小說中處處寫到桂花的清香。這種花香飄散在靈秀的山水間,飄散在美好樸素的山村田野間,飄散在天真無邪的年輕姑娘的笑聲中,那濃郁的香氣沁人心脾,仿佛能把人們的宿夢搖醒,把人們的靈魂滌凈。郁達夫在這篇小說里把女性比作桂花。那桂花之香其實是女性一種純潔美好的精神氣質(zhì)。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郁達夫筆下的文字仿佛都帶著桂花的香氣。

在李清照的詞里,桂花的馨香也是一種高潔的精神氣質(zhì)。除了前面的兩首詞,她在晚年還寫過一首《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木樨(犀)花就是桂花的別稱。這散發(fā)著淡淡馨香的木樨花與她當(dāng)時恬淡安詳?shù)男木呈制鹾稀?/p>

桂花開時,正值中秋前后,所以它和月亮天然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月宮中的桂花樹不是沒來由的。李清照一句“畫欄開處冠中秋”,讓桂花牢牢占據(jù)了中秋花王的位置。這一句也讓人聯(lián)想到“桂冠”這個詞,“蟾宮折桂”也許就是這么來的。在寫桂花的詩詞中,我格外喜歡唐朝詩人宋之問《靈隱寺》中的兩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蔽淖珠g有一種神馳天外、飄然欲仙的格調(diào)。此外,就是王維《鳥鳴澗》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遍e情悠悠,萬籟俱寂,格外有種幽人獨處的禪意。

而唐朝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的桂花寄托的是一份懷鄉(xiāng)之情:“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冷露無聲濕桂花”一語令人讀之悵然。南宋辛棄疾記憶中的桂花則是另一番感懷:“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水沉煙冷”(《清平樂·憶吳江賞木犀》)。年少時豪飲高歌,一夜醒來,眼前是明月清光團團,桂影婆娑,十里水沉煙冷。這景象令人想起柳永的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币饩橙鐗羧缁茫钊顺撩?。

宋朝另一位紅顏詞人朱淑真也寫過桂花:“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保ā赌鞠罚⒁恢η骞鸩逶跁扒暗幕ㄆ坷铮说男呐c花的蕊都在清香中沉醉了。這感覺,真好。

《紅樓夢》里有多處對中秋桂花的描寫,如第七十六回:“這里賈母仍帶眾人賞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換暖酒來。正說著閑話,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fēng),天空地凈,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庇郑骸爸宦牴鸹幚?,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fā)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fā)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p>

于是又想起李清照了,她的詞里常常讀得到《紅樓夢》里的這種味道。

據(jù)說,李清照的名字,來源于她出生時天上正巧有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清光團團,普天朗照。那么她的生日當(dāng)是農(nóng)歷月中十五前后,更有可能就是中秋前后出生。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她與桂花的緣分就真的不淺了。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朝的月亮又照到了今天,那淡淡的桂花香是否就是那一縷芳魂歸來?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蕭蕭、無情風(fēng)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

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

屈平陶令,風(fēng)韻正相宜。

微風(fēng)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醾。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皋解佩,

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fēng),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多麗·詠白菊》

心如素簡,人淡如菊。李清照這里寫的是白菊花,是《漱玉詞》中最長的一首慢詞。

漫漫長夜,獨立寒秋,簾幕低垂。李清照擔(dān)心的是那庭院中的叢叢白菊,那瀟瀟風(fēng)雨無情摧損著白菊花的冰肌玉骨。細細觀賞那白菊花,既不像唐時楊貴妃醉酒后的緋紅臉龐,回頭一笑百媚生;也不像漢時孫壽描成纖細彎曲的愁眉,豐姿媚人;而賈充女兒私贈情人韓壽的奇香異馨,還有徐娘半面妝上所涂抹的白粉,更不能與白菊相比。細細看來,屈原和陶淵明那孤傲高潔的品性正與白菊相宜。微風(fēng)吹起,白菊的清香蘊藉,絲毫不亞于淡雅的荼。

秋天將盡,白菊愈發(fā)顯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對人間的無限依戀。你看它似憂愁凝聚,猶如鄭交甫在漢皋遺落多情仙子所贈的玉佩;似灑下一掬清淚,如班婕妤被漢成帝冷落而在團扇上揮翰題詩。白菊花享受過明月清風(fēng)的日子,也經(jīng)受了濃霧秋雨的時刻,是老天偏要讓這白菊花在日益憔悴中瘦損芳姿啊。我縱然憐惜她的姿容和高潔,但不知此后它還能在人間留下多少時候。唉!只要這白菊花還風(fēng)姿猶存,又何須再去追憶那澤畔行吟的高風(fēng)和東籬菊花的情懷呢?

這首詞中一氣出現(xiàn)了諸多典故:

“貴妃醉臉”,是對牡丹的比喻。李正封《詠牡丹》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認為可比楊妃醉酒?!端纱半s錄》:“大和、開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畫得進謁……會春暮內(nèi)殿堂牡丹花,上頗好詩,因問修己曰:‘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修己對曰:‘臣聞李正封詩云:”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啊闲χ^賢妃曰:‘妝鏡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