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故事
你知道我們這個濱海的小城現(xiàn)在正流行什么歌嗎?不是小虎隊的,也不是方季惟的。是一首從來沒有在電臺或電視上播過的《故事》。
我大學音樂系畢業(yè)的學生K,前兩個禮拜從臺北寄了一張CD給我,在她住處附近有一家唱片店,老板在店中懸了許多棒子,遇愛樂者即打,說是“棒打知音”。我的學生被打了好幾下,寄來的CD即是老板強棒出擊,極力推銷的。我收到后隨即拆開來聆聽,是一位叫Esther的女歌手的歌唱集。第一首歌一出,我還來不及辨認是哪一種語言,就馬上被暗藏在歌聲里的魔術(shù)棒子擊倒了。多年前,在聽過我課堂上播放的舒伯特的《魔王》之后,讀中學的K在周記上寫說她有一種“全身發(fā)麻,不能自已”的奇妙感覺。如今,那音樂的魔王仿佛又回來附著在我身上。我按下repeat鍵,反復(fù)聽了好幾遍。唱片外殼上印說這是E.Ferstl譜的海涅的Kinderspiele (《兒時嬉戲》?)。旋律實在甜美而容易上口,我忍不住拿起筆自動配詞,不管原來的德語在唱什么。我到了學校,花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湊成下面的《故事》:
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他說我像花一般美,
在每個月光的晚上,
他來到我窗口歌唱。
那歌聲輕輕揚起,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么哭泣,
睜開眼他已經(jīng)離去。
那男孩離開了家鄉(xiāng),
到一個雪深的地方,
在每年春天雪融前,
他寄給我一張紙片。
那春風輕輕吹起,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么哭泣,
想告訴他:我想念你。
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他也許已兒女成群,
在每個冬天的晚上,
在爐邊教他們歌唱。
那爐火慢慢燒著,
我心兒也跟著顫動,
不知道為什么哭泣,
莫非我還依然年輕?
最后一節(jié)課,我打鐵趁熱地把歌詞影印給學生,讓她們跟著唱,她們聽后紛紛要求我把原曲拷貝給她們。當晚回家,友人和他的學生來訪,看到我在錄這首歌,問誰唱的,我示以中文歌詞,大家很高興地一起唱起來。
第二天,我照樣準備把它教給新的班級,沒想到她們說已經(jīng)會了,原來是昨天的班級唱給她們聽的。很快地,學校里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在唱它,甚至于放學后走在街上都可以聽到。過了一個星期,我那愛唱歌的表妹打電話給我:“表哥,我的同事今天教給我一首歌,非常優(yōu)美動人,你一定沒聽過,我唱給你聽!”她隨即在電話那一頭唱了起來。老天,居然是“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我不知道這首略嫌多情的《故事》為什么會讓人喜歡,也許大家太久沒有被單純美好的事物感動過了。我不知道它會不會流傳到你居住的角落,但如果你喜歡的話,你也許可以參考我的簡譜一起唱——
(一九九〇)
附記:此文發(fā)表后,歌星黃鶯鶯讀了,頗喜我所填之詞,問是否可由她在新唱片中唱之。我欣然答應(yīng)。她請陳升另譜新曲,曲名《我曾愛過一個男孩》,收在她的專輯《寧愿相信》(1993)。這是《〈故事〉的故事》后續(xù)的故事。劉若英2001年專輯《年華》中亦翻唱了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