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諾萬的情報協(xié)調局
美國的諜報工作雖然源遠流長,但是在獨立戰(zhàn)爭勝利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美國的間諜組織并沒有太大的發(fā)展,其情報工作的效率也不高,根本不能提供長遠性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情報,即使是常規(guī)的戰(zhàn)術情報處理也反應遲鈍。原因就是獨立戰(zhàn)爭勝利以后,美國周圍都是一些小國家。拉丁美洲的那些小國家無法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所以當時的美國政府就認為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花工夫,從而導致了對情報工作的忽視。
這時,美國就回歸到了“孤立主義”時代。主要的安全目標收縮為兩個:一是捍衛(wèi)本土和附屬殖民地的安全,二是不允許別的勢力插手西半球事務。部隊大幅度裁減,情報機構更是首當其沖。所有違法的特工業(yè)務被下令取消,還關閉了專門從事密碼破譯的“黑室”——這個“黑室”在當年曾破譯過好幾十個國家的45000多個密碼信號,手段高超無比。
從此,美國的情報機構一直處于混亂狀態(tài)。聯(lián)邦調查局專門負責國內的情報工作,國家情報活動則由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等部門分管。各個機構各自為政,負責的領域界限不分,有的大量重復,有的根本沒有人去研究,情報搜集和分析不成體系,人員素質普遍低下。不僅不能提交高質量的情報,機構之間還經常為經費分撥不公或一些越俎代庖的事而爭吵內訌。
美國諜報工作的這種混亂現(xiàn)狀,讓許多國外特工有機可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大量的德國和日本間諜就抓住這個機會,來到美國瘋狂地進行間諜活動,大肆收集情報。美國政府很多機密都缺乏必要的保密和控制手段,那些間諜要搞到它們簡直是易如反掌。有一次,一個德國間諜要搞一份美國某個海岸炮兵部隊與近海艦隊聯(lián)絡的通信密碼,他就找到一個從這個炮兵部隊里退伍不久的士兵,結果只花了30美元就買到手。更有甚者,連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秘密通信電文,德國人也能大摞大摞地搞到手。
當時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美國人對情報工作的忽視。有一家意大利媒體披露日本已經建成了兩艘超級戰(zhàn)艦,而美國政府竟然對此一無所知。后來海軍部的一個軍官奉命去調查,要求日方給予答復,但是日本有關部門卻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他們說“對意大利的報道不作任何評論”。美國政府聽說后,竟然就不再進行調查。這幾件事簡直讓美國情報界丟盡了臉面。一名高級海軍將領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國家完全缺乏一個像樣的情報和反情報機構。”
直到1932年,美國傳奇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上臺后,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第32任總統(tǒng)。他在1932年上臺之后,又于1936、1940和1944年的大選中,連續(xù)三次當選,直到1945年4月去世,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lián)四屆的總統(tǒng)。羅斯福所處的時代,正是世界形勢大動蕩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從1939年9月爆發(fā),到1945年9月正式結束,羅斯福經歷了整個二戰(zhàn)的全過程。
羅斯福上臺后,對美國情報機構的現(xiàn)狀非常不滿意。他除了要經常不停地協(xié)調各情報機構之間的紛爭之外,還在構想建立一個真正的情報機構。1938年末,為加強反情報工作,羅斯福給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專門撥款30萬美元,這讓其他情報機構很不服氣。聯(lián)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乘機擬出一項規(guī)劃,要求與陸軍和海軍情報部不定期交換情報,但是這兩家情報機構就是不買他的賬。同時,國務院、財政部等其他非軍事情報機構也不愿意削弱自己的情報職能,覺得聯(lián)邦調查局太過囂張。結果美國情報界一時吵得不可開交。老奸巨猾的胡佛找了個機會,把這一堆爛攤子又推回給了白宮。
羅斯??偨y(tǒng)覺得事情有些棘手。因為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處于一觸即發(fā)之勢,希特勒已經占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德、意、日三國都已開始動手,國際形勢十分緊張,而國內的這些情報部門不但交不出他想要的東西,竟然還為爭奪控制權吵個沒完。因此,1939年,羅斯福總統(tǒng)發(fā)布了一道秘密指示,將全部諜報工作、反諜報工作和對敵破壞工作統(tǒng)統(tǒng)交給聯(lián)邦調查局和陸、海軍情報部。同時,他還授權聯(lián)邦調查局在拉丁美洲針對軸心國間諜開展反情報和安全工作。
隨著德國軍隊閃電般的進攻,希特勒在歐洲戰(zhàn)場一路長驅直入,占領了法國后又與英國隔海對峙。羅斯福心急如焚,他開始著手支持被圍困的英國??墒乔閳髾C構長期效率低下,國務院又思想僵化,愛和他唱對臺戲,他對這些固定的情報渠道實在不放心,于是開始重用私人情報網。他決定跳開政府的規(guī)定,直接挑選和使用一些對他極為忠實和可靠的人,要這些人直接對他本人負責。這些人中間有外交官、軍方人士、記者、作家、社會名流,還有一些是他的私人朋友。后來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山始祖的威廉·約瑟夫·多諾萬就是其中之一。
在美國情報史上,威廉·約瑟夫·多諾萬的確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多諾萬是羅斯福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同班同學,兩個人骨子里都是強硬派,看問題總要發(fā)表意見,經常因為意見不合發(fā)生爭吵。在外人看起來,他們好像是在鬧別扭,其實兩個人私下里關系很不錯。多諾萬強壯、勇敢、意志堅決,一上戰(zhàn)場就極其興奮活躍。一戰(zhàn)時期,他曾隨陸軍上將潘興出征墨西哥。那時部隊天天長途行軍,士兵們怨聲載道,而永遠精力充沛的多諾萬上尉就沖他們吼道:“看我,我都沒有倒下去,也沒有喘氣,你們?yōu)槭裁淳统圆幌?!”有人在隊伍后面悄聲地說:“我們可不像你,野蠻的比爾?!?/p>
從此,這個外號就慢慢傳開去。不料,多諾萬知道后反而很高興,公然以“野蠻的比爾”自居。到戰(zhàn)爭結束時,“野蠻的比爾”已晉升為上校,成為功勛卓著的戰(zhàn)斗英雄。
多諾萬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佬,他的性格極其豪爽,社交廣泛、精力充沛、才華出眾、富有進取精神,是一個集浪漫主義、機智頭腦和敏銳思維于一身的情報天才。他對政治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忠實于朋友,善于建立并培養(yǎng)密切的人際關系。退役后的多諾萬曾想走仕途,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墒撬倪\氣不好,連續(xù)幾次競選州長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多諾萬與好幾屆總統(tǒng)的私交都不錯,在政府和國會中都有著良好的人脈。
1924年,多諾萬由加爾文·柯立芝總統(tǒng)任命,擔任美國司法部長助理,后又擔任美國司法部副部長。他與美國第31屆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也是好朋友,曾擔任過胡佛的政治顧問和講稿撰寫人,并在胡佛參加總統(tǒng)競選時做過其競選班子總管。后來的聯(lián)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此時是他的下屬。好友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tǒng)后,多諾萬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他沒能如意,只好拍拍屁股走人。后來,白宮又曾邀請他擔任海軍部副部長,他覺得沒勁,便不客氣地拒絕了,在華爾街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
多諾萬在華爾街開辦律師事務所時,輕而易舉地使很多下屬都對他忠心耿耿。律師事務所的生意一直蒸蒸日上,他很快發(fā)了大財。到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tǒng)時,多諾萬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由于他同羅斯福是同班同學,盡管多次強烈反對羅斯福推行的新政,但這并不影響他和羅斯福的私交。他們倆都是在紐約州出生并長大,都是一樣的生性樂觀,精力充沛,相信勇氣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而且又都崇尚美國的民主和自由,并希望把這一信念傳播到全世界。
于是從1936年開始,多諾萬就把律師事務所交給合伙人管理,開始為自己的老同學羅斯福工作。當時他跑到歐洲各個戰(zhàn)場上去巡視,目睹了德國在歐洲氣勢洶洶的進攻。他分析了軸心國的活動態(tài)勢和走向,并考察了英、法等國的抵抗運動。后來他又多次赴歐洲考察,足跡遍歷歐洲大陸,實際上是擔負著羅斯福賦予的情報搜集任務。多諾萬先后訪問了英國、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埃及、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等國。
1940年7月,多諾萬接到邀請,來到羅斯福的橢圓形辦公室談談他對國家形勢和英國的看法。他的聽眾有四個人:總統(tǒng)、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多諾萬情緒高昂,滔滔不絕,再三強調美國要做好戰(zhàn)爭準備,并及時給予英國必要的援助,以對抗德國納粹的進攻。另外,他還極力主張美國需要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對外情報機構”。這和羅斯福當時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時,華盛頓剛剛收到了兩份內容完全相反的情報:駐英大使肯尼迪悲觀地認為英國抵抗不了多久就會投降,而使館其他人員則堅持認為英國的抵抗運動一定能堅持下去。為切實了解英國的實際情況,密談結束后,羅斯福就委派多諾萬去英國,考察其士氣和抗擊納粹的實力,同時還了解它的情報工作和反諜經驗。
1940年12月,多諾萬來到英國,受到最為隆重的歡迎。丘吉爾首相和喬治六世國王接見了他。丘吉爾反復向他強調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與美國保持情報合作,并建議由美國建立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情報機構。戰(zhàn)事日益吃緊的英國一直拼命謀求美國參戰(zhàn),并與美方就交換秘密情報開展了初步合作。英方希望保持這種情報合作的穩(wěn)定性,也希望情報上的合作能促使美國進一步看清事態(tài),及早參戰(zhàn),因此一直竭力想說服羅斯福,由美國建立一個協(xié)調性的統(tǒng)一情報機構。所以英國人把多諾萬的來訪看成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孟席斯親自陪同多諾萬全程訪問,并向他保證,他能見到他想見的任何人,能了解他想要了解的任何情況;同時,如果美國決定建立統(tǒng)一的情報機構,英國情報機構愿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孟席斯的陪同下,多諾萬看到了英國為抵抗納粹而做好的各項準備,看到了英國人最新發(fā)明的秘密武器,還了解到英國情報工作的經驗、訓練方法和一些基本戰(zhàn)術。
在考察過程中,多諾萬了解并認識到了現(xiàn)代情報工作的發(fā)展,深刻地感受到了情報工作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尤其是在全面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中建立強大的情報體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從而初步形成了他在美國建立現(xiàn)代情報體系的基本思路。

“美國中央情報局之父”威廉·多諾萬
多諾萬從英國回來后寫了一大堆分析報告,最后得出來的結論是美國要盡早做好全面的戰(zhàn)爭準備。他樂觀的報告堅定了羅斯福放棄中立、援助英國的決心。同時,多諾萬再次向總統(tǒng)提議,仿效英國的方法,建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國外情報工作,搜集敵情,并為總統(tǒng)提供分析意見。他指出,美國面臨著危險的國際形勢,非常需要戰(zhàn)略情報,即關于各國能力和意圖的基本情報。他建議羅斯福馬上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情報機構。
羅斯福對多諾萬的這一提議有點動心,但是陸、海軍情報部和聯(lián)邦調查局一致反對,他們擔心多諾萬的機構會侵越自己的權限,都拒絕與這個“隨心所欲”、“無法無天”的人共事。但是多諾萬卻不管這些,他依然不屈不撓地找羅斯??偨y(tǒng)。多諾萬還選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去英國接受專門的訓練。因為他同英國戰(zhàn)略情報局局長威廉·斯蒂芬森的關系非同一般。
威廉·斯蒂芬森有“小比爾”之稱,當時曾在加拿大和英國開設了6處大型秘密訓練基地“X訓練營”,專門培訓特工人員。他不但為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培養(yǎng)了2000多名杰出的特工人員,還為美國后來的中央情報局培養(yǎng)了5名局長。
剛接觸秘密情報行動的美國青年對這一行還顯得很陌生,但都充滿熱情,認真好學,這和英國情報界的那幫老油子形成鮮明對比。斯蒂芬森借著與白宮的特殊交情,也在不斷地為多諾萬說話,希望總統(tǒng)能接受他的建議。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lián)開戰(zhàn)。形勢的嚴峻程度大大超出了羅斯福的預料,也超出了美國陸、海軍情報部和聯(lián)邦調查局的預料。這時羅斯福才批準了多諾萬的建議,成立了情報協(xié)調局,開展戰(zhàn)時的情報協(xié)調工作。多諾萬從此也開始了他心儀已久的諜報事業(yè)。
1941年7月,多諾萬從預算局要來45萬美元的撥款,在白宮附近幾間破舊的大樓里開始工作,從事敵對國家的戰(zhàn)略情報研究,搜集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供總統(tǒng)決策參考。此外,多諾萬還運用靈活的社交手腕,招徠了一大幫精英分子。這里面有知名學者、著名詩人、銀行家、電影導演、劇作家等等,他們全都是顯赫人物,個個精明強干,神通廣大。幾個月以后,情報協(xié)調局的工作人員由最初的幾十人猛增到600多人,在華盛頓和紐約的許多地方都設有辦事處。但是多諾萬還是不滿意,他要把情報協(xié)調局的規(guī)模再擴大一倍。于是多諾萬完全不管有關的行政規(guī)定,大肆招攬各種身份的人才,不管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有不同政治傾向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行。他要通過正規(guī)的訓練,把這些“有潛力的人”訓練成一流的諜報人員。多諾萬開設了許多秘密的培訓機構,聘請了許多英國的情報專家擔任教師,教給情報協(xié)調局特別行動處的諜報人員各種隱蔽行動技能,包括制圖、暗殺、爆破和格斗等等。
當時他把情報協(xié)調局的工作分成公開和隱蔽兩個部分。公開活動主要是由學者們對情報進行專門的分析和研究,隱蔽工作主要是指在敵后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情報協(xié)調局由5個專業(yè)機構組成,其中包括秘密情報處,從事諜報工作;特別行動處,從事破壞與顛覆活動;反情報處,從事防諜工作;心戰(zhàn)行動處,制造和傳播黑色宣傳;作訓處,訓練打入敵占區(qū)的游擊分隊。另外,還有財務管理、通信聯(lián)系、人員招聘等后勤部門。
此外,情報協(xié)調局下面還有一個秘密的重要部門,它就是研究開發(fā)處,主要是由一些發(fā)明家和科學家組成,負責開發(fā)各種情報工具,偽造各類身份證件,研制專供特工使用的特別武器。他們發(fā)明了許多暗殺時使用的無聲手槍和精巧的爆炸裝置。當時他們研制了一種叫作“凱西·瓊斯”的精巧裝置,專門用來破壞鐵路。它用磁鐵吸在火車頭和電眼的下部,等到火車進入隧道后才發(fā)生爆炸,這樣造成的損失就更大。
情報協(xié)調局的發(fā)展很快,工作也很有成效,多諾萬源源不斷地為羅斯??偨y(tǒng)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報,總統(tǒng)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但是,在多諾萬的設計中,情報協(xié)調局的功能還不完全是這些,它完全可以覆蓋美國的整個諜報事業(yè),統(tǒng)一全國的情報渠道。但是羅斯福多疑的性格,使他不相信任何一家機構或某個人提供的情報。所以當時在美國至少有十多條情報渠道在運轉,在向他提供情報。同時美國的陸、海軍情報部和聯(lián)邦調查局都擔心情報協(xié)調局的過分擴大會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對它十分排斥,拒絕提供一些秘密情報。在很多的時候,它們是在給多諾萬幫倒忙,處處給他掣肘。
所以,美國情報協(xié)調局的成立,事實上并沒有徹底改變美國情報部門以前的那種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而這種局面最終導致了一場歷史性的悲劇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