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江南好風日,魚米之鄉(xiāng),自古傳唱,茶韻飄香。丘陵湖泊間,茶味淡雅,尋茶湖湘,靈秀兩湖,國茶江漢湘,意蘊悠長。
糖茶
故土舊時是喝糖茶的。這頗有些古風,中國宋代之前喝茶,都是花茶、糖茶,濃烈無比。
我的舊鄰居二毛常攜帶一斑駁的綠色軍用水壺,里面灌滿了糖茶。不時揭開水壺蓋倒上一蓋子,然后極夸張地長吸一口,發(fā)出“啊”的聲音,“啊”還要拖得很長很長,這時我便忍不住討上一蓋糖茶來喝。那茶無非是綠茶浸泡加上糖,放到壺里變冷而已。若是夏日,還可以放入井水中涼鎮(zhèn)。用久了的軍用水壺有股麻澀味,甚至還帶點不知道哪次野營拉練時的硝煙、戰(zhàn)地味。這樣的后現(xiàn)代氣息,對于我幼年單薄的味蕾和舌尖,堪稱文藝啟蒙。
我認為我的鄰居二毛是一位行為主義詩人,后來,我在家里同樣搜出了舊軍用水壺、糖、茶葉,也就如法炮制了。我??嬷卉娪盟畨?,一軍用書包,在路上夸張地行走,那壺和包還要弄成交叉狀,以取精干之意。走到意氣風發(fā)之時,便精神抖擻地揭開水壺,往壺蓋倒上一蓋,然后也是夸張地那么一深吸,一長飲,之后大大地來一聲“啊”字,“啊”還要吞進喉嚨里拐幾個彎,引起路人側(cè)目,此等私人趣味,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入城就讀重點小學后,體育課后或炎熱時,常會在校門口買糖茶喝,此糖茶非彼糖茶,只是糖精、香精加色素,做成五顏六色誘人狀。此等糖茶當然冰鎮(zhèn),往往是舊式如鍋爐般帶水龍頭之搪瓷桶,付了老板一分錢,用塑料杯打上一杯,那塑料杯半透明,讓你可以看到糖茶的樣子。從前糖是稀缺物事,大白兔等奶糖對于我等來說甚是遙遠。能讓舌尖浮泛糖茶一點甜意已是恩賜。這點小幸福往往還是輪流坐莊,由同學們互相請客。那賣茶的攤子常常是人頭攢動,水泄不通。
十幾年前,故地重游,隨州東關(guān)外景物依舊,中藥材公司還在暴曬碩大的蜈蚣,茶攤應(yīng)該早就不在了。賣茶的中年婦女們,想必已成老年,對面也未必相識。與發(fā)小故友,久未聯(lián)絡(luò),因離鄉(xiāng)日久,害怕相對無言,薄了情意。未曾衣錦,也無意唐突故人,那杯粗劣塑料味的糖茶氣息,就如同那些炎熱的夏日、那些未滿十歲的毛孩子、那條幽深的古巷,和那條不見干凈、渾濁的護城河一樣,就常存心底吧。我常常感嘆,有些事,二十年、三十年過去了,為什么還和昨天、現(xiàn)在一樣清晰?時間都到哪里去了?
回首已是多年身,把日子品成一杯甜甜薄涼的糖茶吧,在簡單的塵世里開出花來。
赤壁磚茶
羊樓洞、趙李橋是赤壁往崇陽、通城方向的兩個古鎮(zhèn),這里出產(chǎn)鄂東南較有名的磚茶。
明清時期,羊樓洞和趙李橋曾是盛極一時的茶葉集散地和制作中心。當時的中俄萬里茶路,趙李橋和羊樓洞就是起點,從中國南方源源不斷而來的茶葉,就從這里運往漢口,再由晉商們從當時的大同、蒙古輸送到歐洲各國。
磚茶是晉商發(fā)家的憑借之一,這茶有什么魅力能讓外國人和草原民族如此青睞呢?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的貿(mào)易是順差的,其中茶葉、絲綢大量出口。茶葉是英國、俄羅斯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印度、錫蘭、斯里蘭卡大量種植茶葉之前,中國作為茶葉原產(chǎn)地,壟斷全球市場。
今天的羊樓洞,是幕阜山山脈邊緣的一個小鎮(zhèn),這里可以看到幕阜山的崇山峻嶺在遠處若隱若現(xiàn)。白云繚繞間,山間的平地里,這個失落的小鎮(zhèn)就安臥在那里。趙李橋位于一條縣級公路上,連接崇陽和赤壁,這個鎮(zhèn)上有趙李橋磚茶廠,鎮(zhèn)子比較繁華,有多家餐飲、商鋪、賓館,常有一些游人、客商前來。
走進一家磚茶鋪,老板極為儒雅,我談起磚茶,她自豪不已,向我介紹各種系列產(chǎn)品,其中便宜磚茶5元、15元、20元,比較高檔的100元、200元不等。店主還詳細介紹磚茶的沖泡方法,青磚要煮、熟茶要泡等等??吹轿遗d趣盎然,她還特地問我,是不是上次武漢大學來支教的那批人??磥黻P(guān)注磚茶的人還不少。
注目青磚茶,有著樸素的包裝,這種包裝流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反而顯得古樸親切。磚茶是硬的,而泡出的茶是溫軟濃香的。幾百年前,晉商們用車推著磚茶,一車車地將它們運往蒙古高原、歐亞大陸。在新疆我就看到哈薩克牧民泡出來的紅茶,帶著茶梗和粗葉子,紅紅的,應(yīng)該就是磚茶吧!
為什么馬背民族喜歡磚茶,離不開磚茶呢?如果你去新疆、內(nèi)蒙古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日常食物多為羊肉,你吃上幾天,如果不喝一些磚茶就會覺得難受。在大雪紛飛的冬天,圍著爐火,圍坐在帳篷和蒙古包里,煮上一壺磚茶、奶茶,這樣的日子,這樣的茶香氤氳浸泡牧民的記憶里、生活里,給他們帶來南方靈秀溫潤的氣息和關(guān)照。同樣寒流籠罩的俄羅斯大地,一樣離不開磚茶。赤壁川字磚茶,當年是貴族富翁們才能揮霍專享的奢侈品。史料記載,從前英國貴族飲茶,一堆人眼巴巴等著女主人從深藏的壇罐里拿出陳年烏黑的茶葉,煮上一壺,一堆人夸張地喝下去,嘴里發(fā)出夸張的“咂巴咂巴”聲音,還要把茶葉當作點心全部吃下肚子里去,這種遺風至今尚存。歐風東漸后,香港、廣東乃至內(nèi)地的下午茶、早茶、晚茶、茶餐廳,其實就是英國貴族們品嘗了磚茶,把這習俗又傳回了中國。
隨著茶葉在歐洲的種植,日軍戰(zhàn)火的摧殘,羊樓洞的磚茶不復(fù)當日興盛。但磚茶的根莖在、血脈在,磚茶制作工藝傳承了下來,這里的磚茶和普洱、黑茶一樣都屬于緊壓茶,是經(jīng)過蒸發(fā)壓制成不同形狀的再加工茶,往往銷往邊疆地區(qū),也叫邊銷茶。而赤壁人以制作的老青茶為原料,經(jīng)過多道工藝制作的磚茶叫作青磚茶,這樣的青澀有著千湖江漢的靈秀與柔媚,足以越過塞外的風塵,滋養(yǎng)馬背上勞作的人們的心田。
詩茶紅界山
紅界山,“文革”時叫紅崗山,位于湖北黃陂與紅安交界的蔡榨鎮(zhèn),臨近木蘭湖,此處有武漢市唯一的茶園。
武漢自古為重要茶葉集散地,但武漢本地的茶卻一向鮮為人知。茶往往生于高山云霧間,得天地靈氣滋養(yǎng),所謂青山秀水出好茶。
我曾數(shù)次到木蘭湖畔,黃陂境內(nèi)的田園山水給我留下美妙的印象,但我此前并未來過紅界山,也未曾品嘗過紅界山的茶。
偶有機緣得訪紅界山,過吳家寺水庫,眼前不過是一座小土丘,普通的丘陵罷了。開始之時天公不作美,陰云蔽日,似有雨意,不禁讓人失望,忽而云開霧散,天空晴朗,一碧如洗,心情也為之一振,豁然開朗,而后登山觀湖。
紅界山看似尋常,徒步其間也有意趣。但見得藍天白云下,茶園青綠,而樹木參差,層林盡染。水庫池塘、農(nóng)舍田園,開闊有怡然之趣。山丘亦曲折蜿蜒,沿路或紅楓或柏楊或松竹,或秀美或婀娜或挺拔或婆娑,陽光之下,姿態(tài)萬千,變幻莫測,往往有畫意。而山呈蜿蜒曲折之態(tài),每走幾步,便有景致?lián)涿娑鴣?,或石或林,或塘或屋舍,讓人目不暇接。行在山中,頓時心曠神怡,而忘世俗之倦怠。
山間有一寺,寺前林木蔥蘢,楓楊松柏,美不勝收。有一僧飄然有仙風道骨,神態(tài)自若,堪稱一景。僧人指點觀景佳處,至峰頂怪石嶙峋地,但見九峰如龍,蜿蜒而下,山下木蘭湖曲折盤旋,山丘溝壑,林木松池,有開闊之象、嫵媚之姿、清秀之意、飛升之態(tài)。山皆五彩,楓紅桐黃松青柏黛,夕陽金黃映照,如潑墨、如油彩,而木蘭湖之水如碧玉、如寶石,相得益彰,大美大善。
下山,植被蔥蘢,有蕨、有茶、有荊棘、有野草。臨山腳,有水處則景生,依景勢筑小樓亭閣、牌坊、屋舍。殘陽晚照,山林輝映,屋舍生光,惹人陶醉,堪稱詩情畫意。
偶拾得一杯紅崗山芽茶,但見湯色清亮,葉片鮮綠,綠中而有春意。慢品則覺淡雅清麗,脫俗不凡,恰似木蘭湖一汪出塵清水,又如紅界山間之靈秀蒼翠。人在草木中。品茶可體驗在自然中、在山林中、在云天外的飄逸和空靈。而紅崗山芽茶,則是在大湖之畔、平原之上、丘陵之間,與雨露做伴,飽經(jīng)空氣負離子滋養(yǎng),遠離大氣污染的綠色天然佳品了。
一道茶略清淡,而口齒生津;二道茶則有粉澀之青氣,此茶偏淡,有蘭之雅意,如朦朧詩、如月光、如縹緲之云彩,回甘絲絲入扣,繞舌不去,綿長有余韻,讓人神清氣爽。
湖北有好山好水好茶,許多非著名物產(chǎn),亦有絕佳之處。風景往往在身邊,美往往要發(fā)現(xiàn)。如詩的紅界山,如夢的當?shù)匮坎?,當是荊楚大地,靈秀山水的一顆明珠了,期待著朋友們來踏足、尋芳、玩賞、回味。
湖北茶事
湖北是我的家鄉(xiāng),本省的茶我喝過一些。去年回鄉(xiāng),偶爾品到隨州綠茶,感覺大苦大味,舌尖有清冽之氣,有大開大闊,大起大落之感。隨州綠茶味重,樣子也極青綠,此前倒未曾留意。
后在超市里買了信陽毛尖,細品,倒和隨州綠茶類似。想來隨州地近信陽,山川相連,物種類似,都是湯色清亮,味苦味厚,其特色在于濃而不膩,清中帶雅。這茶以前我很少喝,查了下,信陽毛尖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吧,以大別山區(qū)的新縣出產(chǎn)為最佳。
本省的恩施有一種硒茶,茶色偏黃、偏淡雅,回甘有余味余韻,總體是偏粉澀一路。據(jù)說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算是本省茶的上品。
陸羽的《茶經(jīng)》記載宜昌一帶是出好茶之地,我想那里有大江峽谷,有云霧之氣,理當有好茶。但我所買宜昌茶葉總覺平淡乏味,無人間草木之氣,或許是未逢到好茶緣故。
黃岡英山縣出茶。英山是大別山區(qū),位于湖北、安徽交界處。我去過英山山區(qū),感覺山清水秀,溝谷縱橫,林木蔥郁,空氣清新。當?shù)卮翰?、新茶,葉片晶瑩,色澤青嫩,若是明前雨后,喝起來自然有一種清新之感,如沐春風,如置身田園郊野。但此茶不可久置,放上半年一年,就索然無味了。
鄂州出產(chǎn)梁湖碧玉茶,在大湖旁的小山上,此地也算是云蒸霞蔚吧。這茶顏色暗綠,炒制和壓制手法比較獨特,扁而狹長。喝起來,口感介于濃淡之間。此茶產(chǎn)于山間小丘陵,大湖之畔,大概吸收了很多空氣負離子和大湖的水汽。所以茶葉里有股江湖氣,總體來說是平雅、中正、隨和,帶著青澀的酸苦,也算好茶。
本省其他地方也有茶,如武漢紅崗山等。其實茶,還是要看制作工藝和手法,看當?shù)厮梁蜌夂颉K^名茶,有些是炒作和品牌,無名、非著名之茶也有佳品。好茶其實需要好水,好水更需要好心情。其實喝茶,喝來喝去,喝的就是一個心情,讓你安靜,讓你平和,讓你淡然,讓你有一種自在和淡淡的歡喜,無物喜無己悲,這般的散碎和隨意也就是我理解的茶和禪吧。
九龍山訪茶
九龍山在哪里,我一直不知道。在本地報紙上常看到此山茶葉的廣告,小小的一塊。有一同事講,此茶甚好,老喝茶的都愛喝,我將信將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山此茶是廣告客戶的原因。但本地也就兩處產(chǎn)茶,我也一直有去探訪的念頭。
去年與母、妻、女看新房子,看罷無事,我提出開車帶她們走走。那日風和景明,馳騁于新城區(qū)葛山下,去了附近一個山莊轉(zhuǎn)了轉(zhuǎn),忽而就看到九龍山的廣告半遮半掩地藏在樹木下。于是沿著指示牌一路搜尋,導航儀是找不到這地方的。七拐八彎、曲曲折折走了許久,從國道到縣道到鄉(xiāng)道到村道,過了一個個池塘、水庫、丘陵,問了一些鄉(xiāng)民,終于來到了九龍山。
九龍山位于一個水庫旁邊,是江南丘陵地貌,鄂州無高山,山都是幕阜山余脈,從湖南、江西邊界一路綿延過來,到這里已成破碎狀,而且?guī)r石風化成黃土。按照陸羽的觀點,這是比較適合種植茶葉的地方,而且此處的形勢有幾分和杭州西湖神似,地名也帶一個龍字,海拔大約100米左右,屬于江南的亞熱帶氣候,北緯30度左右。這是一個出產(chǎn)神奇物種和遍布大江、大湖、高山的緯度。風景還算清爽,山清水秀,田園漁歌,這樣的地方往往出產(chǎn)茶葉。我定睛看去,在淺淺的云霧里,環(huán)繞水庫的綿延的山丘上,果然是一株株的茶樹。
信步走進茶莊,茶莊里是一棵200多歲樹齡的大樟樹,遮天蔽日,樹下是石凳石桌,院子里零散停著幾輛車,是熟客吧,整個院落清幽雅靜,不見人的蹤跡。在樹下歇了,看了石桌上散落著袋裝和聽裝的茶。高聲呼喚了幾聲,無人答應(yīng),索性拿了茶、水自己先泡一杯再說。水是裝在開水瓶里的,還是八九十年代的格局,水溫恰好,大約85攝氏度左右,這是綠茶適合的溫度。杯子極其簡陋,是劣質(zhì)的一次性塑料杯,將就用了。將一撮茶葉,慢慢投入杯底,倒了水進去,看見茶葉慢慢上下漂浮,逐漸倒立,倒有如旗如槍的架勢。
這茶葉是針狀的,做成緊縮的銀針狀,倒如梁子湖特產(chǎn)銀魚的口吻部,這也是鄂州地區(qū)茶葉的特殊制作方法。喝了一杯茶,感覺這是一味略清淡雅致的茶,倒如梁子湖碧玉般。味覺好似遠山含黛,又如美人深淺有無的眉梢,但苦澀和植物清香是有的,回甘略有點粉末狀,其清新之氣倒是主韻。那水伴著茶的清香,也顯得格外甘甜,喝了幾杯下去,居然是爽口爽心,全身通透了。尤其是那一院子的樹蔭,帶著樟樹獨有的清香氣息,四面的清風,滿目的蒼翠,竟讓我有點微微地醉了。
茶莊只有一個女服務(wù)員,她給我稱了散裝的茶葉,用帶有商標的鐵皮盒子包了,得知我是看了廣告來買茶尋茶的,她居然有幾分詫異。女子介紹,這里的茶葉產(chǎn)量每年只有六千斤左右,大多數(shù)被附近的企業(yè)、老板、機關(guān)和愛茶之人買了去,基本是供不應(yīng)求。當我問到這茶葉為何有龍井氣時,女子說,這茶的品種本來就是從浙江引進的龍井茶樹,用龍井手法炒制。我想,那差不多是浙江龍井,屬于三級五級龍井了,但在湖北能品到一種本地新茶,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女服務(wù)員說,她們泡茶使用的是本山的山泉水。難怪有些意思,飲茶,山泉水為上,水質(zhì)很重要,何況本山泉水呢?
九龍山茶最大的特點就是翠綠,是一種墨翠,泡了愈發(fā)的青綠,那種嫩綠柔柔的,好像春天里剛剛睜開眼睛的花骨朵和柳芽,瘦瘦的綠。讓你感受到一種人在草木中,復(fù)得歸自然的情趣。
傳說九龍山原本是東海龍王的八個兒子,因為犯事留在這里,形成了九個山峰。這樣的故事,全國太多了,但這個水庫,這個山,也算空氣清新,略有云霧,想想,中國的名茶大多出自名山、大川、名湖,這里非著名風景區(qū),產(chǎn)量也有限,但本地茶,本地水,也算趣味。
回去的路上,我看著農(nóng)田、小山、水塘,在蜿蜒的村路上,心曠神怡。母親和妻子一路頗不耐煩,說為了罐破茶葉,跑這么遠,到山溝溝里來干嗎。我笑道,是為喝茶而來,也不是為喝茶而來;是為買茶,也不為買茶。這樣的山野,這樣的田園,這樣的時光,這樣的一池碧水,這樣的一樹綠蔭,這樣內(nèi)心的逍遙、怡然和安靜,在行走間,我已然成了一樹茶,飄搖在云霧,在水汽空蒙里啊。
是我泡茶,而時間和行走、田園和山林最終泡開了我在城市塵封的心田呀。而那些茶葉,我和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羅布麻茶,乃至福建鐵觀音、烏龍茶等放在一起。但不到一個月時間,九龍山茶,被父親和我喝了個精光。父親也是嗜茶之人,本地人本地水本地茶,可能更本能地讓人親近。
梁湖碧玉
梁子湖為湖北省第二大湖,該湖跨大冶、江夏、鄂州三地,碧波萬頃,是湖北省不可多得的未受到工業(yè)污染的天然湖泊。鄂城俗語,洋瀾湖七十二個汊,折不到梁子湖一個嬤,就是說鄂州城區(qū)的八百畝洋瀾湖,面積雖然比較大,但和梁子湖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梁子湖畔的大冶、鄂城、鐵山交界處,有一鎮(zhèn),叫沼山,該鎮(zhèn)因山得名。沼山海拔400多米,連綿百余里,是梁子湖畔秀美的一座山脈。該山土壤完全風化,呈黃土狀,偏弱酸性,植被豐富,林木茂密,是省級森林公園,也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
我曾經(jīng)數(shù)次前往沼山踏勘,沼山的氣候?qū)儆趤啛釒Ъ撅L氣候,在北緯30度左右,長江以南。這里坐擁梁子湖萬頃清水,夏涼冬暖,湖面的云霧水霧,林木遮蔽使得日光并不直接和強烈地照射于茶樹,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陸羽《茶經(jīng)》里說,茶,上者生爛石,山間的云霧茶是上品。沼山雖是低山,但也出產(chǎn)好茶。
梁湖碧玉呈針狀,顏色青綠,綠中帶有點墨色,油亮晶瑩,確實有一種軟玉溫香的觀感。浸泡此茶,會看到茶葉如碧綠的翡翠,青翠欲滴,嬌艷動人,好似古代宮廷的秀女,端莊里透著嫵媚。這是一款飽含春意的茶,也是一味雅致清淡的茶。微微澀苦,回味有著輕微的粉末感,如石灰粉。這樣的略粉敷在你的味蕾上,滿是植物的清新。該茶溫潤,有著紅袖添香的意趣,頗具綠茶的神韻風采。如果要比喻,我把它比作夏日之青蓮、夏日之荷風,此茶宜夏日沖飲,消暑潤喉,滋養(yǎng)丹田,兩杯茶下肚,兩腋生風,不亦快哉。此茶也適宜夜讀時,把盞在手,如玉如麝,清香宜人,不蔓不枝。
梁湖碧玉是茶中之蘭花,是茶中之君子。品此茶,游心于淡,淡中有味,淡中有真意,淡中有山間草木之氣。古語云,大味至淡,大道至簡。
此茶如信筆簡單勾勒的仕女,眉細眼淡,素面朝天,卻又風姿卓絕,芳華絕代。我想,那是茶中的神韻,茶里的精髓。梁子湖的青山和碧水,都在那一杯一水間了。
英山綠茶
湖北英山屬于大別山區(qū),與安徽省交界,這里出產(chǎn)鄂東地區(qū)著名的綠茶。據(jù)說,浙江一些龍井,也是這里貼牌生產(chǎn)的。
鄂東人,乃至武漢人士大多吃得英山茶。在我看來,此地與安徽六安交界,六安出產(chǎn)中國名茶六安瓜片,這應(yīng)該算得山水同源,物種相連吧。
大別山是一座連綿千里的大山脈,我近年常在此山中行走,它跨越湖北東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西部。這座山大多數(shù)海拔在1000米以下,但在鄂皖兩省交界處海拔在1500米以上,主峰天堂寨海拔1774米。由于低矮的山體不能阻擋寒流,漢口、鄂州一帶冬季陰冷,而在高海拔庇護下的安徽北坡一帶,氣溫溫潤得多,山南的英山、岳西,雖然位于長江以北,積溫也高于5000攝氏度,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黃壤地區(qū),比較有利于茶葉生長。
我在英山的桃花沖山地考察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壤肥力較足,而且植被豐富,灌木、喬木茂盛,落葉枯枝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英山縣有一些比較大的河流,當?shù)亟璐税l(fā)展漂流旅游業(yè),沿著境內(nèi)的河流、溪流行走,在丘陵半山間,就能看到茶園了。
我是在夏天抵達英山的,沿路可以看見山色青蔥,河流清澈,兩岸的丘陵山體裸露出黃土,而海拔較高的大別山山峰則呈現(xiàn)灰白色,遠遠看上去和大理石一樣。
英山的茶葉品種繁多,茶場也多,品牌林立,在黃州城多有銷售,也大量賣到外地。其茶也有上、中、下之分。我的總體感覺是英山茶適合喝新茶,若是陳茶,則毫無滋味。該茶有一種帶白毫的,比較耐泡,湯色呈現(xiàn)黃色。還有的品種是采取嫩芽做成,色澤比較綠翠油潤,喝起來明目清心。
我單位里經(jīng)常購買英山綠茶,有紙盒包裝,也有鐵罐聽裝,這茶葉價錢比較便宜,春茶比較好喝,泡在杯里,可以看見春意盎然,有自然的青澀和香味,那種香氣是發(fā)自茶葉內(nèi)部的,滋潤你心田的。
近年來,英山也推出了英山云霧系列產(chǎn)品,如春筍、春蕊、春茗、碧劍、龍?zhí)氐?,意在整合茶葉品牌,推廣茶葉。在本省的省報上也??吹疥P(guān)于英山茶葉的報道。
湖北是茶圣陸羽的故鄉(xiāng),屬于江南風貌,理應(yīng)出好茶,但湖北的茶大多不是很出名,這或許和茶葉的包裝和推廣有關(guān),除了什么采花毛尖經(jīng)常做宣傳,很少看到其他茶葉推廣的大動作。英山綠茶大多只是為黃岡、鄂州、武漢部分人認可和欣賞。例如,我認識的報社的一主任,是英山人,常捎帶英山茶葉到武漢,給報社同仁品嘗。
這是一塊人杰地靈的土地。大別山山區(qū)的英山,有著溫潤的氣候,有著山地、河流,非常富有特色,這片好山好水,出產(chǎn)的茶葉,更多的帶著山間的云霧之氣,那是被滋養(yǎng)和洗禮的茶體,細細品味該茶,你能體驗出四季的變換、輪回。春之生機盎然,夏之熱情似火,秋之成熟浪漫,冬之安靜枯瘦,這一切都關(guān)乎心境,關(guān)乎品位了。所謂茶,也就是那樣的才上舌尖,便下心間的,只是淡然,其間滋味只與你和茶有關(guān)。
不同的時候,喝不同的茶,味道往往不同,但心境卻要超然物外。每當舌尖浮泛起英山綠茶,輾轉(zhuǎn)在公文和新聞寫作時,我心間總有那么一抹綠意,那是大別山的云霧,是山間溪流和清泉,是蜿蜒奔流的河水,是那起伏的茶園。每當此時,我也就變成了一朵云,飛升在斗室之外。
隨州綠茶
隨州位于湖北西北部,與河南交界,是淮河的發(fā)源地,境內(nèi)河流多流入長江。在傳統(tǒng)地理劃分上屬于南方,其境內(nèi)有桐柏山、大洪山等山脈。
隨地古為隨國,其隨棗走廊為自古中原與南方交通要道,東西周時期為“銅金之路”,諸侯國隨國是漢陽諸姬之首,也是把守青銅運輸?shù)姆鈬?,是當時中國的青銅冶煉、鍛造、加工中心。
傳說神農(nóng)氏出生在隨州市厲山鎮(zhèn),厲山,也名烈山,有神農(nóng)洞等古跡。我小時候讀過一本地方志,上面說,茶是神農(nóng)氏發(fā)明的,神農(nóng)嘗百草,經(jīng)常中毒,后來發(fā)現(xiàn)了一種植物,這種植物葉子吃進去之后,在五臟六腑游走,積毒頓時一掃而空,神農(nóng)把它取名為“查”,后世把它叫作茶。如此說來隨州還是茶的起源地。
隨州茶我小時候喝過一些,那時包裝簡陋,多為簡單硬紙盒,粗糙印刷,盛器多為家里大搪瓷缸,茶葉多是陳年老茶,顏色發(fā)暗泛紅,有股子霉?jié)?,因此我對于隨州茶印象不是太好。
前幾年祖母去世,我回鄉(xiāng)吊唁,期間品到一茶,葉成小團狀,蜷縮緊密,顏色墨黑,貌不驚人,但泡開了,一片鮮綠,煞是驚艷。入口鮮香宜人,有大苦大悲之意,回甘雄厚,連綿不絕。如山高林密,有大河東流之開闊氣,真是讓人驚嘆不已。向叔伯們打聽此茶為何茶,他們漫不經(jīng)心答道,就是本地綠茶,忘了哪里買的,就是散裝的茶葉。叔伯們都是農(nóng)民,家境并不富裕,料想這茶左不過二三十塊錢一斤,但我從此就對隨州綠茶上了心。
我琢磨隨州與信陽相鄰,山川相連,風物相近,隨州綠茶恐怕是信陽毛尖一脈的。所以干脆改喝信陽毛尖起來,在大型超市買袋裝的信陽毛尖,價錢不貴,一般二三十塊錢一袋,一袋一兩、二兩、三兩的都有,細細品味,信陽毛尖和我喝到的隨州綠茶還真有些相似,應(yīng)該都屬于北派江南茶了。
在網(wǎng)絡(luò)搜索了解到,隨州最好的茶葉在車云山,這也是大洪山山脈的山系,隨州的部分茶葉是引進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工藝和物種。不知道我喝的那種茶是不是車云山所出產(chǎn)。因為叔伯們只是隨意而買,甚至忘了品名和產(chǎn)地。
2013年我專程到大洪山的洪山鎮(zhèn)和隨州洛陽鎮(zhèn)走了一遭。秋天的大洪山,山高林密,層林盡染,山巒起伏。行走在山間,真的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那畫不是國畫,倒像西方的油畫,寫實風格的那種。在大洪山山間的秋天,外面的葉子落了一地,法國梧桐的樹葉或金黃或橙紅或半青半紅,讓人詩意翩躚。
在一個山莊里住了,晚上是一杯當?shù)鼐G茶,早上是一泡本地茶,天氣是薄涼的,那涼里有著清澈的味道,那涼未必是刺著鼻,卻讓你鼻腔口舌里有著陣陣的爽快。這個時候,喝著茶,茶里有了天高云淡,有了入秋的怡然快意。那樣一杯故鄉(xiāng)的秋茶,裹著紅黃樹葉,有著山巒起伏一樣的鄉(xiāng)愁,一如洛陽千年如蓋的古銀杏樹、茂密生長連綿不絕的枝葉,也似千萬年編鐘細密雄厚的鐘聲激蕩。
隨州的秋天綠茶,在大紅山里,洗凈了塵埃,對著晨靄霧氣興起的湖面,對著群山,真的是天涼好個秋,一切盡在不言的茶杯中了。
恩施玉露與富硒茶
恩施是湖北西南部的一個地級市,靠近重慶、四川,與湖南北部相鄰,早年間這里不通火車、高速,交通不便,所以旅游資源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fā),其物產(chǎn)也不大為人所知。
我到恩施是2007年左右,當時是坐國產(chǎn)運七小飛機來去,遇到氣流,上下顛簸得厲害,非常驚險,心驚膽寒。
恩施是古巴人聚集地帶,現(xiàn)在是土家族居住地區(qū)之一,當?shù)氐脑鷳B(tài)歌舞在全國享有盛譽。
我們?nèi)r,受到了當?shù)匚乃嚱缗笥训臒崆檎写?,他們特別邀請我們觀看了恩施本地歌舞表演,并請我們品嘗了本地的玉露茶、富硒茶。
湖北的茶大多不是很出名,甚至在本省名氣都不是很大,這與湖北靈秀江南、山川縱橫的地理格局很不相稱,也與茶圣陸羽描述的峽江一帶出產(chǎn)茶葉不相符。本省茶葉宣傳、推廣力度不夠,許多茶葉只在本地小范圍出名,而不為外界所知,例如當時的恩施玉露茶,我是第一次聽說。
我細細品味了一下這茶,首先是觀其色,茶湯湯色非常清澈明亮,宛如明月清泉,其香氣鮮嫩中薄薄地帶著清新,如同清晨的薄霧。入得口中,第一感覺就是脆爽,而后又一種清醇明快的感覺綿延不絕,讓人愜意。我以為這樣的茶,算是好茶了。入夜時分,我們沿著清江行走,清江兩岸的燈火次第亮了,一些土家風格的橋上也點綴著彩燈。清江在燈火中顯得清幽靜謐,這是一條秀美明麗的江,宛如西子,而恩施玉露也正像這條江一樣清澈靈秀,有著土家文化的積淀,帶著輕靈帶著俏皮,是一個小喬初嫁了還帶著青澀的少婦,雍容半熟,含而不露。
回程的路上,我特別在當?shù)刭徺I了玉露和富硒茶,當?shù)夭枨f老板告訴我,恩施是全國著名的富硒地區(qū),茶葉含硒量較高,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癌、降血壓、預(yù)防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功效。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是學到了一種新元素,一個新名詞,“硒”。
回到家里,我又仔細品味了一下恩施富硒茶,總體的感覺是味覺鮮美,香氣高遠,色澤鮮嫩。最大的特點是回味有一種略帶粉末的輕微粗糙感,這種感覺如同中國畫的潑墨和水粉一樣,很淡雅,若即若離,好似在胸襟里潑就了一幅水墨畫一般。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喝了一段時間的富硒茶,我自我感覺精神好多了,不是那么容易疲倦,我本人由于寫作、讀書、伏案工作,幾乎一刻也離不開茶葉和煙草。
恩施茶喝完很多年,我的舌尖還浮泛著那些茶葉的清新,它的香氣如恩施大峽谷的陡峭,它的回味如利川騰龍洞的悠長深邃。偶爾間,我遇到恩施的記者、作家朋友,閑談間會夸獎恩施的茶葉,他們總是自豪地說給我寄上一些,但我總是不好意思接受,無功不受祿?,F(xiàn)在,我們本地超市也有恩施富硒茶賣了,我偶爾買一兩袋,回家享用,只是覺得那茶似乎陳了一些,味道平淡了一些,沒有我當年從恩施帶回來的好。也許是價格的原因吧,二三十塊錢一兩的茶和一二百塊錢一兩的茶還是有區(qū)別的。
常德擂茶
中國明代以前不喝清茶,盡管陸羽唐代就號召大家要喝清茶,但他的真正粉絲朱元璋,在明代才下令全國都喝散茶、清茶、泡茶。明代以前大家都是煎茶、點茶,那時的茶混合米、面、蔥、姜,稀奇古怪,此等古風在西藏等地尚存,在湖南常德等地也有遺存。
沿著京珠高速行走,沿路的服務(wù)區(qū)都有常德擂茶出售,我在長沙的服務(wù)區(qū)買了一包,回家品味研究,因為它是古代飲茶風俗的遺留。
說到常德,它也是傳說中桃花源的所在。擂茶出產(chǎn)在那一帶,算是帶著神秘的文學色彩了。與世隔絕的居民們保存了上古遺風,這在中原動亂、戰(zhàn)爭,遷居到南方的一些客家人中也有殘存,如有些客家人也吃擂茶。
中國許多風物、小吃都喜歡扯上名人,例如對于擂茶,民間傳說認為是張飛進軍武陵,部隊得了瘟疫,當?shù)匾焕先怂蜕狭俗鎮(zhèn)髅胤健薏?,張飛的士兵喝了后,這病就好了。之后擂茶就流傳開了。
擂茶制作的原料是黃豆、芝麻、花生,將其在鍋里炒,使用文火,切碎生姜,加上茶葉,用粗棍子一圈圈磨碎,飲用時可以加糖、加鹽。擂茶的擂棍,也要使用茶油或者姜子樹,這樣的木材有一種獨到的香氣,融入擂茶中。在不斷的倒、攪、磨中,各種食材和茶葉混合到了一起。這是一道有著古風古意古韻的茶,讓我們得以窺見先民們的飲茶之風。
日本人岡倉天心說,中國經(jīng)歷了元、清兩代,因為外族入侵,宋、明的文化傳承完全中斷。茶文化、茶道思想全部消失殆盡。宋代無非是喝團茶,當時把茶葉加工成餅,在餅里摻和薄荷、鹽、紅棗。而明代無非是葉茶,泡茶到了清代開始鼎盛,各種茶葉、茶區(qū)和今天大致相同。
我認為岡倉天心是夸大其詞了。中國文化、茶文化有延續(xù)性,日本茶道不過就是禪、道思想,這種文化中國也一直延續(xù),并未中斷。如果說,岡倉天心認為宋的團茶是茶道、茶文化精髓,那么常德的擂茶其實是類似的。
我購買的是商品化的袋裝擂茶,已經(jīng)制作成了如速溶咖啡一般,回家拆開包裝,用了紫砂杯浸泡,一泡開就有一陣清香飄來,然后是細品。在茶水間有著濃郁的米粉香,也夾雜著姜的輕微辛辣。其間仔細聞起來,有隱約的茶香,但這種東西如果叫茶,我比較難以接受,它更像是一種民間小吃,一種食物了。我們的祖先在明代以前喝茶,都是這種喝法。如果這就是岡倉說的茶道正統(tǒng),我實在是不敢恭維。
我以為喝茶當飲葉茶,最好是綠茶。紅茶、花茶、青茶、黑茶也能品其味。但茶,南方之嘉木也。綠茶更近禪,南方多半喝綠茶,更近似道吧。
擂茶這種古風古意的茶,我以為還是要到其產(chǎn)地品味,可能才能得其味,知其精髓。商業(yè)化的袋裝速沖茶,可能不得其原汁原味。也可能高速服務(wù)區(qū)賣的不正宗。
有時間,有機會,我計劃去常德走一走,去品味當?shù)卦?、本來的擂茶,看一看桃花源,吃一吃桃花魚,追思一下我喜歡的陶淵明。
岳陽毛尖
岳陽是湖南、湖北交界的一個地級市,境內(nèi)有幕阜山、同亭湖,該市出產(chǎn)著名的君山銀針,2015年,我偶爾在當?shù)匾挼靡豢钤狸柮獠?,價格低廉,口感良好。
一次,我到湖南湘潭參加我的一個老鄉(xiāng)的婚禮,回程路過一個叫伍市的集鎮(zhèn),這個鎮(zhèn)非常繁華,頗具規(guī)模,人煙稠密,不亞于一個縣城。其時已進年關(guān),四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都來趕集購物,我開車也累了,逛進了當?shù)匾婚g最大的超市,看看有什么特產(chǎn)。
我個人在外地購物傾向于在正規(guī)的大超市、大賣場或者正規(guī)商場購物,一來省去了討價還價,東西質(zhì)量可以保證;二來是價格統(tǒng)一,不因為外地人而不同。我在超市里看到廣西橫縣的茉莉花茶、本地產(chǎn)的岳陽毛尖,還有鐵觀音、信陽毛尖等。奇怪這些茶葉的經(jīng)銷運營商要么是信陽要么是廣西,往往和茶葉產(chǎn)地相隔千里。但我還是信手拿了幾袋。這些茶價格很便宜,二三兩的包裝,足夠喝上一兩個月的,不過也就十幾、二十幾塊錢,想來也許是集鎮(zhèn)消費水平不高。
此前我在高速服務(wù)區(qū)也買了一兩岳陽毛尖要二十多塊,喝起來寡淡無味,買的煙也是假的。有些高速服務(wù)區(qū)除了自助餐三十塊一人,免費的開水比較靠譜,其余的大多不可取。
回程路過岳陽樓、洞庭湖,我特意將車停在洞庭湖邊。今年湖南的氣候反常,二月份的時候,氣溫居然高達二十多攝氏度。我仔細端詳了泡好的茶,茶湯是淡黃的,茶葉泡開,葉片比較大,這茶的發(fā)頭很足,枝葉也比較粗獷,看上去是粗葉茶了。但細細品起來,這茶在淡中有苦,一種尖銳的麻苦,而后是刺尖的甘甜,余韻厚重,在舌尖上聚集的是一種堆積起來的澀苦感。這種澀是茶葉本身積淀的植物氣息,讓人受用。好似洞庭湖君山的秀氣,亦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那種氣魄。而且這茶被水浸泡,還有一種鐵器般的辛辣,略微入口時,會先有鐵銹色。我想是不是我用鐵罐放茶葉的緣故,白鐵皮味道滲入茶葉了。
不過,適逢一場洞庭煙雨,在湖邊,有一杯岳陽清茶,遙想當年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心中不由有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暢快感,廟堂高憂其國,江湖遠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只有面對這樣壯闊的湖,這樣的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迷霧,才能有這樣的文思吧。
不過傳說范仲淹先生沒到過岳陽,只是看了一幅畫,寫了一篇稿,到底是科舉出身,命題半命題文字都耍得那么瀟灑。而我呢,干了這杯茶,準備繼續(xù)行程,回家過年了。
永豐細茶
湖南婁底雙峰,舊名永豐,原屬湘鄉(xiāng)縣,這里也是曾國藩的故鄉(xiāng),當?shù)爻霎a(chǎn)永豐細茶。
我到雙峰,還是暮冬艷陽天,和湖南美食作家巴陵一起去考察當?shù)孛朗常葜]曾國藩故居。我近年來對曾國藩比較感興趣,原因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很佩服曾國藩,我讀了曾國藩的著作,對于其思想、學問非常佩服。
曾國藩故居距離衡山縣白果鎮(zhèn)只有二十里地,這讓我頗為驚訝,我從白果下高速到曾國藩富厚堂時,感到非常激動。因為衡山白果是我外公、母親的故鄉(xiāng),如此說起來,曾國藩還算是我的半個正宗老鄉(xiāng)。
我們到了富厚堂,巴陵兄的同學,當?shù)匾晃恢袑W校長請我們吃侯府菜,曾國藩是毅勇侯,他家的菜也叫侯府菜。席前上了茶,我看到這茶扭曲蜿蜒,有幾分怪異。細細品起來,滋味非常清淡,因是農(nóng)家小館,消費低廉,料想這茶乃是土茶,顏色也是陳茶,所以也不十分在意。
中學校長介紹說,這茶名叫永豐細茶葉,是曾國藩愛喝的,既然如此,不禁讓我有了幾分興趣。原來曾國藩一生只喝他家鄉(xiāng)的茶,即原湘鄉(xiāng)的永豐細茶,在《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日記》有大量的筆墨是談永豐細茶的,而且曾國藩即便位居兩江總督高位時,自己日常飲用,招待客人都是使用永豐細茶。他的屬官、門生、幕僚都紛紛效仿,永豐細茶風行湘軍體系。
湘軍有統(tǒng)一的旗幟、文化、符號,連飲茶都統(tǒng)一了,不知道李鴻章是不是也喝永豐細茶。
雙峰一帶屬于江南丘陵地貌,暮冬時節(jié),富厚堂前殘荷一片,四周的小山起伏不定。在這方圓一百里的地方,出過很多名人、偉人,毛澤東、彭德懷、蔡和森、秋瑾等等。毛澤東也曾到湘鄉(xiāng)的東山書院求學。這永豐細茶,想必這些名人、偉人都喝過吧,確實讓人增添了幾分遐想。
永豐之地,并無高山,也無大河,是平常之地。田地、風物、地貌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并無兩樣。在這里漫步,有時候會驚訝,何以這方圓一百里的地方出如此多的、開天辟地的改變中國走向和命運的大人物?偉大源于平凡,曾國藩、毛澤東都是起于田畝之間的讀書人,他們的身上都有大志向,都有好學、上進、求知,以及百折不撓的韌性。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蠻氣十足。除了特產(chǎn)紅辣椒之外,這永豐細茶也給了我頗多感觸,這樣的茶看上去毫不起眼,喝起來也平淡無奇,一如這里的風物、山水,但誰又能小瞧平凡細小的事物呢?我的許多朋友,堅持寫作,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領(lǐng)域獲得了成功,有的成為銷售上千萬冊的圖書策劃人,有的入圍中國最高文學獎,有的登陸中國作家富豪榜,有的出版了多部圖書。例如,和我同行的巴陵先生,天資并不卓絕,但執(zhí)著、刻苦、勤奮,已經(jīng)常規(guī)出版了十幾部圖書,有的在國內(nèi)還有較大的反響。
偉大都是由平凡的細節(jié)構(gòu)成的,平凡、瑣碎的每一天成就了偉業(yè)。這也好比我眼前這杯永豐細茶,它并不著名,它也不卓絕,它只是沉默地生長在這片并不十分理想、秀美的隨意的鄉(xiāng)土,它只是努力地浸泡在杯中,但細細地品,它也有一縷縷茶香,仿佛茁壯的野草,旺盛地生長,那茶里的生機盎然,有一種挺拔向上的姿態(tài)。它的扭曲、它的突兀、它的奇崛,都有著自然和個性,它就是它,倔強地獨立著,不言不說,卻很自我,有著追求,有著目的。
曾國藩愛永豐的茶,一來此為家鄉(xiāng)之茶;二來是因為此茶有匪性、有個性,更有一種耐性、一種香遠益清,甘于平淡,柔順在內(nèi)的品性。品這樣的茶,想到曾國藩的忍,倒是十分貼切的。
益陽茯茶
湖南出產(chǎn)黑茶,其代表是茯茶。茯茶的著名產(chǎn)區(qū)在益陽安化,高峰時期,安化茶的產(chǎn)量,甚至占到中國茶總量的70%。
黑茶也是一種磚茶,和普洱有些類似,這種茶也是一種發(fā)酵茶。我在長沙時,常見當?shù)夭惋嫿绶钌虾诓?,知道我喜好品茶,長沙的作家朋友也就送給我一包益陽茯茶。
回家打開,發(fā)現(xiàn)茯茶是用粗茶大葉加工而成,類似于咸寧赤壁的青磚茶,但其顏色更深,說明書上特別注明,茯磚茶有金花菌,金花可以降血壓、血脂和血糖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甚至把茯磚當成了藥物,他說:“安化茶,出湖南,粗梗大葉,須以水煎,或滾湯沖入壺內(nèi),再以火溫之,始出味,其色濃黑,味苦中帶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溫,味苦微甘,下膈氣、消滯、去寒?!?/p>
我拿到的茯磚茶所放的時間還不算太長,估計只有一年左右,還未完全發(fā)酵,沖泡開來,略微可以看到金花漂浮其上,茶湯略為深紅,尚不深黑,飲用起來,有一種陳香味道,這種陳腐如紅酒,隨后是一種溫潤感。這種溫潤里夾雜著一種粉澀,細品起來有一種藥材的氣息,近似廣東涼茶。
花茶是一種溫暖的茶,它適合寒夜客以茶當酒,與知己清談時手把一盞,這樣的茶濃烈中有清香,在閑談中增加了興致,淡中有濃烈,如酒中之紅酒。茯磚也耐沖泡,它在日子里發(fā)了酵,慢慢地積淀,只在一壺一杯間,展露芳華。茯磚本是粗茶大葉,但壓榨得緊了,在日子里沉淀了,也就開出了花了,甚至有了酒的氣味,酒的陳香。
茯磚過去銷往西北等邊疆地區(qū),為當?shù)夭豢苫蛉钡纳畋匦杵?。中國明代甚至奉行以茶治邊之國策,明代人以為“番人嗜奶酪,不得茶則困而病”。
近些年普洱盛行,茯磚作為普洱的類似茶,也開始為人所知。但我此前確實對此茶知之甚少,當年湖北的羊樓洞是中俄萬里茶路起點,湖南茶運到這里,銷往新疆、內(nèi)蒙古和俄羅斯。當時中國七成的茶葉產(chǎn)自湖南益陽安化,這頗讓人吃驚。
中國曾壟斷世界茶葉的貿(mào)易,也曾是茶葉唯一原產(chǎn)地,以茶葉控制著世界的經(jīng)濟。
那么,我杯中的這一杯益陽茯茶,也見證著中國歷史的興衰了,它曾跋涉萬里,在歐洲王公貴族的晚宴上被視若珍寶,它也曾在邊疆、在草原,在中國游牧民族的奶茶、酥油茶里,成為生活必需品。茯茶耐儲藏,后發(fā)酵,愈陳愈香,便于運輸,使得它在對外貿(mào)易中大放異彩。這樣的一道茶,品起來不僅僅是陳香陳味陳趣,更讓我讀出了明清之際,中國茶的興衰和風云。那如煙的往事,也都在這濃郁的茶湯之中了。
君山品銀針
洞庭湖君山銀針是中國著名茶葉之一。
洞庭湖枯水季節(jié),水草豐美,時有河道、小溪,竟有牛、馬、羊于此放牧,讓人疑心自己身處呼倫貝爾大草原。我是開著車沿著一條小路開上了君山島,這也讓我疑惑,這路在豐水期難道是沒入洞庭湖底的?
時為早春,清明前后,細雨紛飛,倒也給我們此行增添了一些詩情畫意。在島上茶棚坐了,喚服務(wù)小姐上銀針茶。小女不過三歲,不懂喝茶,只是一味玩耍,內(nèi)子臨床醫(yī)學出身,從來只喝白開水,對于飲茶一事頗為不解,因此只我一人獨享。服務(wù)小姐面白唇紅,十指纖細,氣質(zhì)優(yōu)雅,得湘鄂水鄉(xiāng)風情之妙,與君山銀針頗為貼切。此未飲茶,已先陶然三分。
時春雨,我在島上一水面邊的茶棚,座椅桌子都是簡潔素雅的,近處有一人工湖,水汽空蒙,不遠處有石橋一座,如彎月、如長虹,此等春情雅景,也讓我感到快意。
該處盛器為啤酒杯,厚重堅實,雖為俗器,但應(yīng)了我這等莽撞喜好牛飲之徒的心愿,捧杯狂飲。第一道便覺得此茶雅致,如蘭如麝,是一味君子之茶,恰如八百里洞庭浩渺煙波之氣,有三湘靈秀水汽;第二道時,品出茶之婉約親和,如鄰家碧玉,如紅袖添香之雅,口感在微麻微澀間有不絕之清雅之味。此等澀苦不同于其他茶葉,而是存于舌尖,淡淡一抹。再看此新茶,根根如針,枝枝沉入水底,色澤清淡,賞之如早春之新生樹林,養(yǎng)眼養(yǎng)心,真是一杯好茶。更兼得有早春之雨、早春之樹、早春之水,都融入這一杯銀針茶中,可謂杯中乾坤大,杯中春意濃了。
喝得三四杯銀針,茶也淡了。付茶資二十元,拜別美女服務(wù)小姐。路上遇到茶莊,進去看了一看,終未帶一兩回去。
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趣。意興而來,意盡則歸??v帶了銀針回去,沒有洞庭之水,沒有洞庭之春,沒有洞庭之清秀女子,沒有這場煙雨如絲如帶,也喝不出比這更好的氣味和意趣了。
米泡茶
從前會有炸米泡的,于空地坐了,置一鐵爐,爐中燒得都是松子,上面架一烏黑生鐵鑄的如埃及古陶式樣的轉(zhuǎn)爐。腹大、弧形、兩頭尖。拉一長長布制的筒狀物,接在口上,乍一看如同一條正月里玩的龍燈樣子,還有風箱等物事,這就是炸米泡的家伙事兒。
看到炸米泡的來了,家家戶戶就拿出糯米、生米來,派了有耐性、好奇的小孩子去等,排著長隊。炸米泡的收了米,把米量好,投入轉(zhuǎn)爐,丟松子入爐中,拉動風箱,火“呲呲”地燃燒,那爐中溫度升高,氣體膨脹,生米便成米泡。最驚天動地的是開爐那一霎,要對準那龍形布條之中,憑空一個炸雷,驚天動地,還有大量氣體蒸騰。這樣的動靜一起,來的人更多,大家都知道炸米泡的來了。
網(wǎng)上看過一搞笑視頻,是美國一科學節(jié)目,煞有介事地分析炸米泡工具,跟研究原子彈和高新武器一樣,講解的美國專家最后把它命名為“大殺器”。這節(jié)目也頗搞笑,也許是文化差異,如俄羅斯人,把中國人帶的鹵水當作毒品化驗檢查其化學成分。梁實秋去國外,外國人對臭豆腐、霉干菜、毛豆腐這些東西頗為不解,海關(guān)要反復(fù)、仔細地檢查。有米泡的日子總是好的,那時節(jié)沒零食可吃,米泡在制作時加了糖精,至少有甜味。它是膨脹了的生米,可以充饑,可以打發(fā)腸胃,滿足口舌之欲。人之在世,吃為大事,夜間偶有饑餓之時,米泡足以慰藉長夜漫漫時光,至少有米泡可以填腹。拿一玻璃杯,投米泡于內(nèi),開水浸泡,米泡自然就泡開了。若覺得意思不夠,還可以白糖、紅糖伺候,甚至加上姜、蔥、鹽也行。開水浸泡了,你當然還能放上茶。
我很好奇我家為什么會有米泡茶這種東西,彼時年紀小,并未思考太多,也未曾覺得其他地方是否還有米泡茶之物事。
米泡茶湖北南部也有,我看見女作家寫過,而湖南也有米泡茶,有湖南美食書里專節(jié)描述。想起來,我母親、外婆、外公等均系湖南人,我家食譜有湘味,不足為奇。我去湖南長沙、湘鄉(xiāng)、湘潭一帶,吃菜特別受用,當是幼時被湘味熏陶所致。這種私人趣味、食物密碼有時候非常復(fù)雜。我們常說人的口味、人的飲食習慣,很多時候難以細述。
米泡茶有些類似擂茶,又有些明代以前唐宋飲茶的風俗,這樣古意的茶不知道是湖北隨州風俗,還是源于我外公外婆母親的湖南習俗。常德的擂茶,與之神似。中國南方一些地方客家人喝擂茶,茶里也加各種米、面、姜、蔥、鹽,這是古風遺存。
現(xiàn)在沒有米泡了,電影院里倒是有爆米花賣,配合可樂來喝,看不到米泡,自然也喝不到米泡茶,現(xiàn)在有的是泡面、方便面、速溶奶茶。
想到當年吃米泡茶,那樣的米泡在熱騰騰的水里膨脹,那樣的湯水的甜蜜滋味,那對我是奢侈和驚喜,是享受,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