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金價

紅樓識小錄 作者:鄧云鄉(xiāng) 著


黃金·金價

《紅樓夢》寫到金器、金子的地方很多,有的不但說到金子,而且說到了金價,這是涉及到“經(jīng)濟(jì)史”、“貨幣史”的問題。在目前世界上黃金價格猛漲的情況下,談?wù)劇都t樓夢》中的金價,也是很有意思的?!都t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寫寧國府過年的準(zhǔn)備,有幾句道:

正值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進(jìn)來,回說:“興兒回奶奶,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里頭成色不一,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闭f著遞上去。尤氏看了一看,只見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lián)春的……

這一段金子寫得非常具體,一包碎金子:包括殘缺首飾,如鑲珠寶的釵環(huán)等,珠寶掉了,只剩下一個金托子;零星金葉子、金豆、剪斷的鐲子、金塊等;式樣太陳舊的殘缺的金鎖片、金頭面(即發(fā)飾)等;各種鑲嵌物上掉下來的金飾,金玉如意上掉下來的如意頭,鑲金牙筷、烏木筷子上掉下來的筷子頭,解手刀鞘上掉下來的飾件,衣帶鉤等;再有殘缺金用具、金碗蓋、金茶托、零星金鈕子,碰扁的金碗、金杯等??傊际切┎怀杉?,不能再按照它原來用途使用,或沒有保存價值的,因而都要回爐熔化,重新燒鑄。所謂“里頭成色不一”,就是這些碎殘金器中,純金的成分不同。過去金首飾,有所謂“足赤”的說法,意思是百分之百的赤金(赤金就是指純黃金,另有紫金,是在“一氯化金”中加上“二氯化錫”的成分,金呈紫色。第十八回記元春的賞,有“紫金筆錠如意錁十錠”,就是這種紫金)。而實際舊時冶煉黃金,能達(dá)到“九九九”的純度,基本上已是很好的純金足赤了。而一般金器則大多是九八、九七,即金中總有百分之二三的雜質(zhì)。再加鑲嵌的金件都有焊錫、灌銀等,更使各件碎金的純度不一,所以用“里頭成色不一”一句話而概括之。為了使一般讀者了解金器的“成色”情況,這里引一條故宮博物院出售金器的資料。一九三二年故宮博物院分三次標(biāo)賣一些殘破金器,八月十二日第三次出售殘廢金質(zhì)器皿,其中第一標(biāo)是:

金八仙 九件 原鐫二兩平重量是三九一兩四錢七分,原鐫成色八成?,F(xiàn)稱市平重量三八五兩四錢四分。

得標(biāo)商號是寶源金店,其投標(biāo)情況是:

剔除灌銅、銀塊、質(zhì)銹等重量五錢六分。凈得重量三八四兩八錢八分,所投每兩成色是六八三二(較原鐫八成低一一二八),折合足金是二六二兩九錢五分零零一絲六忽(即兩后計六位小數(shù)),每兩價值是一〇二元一角,總標(biāo)價是二六八四七元一角九分。

以上資料是從《故宮博物院三次標(biāo)賣殘廢金質(zhì)器皿經(jīng)過情形》一書引用的,可以看出殘缺金器剔除雜質(zhì)及折算成色的情況。當(dāng)年銀錢及金飾業(yè)在收入金銀的時候,總是壓低成色,這樣自然可以獲得利潤。而在付出金銀實物時,總是抬高成色。當(dāng)年各種金器首飾等,在底部均鐫有印記,如“足赤”、“九金”等。故宮所售之金八仙,原鐫“八成”,就是當(dāng)年澆鑄這套八仙的商號所鐫,對成色自有抬高處,而出售時投標(biāo)商號,對其成色又有意壓低一成多,一出一入,就是百分之十以上的金價被商家無償?shù)厍扇×?。寧國府用碎金子傾成錁子,除去實際應(yīng)付的費(fèi)用而外,商家從折合成色上獲得的利潤,要比應(yīng)付的工費(fèi)多得多。

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碎金子,“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傾”就是把碎金子在爐上熔化成金液,然后再傾入各種花樣的模子中,冷卻后翻出,就是所說的“梅花”、“海棠”(指形狀)、“筆錠如意”、“八寶聯(lián)春”(指花紋)等小錁子?!颁槨弊?,舊時標(biāo)音:古火切,音果,或苦瓦切,音髁。俗音則讀成“課”字,即金銀“錁”子,讀成去聲。過去作為貨幣交流的金銀,名稱有“元寶”,簡稱“寶”;“錠子”,簡言“錠”,即“鋌”字;再有就是“錁子”?!霸獙殹?,宋代是錢名,宋太宗趙光義淳化改元(公元九九〇年)鑄錢,親筆書“淳化元寶”。終宋之世,“元寶”都是錢名,無金銀元寶名。銀元寶是從元代開始的?!对贰顪泜鳌罚?/p>

以湜為諸路交鈔都提舉,湜請以銀五十兩鑄為錠。文以“元寶”,用之便。

趙翼《陔余叢考》所考“元寶”,與此基本上一樣,又推論到金章宗承安五年。自元代以后就把大的馬鞍形銀錠五十兩者一般叫作元寶了。十兩、五兩叫作“錠子”,就是古代的“鋌”字,小的一兩、二兩叫作“錁子”。一百五十多兩金子,傾成二百二十個錁子,每個重量七錢不到。這七錢不到的小金錁子,每枚值多少錢呢?當(dāng)時的金價如何?在這一段中未寫明,但就在同回書另一段中卻寫到了。烏進(jìn)孝來送年租,進(jìn)來見賈珍、賈蓉,烏進(jìn)孝笑道:“……娘娘和萬歲爺豈不賞呢?”

賈蓉等忙笑道:“……就是賞,也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一千多兩銀子,夠什么?”

再有第六十九回寫鳳姐的話:

昨兒我把兩個金項圈當(dāng)了三百銀,使剩了還有二十幾兩,你要就拿去。

這兩則都寫到了當(dāng)時的金價,雖然不夠十分準(zhǔn)確,前面賈蓉說的一千多兩,是舉個成數(shù)。后面三百銀,是三百兩才像話。銀數(shù)具體,但兩個項圈多少兩未寫明,而且是“當(dāng)”,價錢要比賣少得多。但是把他二人的話略作分析,還可以看出當(dāng)時的金價。賈蓉所說一百兩金子,一千多兩銀子,“一千多”,雖系未定詞,但習(xí)慣是指一千出頭,即一千零幾十,到一千一二百,如系一千五或以上,就不便說“一千多兩”了。兩個項圈當(dāng)三百兩,賣自然不止,以加百分之二三十算,即每個值近二百兩,如系純金,按賈蓉所說價格,則重量在十五兩左右。作為一個項圈,是套在脖子上的,感到似乎重些。但在當(dāng)時,這樣重的金首飾是不希奇的。四五十年前,見人家保存的清代中葉的三股擰麻花鐲子,每只有重五、六兩的。因之十五兩的金項圈,在當(dāng)時也是實在的了。

我國金價,在古代因為度量衡不統(tǒng)一,遠(yuǎn)古的情況復(fù)雜。近古明清二代是十分清楚的。俞正燮《癸巳存稿》云:

《元史·食貨志》:至大三年九月鈔法,銀鈔一兩,準(zhǔn)黃金一錢。明時則以漢例為五換,弇州(王世貞)史料筆記云:永樂五年,金一兩折鈔四百貫,銀一兩折鈔八十貫。

這是明代初年的官定價格,是與大明寶鈔的兌換率。實際在商業(yè)上有漲有落,金價是浮動的。錢泳《履園叢話》中記云:

顧亭林《日知錄》記明洪武八年造大明寶鈔,每鈔一貫,折銀一兩,四貫易黃金一兩。十八年后,金一兩當(dāng)銀五兩(按此換算率同俞正燮說的一樣。不過對錢數(shù)的說法不同。俞正燮所說八十貫,實際是八百文銅錢)。永樂十一年,則當(dāng)銀七兩五錢。萬歷中,猶止七八換。崇禎中,已至十換矣。國朝康熙初年,亦不過十余換。乾隆中年,則貴至二十余換,近來(指嘉慶、道光年間)則總在十八九、二十換之間。

另據(jù)鄧之誠先生《骨董瑣記》所記:“乾隆時金價二十換,見陳輝祖案明諭,視明末已倍之矣?!笨膳c錢記參看。而且這里所說是乾隆中年,金價貴至二十余換,可能指作成的首飾、器皿等。而乾隆前期一般金銀換算,如賈蓉所說,似較此為低?!肚宕笆反笥^》卷十二曾記有乾隆時一案例:“西峰寺案”,內(nèi)中反映出當(dāng)時金價。

乾隆五十三年七月步軍統(tǒng)領(lǐng)綿恩奏:西山戒臺寺北西峰寺截發(fā)修行婦人,法名“了義”,俗姓張李氏,順義縣人。裝神治病騙錢,由其寺中查出金六十四錠,重二百八十兩,銀二千六百兩,金鐲四只,計重八兩。據(jù)招認(rèn):

戶部員外郎恒慶(原任山西巡撫圖思德之子,現(xiàn)任戶部銀庫員外郎)之妻宜特莫氏,素患痰喘病癥,亦經(jīng)民婦祈禱痊愈,宜特莫氏每月給養(yǎng)贍銀四、五十兩不等。又聽從民婦令舍銀一萬七千余兩,重修石廠地方三教寺,又添籌金子二百八十兩,合計共銀二萬余兩。

所說二萬余兩,最多亦不過二萬一二千,不會到二萬五千兩。已付一萬七千兩,距二萬余兩,所缺之?dāng)?shù),在三千到五千兩之間,以二百八十兩黃金補(bǔ)足。如以三千兩計,每兩黃金不過白銀十兩七錢;如以五千兩計,則每兩折合白銀十八兩多。接近錢泳所說的“十八九換”。而與賈蓉所說的又稍有距離。因一百兩金子等于一千八百兩白銀,則不好說是“一千多兩”了。而鳳姐說兩個項圈當(dāng)三百兩。到當(dāng)鋪里去當(dāng)金器,那在當(dāng)年是最硬氣的“當(dāng)頭”,如當(dāng)價只照實價低二成,則項圈實價三百六十兩,每個一百八十兩,則仍是十兩重一個。較前面所分析,項圈重量要輕五兩。不過這已是在《紅樓夢》成書近四十年后的金價了。在《紅樓夢》時代,即乾隆初年,據(jù)分析,金價應(yīng)在十兩白銀以上,十五兩白銀以下,這樣比較接近真實些。以之解釋賈蓉的話和鳳姐的話,都是講得通的。

金子是不斷上漲的。即以白銀來兌,其比例也越來越高。清末華學(xué)瀾《庚子日記》十一月初八記云:

魏璽亭世兄來,言由昌平州始回,黃金四兩為其鄉(xiāng)人強(qiáng)借二兩,其二兩易銀不及六十兩。

所謂“不及”,是說賣得便宜。然賣得便宜,也已合到三十兩換一兩,較之《紅樓夢》時代,黃金的實際價值,已增加了一倍以上。這距《紅樓夢》時代,不過一百三十年左右。再過三十多年,即一九三二年,故宮博物院標(biāo)賣殘廢金器的時候,如前所引,每兩是一百零六元現(xiàn)洋,以每枚銀元“七錢二”折合,那也足足要合到七十來兩白銀才能買到一兩黃金。較《紅樓夢》時代,實足上漲五倍左右,較庚子(一九〇〇年)時,也足足要上漲一倍多了。其故安在呢?這要經(jīng)濟(jì)學(xué)家、貨幣學(xué)家來講出個所以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