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這世上沒有鬼,即使有,也不應當是人怕鬼,而是鬼怕人。
世上沒有鬼
撰文 阿乙
不安
兩廣總督孫士毅征討安南后,回京覲見。清晨,在禁中等待朝拜時,他把玩著一只由物大如雀卵的明珠雕刻而成的鼻煙壺,見到總攬權綱的大學士和珅。后者貪饕成性,問:“您從遠方歸來,必有奇珍,足以增廣我的見識?!币蛩饕獙O手中的寶物,且說且贊,不絕于口。孫士毅將要取還時,和珅突然說:“以此贈我如何?”
孫士毅回答道:“昨天已經(jīng)奏聞圣上,一會兒就要獻上,您要的話,皇上就沒有了,怎么辦?”
和珅說:“我不過和您開玩笑罷了,您何以把我看得如此低下。”
在這個清晨,孫士毅向和珅表示過抱歉后,再沒有說什么。原作者所用的詞是“亦無他言”。是的,說什么都不好,內心翻江倒海而終不能出一言,而前邊有太多莫測的事。
(據(jù)許指嚴《十葉野聞》之《和珅軼事》)
對面飛來法
我因為一個夢找到王摩詰的詩集,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首寫于作者十七歲時的詩。根據(jù)詩集編選者董乃斌的解釋,當時作者身在長安,而親人們在崤山、函谷關以東的故鄉(xiāng)蒲州團聚歡會。詩云: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入選過課本,因而再熟悉不過。不過直到今日才意識到作者的用心。根據(jù)董乃斌的解釋,此詩后兩句明明是詩人自己思念山東兄弟,卻不直說,倒說是兄弟們登高遍插茱萸之時,必定會想起缺席的自己來。古人稱這種寫法叫“從對面說來”,或者叫“倩女離魂法”。
在查找這種寫法時,又知道最著名的例作是兩漢時一首不知作者姓名的詩《涉江采芙蓉》。詩云: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對于這首字面平常的詩,解釋者眾多。有一種說法如張玉谷(清人,《古詩賞析》著者)認為,“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是“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xiāng)而嘆長途”。意在表現(xiàn)采蓮女(居者)在想丈夫(行者)在干什么。另一種說法如王春(東北師范大學附中教師)認為,詩作者為游子(行者),前四句并非是詩人眼見之景,而應是詩人想見之景。也可以說是,丈夫(行者)在想采蓮女(居者)在干什么。
這兩種說法并無沖突。如將之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丈夫在想妻子想著身為丈夫的自己”。因為這種奇妙的循環(huán),我寫下一段讀后感:
一名男子
通過光滑的水晶球
看見遠方故鄉(xiāng)的妻子正通過
一只光滑的水晶球看著
正俯首看著水晶球的自己
我既可以說這名男子是第一個開始觀看的人,無限的循環(huán)在他眼底展開(他看見妻子看見他看見妻子看見他),也可以說他是這無限循環(huán)中某一個身處水晶球內的人,渺小的他試圖解釋這層層包裹他、沒有盡頭的循環(huán)。正如人類出面解釋無窮無盡的宇宙。宇宙是沒有止境的,宇宙之外,一定會有更大的包含它的宇宙。
我在這個突然來到的悲傷的秋季想到王摩詰,是因為在夢中,死去數(shù)年的堂兄艾施軍,自小道翩然走來,用柴枝在泥地上抄寫:“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九源鄉(xiāng)艾姓施字輩一共十七個兄弟,只有施軍(小名老細)一人早逝。我在夢中略感恐怖地想到,有一位孤獨的身在地府的兄弟一直在揣想我們的行為。因此再睹王摩詰的這首詩,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詩句間蘊含的鬼氣。
對司法系統(tǒng)的利用
歐·亨利在他最聞名的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詩》(發(fā)表于1906年)里塑造了一個精于算計的城市流浪漢蘇比,為得到監(jiān)獄的庇護,不愁食宿地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他選擇去犯情節(jié)輕微的罪行,如吃霸王餐、損壞他人財物、偷竊、當街調戲婦女或大喊大叫。這也許是一篇預言性的小說。2012年,在《中國周刊》記者楊洋一篇名為《入獄養(yǎng)老記》的報道里,我們看見這樣的情節(jié):
2008年9月,(六十九歲的)付達信在北京站廣場搶劫未遂,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宣判的時候,付達信懇求法官:“判得太輕了,你再好好審審?!彼南敕ㄖ挥幸粋€,進了監(jiān)獄,就不必再為吃飽飯而四處奔波。一年半后,付達信提前出獄,住進了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靈官鎮(zhèn)敬老院。“這里的生活趕不上監(jiān)獄。”……付達信說。
根據(jù)報道,付達信實施第三次搶劫才算觸動司法系統(tǒng)。
《新京報》曾于2008年11月26日報道,北京一患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的年輕農民因故意搶劫入獄,宣稱自己想據(jù)此獲取免費治療?!短m州晨報》2010年4月27日刊發(fā)類似報道,四十五歲的無業(yè)男子趙小麟患有膀胱癌,在解除勞教后萌生讓政府管吃管住還管醫(yī)病的想法,于是懷揣自制的酒精燃燒瓶對一家銀行實施搶劫。
在《殺千刀:中西視野下的凌遲處死》這本書的第十頁,作者有這樣的論斷:
現(xiàn)今大部分國家依然存在死刑,與以往不同的是,現(xiàn)在執(zhí)行死刑時要將犯人的肉體痛苦降到最低、降低對犯人所造成的傷害?,F(xiàn)在的死刑被認為是干凈、無痛的。
這甚至構成一種誘惑。讓人產(chǎn)生得救的想法。
我想到遍布報紙的無痛人流廣告。阻礙人去流產(chǎn)和自殺的往往都是痛苦。也許有一天,有人為了得到司法系統(tǒng)近乎是安樂死的處置,而選擇冒險。我不知道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文章里說自己的小說合適否,《下面,我該干些什么》,描寫的對象就是一名試圖依靠警方追捕來解決自身無聊問題的瘋狂少年。
鉤子
眩潭人夏澤柱,婚后不久,被召至在衛(wèi)生院住院的伯公面前。夏澤柱還記得當他向沒有牙齒的伯公喂食人參水時,后者伸頸,大張兩唇,然后緊緊含住調羹的樣子。有時,為增進從孫對自己所述故事的了解,伯公還會嘗試抬起小臂。這時的伯公心情既焦灼又興奮,和平生敦慎溫謹?shù)乃刹灰粯印2f,你是一個甲子以來這件事唯一的聽眾,而他則是上一個甲子里這樣的人,講述者是他的祖父,也就是夏澤柱的高祖父。伯公說,你念過書,所以講給你聽。夏澤柱聯(lián)想到,伯公也是他們那輩里念過書的人。要到聽完故事,夏澤柱才了解其中的用意。講述完畢后,伯公倦怠至極,但還是就幾處細節(jié)做出補充。不久伯公死去,火葬場的化妝工人用針線將他的嘴唇縫緊。
婚前,夏澤柱一直為自己這支不足四十戶的人家的神秘來歷所困擾。他們姓夏,然而和其他地方的夏姓人完全不同。根據(jù)他的說法,將近兩百年前,他們唯一可考的祖先雨滴公在隱避此地后,給自己的后裔創(chuàng)下一個奇怪的姓:下。這似乎是一個潦草的決定,甚至像惡作劇。至于雨滴公自己姓什么,原籍何處,則無從知曉。夏澤柱有時猜測自己是一名綠林人的后代(后來在垂死的伯公那里,這一猜想得到證實)。1965年,橫港公社的干部在細線般的山道上跋涉整日,找到眩潭這個地方,當時有三戶還在穴居。根據(jù)干部的建議,眩潭人更姓為夏。后來夏澤柱在入黨申請書上簽名為“下澤柱”時,還被批評是在態(tài)度上不莊重。有人解圍說,夏澤柱使用的不過是已廢棄的“二簡字”。
在夏澤柱的印象里,伯公所秘授的故事像一塊斑斕而殘缺不全的布料。夏澤柱仍然沒有掌握雨滴公的身世,不過多少還是了解到他為什么要隱避此地,以及他在隱避前都干了什么。在人心躁動的傍晚,雨滴公用私刑處死異姓兄弟不滅。他將弓套在不滅的頸部,按照條例所規(guī)定,雙手抓住弓把的兩端,一共旋轉十六圈,直至收緊的弓弦將不滅勒死。此前,在爭執(zhí)過程中,不滅以匕首將他們的另一名兄弟棟梁戳死。加上被政府梟首示眾的馥月,這個叫“右手”的匪伙,其主事人五死其三,從此便像在水流中般旋的土塊一樣,分解、消失于人間。
匪伙的規(guī)模有多大,以及它造成的影響有多廣,在伯公的講述中缺乏細致的描述,不過可以通過當時政府的反應揣測到一二。幾乎在抓捕到匪首馥月的同時,便有一匹邀賞的快馬馳往督署里。此后,鞫訊每有進展,便有信使馳奔于驛道。有時,使者項背相望,啼聲彼此相聞。馥月被抓時顯得極為平靜,不但沒有做出任何反抗,甚至在被捆綁時還配合地伸出兩手。后來,雨滴公想,馥月應該是在此刻想到一個問題。內部人出賣他了。換句話說,他被使了鉤子。政府在策反此人時付出極大的耐心,如今瓜熟蒂落。馥月很肯定地知道此人是誰,然而在長久的受審及坐獄過程中,他卻缺乏將這個令他悲痛以致夜不能寐的情報輸送出去的機會。
他的名字——原來叫斧鉞——預示了他死亡的方式。在那個提前下雪的日子,劊子手將他拖到一塊掃好的空地上,讓他的頭側向貼住那顯現(xiàn)出可怕年輪的木樁,然后朝他脖子吐唾沫,拿手擦來擦去。行刑后,馥月的頭滾落一旁,劊子手大喊他的名字,于是在場者均看見他緊閉的眼睛睜開,甚至轉動起來,以尋找呼喊的人。一會兒,就在那對眼皮又要閉上時,劊子手再次大喊,因此那雙眼睛又睜開。但在睜到一半時,眼珠就永遠停在那兒了。這是當日被傳出來的事情之一。另外一件事,則是在行刑前,馥月喊叫著要早些去和地府的那些兄弟相會,當晚就把酒斟上。然而在劊子手帶著世襲的一身寒氣,拖著一把總有一頭豬那么大的斧子趕來時,他卻變得貪生怕死。他哭泣著懇求不要就這么弄死他。為此他提出一些荒唐的要求,最后提出的要求還算正常,因為他已經(jīng)不要求免除死刑,只要求政府在處死他前,用紅漆在他胸前寫一個驕傲的“人”字。政府沒有答應。
馥月有四個異姓兄弟,分別是棟梁、雨滴、不滅(原取名燈燭)、田園,平日互稱金老、木老、水老、火老、土老。馥月死后約兩月,他在刑場上的事跡傳出來。也許是目擊者忘記了政府的一再叮囑,也許是他覺得這樣的謹慎隨著時過境遷,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又或許是他覺得自己當初的所見所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秘密。消息給不滅帶來極大的恐慌。他將兄弟中最為聰敏的棟梁(人稱“足智星”)倉促殺害,他指斥棟梁試圖取代馥月的位置。率先明白過來的是夏澤柱的祖上雨滴公。相信,明白的人會越來越多,這種明白就像厲害的瘟疫,用不上半天,就會在匪伙里傳遍。是雨滴公找來一把弓,將走投無路的不滅處死。而在當初改換燈燭一名為不滅時,其用意竟是:雖雨中燈不滅。乙,我想你也是讀書人,是咱班里唯一讀到省里的,現(xiàn)在又在北京發(fā)展,因此你不會不懂得這中間的奧秘。幾乎和雨滴公同時代,我們江西撫州出過一位詩人,叫夢花樓主。他所記載的一樁傳聞,證明在這個宇宙里永遠沒有孤獨的事:過去,在長安市中起火之前,曾預言性地走過一位裸露上身的羽士,其兩乳間恰恰也寫著一個醒目的“人”字。
夏澤柱說:現(xiàn)在眩潭的人都在挖山,很多打工的人也回來挖,試圖找出雨滴公可能埋藏的寶物。
鬼見愁
2016年10月,回鄉(xiāng)葬父,見到姑媽一家。姑媽坐在棺材旁,和死去的我的父親長時間說話。姑媽的第二個女兒嫁在距我家?guī)桌镞h的盤絲壟,因患宮頸癌,無法拯治,在家等死。姑媽去探望她,快到她家時,說:“弟呀,你怎么比我還先到呢?”姑媽所稱之弟,即我剛剛死去的父親。在姑媽的子女們還小時,姑父喜歡跟他們講鬼故事。老七——也就是姑媽的第七個女兒——跟我復述了其中的一則:在鄉(xiāng)村,有一人膽子大,敢走夜路,每稱這世上沒有鬼,即使有,也不應當是人怕鬼,而應當是鬼怕人。有夜,異鄉(xiāng)的人趁他醉酒,在他辮子上系上一頂干枯的荷葉,將他喚醒。他就這樣在微弱的月光下回家。每走一步,便聽見身后傳來跟隨的聲響,一回頭又什么人沒有。他這樣行走一段路程后,終于恐懼地奔跑起來,不虞身后那追隨的聲響因而也更加激烈起來。
因為荷葉是系在辮子上的,我想故事發(fā)生在清朝。
現(xiàn)在的人都聰明了,腦筋活動得很,他們可以去發(fā)詐騙短信,黑銀行賬號,不然假裝被車子撞——花樣多得五六頁紙都寫不完——于是我們居然也會懷念那些又笨又老實的賊娃子,硬是要辛辛苦苦滿身汗地鉆到人堆子里,拿個鑷子去夾那三五塊錢。
平樂事
撰文 顏歌
不揣錢
在郫縣新城建起來以前,我們的縣城郫筒鎮(zhèn)小得像一塊葉兒粑,鎮(zhèn)上的每個人就像這塊葉兒粑里面的肉渣渣,肥而不膩地靠在一起,互相知根知底,親親熱熱。那個時候,大家形容哪個人在鎮(zhèn)上吃得開,就說:“這娃一上街,分兒錢不揣,走路飛快!”
這話說起來豪邁,倒也未必完全客觀。
有一天,我爸爸騎車帶著我走西門城墻邊過,忽然聽見有人喊他:“戴偉!戴偉!”我爸爸驚了一跳,一剎車,扭頭過去就看見路對面的抄手店里坐著南街的黃三哥?!叭纾『镁貌灰?!”爸爸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帶我過去打招呼,“來,喊人,喊黃叔叔”。
我就喊了黃叔叔,黃三哥敷敷衍衍地答應了我一聲,只顧扯到爸爸,小聲問:“戴偉,不好意思啊,你身上有沒錢啊,我這抄手吃了一半才發(fā)現(xiàn)今天沒揣錢出來!唉呀!”
我們就一下領會了,剛才那幾聲喊得的確是十分慘烈。爸爸幫黃三哥給了錢,他連聲地道謝,說:“唉呀不好意思啊,改天還給你!”
“一塊多錢!還啥還!”爸爸擺擺手,帶著我走了。
這一種只是遇到了,叫做沒揣錢;還有一種就更刁鉆了,正兒八經(jīng)就是超得不揣錢。
那還是在爸爸他剛剛從郫師校畢業(yè)、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天,他在街上走,忽然聽到有人喊他:“戴眼鏡!戴眼鏡!”
爸爸就轉腦殼過去看,看到街對面站著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毛根兒朋友邱娃兒。說起來也是多年沒見,分外親熱,邱娃兒跳起跳起地過了馬路,一巴掌拍到爸爸的肩膀上:“戴眼鏡!聽說你超得好哦!”
“超啥子哦超,我就是教個書!”爸爸說。
“人民教師,好光榮!”邱娃兒猛起給他戴高帽子。
兩個小伙子二十出頭,也沒耍半個朋友,肝精火旺地站在街邊上擺龍門陣,一起抽了兩根煙?!白呗铮〈餮坨R,好多年不見了!走!我請你吃飯!”邱娃兒說。
“吃館子?。俊卑职志陀X得很震撼,“狗的邱娃兒,你硬是發(fā)財了!”
不管嘛,邱娃兒就拖著爸爸去了東門城墻邊的王家飯店,兩個人坐下來就先喊了一斤鹵豬耳朵,吃!
他們很是點了幾個菜,還打了一斤枸杞酒,一口接一口,把天都喝成了麻麻黑。兩個人把酒話當年,說眼下,基本上也展望了未來。
末了,老板過來算賬:“來,麻煩,十元零三角啊。”
邱娃兒就伸手往褲子兜兜里摸包包。他這手一摸下去臉上唱戲一樣變了顏色:“哎呀哎呀哎呀!龜兒子的!戴眼鏡!遭了!你身上有沒錢???我咋沒帶錢呢?……”
也是湊巧了,爸爸剛剛發(fā)了工資,揣得熱胴胴的四十一元五角一下子去了四分之一。
那一天,他照著路燈,順著城墻邊走回去,一邊走一邊想:“這個邱爛人,喊得黏,待得淡!硬把我當瓜娃子在整!”
“唉,都怪我沒事出門帶那么多錢,下回,我也不揣錢!”他想到這十元零三角錢,正兒八經(jīng)的,心口都在發(fā)痛。
所以說我們鎮(zhèn)上人都不愛揣錢,從南門走出來,哪里不是熟人,這家吃個棗子,那家喝口涼水,忙忙碌碌就走出了北門外頭——又再走回來,還是不揣錢!
這都是新城修起來以前的事情。
后來,新城修起來了,房子一棟比一棟更洋氣。賣衣裳的不叫攤販市場,而叫百貨大樓,吃飯的不叫館子,而叫餐廳,喝茶的也不是茶鋪子了,叫做茶樓。
茶樓里面的茶聽說要十五塊錢一杯,嚇掉了鎮(zhèn)上不少老居民的眼睛,更嚇人的還在后頭:有一天,就在這茶樓里面,來了兩個老板。一個男老板,一個女老板。這兩個說起說起就爭起來了。男的是說你注意到點!老子有的是錢;女的說錢哪個沒見過!
他們哪個也說不贏哪個,就啪地把皮夾子甩出來:“比嘛!看哪個錢多!”
其他人就眼睜睜看著他們對著數(shù)票子,一二三四五六七。男的帶了三千七,女的揣了四千二。
男的就蔫了,活生生輸給了一個婆娘!
這場惡斗在我們鎮(zhèn)上流傳了好一陣,看過的,聽過的,都覺得算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
“看來出門還是要多揣點錢?。 蔽覀冞@才醒悟過來了。
大聲氣
開出成都市西三環(huán),順著羊西線筆端端開二十分鐘,就開到了我們郫縣的縣城郫筒鎮(zhèn)上。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天寬了,地廣了,深深一口,吸進去的是故鄉(xiāng)的氣,吐出來它還是故鄉(xiāng)的氣,原湯化原食,眼角眉梢都舒坦起來。
回家三件事:走路不揣錢,吃飯鹽味重,說話大聲氣。
今天說的是說話大聲氣。
第一個說話大聲氣的就是我爸爸。他站在院壩里打個噴嚏,一院子的樓房,第一層到第六層樓梯上的燈都要被他“刷”一聲震亮;他走到家門口招呼我回去吃飯,一聲出去了,沒有哪家的小娃娃不敢忙丟了東西就往回跑;他給我奶奶擺個龍門陣,我奶奶八十多歲了,再是耳朵不好也要起個聲音喊他:“戴偉!你小聲點嘛!”
他們說是因為我爸爸現(xiàn)在長胖了,聲音就特別大。但是,反正我沒見過他年輕時候瘦的樣子,更沒聽過他小聲說話。
第二個說話大聲氣的就是進修校收發(fā)室的曾八伯。他每天吃了飯沒事做,就站在院子門口,看到這個喊一聲:“周三孃!走人戶回來啦!”看到那個喊一聲:“宋老師,才下班???今天吃飯遲哦?”不然就說:“蔣燕子,有一封你的信,廣州寫來的!”
也就是多虧了他這么一個人,我們院子的人全都對彼此的生活一清二楚:今天周家多吃了一盤鹽煎肉,明天汪家下了三兩臊子面,至于打架吵嘴,婚喪嫁娶,更是不在話下。
也有人說他煩人得很,也有人說多虧了他我們院子才從來沒有遭過賊,直到很久以后他不在收發(fā)室上班了,我們才開始深深地想念他。
還有修剪刀的,磨菜刀的,賣蚊子蒼蠅虼蚤藥的,說出來都是些有名有姓的好漢??偠灾菐啄辏谖覀冩?zhèn)上,每個人說出來都是一口標準的郫縣話,說半個字都要張大了嘴,鼓飽了氣,卷實了舌頭,然后“啪”地一聲喊出來:白是白,黑是黑,吃飯是吃飯,國家是國家。偶爾冒出來一個成都人,尖起舌頭扁起嘴,說一句細聲聲的“吃飯”——簡直就要被哈哈哈笑話半天。
當然了,有些道理我們也是懂的。比如“有理不在聲高”,有時候也相互勸告“輕輕說話不費力”——但是真正走出門去,跟人家雅聲雅氣地擺兩句,人家就說:“今天咋了?沒吃飽啊?咋沒聲氣呢?走走走!我招待你吃飯!”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大聲氣是不被喜歡的。我爸爸帶我去醫(yī)院看病,等在走廊上,多遠就聽到有個人在呻喚?!鞍パ剑“パ?!痛啊!痛啊!”——全部的人就都伸著頸項看,看了半天,看到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被扶著走過來了,表面上是好好生生的,穿得甚至還舒舒氣氣,就是嘴里面一聲接一聲地喊:“哎呀!痛??!哎呀!痛啊!”——把半個醫(yī)院都喊穿了。
其他人倒還忍著,沒說啥子,有個干癟癟的老太婆忽然說:“小伙子!你這么大個人了,也就是生個病嘛!喊這么大聲喊啥喊!羞人!”
這男人也是沒想到,就跟個氣球被針尖尖戳了一般,“噗”地啞了。我們就看著他蔫巴巴地走了,我爸爸說:“你看到?jīng)],吃苦吃痛要忍到,哎呀呀地喊啊,人家要笑!”
壞事都不要出門,好事才能傳千里。心里面有了真情意,見人說話才是大聲氣。這些事情也不用多說了,反正縣城里人人都是這樣長大的。等到我們高中畢了業(yè),到城里面讀書了,畢業(yè)了,工作了,終于發(fā)現(xiàn)要輕聲細語地說普通話才顯得舒氣;跟人聊個天,不能說:“我爸說”,“我姨媽說”,或者“謝老五說”,而要說:“我聽說”,“我朋友說”,或者“有人說”,才是合適——世上的一切都清淡了,模糊了,疏遠了,也就顯得高雅了,文明了,恰當了。
于是你好久沒有看見你的爸爸,也好久沒有看見你的媽媽,更不要說其他的張三叔陳二姐周四伯。你一年到頭回一趟家,沙發(fā)茶幾電視冰箱一樣沒變,你坐在客廳里連WiFi,生怕錯過了外面世界上的精彩,這個時候你爸爸在廚房里煮飯,忽然喊:“戴月行!快點下去幫我買包鹽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