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私塾讀經(jīng)

學術生命與生命學術——張立文學術自述 作者:張立文 著


三、私塾讀經(jīng)

父親對我管教比較嚴,我記得有一次不聽話做錯了事,在家里被吊起來打了一頓,到我祖父聞訊從寺前街店里趕到才把我放下來,究竟做錯了什么事,現(xiàn)在已記不起來了。由于打得我痛了很多天,所以記憶深刻。父親怕我不好好學習,所以小學、中學寒暑假都要我去張步禧(字星甫)的私塾念書。張步禧是邑庠生(縣秀才),他年高嚴厲,子學、經(jīng)學都有研究。學生十多人,大多數(shù)是張姓子弟,也有李宅來的李姓子弟,學生都很怕他。由于學生年齡大小不一,程度參差不齊,只能單獨授課。每天早上學生輪流到老師坐的桌旁背誦老師昨天教(溫州叫“點”)的課文,背得不流暢或背錯了,他都要瞪眼睛,就叫學生背熟了下午再背給他聽,背得好就繼續(xù)教一課,如果不是太過玩?;蜿J亂子,他是不會借背誦不好打手心的。這樣,幾乎每天都要背一課。抗日戰(zhàn)爭中他去世了,私塾由他的兒子張學精(字自強,號仲光,1890—1960)繼辦,我寒暑假照樣上私塾。先讀《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幼學瓊林》,后念《古文觀止》《論語》《孟子》等,這樣堅持了6年的假期?!吨芤住で浴贰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钡木窦钪铱炭鄬W習。雖然當時私塾教學光背誦而不講解釋,讓人不知其義,我覺得不滿意,但關于仁義禮智、孝悌忠信,老師也會結合《三字經(jīng)》《千字文》《古文觀止》等講一些故事給我們聽,以引起我們的讀書興趣,幫助我們理解做人的道理。這使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使我增長了知識,使我生活充實。張學精畢業(yè)于英國人在溫州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囄膶W堂,所以會教一點英語,以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時期最具誘惑力和神秘感的是與鄰家小孩偷偷跑到閣樓去玩耍,閣樓與鄰居家好像是通的,我們在閣樓上大人看不到,可以肆無忌憚,或學私塾老師搖頭晃腦地教書,或裝老師閉起眼睛聽學生背誦的模樣,或在清代官員出巡時“回避”“肅靜”等木牌子間穿梭追逐。但不能出大聲,否則大人知道了就要趕我們下閣樓。閣樓里有好幾只箱子,是不準小孩打開的,但我們總會設法打開鎖,然后穿戴起又大又長的清代官服和紅纓帽,像做戲一樣地走著,或裝作審案的樣子。雖然我們玩耍后總會照原樣放好,以免被大人發(fā)現(xiàn)而挨罵,但每次總逃不過大人的眼睛,總要挨一頓訓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