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劇隨感
決心給《萬象》寫些關(guān)于戲劇的稿件,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因為筆澀,疏懶,一直遷延到現(xiàn)在。朋友問起來呢,老是回答他:寫不出。寫不出是事實,但一部分,也是推諉。文章有時候是需要逼一下的,倘使不逼,恐怕就永遠(yuǎn)寫不成了。
這回提起筆來,卻又是一番躊躇:寫什么好呢?題目的范圍是戲劇,自己對于戲劇又知道些什么呢?自然,我對“專家”這個頭銜并不怎么敬畏,有些“專家”,并無專家之實,專家的架子卻十足,動不動就引經(jīng)據(jù)典,表示他對戲劇所知甚多,同時也就是封住有些不知高下者的口。意思是說:你們知道些什么呢?也配批評我么?這樣,專家的權(quán)威就保了險了。前些年就有這樣的“專家”,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號召建立所謂的“全面的”劇評:劇評不但應(yīng)該是劇本之評,而且燈光、裝置、道具、服裝、化裝……舉凡有關(guān)于演出的一切,都應(yīng)該無所不包地加以評騭??上瞧恼掳l(fā)表之后,“全面的”劇評似乎至今還是影蹤全無。我倒抱著比較偷懶的想法,以為“全面”云云不妨從緩,首先是對于作為文藝一部門之戲劇須有深切的認(rèn)識,這認(rèn)識,是決定一切的。
我所考慮的,也就是這個認(rèn)識的問題。
平時讀一篇劇本,或者看一個戲劇的演出,斷片地也曾有過許多印象和意見。后來,看到報上的評論,從自己一點出發(fā)——也曾有過對于這些評論的意見。但是,提起筆來,又有點茫茫然了。從蘇聯(lián)稗販來的似是而非的理論,我覺得失之幼稚;裝腔作勢的西歐派的理論,我又嫌它抓不著癢處。自己對于戲劇的見解究竟如何呢?一時又的確回答不上來。
然而,文章不得不寫。沒有法子,只好寫下去再說。
這里,要申明的,第一,是所論只限于劇本,題目冠以“讀劇”二字,以示不致掠“專家”之美;第二,所說皆不成片段,故謂之“隨感”,意云想到哪里,寫到哪里也。
釋題即意,請入正文。
一、不是止于反對噱頭
戰(zhàn)后,話劇運動專注意“生意眼”,脫離了文藝的立場很遠(yuǎn)(雖然營業(yè)蒸蒸日上,竟可以和京戲、紹興戲媲美),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特別是《秋海棠》演出以后,這種情形更為觸目,以致使一部分有心人慨嘆起來,紛紛對于情節(jié)戲和清唱噱頭加以指摘。綜其大成者為某君一篇題為《圮憂》的文章,里面除了對明星制的抨擊外,主要提出了目前話劇傾向上兩點病象:一日“鬧劇第一主義”,一曰“演出雜?;?。
剛好手頭有這份報紙,免得我重新解釋,就擇要剪貼在下面:
鬧劇第一主義
其實,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不過現(xiàn)在死灰復(fù)燃,益發(fā)白熱化罷了。主要,我想這是基于商業(yè)上的要求;什么類型的觀眾最歡迎?這當(dāng)然是劇團企業(yè)化后的先決問題。于是適應(yīng)這要求,劇作家大都屈尊就辱,放棄了他們的“人生派”或“藝術(shù)派”的固守的主見,群趨“鬧劇”(melodrama)的一條路上走去,因為只有這玩意兒:情節(jié)曲折,劇情熱鬧,苦——苦個痛快,死——死個精光,不求合理,莫問個性。觀眾看了夠刺激,好在他們跑來求享受或發(fā)泄;自己寫起來也方便,只要竭盡“出奇”和“噱頭”的能事!
……豈知這種荒謬的無原則的“鬧劇第一主義”,不僅斷送了劇藝的光榮的史跡,阻礙了演出和演技的進步,使中國戲劇團墮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嗣后只有等而下之,不會再向上發(fā)展一步,同時可能得到“爭取觀眾”的反面——趕走真正熱心擁護它的群眾,因之,作為一個欣賞劇藝的觀眾,今后要想看一出有意義的真正的悲劇或喜劇,恐怕也將不可能了!
演出“雜?;?/p>
年來,劇人們確是進步了,懂得觀眾心理,能投其所好。導(dǎo)演們也不甘示弱,建立了他們的特殊的功績,這就是演出“雜耍化”。安得列夫的名著里,居然出現(xiàn)了一段河南雜耍,來無影去無蹤,博得觀眾一些愚昧的哄笑!其間,穿串些什么象舞、牛舞、馬舞——純好萊塢電影的無聊的噱頭。最近,話劇里插京劇,似乎成了最時髦的玩意兒,于是清唱,插科打諢,鑼鼓場面,彩排串戲……甚至連夫子廟里的群芳會唱都搬上了舞臺,興之所至,再加上這么一段昆曲或大鼓,如果他們想到申曲或紹興戲,又何嘗安插不上?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連科天影的魔術(shù)鄧某某的絕技,何什么的扯鈴……獨角戲,口技,或草裙舞等,都有搬上舞臺的可能,這樣,觀眾花了一次代價,看了許多有興味的雜耍,豈不比上游戲場還更便宜,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