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一〕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二〕,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三〕,徒要教郎比并看〔四〕。
〔一〕減字:指對某詞調(diào)在音樂上減縮樂句或節(jié)奏,在歌詞上減少字句,從而構成新調(diào)。這首詞就《木蘭花》詞調(diào)上下闋的第一、第三句各減去末三字,得四十四字,成兩仄韻、兩平韻互換格。
〔二〕猜:嫌惡,嫌棄。
〔三〕云鬢:形容鬢發(fā)濃密而柔美。簪(zān):插,戴。
〔四〕徒:但,只。比并:一并對比。
【點評】新婚夫妻閨中恩愛有加,乃人之常情,而女方每每以嬌憨天真之神情面對夫婿,也成為人世佳話。詩人敏感地捕捉到這種嬌姿美態(tài)并賦之于詩,千百年來也不乏動人心弦的吟詠,傳誦至今,如唐詩中的“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即是一個好例,但那是男性詩人的代言,總不及出之于女性自身的真切?,F(xiàn)在這首《減字木蘭花》,正是一位新婚的且生性活潑、感情奔放而又才華出眾的女性詩人李清照所寫,其吟詠之動人與真切遠勝于男性詩人之代言,當是可以想象的。
李清照此作既寫了一枝從賣花擔上買得的花,且抒唱了它的鮮嫩、嬌美,又以己喻花,“教郎比并看”是“奴面”嬌呢,還是“花面好”,真是憨態(tài)自出。這是一首選材極佳、抒情角度極新、刻畫極含蓄生動,雅而不俗之作??偟恼f來,其藝術構成有幾大可取之點:一、有意在構思上突出賣花擔上購來的那枝花的嬌艷鮮麗,晶露猶綴花瓣被擬喻為“淚染”輕施脂粉的少女面頰,夠鮮麗的,而“猶帶彤霞曉露痕”則寫得更細,試想:“曉露”是晶瑩透明的,而花瓣上留的“曉露痕”顯然也會映照出朝霞之色彩;既然“曉露痕”竟“猶帶彤霞”,可以想見這花是多么的新嫩嬌艷;二、著重作戲劇化表現(xiàn),且特別偏于心理戲劇的懸念設置:“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币苍S這正是新婚少婦所特有的傻乎乎的想法。女為悅己者容,愛之越深,越怕失去悅己者的賞悅,才會在潛意識中出現(xiàn)這種傻得可笑的念頭,所以這戲劇心理是真切的;三、在以己喻花中,把心理戲劇外化,推出一段“教郎”作人面嬌花“比并看”的現(xiàn)實情節(jié),這現(xiàn)實情節(jié)是新婚夫妻閨房生活環(huán)境所決定的,非常獨特,因而傻得可愛。正是這三點表現(xiàn)措施,才使這首小令獨具魅力。
這里還需要提一提“買得一枝春欲放”這個警句的構成。這句詩可以有兩種讀法,一種是“買得一枝(花)(而使)春欲放”。在“買得一枝”后面省略了名詞“花”,是允許的,因為上一句已點明是從“賣花擔上”買得的這一枝,當然是花無疑了。而“花”是“春”的標志,因此買得一枝花也讓人聯(lián)想到“春”在執(zhí)花者的手上“欲放”了,這當然是一個意象,而且是鮮明生動的。但我們還可以有另一種讀法:“買得一枝春(而)欲放(了)?!边@里的“花”直接讓“春”來借代,如同“紅杏枝頭春意鬧”,不說蜂蝶鬧而說“春意鬧”一樣,“春意”成了蜂蝶的借代。這一借代才使境界全出,因為這一借代完成了一場“隱喻”的創(chuàng)造,使“花”敷上了一層異樣鮮美艷麗、色彩斑斕的“聯(lián)想激活素”。再說,買了“一枝春”且有大大地開放的趨勢,對接受者來說,這審美感受也就更強烈而豐盈了。這后一種讀法使我們把握到了一種更高層次的詩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