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屈辱的時代
我生于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1935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七,陽歷3月11日。這個生日,我是后來查家譜知道的。1950年,我參加溫州地委土改工作隊,需要填表,在出生年月欄,我估摸著填了1935年4月28日,這就成了戶口簿和身份證上的生日。這年1月10日,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孫寒冰、黃文山、陶希圣、章益、陳高傭、薩孟武、樊仲云十教授聯(lián)名在《文化建設》上發(fā)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12月9日,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國大游行,反對華北特殊化。一二·九運動影響到溫州。我出生在浙江溫州永嘉縣永強三都普門橋北的一座門前有旗桿、堂屋里掛著“明經(jīng)”匾額的房子里。這是我祖父后來買的房子,原住在附近的一間偏房里。三都普門有5個自然村,各有各的專業(yè)。吳宅主要從事下海捕魚,多數(shù)姓吳。李宅主要從事燒石灰(溫州話:燒白玉),多數(shù)人姓李。車架巷做面條,橋南主要務農(nóng),橋北做買賣、讀書的人較多。車架巷、橋南、橋北絕大部分人姓張,是明嘉靖初年首輔張璁的后裔及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