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走上獨立

手風琴上的人生 作者:余繼卿 著


第二章 走上獨立

一、進城讀書

新中國成立后,桂涪中學遷到遂寧縣城,也就是1950年的春天,還沒滿13歲的我,背起大行李,沿著公路獨自步行50里,到城里的“遂寧縣第一中學”讀書。

當時,住宿在學校,生活完全自理。衣服被子也全是自己洗,星期天背到河邊,雙腳站在齊膝深的水里,在一塊大石板上,學著大人的樣子,用棒槌使勁兒敲打。被子太大,翻動起來很吃力。雖然當時很辛苦,但也因此練就了獨立生活的本領(lǐng)。

那時候年紀小,還是想法要玩,有時就跑到河邊去找又高又斜的長條石板,當梭梭板往下滑著玩,冬天把棉褲的棉花都磨出來了,怕人看見都不敢回學校。但在學習上,我仍保持了良好的成績,很快加入了少先隊,戴上了紅領(lǐng)巾,記得在舉手宣誓的時候我暗自想著:我要14歲加入青年團,18歲申請加入共產(chǎn)黨!

我參加了學校的舞蹈隊,還學會了打腰鼓,能打出各種花樣和點子。有幸的是,何文棟老師也調(diào)到這所中學繼續(xù)教音樂,對我仍然十分關(guān)心。

1951年剛讀到初中二年級時,川北青年團工委要成立青年文工團,來學校選拔人才,何老師對我說:“你喜歡音樂,又很有天賦,學校要推薦你到青年文工團去從事革命文藝工作。不過,你的文化課學習成績也很好,還是要你自己好好想想……”

二、參加革命

川北青年文工團的小團員。1951年,南充。

我去不去呢?我是少先隊員,少先隊是青年團領(lǐng)導的,青年團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那青年團工委領(lǐng)導的這個青年文工團肯定就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了。到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文工團里去干革命,去唱歌跳舞,多好??!

可我也很希望能繼續(xù)讀書。但一想到父母為了負擔我的學費,生活會更加艱難。猶豫很久,我最后同意了學校的決定,立即去了縣團工委報到。

當時,我校初中部就選中我一人,高中部兩人,還有第二中學高中部兩人(其中一位叫郭德全,小提琴拉得很好),由縣青年團工委保送,將我們五人集中起來。我連家也沒回一下,就直接從遂寧縣城出發(fā)了??h里沒有車送,我們五個學生就背起行李,步行向參加革命的路走去。

我戴著紅領(lǐng)巾,白綢子襯衣上面別滿了同學們送的各種紀念章。我是五個人里最小的,又是女孩子,他們有時要替我背背包,可我十分要強地自己堅持著,雙腳打了大血泡,心里卻想到,這是參加革命了,一路上還興奮不已。我們3天走了220里路,6月1日中午終于到達當時川北行政區(qū)首府——南充市。

三、在川北文工團

1、第一次得到的糖果

這一天,正是1951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到了川北青年文工團,團里特意發(fā)給我一大包花花綠綠的漂亮糖果,我覺得比“冠生園”的糖還要好。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了這么多的糖果,但我沒有一下子都吃完,盡量慢慢吃。這也是我第一次過兒童節(jié)。

我給父母寫信了,非常激動地告訴他們,我已經(jīng)參加革命了,我已經(jīng)到南充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母親傷心地哭了好多天。

那時實行供給制。國家包吃包住還發(fā)兩套干部服,每月領(lǐng)6元生活津貼。我第一次領(lǐng)津貼的這個月,正是母親生小弟弟之后坐月子,我領(lǐng)錢后立即給家里寄回4元,讓媽媽買雞蛋吃。從此以后的很多年,我每個月都能給家里寄錢回去。

2、第一次走上大舞臺

青年文工團的成員大多數(shù)是從川北各縣挑選來的12-15歲的初中學生。川北文工團派了谷波同志當團長,直屬川北青年團工委領(lǐng)導。

不久,全團很快投入了緊張的學習排練工作。中國青年文工團還派了三位指導老師,其中一位叫秦桐峰的老師教我們跳蘇聯(lián)舞蹈。那時全國都在開展“向蘇聯(lián)老大哥學習”的活動,南充市滿大街不分男女穿的全是蘇聯(lián)花布做的襯衣和裙子。

我表演的“青年聯(lián)歡舞”。1951年,川北青年文工團。

我們排演的這臺節(jié)目有合唱、獨唱,中國舞蹈有《荷花舞》,但大部分都是蘇聯(lián)舞蹈,如“集體農(nóng)莊舞”、“青年聯(lián)歡舞”、“馬車舞”等等,尤以“馬車舞”最受歡迎,我扮演三個小女孩中間的那一個,兩邊是陳淑玲和何成秀,趕馬車的男孩叫趙藝杰。我還練會了蹲在地上走“鴨子步”等技巧。這些日子除了苦練還是苦練,兩條腿經(jīng)常疼得上不了樓梯。每次都得用雙手交替著將一條腿一步一步抬上去。

15歲的我在川北文工團。1952年,南充。

大家苦戰(zhàn)了3個月后,這臺晚會正式上演了。演出中,我還出演了一個獨唱節(jié)目,跳完舞之后立即返回臺上唱歌,觀眾等我喘了好一陣子氣之后,我才唱出聲來。

那時,南充人是第一次看到穿得這么漂亮新穎的舞服,這么歡快奔放的表演,和帶有特技、富于俄羅斯風情的外國舞蹈,一時間全城轟動,一炮打響。不久后,大街上照相館里掛滿了我們的劇照,我們這些小演員也成了當?shù)氐拿餍恰?/p>

那天首場演出結(jié)束,大家興高采烈地回團后,誰都不睡覺了,打起鼓點繼續(xù)跳舞,一直鬧到天亮,這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大舞臺演出,那種特殊的高興勁兒難以言表。

這些還是“孩子”的團員,每天很早要上早操、練唱、排練、演出,有時還要同普通干部一樣去聽首長的大報告。我們穿著列寧式灰色干部服,頭戴藍色干部帽,每人手里拿個小馬扎,兩人一排列隊步行在大街上,路人時常駐足觀看我們這隊“小干部”的風采。

憑著高漲的革命熱情,我們每天幾乎都是在超負荷地做著大人的事。當時的領(lǐng)導也不懂得對還是兒童的小演員們進行科學的管理。尤其像我這種屬于興奮型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天天都高興,天天處于疲勞緊張、過度興奮狀態(tài)。已經(jīng)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還要練歌、學習……再加上我自小就體質(zhì)虛弱,有經(jīng)常腹瀉的腸胃病,突然間出現(xiàn)了興奮與抑制失調(diào),夜里不能入睡的失眠癥。沒想到僅僅14歲的我,這么小就落下了個易失眠的病根。

工作上我十分努力,政治上也要求進步,短短四個月,剛剛14歲的我在十月就被批準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3、第一次坐汽車

青年文工團辦了半年多就撤銷了,絕大部分團員都被送回了原來的學校繼續(xù)上學,年齡大的分配了工作或進入工農(nóng)兵大學。而我等五名團員于1951年底被留下,調(diào)入川北文工團。該團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18兵團文工團,留在了川北改編為地方的文藝團體。曾演出過歌劇《白毛女》和本團編創(chuàng)的《川北大歌舞》等,在當?shù)睾苡杏绊憽T趫F里,我是最小的,分在舞蹈組,仍然是一名歌舞演員。

這期間,記得川北行署有時舉行內(nèi)部的小型舞會,用吉普車來團里接人。我就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坐上了汽車。在車里高興地不愿意下來,那是從未有過的奇妙感覺??蓵r間太短,一小會兒就到了,我就躲在后排的角落里不下車,來回好多趟不停地坐,到最后還覺得沒有坐夠。于是,同志們就圍著我,一定要讓我這個余“小鬼”講講坐汽車的感想。我就繪聲繪色地描述汽車快時、慢時、過溝坎時好玩的不同感受。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段時間,我常有機會見到我永遠崇敬的時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同志,還多次和他跳過舞。那時我就知道他是紅軍長征中跟在毛主席身邊的有名的“紅小鬼”。解放大西南時,他是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該兵團文工團就是在他的領(lǐng)導下。新中國成立后從成都去川北時,他就要了兩個單位:報社和文工團,他坐著吉普車親自帶領(lǐng)文工團開赴南充。

我聽說,1950年冬天,存放干部過冬棉衣的倉庫被壞人燒了,到11月大家還穿著單衣。耀邦同志見大家挨凍,心急如焚,在大會上說:“一年后要是抓不到壞蛋我就不當共產(chǎn)黨員!”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兌現(xiàn)了承諾,壞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一次在歡迎志愿軍的報告大會上,他講到激動處,居然站到凳子上去了,繪聲繪色、活力四射,就像一把火炬,感染得大家熱血沸騰。

1952年,四川四個行政區(qū)(川北、川南、川東、川西)撤銷,成立四川省。干部們有些依依不舍,不愿分開。耀邦同志在動員大會上講:“行政區(qū)的撤銷是好事、是大事、是革命形勢發(fā)展了……黨叫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做好。共產(chǎn)黨員有一分熱就要發(fā)一份光……”大家按照耀邦同志的指示,愉快地走向新的工作崗位。

這年7月,耀邦同志要離開川北去重慶西南局,他來文工團里看望大家。團里要為他開歡送會,搞創(chuàng)作的同志要為他寫歌,他說:“不要談我,不要寫我;要談川北,寫川北,川北是個好地方?!币院螅@首歌就叫《川北是個好地方》。

耀邦同志時時關(guān)心群眾,沒有官架子,他平易近人、熱情坦蕩的人格魅力,在我年輕時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么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已是老年的我都沒能忘記他的音容笑貌。

胡耀邦同志曾經(jīng)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人,是我黨杰出的領(lǐng)袖之一,也是個一輩子受人愛戴和尊敬的人。我永遠懷念他。

四、小小演奏員

學琴結(jié)業(yè)留影。1952年底,重慶。

1952年,四川四個行署撤銷,恢復四川省,成立西南局,設(shè)在重慶。

我們團整編后,我隨團調(diào)到在重慶的“西南工會文工團”,后來改為“重慶市工人文工團”。

9月24日,天下著蒙蒙細雨,全團分別坐在幾個有篷的卡車上,由南充向重慶方向駛?cè)?。在路過我的家鄉(xiāng)遂寧時做了短暫停留。我看到遠處來了一個很小的戴著紅領(lǐng)巾的娃娃,打個光腳板,穿件破衣裳,干瘦的臉像個“叫花子”,呵,那不是我的大弟弟嗎?他見到我說,爸爸媽媽都生病了,家里很困難。我身上沒有什么可給他的東西,只有跟別人借了一萬元錢(當時的人民幣)給他,車子開動了,弟弟的身影遠去了,我的眼睛也模糊了……

1953年我為“長江牌”手風琴拍的海報。

到重慶后的第二天,我和團里一些同志出門。他們要去買冰棍,我就在一旁等他們。張铓問我為什么不買?我就回答:“我不吃。”其實,我只是一個15歲的小孩子,怎會不想吃呢?是沒有錢買,心里還暗自想著:“千萬不能去向人家借!”我很喜歡看書,很多次看到書店有很喜歡的書,也是因為每月要給家里寄錢,還要還賬,就沒能買下來。

這個時候,團里實行專業(yè)化的編制,設(shè)立音樂組、舞蹈組、演唱組等等。重慶這個大城市里有高水平的藝術(shù)院團,如西南人民藝術(shù)劇院、市文工團、前身是解放軍“戰(zhàn)斗文工團”的“西南軍區(qū)文工團”等,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時樂濛同志就在這里。

在團里,有一天,我無意中看見一間小屋里裝滿了樂器,就偷偷溜進去坐在一臺風琴前,將小時候?qū)W的那些小曲彈了個夠。出來才知道,外面一直有人在聽,我偶然地被“發(fā)現(xiàn)”了。樂隊幾個年齡大些的同志天天對我進行動員。我很喜歡跳舞,演員又缺人,可音樂更吸引我,那些“動員”很讓人心動。沒過多久,我就被調(diào)到了樂隊。

文工團的性質(zhì)是到基層為工人慰問演出。當時鋼琴的用處不大,急需要拉手風琴的人。領(lǐng)導發(fā)給我一臺很大的德國產(chǎn)120貝司黑色手風琴,此時的我立刻就被手風琴那優(yōu)美、明亮的音色,還有左邊能發(fā)出和聲音響的一個個小豆豆給迷住了。啊,多么有趣、多么豐富的樂器呀!

我(前排右一)在重慶獅子灘工地演出。1955年春節(jié),重慶。

我接受了團領(lǐng)導交給我的三個月參加工作的任務,帶著音樂組同志們的希望,努力認真地學。早上,宿舍里的同志還在酣睡,我就已經(jīng)在角落里點個小燈學習樂理了,并在琴上對照譜子進行無聲練習。

每天把大琴捆在我瘦小的身上,開始的時候,經(jīng)常因為琴太大,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拉不動就急得直哭。左手腕磨破了,左腿面也腫了……經(jīng)過苦練,在吹黑管的胡越老師的指點下,三個月后,我拉著手風琴上臺參加演出了。

以后,我陸續(xù)學會了《西拉里》等多冊教材,還為女生小合唱《在村外的小河旁》、《春天里的花兒多美麗》等節(jié)目伴奏。至此,小小年紀的我,成為了一名職業(yè)手風琴演奏員。開始背著手風琴,隨團在重慶各工廠礦山為工人們演出。

當時,在關(guān)增立工程師的帶領(lǐng)下,重慶的手風琴廠(原鐘表廠)自主研發(fā)生產(chǎn)出新中國最早的“長江牌”手風琴。他們到團里來特邀我為該琴拍了彩照,登在1953年的大掛歷和畫冊上,我還用這臺琴拉過“多瑙河之波”呢。

1952年年底,全團開展評選模范活動,我被評選為“十位好同志”之一,在1953年1月3日的發(fā)獎大會上號召全團向我們學習。我拿著獎品——毛主席金質(zhì)獎章看了又看,大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激動地哭了。

五、最后悔的事

1953年3月7日那天,媽媽到重慶看我來了。她矮小瘦弱的身體前面抱著4歲的妹妹,背上背著很重很大的棉絮,額頭上捆著一圈鄉(xiāng)下人用的白布。這是我獨自離家后第一次見到媽媽。

團里沒有地方住,兩天后,她們就到南岸我舅舅家去了。那時我已經(jīng)16歲了,還是那么不懂事,只陪媽媽上了一次街。去照相館照了三人合影,與妹妹的合影,唯獨沒與媽媽照合影,而如今,這張三人合影就成為母親一生中留下的唯一的影像了。就這么僅有的一次上街,我還走到半截丟下她倆,自己跑回去忙著練琴去了。那時,我滿腦子就只有“練琴”、“練琴”,這練琴果真比媽媽更重要嗎?

1953年3月,媽媽帶著妹妹來重慶看我。

我知道了家里經(jīng)濟很困難,爸爸教書累得吐了血,媽媽自己有病想醫(yī)治也沒錢買藥。而我當時也是新賬、舊賬一大堆,我每借一次互助儲金會的錢,得分3個月才能還完,弟弟來信要學費時我只能預支了下一個月的津貼。我常想,我是個青年團員,還沒給國家做點什么事情,不能帶頭申請補助金,可這次鼓足勇氣申請了卻沒有被批準,我為自己沒有能力幫助媽媽而難過。

即使這樣,媽媽臨走前還安慰我說:“你不要擔心家里,我會照顧,請不到補助就算了,別為家庭背包袱,安心干好你的工作是我的希望?!眿寢専o論多么困難,每次來信都是這樣鼓勵我。

母親要走的頭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著。媽媽平時很少說話,生活不論怎樣艱難,我從未見她哭過,今天她也依然沉默。

18號一早,我目送媽媽抱著妹妹上車。她面對無助和與女兒的分別,把眼淚和痛苦藏在心里,微笑著看著我。我們相對無言。車身動了,媽媽空著手離開了。我的母親,肩上扛著全家重擔的堅強的母親就這樣回去了……

我那時總是不好意思向團里再去說明情況,再次申請。后來我想,或者我總該可以向別人借點兒吧,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可敬可憐的母親抱著希望而來,卻無助失望而歸??!媽媽僅有的這么一次來重慶,我的表現(xiàn)很不近情理:不僅沒有給她帶上一分錢,也沒有給她去買一點兒好吃的,更沒給爸爸帶去點兒什么……這些已經(jīng)成為我這一生中最后悔的事。

幾十年過去了,媽媽在困苦中為我背來的、她親自趕制的棉被卻溫暖了我一生。這床棉被我一直舍不得用,雖然后來早已不再蓬松,可棉花卻沒有散爛。我舍不得扔,經(jīng)過太陽翻曬之后,將好的部分剪成幾個小方塊,縫上花布放在座椅上。

現(xiàn)在,我就是坐在這棉被墊上寫著這段文字。這是個念想,也是種不舍,母親的愛會永遠溫暖著我的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