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歷代文學(xué),大家都說唐詩、宋詞,至于清代詞人,在當今能夠名世的也只有一個納蘭性德了。納蘭性德可以稱為南唐后主李煜的傳人,他的詞直抒胸臆,獨發(fā)性靈。以王國維這樣的大家,也推崇納蘭性德為北宋之后的詞壇第一人。
納蘭性德卻不是漢人。他的姓是納蘭,這兩個漂亮的字可不是漢人的復(fù)姓,而是滿語的漢譯。舊時譯作納蘭,后來改譯那拉—如果叫那拉性德,似乎有損這位濁世佳公子的形象了,就像林黛玉不能叫林翠花一樣。但納蘭和那拉確實是一家人,這個姓的最著名的人物還不能算是納蘭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如果做一次尋根之旅,納蘭或那拉也不是滿姓,而是蒙古姓,原本是蒙古的土默特姓。土默特消滅了一支滿族人,占領(lǐng)了他們的地盤,卻不知為什么改稱了這些被征服者的姓氏—納蘭(那拉)。后來,他們又舉族遷徙到了今屬遼寧省的葉赫河岸,建立葉赫國。葉赫,是蒙語“偉大”的意思。我們在清史里邊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詞“葉赫那拉”,源頭便在這里。
同在東北,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之間既有姻親,也有血仇—前者,皇太極的皇后就是納蘭性德的高祖姑;后者,葉赫兵曾在薩爾滸戰(zhàn)役中策應(yīng)明軍,并隨著明軍一起被努爾哈赤擊敗,隨后,努爾哈赤消滅了葉赫,納蘭性德的曾祖父便被努爾哈赤的軍隊所殺。祖先的仇恨與親情,糾纏不清。
|2|
清朝定鼎之后,大學(xué)士明珠成為一個權(quán)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給了納蘭性德這個家中長男以人見人羨的貴公子出身和精英級的滿漢兩種傳統(tǒng)的教育。出身始終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最強有力的因素,這是命定的,也是很難擺脫的。這種天生的富貴造就了納蘭性德一副貴公子的氣質(zhì)與風(fēng)骨,正如普希金論詩的時候所說的:“詩歌要有貴族氣”,所以,納蘭性德的詩詞便天然帶有了這種“貴族氣”。詩歌,就其精神意義來講,是高貴的,它需要高貴的聲音和高貴的情懷,而不僅是高貴的出身—在這層意義上,納蘭性德更加符合貴族的標準。
王國維曾說,納蘭詞之所以高妙絕倫,正因為“未染漢人習(xí)氣”。其實王國維的話應(yīng)該這樣理解:納蘭性德兼具了漢文化的深厚修養(yǎng)和滿人的質(zhì)樸天真,正是質(zhì)勝文則史,文勝質(zhì)則野,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后來為避東宮太子之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自幼生活在北京。我們以后便以容若來稱呼他了。
容若文武兼資,他和康熙皇帝年齡相仿,后來做了康熙皇帝身邊的三等侍衛(wèi),又升遷為一等侍衛(wèi)。這個身份,約略就是武俠小說里常見的“大內(nèi)高手”—這個以詞名世的貴公子居然是宮中的一等侍衛(wèi),貨真價實的大內(nèi)高手。
容若幾乎擁有了世間的一切,但他少有快樂,是個情深不壽的典型,僅僅活到三十歲。一個多情而深情的男人,一個風(fēng)流自賞的公子,他的死亡就像錢塘蘇小小給人的感覺一樣,有說不清的惆悵。
|4|
我們喜歡一個人、一幅畫、一本書、一首詩,真正喜歡的往往不是那人、畫、書、詩本身,而是從中看到的我們自己。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在其他人身上尋找著適合自己的鏡子。
容若就是這樣的一面鏡子,一面適合許多人的鏡子。
|5|
詩該如何解?
弗羅斯特說:“所謂詩,就是翻譯之后失去的東西?!边@話說得一點不錯,但是,這是在美感意義上而言的,而不是在表意的層面。
我們看到一首詩詞,覺得很美,卻說不清這詩詞寫的究竟是什么內(nèi)容。覺得很美,這屬于審美層面;看不懂意思,這屬于表意層面。意思真的也是無解的嗎?當然不是,成熟的詩詞作品,其表意都是很流暢的,我們之所以看不懂,只是因為詩歌的年代太久遠,我們的水平又很有限而已。
比如,李商隱的詩向來以難于索解著稱,但其實真正難于索解的往往只是詩歌背后的故事,至于字面上的表意,并不難解。
以李商隱最著名的《錦瑟》為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雖然沒有什么生僻的用典,可如果逐字逐句來讀,確實不易理解。但是,只要你知道律詩的章法,就可以一目了然。
律詩分五律和七律,每兩句話構(gòu)成一組,一共是八句四組,這四組分別是:起、承、轉(zhuǎn)、合,也就是說:前兩句是開頭,接下來的兩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來的兩句要轉(zhuǎn)折,最后兩句做總結(jié)。
比如:
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起,開頭)
容若是我相處三年的老朋友了,我們相處一直很愉快。(承,承接上文)
但容若最近不大愛理我了,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轉(zhuǎn),轉(zhuǎn)折)
不管為什么,我還是把他當朋友的,我這就去找他。(合,總結(jié))
了解了這個律詩的章法,再讀《錦瑟》就不再困難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開頭: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讓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承接上文:逝去的華年如夢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幾多感情的悲歡—這兩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轉(zhuǎn)折,以意象來寫情緒:我很難過,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總結(jié):等以后回憶這些感情,“只是當時已惘然”—這話可以有兩解,這里就不細論了。)
到這里,詩的意思是非常清晰的,我們所不解的只是:這首詩的背后有什么具體的故事,像“滄海月明珠有淚”這樣的意象有什么具體的所指?這些事情只能有待歷史考證,但是,就詩言詩,就文本言文本,這首詩的意思已經(jīng)很清楚了。
這便是解詩的方法之一,因為詩歌有許多非常固定的章法和意象符號,古人運用起來圓融無礙,今人看上去卻隔膜了許多。
容若的詞雖然想來以明白如話著稱,不像李商隱這樣隱諱,但其實容若學(xué)養(yǎng)豐富、胸中錦繡太多,有些詞只是看似明白如話,實則用典精深、含義幽微、婉轉(zhuǎn)曲折,手法比之李商隱只在以上,不在以下,屬于文人詩詞,而不是詩人詩詞。這些,都需要慢慢解讀。
對于納蘭詞,前人釋讀很多,大體已足以解惑,但仍有一些誤釋、漏釋與不合理處,遇到這種地方,本書也會略談淺見,以就教于方家。
剝皮拆骨,把一首詞的意思解釋清楚,把其中的背景、字句、用典、化用、章法、修辭等等解釋清楚,這也許就足夠了,至于審美感受的方面,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說者也許沒必要代人嚼饃吧?
蘇纓
2007年8月于蘇州小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