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diào)憶王孫〔一〕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花汀草〔二〕。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一〕雙調(diào):作為歌曲之歌詞的詞也分段,一段體稱單調(diào),兩段體稱雙調(diào),三段、四段體稱三疊、四疊。原為單調(diào)的詞依原調(diào)重奏一遍即化為雙調(diào)。這里兩段歌詞的上、下片(或稱上、下闋)之間就句律而言是《憶王孫》單調(diào)詞的重復(fù),故稱。
〔二〕:水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四片小葉呈田字形,夏秋開白色小花。汀:水邊平地。
【點評】徘徊晚秋湖邊,山光水色相互輝映,一片清朗,使得多情的女詞人不由得靈思萌發(fā),勾起了對自然美景的流連神往、青春人生的執(zhí)著摯愛,于是寫下了這首萬物親和、意境高遠的令詞。
全作以湖為中心,展開遠景與近景的分頭描寫。
上片開頭一句“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就推出了一個遠鏡頭,“波浩渺”這一意象把高遠空曠的秋空秋湖表現(xiàn)得十分貼切,而“紅稀香少”則以遠眺中的殘荷作點綴,益增添淡淡秋色的韻致。此類意象雖屬不夠具體的印象式呈示,卻因搭配得妥帖而有很強的感發(fā)功能,把秋色透明融和的意境作了傳神的氛圍式呈示,并在此中把詩人對秋光山色無限美好的感受作了半直白的言說。這就是上片四至六句的內(nèi)容。這里所謂的半直白,指這三句是從“水光山色與人親”這一擬喻化意象出發(fā),再作“說不盡、無窮好”的直接抒情的。這樣做可以表達兩層意思:一層指因為山光水色能與人親和才讓人感到“說不盡”的“無窮好”;另一層指山光水色在與人親和中起了“說不盡”的“無窮好”的感嘆。其實是人感到“無窮好”還是山光水色感到無窮好都無所謂,人與淡秋的自然相親和融匯這一擬喻化意象就是無限的美好境界。
下片是一組近鏡頭,細寫湖荷雖已葉殘卻已結(jié)子,洲中花、岸邊水草也被清露潤澤而益顯質(zhì)感,在在都給人以盈碩之感。是的,大地成熟了,豐盛了,詩人啊,流連忘返吧,何必早早歸去呢!要不然,你該想到,連眠于沙地的鷗鷺似乎也會怨恨你的“歸早”而不回頭表示作別呢!這下片前三句細寫秋色里大地的豐盛盈碩景象,韻致似嫌不足,富有韻致和表現(xiàn)生動的是后三句。同上片對應(yīng)的三句一樣,這三句也從“眠沙鷗鷺不回頭”這一擬喻化意象出發(fā),再作“似也恨、人歸早”的直接抒情。這雖和上片對應(yīng)處的做法一樣,不過詩意表達更單純、集中,它要表達的就是淡秋的自然風(fēng)光的確很迷人,值得流連忘返。這也是對上片情思的強化。
上下兩片的后三句都是對前三句的推進。推進的辦法是它們都采用擬喻化意象,并由此出發(fā)再作直接抒情,顯示了詩人對人與大自然相親和的潛在接受。也正是這潛在接受,才使她發(fā)出對自然、對人與自然的親和、對自身的生存美感更強烈的贊嘆。
這也是對生命的贊嘆,其境界是更為高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