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東亞殖民主義視野下的偽滿洲國童話
童話在什么時候被需要?這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與接受的雙重問題。
童話在什么時候,被誰需要?這又將文學的傳播與受眾推到了臺前。
偽滿洲國的童話,如同緒論中所呈現(xiàn),多年來封存在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國度”,很少引起過路人的注意,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當一個時代成為過往,戰(zhàn)爭、苦難、創(chuàng)傷、恐懼成為關于記憶的關鍵詞時,“童話”似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名詞。身處如今的和平之中,需不需要去查看一個傀儡國家創(chuàng)造的童話,那片被敵人占領的土地上,“童話”究竟被賦予了怎樣的含義,又代表著怎樣的符號和象征意義?
這一切,當我們把“童話”放入文學的類別之中考察,就有了答案。
童話是文學的一個體裁,它是充滿幻想的文學形式,大多數(shù)時候,這些作品的受眾被理解為兒童和青少年。對世界充滿期待和幻想的孩子們喜歡童話,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文學史的重要內(nèi)容,這些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
然而,偽滿洲國的童話創(chuàng)作,卻很少被文學史關注。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早期對淪陷區(qū)文學的政治因素的避諱和判定。事實上,文學遠不是“反抗”“附逆”的兩元論可以概括,人性的復雜性與文學的多樣性,決定了殖民地文學更加復雜和難以界定。
童話在作家的創(chuàng)作沖動下誕生,伴隨著作家的虛構(gòu)與幻想,摻雜著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與思維感悟,一旦作品完成,讀者或多或少地會受到這種文學作品的影響。在偽滿洲國,童話作家、愛好者和日本殖民者都發(fā)現(xiàn)并利用了這種影響,童話在侵略和殖民的土地上,成為多個群體的需要。
日本殖民者發(fā)現(xiàn)童話是一個極好的媒介,當它用于教育青少年甚至成人的時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偽滿洲國的“少國民”,青少年不僅是戰(zhàn)爭必要的炮灰補充,同時也是“建設大東亞”的有生力量,日本侵略者必須保證這些“未來國民”的腦子里充滿“親善”“協(xié)和”的元素,而不是“反抗”和“抵御”。如同其他殖民者一樣,他們開始從文化上侵蝕、清洗殖民地的本地文化,用語言、文字、風俗和意識形態(tài)代替刀劍進行擴張。
他們要求日本文人服從“國策”,加入“筆部隊”“隨軍作家”而隨著軍隊一起,用文學協(xié)助侵略的進程;他們要求殖民地作家服從、附和、迎合“官方意識”,創(chuàng)作殖民者“喜聞樂見”的文學,這就是殖民地文學中常常見到“獻納文體”的原因。
當文學成為一種“貢品”似的可以被“獻納”的東西時,童話也并不能幸免。因此,在偽滿洲國時期,殖民者官方組織、號召、引導作家、愛好者進行童話創(chuàng)作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這些童話中往往較為露骨地含有殖民宣傳元素,或者赤裸裸地教訓讀者的元素,筆者將這種童話稱為“植入式童話”a,意指這種童話具有希望將殖民者的意愿“植入”讀者腦中的傾向性意圖。
盡管日本侵略者把控著偽滿洲國幾乎所有的媒體平臺,對幾乎所有的文章進行嚴格的審查,制定了一個比一個嚴苛的文藝政策,設置了遍布整個東北淪陷區(qū)的文學“管控網(wǎng)絡”,描繪了一個充滿神秘與機會的“王道樂土”,依然沒能調(diào)和殖民地民族、語言之異帶來的撕裂感與張力。
在偽滿洲國,生活著漢、滿、回、蒙等各個本國民族,生活著朝鮮族、白俄等異國民族,生活著侵略者日本人,這些復雜的族群,復雜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并不是一句“五族協(xié)和”就能“和諧”的。被侵略和被占領,也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日滿一德一心”。因此,當童話承載著大量的傳說、古話、物語、神話等元素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時,天然地帶著一種分裂和“不協(xié)和”。
另一方面,作為殖民地的作家、文學愛好者,當他們創(chuàng)作童話時,除了跟隨“宣傳口徑”之外,也可以選擇不合作和游離的狀態(tài),這種并不直接反抗和沖突的形式,在槍炮和刀劍之下,成為一種繼續(xù)文學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
這些大多依附于報紙副刊、雜志文學板塊,游離于殖民者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童話,可以是純文藝的作品,可以是帶有教育元素的作品,可以是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的作品,甚至完全以兒童故事的形式存在。因為一些聰明的作家發(fā)現(xiàn),在“童話”這層外衣的包裹之下,其他文學內(nèi)容完全可以因為“寫給孩子看”這個理由更輕松地通過審查和把控。這也成為偽滿洲國童話作品中的一個突出現(xiàn)象——很多完全不像是童話的“童話”存在。
如今,整個東亞殖民地被納入了學界完整的研究視野。朝鮮半島、中國臺灣、香港、東北地區(qū)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成為東亞殖民主義文學研究的對象。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經(jīng)濟、文化、風俗、歷史等各方面的同與異,也成了文學研究中探討的話題。文學研究除了走向主題的縱深,更得到了多視角、多媒體、多語言等立體研究的可能性,小說、散文、詩歌、兒童文學、戲劇之外,音樂、宣傳畫、服飾、地圖等各種非文學的元素,也都開始以殖民地文化的形式,參與進文學研究的協(xié)助性路徑之內(nèi)。
無論是作為完整的殖民地文學研究,還是完整的偽滿洲國文學史研究,童話都不應該缺席。我們在打開偽滿洲國時期的童話世界時,同時打開的是作為東亞殖民地之一的偽滿洲國的眾生萬象,百態(tài)人生,“樂土”與苦海,虛構(gòu)與現(xiàn)實,迎合與游離,建構(gòu)與消解。
a 植入式童話(Implantablefairytales),特指被創(chuàng)作者植入宣傳、教育等內(nèi)容的童話,往往包含強烈的功利性。這類童話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讓讀者在閱讀中不自覺地接受童話文本中的信息?!爸?/span>入式”一詞,最早來源于醫(yī)學用語,后被廣泛用于文化宣傳之中。