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李清照 作者:陳玉蘭 注


前言

女詞人李清照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詞學批評家,現(xiàn)存第一篇系統(tǒng)的詞學理論論文《詞論》是她早年的創(chuàng)作。在《詞論》的開頭,李清照塑造了一位天才歌手李八郎的形象,說的是:以能歌而名動天下的李八郎有一天故意穿著破衣爛衫,以一副落寞沮喪的神情,去參加一些志得意滿的新科進士的曲江慶祝宴會,由一位名士以“表弟”的名義引薦,坐在一個毫不起眼的下位。他的形象跟喜慶的氣氛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至于誰都不屑于抬頭瞥他一眼。眾人酒酣之際,靚麗的歌女們照例輪番獻唱,現(xiàn)場喝彩之聲不斷。當那位名士指著李八郎叫他也唱一曲時,竟引來眾人的嗤笑和憤怒,以為他窮酸小子太不識相。等他引吭歌完一曲,眾人竟被感動得雙淚橫飛,紛紛羅拜……

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有著“性別錯位”色彩的故事仿佛有一種象喻的意味。天賦的才華未必理所當然地與人的外表或性別相稱。只要我們不以貌取人,不以性別論高下,不帶偏見地給被人認為“不配”的李八郎們一個亮相的機會,他(她)們也可以技壓群芳,展現(xiàn)出別樣的精彩。

在中國文學的競技場,從來都只有男性的身影和聲音,才女李清照是一位落落寡合的非法闖入者,她的不如其分、不合時宜的對男性意識、男權世界、男性話語體系的真率大膽、叛逆不羈的顛覆性言行曾招致多少人的側目,紛至沓來的懷疑、漠視、睥睨、嗤點、嘲辱,偶爾也有的居高臨下的欣賞……不時向她傾來,但她以非同尋常的天賦才情、文學熱情、創(chuàng)作藝術、批評智慧、精神力量,在文壇左沖右突、縱橫馳騁,在歷史給女性作家設置的天然困境中搖首而出,最終在千年的文學舞臺上贏得了令人矚目的一席之地。誠如著名詩人臧克家為濟南李清照紀念堂題寫的對聯(lián)所言:“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崩钋逭詹粌H是冠絕眾雌,也是技壓群雄的。

被稱為“女中烈士”、“掃眉才子”的李清照,撇開她的令人“同情”的性別不論,就才華而言,在她同時代的文人眼中,已是迥然超出于流輩的了。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汰選和揀擇,清代的文人讀者更是“愛易安詞入骨髓”,把她置于兩宋詞人中“當行第一作手”的高度。如果要在古代女性文人中找一位堪與一流男性作家比肩者,舍李清照,還有誰呢?

但對李清照,現(xiàn)在的國人多有誤解和誤讀。

數(shù)年前曾參與一套中學生課外讀本的編寫。這套讀本后來被媒體稱為“中國民間讀本第一”,它有著陣容強大的編委會。關于各冊的古典詩詞部分,編委們一致同意設計“無奈的屈原”、“陶淵明歸隱”、“李白與月亮”、“杜甫與家”、“蘇東坡在黃州”、“辛棄疾在戰(zhàn)場與詞壇”等專題,當有人提出設“尋尋覓覓李清照”專題時,竟意外地招致諸多反對:“李清照整日哭哭啼啼的,有什么好選的!”于是設有專題的古詩人成了清一色的男性,而唯一有資格與之一較高下的李清照則被擠入了很小的一個角落:只在古代愛情詩詞專題“昨夜星辰昨夜風”中選了她的兩首凄婉哀怨的愛情詞。這位曾經(jīng)笑得動人、哭得動情、喊得動魄驚心的活生生活潑潑的女子,卻早已以凝固的表情被定格于畫像中幽怨凄哀的那一瞬。

而李清照之被誤解,在李清照接受史上,由來已久、屢見不鮮!

只是,不同于我們這個一切都是快餐化的時代,人們對李清照的拒斥也許僅僅因為不耐煩于她的尋尋覓覓、纏纏綿綿,在以往,誤解歸根結底,緣于她令人驚訝的才華與令人驚訝的性別之間的矛盾,而聚焦點則是一個跟“名節(jié)”有關的話題,那就是關于李清照是否改嫁的爭論。而爭論雙方,無論是指斥的一方,還是“辨污”的一方,都沒有能夠?qū)钋逭阵w貼地同情。對改嫁一事深信其有者,宋、元、明而皆然,學者大都因其“晚節(jié)”不終,于是累及對其一生的品性與詞作的評價。宋王灼說李清照“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tài)百出”——這原本是高度肯定的優(yōu)點,但就因為她“搢紳之家能文婦女”的性別身份,而被指斥為“夸張筆墨,無所羞畏”、“無顧藉”——成了不能容忍的缺點了。元楊維楨說李清照的詞“有動于人”,然“出于小聰狹慧”,“未適乎性情之正”。這些批評,都是男性讀者抱持著根深蒂固的并且以為是理所固然的兩性界別意識,強加于李清照的,是基于性別而非基于創(chuàng)作的。于是乎對李清照就有許多現(xiàn)在看來理所未必然的負面的評價。而為之“辨污”者清代始出,他們?yōu)榱司S護李清照純情的潔凈的形象,一廂情愿地斷斷然地否定李清照曾經(jīng)改嫁,以為這樣的事無論如何不至于發(fā)生在李易安身上,認為必是“易安才高學贍,好詆訶人,遂為忌者誣謗”,或是“人心日弊,爭名忌才之風及于婦人”,或是因為編集時“金沙雜糅”,雜進了“假托污蔑之作”。在這場論爭里,正反兩方都認為改嫁是件讓人難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一方加以指斥,一方則以矢口否認的方式加以回護,雙方衛(wèi)道的色彩都是很濃厚的,從一而終之外的感情都屬失節(jié)。

而李清照以女性之身份能否像男性文人一樣從事風雅之事,李清照是否改嫁或其改嫁是否就成了她人生的一個抹之不去的污點,到現(xiàn)如今都已是不成問題的問題,無需人多此一舉地為之爭辯。一是她自撰的書信赫然在目,言之鑿鑿;二是即使改嫁,非唯無傷大雅,無需忌諱,反而有一種掙脫枷鎖、追求人性解放的先行者意義,所以,我們只須還歷史以本然。

所以李清照之改嫁與否,在觀念上,已不是我們走近李清照的障礙。相反,承認事實,實有助于我們知人論世地解讀其作品。而我們的誤解,實是由于不了解,至少是不完全了解。我們只知道李清照嫁了一位如意郎君,她跟趙明誠伉儷情深,他們是古代文人夫妻恩愛的典范;我們不了解李清照為了守護她的愛情,曾有過怎樣的委屈和掙扎;不了解在趙明誠身后,為了慰藉一時的脆弱,曾陷入怎樣的陷阱,有過怎樣的難堪,以及為了擺脫這種難堪,曾作過怎樣的抗爭,付出過怎樣的代價。我們只知道她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無窮無盡的愁緒,而不知道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和暗潮涌動的政治背景。我們只知道李清照是一位代表了婉約正宗的詞人,殊不知她的詩年少時就驚世駭俗,清樊增祥更是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其所為古詩,放翁、遺山且猶不逮,誠齋、石湖以下勿論矣。”而李清照所為文之妙,也是“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諸儒腐氣,上返魏晉”的。把李清照各個階段、各類文體的主要作品作一個簡單明了的注釋、深入淺出的評析,以讓讀者對李清照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從中獲得現(xiàn)實人生的借鑒意義,這就是本書編撰的原因和目的。

從中,我們當可以了解到李清照的作品表達了真實的人生感受,充滿著濃厚的生命意識,勃發(fā)著強烈的人性追求,洋溢著鮮明的精神個性,唱響了一種時代的聲音,代表了一種以南渡為背景的文學現(xiàn)象。

李清照以特有的女性意識,以詞這種特有的文體,以天然的女性的聲音而無需“男子而作閨音”的扭捏作態(tài),對女性的情感生活和經(jīng)驗世界,作自然的抒述和描寫,并以特有的女性視角,突破男性話語體系,以“漂零遂與流人伍”的真實人生為表現(xiàn)內(nèi)容,介入了對外部世界的敘寫,使其作品具有了詞史的意義。

李清照作品的精神個性豐富多樣而又豐滿舒張。其“別是一家”的“易安體”詞成就最大,存世詞五十余首,以結婚及丈夫趙明誠去世為分水嶺,分為三期。前兩個階段的詞,或?qū)懮倥閼眩骺戾?,令人解頤而樂;或?qū)戦|婦的悲春怨秋、傷離念別,搖曳多姿,動人心旌??偟膩砜矗}材較狹,風格婉約。寡居后的詞作多寫國破家亡后的飄零生活,內(nèi)容大為拓寬,詞風變化多樣,時顯蒼涼沉郁,而雄杰之氣亦間有流露。李清照詩留存至今的極少,從僅存的十多首來看,她的詩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表現(xiàn)出與其詞婉約風格迥異的特點,有不讓須眉的豪邁氣概。她的文存世的不到十篇,但成就極高?!督鹗浐笮颉肥鞘浪J的一篇抒寫真性情、大悲慟、高胸襟的散文杰作。駢體書信《投內(nèi)翰綦公崇禮啟》,寫了再婚、離異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災難中的女性無奈的追求、不屈的反抗和含淚的妥協(xié),可敬可佩,可悲可嘆,又可痛可恨。賦體散文《打馬賦》,在那個“雌了男兒”的時代,以其深沉渾厚之音,奮勇爭競之力,給人一種舒筋活絡的暢快。

關于李清照的作品,全集式的箋注本已有數(shù)種,其中以王學初、徐培均本用力最勤最深;雅俗共賞的選注評析類的著作亦復不少,其中以陳祖美選評本最稱獨到。寢饋其中,令人深獲教益。但全集式的箋注失之煩瑣,對一般讀者而言,有求之過深之嫌。祖美先生對李清照生平的考證,有許多出人意表而又合乎情理的結論,可謂易安居士之功臣。這些對我們將易安作品作系年式的解讀,極有幫助。本書對易安作品先后次序的編排,大體得益于前人的考證成果。但就目前李清照研究的總體情況而言,我認為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別是就文本解讀而言,社會學的考證似乎偏多了一些。對有些作品的解讀,人們往往不從文本形象本身提供的信息出發(fā),脫離藝術形象本身的表現(xiàn),而抓住一個詞、一個意象,作考證式的坐實,這往往會得出不一定正確的結論。比如以《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為南渡后之作,以《聲聲慢》(尋尋覓覓)為中期之作等,盡管就考證而言都有理有據(jù),但畢竟與詩情信息不甚吻合。本書的文本賞析,力圖在前人考證成果的基礎上,更多地著力于文本本身的解讀,尤其注重對詞作情感節(jié)奏及文本結構的分析。此外,前人對李清照作品的解讀,多著力于詞作,而對詩文多有忽略。本書對李清照重要的詩作以及主要的文,也都作了注析甚至翻譯,以便于讀者全面地了解。

用心聽完李清照的真歌哭之后,我們會為之動容,而不吝給予喝彩的掌聲。這掌聲所鼓蕩的熱情和摯愛,應該是遠遠蓋過唐代的進士們能給予李八郎的。

陳玉蘭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