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的考驗
1960年5月底,我到哲學系報到,學校在6月2日就發(fā)給我中國人民大學工作證(淺藍色布面的),這樣畢業(yè)分配工作就算落實了。哲學史教研室主任是石峻副教授,石峻老師(1916—1999)是湖南零陵人,曾用名石易元、石風崗。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38年留校任湯用彤先生助手,西南聯(lián)大時講授“哲學概論”“倫理學”,1948年受聘到武漢大學哲學系任副教授,兼任武漢大學圖書館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全國哲學系的教師都合并到北京大學哲學系,他便到了北大哲學系。1955年調到中國人民大學,以籌建哲學系。1963年晉升為教授,為考慮國家經(jīng)濟困難,他與全國60多名教授聯(lián)名上書國務院,要求暫不享受正教授工資。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我國首批中國哲學史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他是中國哲學史、思想史、宗教史的大家。他知識淵博,對儒、釋、道各家學說都很精通。他誨人不倦,對我們青年教師很關心、愛護,常常鼓勵我們要好好做學問。我經(jīng)常向他請教學術問題,他都能無私地、準確地解釋,給人以啟迪。他一生愛書、藏書,每買一本書,他都仔細地用牛皮紙包起來。我有一次問他:“石公,你把書用一樣顏色的紙包起來,找要看的書不是很費勁嗎?”他說不費勁,什么書放在哪里他都知道。對此我非常佩服他的記憶力,因為他在包書紙上沒有寫書名,四個房間的書架上、地上都是書,如何找書?想我自己的書比他的少,又不包書皮,有時為找一本要看的書,翻箱倒柜,真是找死人!他由于愛書、買書,所以每星期必到海淀書店3~4次,有關書的信息他是最靈通的。1999年他83歲(虛歲84)臨終時,他話已說不清楚,我們便拿紙筆請他寫遺囑,他很費勁地寫下“保書”兩字。我們與他從美國回來的夫人王醫(yī)生、兒子石山商量,按石公的遺囑保留他的圖書在他原住的林園房子里。石公的墓碑上的字和墓志都是我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